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孩子的天性
海子上小学了,小学设在生产队的队部。
教海子一年级的老师姓宁,叫宁光辉。这宁老师有一手拿手的活计,就是能制作各式各样的宫灯。他制作的宫灯可漂亮了,海子也想制作宫灯。但海子还只有七岁,而且个子又小,老师不会教他制作宫灯,只教他认字写字学算术。
海子从小就聪明,老师教的字,他认两遍就会认了;写两遍也就会写了。由于时间充裕,海子坐不像坐,学不像学,就是一个贪玩。
海子上课不听话,一会儿下座位,一会儿打扰同桌写字。被宁老师发现了。宁老师有一个木尺,对不听话的学生就用木尺打,有时也打手心。打还可以,不怎么疼,但是打手心却格外的疼。海子经常享受打手心的待遇。
海子总是“撂下爪就忘”,在这方面从来不长记性。宁老师见他屡教不改,就将他放在高大的桌子上,让他站在桌子上上课。但海子的成绩老是那么好,每次考试都是双百,这让宁老师又恨又爱。
到了二年级,海子的班主任是个漂亮的女老师。这个女老师也就十七八岁,叫郑莲花。长得和莲花一样可人。因为海子从一开始就喜欢她,所以上课也不闹了,而表现欲却增强了。
海子上课不玩了,学习更是出格的好。郑老师也特别喜欢海子。
这一年,风水沟小学从生产队的队部搬到了新校址,学校的规模也扩大了,由原来最高只有三年级增加到五年级,并且海子的叔叔也从大阪庄公社的初中调回来,任风水沟小学的校长,更有机会关注海子的学习。所以,老师们都对海子高看一眼。郑老师也当然不会例外。
海子所处的小学时代,正是大规模批林批孔的年代。海子也学会了写批判稿,有时候代表班级发言,那时的海子觉得自己特别的神气。
后来又批“大毒草”,海子认为凡是挨批的都是坏人,他写的批判稿也出奇的尖锐,因为他在开批斗会朗诵的时候总会有人叫好。
年级高的学生已经能写大字报了,还能画各式各样的漫画。有时他看到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园内摆上一排桌子,铺上大白纸,有的画漫画,有的写大字报,然后再张贴到学校和村子里的宣传栏里,很有气势。
海子学习好,总是能提前完成作业,于是,郑老师就让他当小老师,领大家念字、朗读和听写。有时侯老师搞测验,海子早早地做完,也被老师早早地放回家。海子自豪地往家走,还哼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子,得意极了。
海子喜欢上一本小人书,是庞然同学引以为自豪的资本,海子曾经用五枚杏来换看,都被庞然拒绝了。海子是班里唯一一个拿着班级钥匙的人,就在一天中午,海子早早地来到学校,开开班级的门,从庞然的书兜里翻出那本小人书,偷偷地来到学校东侧的一个小沟,将小人书放在小沟的沟壁的石空里,再用杂草覆盖顶部,然后撒腿就往家里跑。海子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未免心里怦怦直跳。又怕别人看见,简直有些仓皇逃窜了。
海子回到家,躲在院子里瓜棚底下等待上学的时间。父母已经午睡了,爸爸还打着鼾声。他们每天都到生产队出工,自然又困又累,中午吃完饭倒头便睡。海子每天也午睡,就陪着奶奶到另一个屋里睡。今天奶奶发现海子不对头,没睡觉就跑去学校了。
奶奶不放心,就准备到学校找他。因为距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海子不该走那么早。奶奶睡不着觉了,就出来找他,看见海子正在自己家里的瓜棚下打蔫。
“海子,你不到屋里睡觉,在瓜棚下干什么?”
“没,没干什么。”海子有些不自然,吞吞吐吐的。
“哦,我猜啊,你是把同学的东西给弄丢了,或者是跟同学打架了,对不对?”
“奶奶,你别猜了,不对。我,什么也没有。”
“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说谎不是好孩子。”
“我没说谎,真的没有说谎。”
“没说谎怎么像做错事一样呆在瓜棚下?”
“我想看小人书,庞然他不借给我。呜呜呜…”海子在奶奶的逼问下,委屈起来。
“什么小人书啊,你给奶奶说说,奶奶给你买啊。就把你惦记的一中午不睡觉,还哭哭啼啼的,行了,闭嘴吧,别哭了。嗨,这孩子。你去,到鸡窝里掏出俩鸡蛋来,我去和你一起到代销点买。”海子一听,可乐坏了,立即止住眼泪,破涕为笑。
“我就知道奶奶疼我,我去拿鸡蛋了。”海子知道,自己家的外间屋的门后有个洞,洞里就是母鸡下蛋的鸡窝。每次母鸡来下蛋,奶奶都会为母鸡开开门,母鸡进了鸡窝,再关上门。等母鸡将蛋下在窝里,听到“姑姑—哒”的叫声,奶奶再将门打开,将母鸡放出去。
鸡窝里的鸡蛋已经有十多枚。如果下多了,奶奶就将部分鸡蛋收起,放到米柜里。但不能将鸡蛋全部取走,鸡窝里要放一到二枚鸡蛋当引蛋,让母鸡一近窝就能找到下蛋的感觉,尽快产蛋。海子摸出两枚鸡蛋,怕不小心碰碎了,就从锅台后取出一块抹布,将两枚鸡蛋包了,快步出来。奶奶已经在大门外等他了。
“拿来了吗?”
“拿来了。”
“几个?”
“两个。”
奶奶迈着四方步,挪动着小脚,海子跟在后面,向村子东头的代销点走去。
海子跟在奶奶的后面,看到奶奶的脚真的很小,甚至和自己的脚一样大小。海子有时也问奶奶,为什么她的脚那么小。奶奶就告诉他,过去的女孩都要裹脚,那是很痛苦的事,现在不了,现在的女孩幸福多了。
代销点到了。代销点在大队的队部。每个大队只有一个代销点,是专门从公社的商店中将货进来,在这里代销的,所以叫代销点。代销点是公有资产,商品的价格和全国是统一的价格,没有什么差别。比如,一根铅笔当时是二分钱,一根带橡皮的铅笔是三分钱;一张白纸是五分钱;一盒火柴也只有二分钱。一本小人,根据厚度,薄点的七八分钱,厚点的一毛多钱。一个鸡蛋是七分钱,走遍万水千山,也都是七分钱。
“老奶奶,您来了。带着孙子来的。您买点啥?”卖货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海子管他叫五哥,连篇胡子,说话倒是很和蔼。和海子一个姓,也姓谭。
“小五啊,中午也没休息?”
“不休息。”
“两个鸡蛋卖了。海子,把鸡蛋给你五哥。”海子急忙手捧抹布,将抹布举过头顶。土柜台很高,大于海子的身高,海子只好踮起脚尖递上去。
“两个鸡蛋,一个七分,两个一角四分。”谭五哥收了鸡蛋,放在盛鸡蛋的大箱子里。习惯性的拨打放在柜台上的算盘子。先打个七,再打个七,算盘子上出现了一个一十四。
“奶奶,一角四分钱,买点什么?”谭五哥并不找钱。因为他知道,凡是到这里卖鸡蛋的,都会因为家里没钱,到这里来换商品的。很多孩子的学习用品都是用鸡蛋换走的。
“小五啊,有小人书吗?”
“有啊,你要哪本?”
“海子,你要哪本?”奶奶回头找海子,海子不在她身旁,此时,已经爬到柜台上,站在柜台上遥望着装小人书的货架。“这孩子,怎么上了柜台了。看让你五哥训着,快下来,下来。”奶奶将海子从柜台上抱下来。
“奶奶,我看到了,就是哪本,在那,叫《杜鹃山》,我就要《杜鹃山》。”海子嚷嚷着。
《恋一座最初的城》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恋一座最初的城》最新章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