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西方奇幻 > 麻麻葛家家 > 章节目录 > 第1章 熊家堡

第1章 熊家堡

书名:麻麻葛家家 作者:冯知明 更新时间:2016-04-11 11:41 字数:3353

    三峡的山脚洼洼里,有一个叫熊家堡的小山村。这熊家堡有几十户人家,远远看去黑瓦白墙,掩蔽在大山深处的森林中,被四周的竹林环抱。每至夜黑人静,便是山风显能之时,山村好像变成了大海中飘泊的一艘孤舟,在呼啸的海面随风摇曳。

    山里人于无声无息中享用这巨大摇篮的颠簸。偶尔山风去吹别的山头,一旦风不来,山里人便很不习惯,站到山顶,呼唤风神:“哦呼呼呀……飞廉兄喂!抬举一点咧。”山里人请求风神过来,说时迟那时快,风神呼啸而至。

    每次都是这样灵验。外山人见山里人召唤山风如此灵验,也会跑上山顶去呼唤,也许是因为乡音不同,风神听不懂或是不习惯,总之风神闻声不动,弄得外乡人十分无趣。

    这山里的村落,一般都被称作寨子洼子或者林子什么的,只有这熊家堡被称为“堡”,也许是它处在山的最深处,又依山而建在半山腰,据说四周的山体都被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代的人掏空了,许多山洞连着山洞。

    有人细数过,至少有36个洞窟,而另外的人说,他数成了108个,两者相差甚远,山里人同样认可,二人说法都对,于是向外乡人介绍之时,一时说有36个洞天,一时又说108个福地。

    总之,这个熊家堡确实不一般。

    这不算稀奇,随便你走进一户人家,你就会被这里户套户门套门的房子,这打成一片,套型的建筑,搞得直犯迷糊。本来是进了这一家,一家人笑脸朴素而热情,恍惚间,腿迈过了一道门,就进了另一家人的火塘中。

    如果要分辨一家一户,也不算难,就找火塘,一家一个火塘,一家人就在山中火塘旁围坐,有的孩子和老人,甚至不习惯上床困觉,围着火塘,像鸡啄米般地打着盹儿。山里人就有这个本事,绝不会昏昏然栽到火塘中。

    山村的夜黑得很早,冬季又无比漫长,有烧不完的柴草,火塘就成了好去处,讲个古,商量个事,围在火塘周围。这火塘中间有个吊壶,被烟火熏得黑黢黢的,烧着水,那鸟嘴巴里,永远滋滋冒着热气,把个厨屋弄得雾蒙蒙的。火塘是热的,水蒸气是湿润的,两项加起来,把个屋子里,弄得湿润润暖烘烘的。

    不知从哪代人起,每家每户的火塘灶头上都挂着一个猪头,汪汪地渗着油,两只空洞的猪眼,对着熏黑的屋顶,是不是长祭灶王爷炎帝,山里人也没有寻根问底,作为传统,便始终不渝坚持住了。每到过大年,就扯下这只猪头,再换一只生鲜的猪头上来,这一般是爷们儿干的事。每年如此,一晃数千年啦。

    在村子里转悠,其实就是经过一条条窄窄的过道,一道道的门坎,难得见到天空,阴森森的,有些微光从墙壁里冒出来,折射到巷口里,算是壁灯。受欢迎的外乡人来了,山村的灯齐齐地亮堂起来,光照依然被黑暗包裹着。

    在山村里要看天,就只有看天井。外乡人,不知转了多少门,进了多少户,不小心“哧溜”出了山村,迎面就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山洞,就像人一投入进去,就会坠入深渊一样。

    事实上,进了山洞,还是要没完没了地走着,当然要举着火把,火把就在山洞的岩石上边撂着。跌跌撞撞而行,至于是什么方位,就不知天南地北了,弯弯曲曲的,高高低低的,大洞套小洞,陌生人是万万走不出这个村子和山洞的。

    熊家堡的男人们都有猎枪,家家都有砍刀,还有长矛。据说许多年前闹过土匪,气势汹汹地来了一帮,剽悍得吓人,杀气腾腾的模样,山里人就那么懒洋洋地看着他们钻进山村里。不一会儿,不远不近处,听到一些铁器的碰撞声,人的呼喊声,旋即就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工夫,硬生生地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个晚上,全村家家户户开了饺子宴。这也成了一个风俗,每年秋冬的一天,全村就开饺子宴。在村子的中央,族里的祠堂中,放上一排排八仙桌,全村的娃娃老小,一块儿吃他个天昏地暗,个个撑得肚皮溜圆。据说当年的馅子是人肉做的,山村人现在用野猪肉代替了。

    从那以后,慑服于这样的堡垒,强人土匪们再也没有对这个山洼洼打过主意了。

    山村的人,从容而满足地过活,笃实地带有自己的世界观,这是外乡人难以理解的。外乡人往往认定,这个熊家堡,民风实在剽悍。山里人听了,实在无法明白,山外人是不是弱不禁风,还是什么的。

    山里人对神灵还是相当地敬畏,他们可是晓得这点,如果神要灭你,有多少刀枪长矛都不管用,他们带着这样的生活逻辑,自在生活千年,认定了应是有祖先神灵庇佑着。有一个东西可以作证,在后山的一个洞子中,要在洞里转十八道弯,这弯弯绕中,还有一个夹角,夹角里有个案桌,齐放一排土瓷盆,盆中插着粗壮的炷香。

    那炷香的后边,不是祖宗,也不是菩萨,是一个巨大的鼎,那鼎成方型,鼎身有龙头和铭文,这铭文只有山村里族中的长老才可以看懂,他懂这神秘的文字,还有他们祖宗的历史。这是一件神秘的事项,每代单传,只传嫡系子孙,绝不外传,不知传了多少代了,反正山村里的人,会生生不息地往下传去。

    这鼎口巨大,村里的老人惦量过,就是把整条牛放进去煮,也是没有半点问题的。这么说,他们的祖先曾经是何等的辉煌过咧。这鼎放了几千年,应该是一个神物了,只是它断了一只腿,这么粗壮的腿,不知是何人扳断的,谁也闹不明白。

    当然,他们也断定,这腿只有神力才可以折断,就是说,祖宗的王气到了衰败之时,谁也挡不住。据长胡子的爷爷们判断,就是这只腿断了,王气才败了。但这鼎,也是神圣之物。他们必须供养着。

    他们自称是王的后代,以鼎为证。

    鼎也有其实用价值的,比如说,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便悄悄过来,在鼎的四周抹上一把土,捏一把香灰,回到家里,放到滋滋冒热气的壶中,喝了滴滴见效的。

    不管是不是王者后人,他们每逢大祭之日,全堡的人,依次排队,到这里来祭祀一番。族里的长老和麻麻葛做领队,长老是有胡子的大爷,通晓鼎上文字,村中拿大主意的老人。

    麻麻葛则是太婆,她们通常长得矮小,或者是老得身子骨缩小了下来,通常一手拿把桃木宝剑,一手举一尊神灵木雕,头顶一块红布,说话语气是一串抑扬顿挫的唱词,长短不一,朗朗上口,很是押韵,结尾处多用兮作叹词,

    就这样,嘴巴边吱吱呀呀唱着,手足舞之,身子蹈之,缓时轻声妙曼,急时如迪斯科般,不时发出呼唤声,仰天邀请神灵和祖宗,就这样与神灵沟通。怎么称呼麻麻葛,还是妈妈喝,山村里的人多闹不明白,反正几千年就这么叫上了,今后也就这样叫下去。

    麻麻葛,每个村寨都有一位,基本上由老妇人充当。她们倒不是有什么传承,一般都由老麻麻葛指认。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热衷做麻麻葛的妇人,每次都会陪同麻麻葛,做些辅助性的事儿,她们被叫着“扶马”,意思是神附到了麻麻葛身上,小心扶着这个“下神”的载体,不然怕被“神气”冲倒了。

    如果麻麻葛以神灵的口吻对人类治病诊断,这个“扶马”者,便以人类的口吻来回答神的问题,并告知生病的人,他是冒犯了什么神灵,应该怎样安置神灵。

    对于熊家宝家请麻麻葛,堡里的麻麻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熊家宝的外婆是一个大麻麻葛,她大到什么程度,就是说,她的“扶马”是要麻麻葛充任的,她如果死了,她的继认者是要有仪式和传承的。

    堡里的人都是随着熊家宝的叫唤,称“麻麻葛家家”的。她的亲家公,就是人称铁胡子的有事,或者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状况,不可能总是请“麻麻葛家家”来。请到堡里的麻麻葛时,堡里的麻麻葛,开头必问:“麻麻葛家家咧?”铁胡子只好回答:“她难得来一趟咧!”如此一问一答,算作抬举“麻麻葛家家”了。

    麻麻葛除与神灵沟通外,还会看年成丰收,看山洪水怪,最能搜索到夜半有灵兽罔象如婴孩般的啼哭,这罔象,只要听它啼哭,就像龙王开山劈路的号角那般,今年怕是水怪凶灾止不住了。

    有一年,罔象居然走到山涧里,把一小小软柔手,搭在妇人肩膀上,奶声奶气地叫着,“妈妈饿!”饿了,要讨口妇人的奶吃,心慈无知的妇人,动了母念,恍惚间以为是自家孩儿在呼奶,忙回过头去,整张脸就被“哧溜”一下咬下没有啦。

    聪明的妇人,走到山涧小道上,听到如儿呼叫,就知罔象作孽,忙大叫一声,“麻麻葛快救吾!”狠狠地把肩膀上那软软细手拧成一个麻花绳,只听一声哀啼,那红爪,大耳,长臂,形似婴儿般的怪物便落荒而逃了。

    当然聪明的妇人,也吓得三魂掉了两魂,飞奔回到堡中,高烧三日,胡言乱语一阵,请麻麻葛望一望,安置了一下,那烧便退了,褪上一层皮像蛇脱了一回壳,病算告退了。

    山洼洼的日子贫困而辛劳,但山洼洼人奉行的是女尊男卑。比如大祭之日,麻麻葛要走到长胡子大爷的前边。全村落的饺子宴,女人要坐首席的。麻麻葛只有女人能当,男人是万万当不得的。

    山洼洼里的事儿奇,这是山外人的看法,山洼洼自己人,却习惯了这么生存。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