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0年公历4月12日……
在新华夏国SC省YB市G县一个小医院里,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小生命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
这是一个小男孩:胖胖的,嫩嫩的,护士小姐小心的称了称体重,4250克(即8斤半)。可是,突然,一阵晴天霹雳——做母亲的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产后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赶快抢救!”医生一声令下,顿时,这所小医院里忙碌了起来……危情分割线……
经过紧急的抢救,做母亲的刘女士终于转危为安。门口,做父亲的陈先生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做着祈祷,祈祷做妈妈的不要出事。“好啦,终于安全了!”医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不辱使命啊。
过了半天,刘女士醒了过来,见老公抱着儿子走到她面前,将儿子轻轻的放在她的旁边:“老婆,你看,这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儿子啊,我们陈家终于有后啦,哈哈!”做老公的十分高兴。旁边的医生和护士见状,轻轻的带上门,走了出去,留下了温馨的一家三口。
“老公,你看,给我们的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看着一脸傻笑的老公,刘女士轻轻的问着。做老公的显然还没回过神来:“额,老婆,名字啊,还没想好呢。这个,那个……这样吧,就叫逍遥如何,我们的儿子以后能逍逍遥遥的,多好!老婆你看呢?”“逍遥,陈逍遥,恩,好啊,就依你吧,老公。”做老公的连忙俯下身,逗弄着儿子:“逍遥,你以后就叫陈逍遥了哦,呵呵,真乖!”
这时,医生轻轻地推门而进,拍了拍陈先生:“小陈,出来一下,有事情和你说。”陈先生点了点头,跟着医生出去了。
“小陈,你知不知道你老婆的情况?”医生一脸严肃的对陈先生说。
陈先生轻轻低下了头:“恩,我知道。其实这个孩子是我老婆她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的,两年以前她就临盆过,可是,可是我背着她去医院的路上,由于颠簸得厉害,所以,所以流产了。那一次根据你提前的检查,应该是个儿子,哎,可惜啊。在去年,我老婆又一次临产,我借了一辆板板车把我老婆往医院拖,可是由于太心急,致使她直接从车上摔了下来,又流产了,差点还把命给丢掉了,哎!那次根据检查应该是个女儿。她连续流产两次,你也给我说过,我老婆再次怀上的可能性很小了。这都怪我,都怪我啊!可是,这次,她还是坚持着把孩子生了下来,为此差点,差点……哎!”医生点了点头:“你知道就好,有个事情给你讲,虽然这次有惊无险的生下了儿子,可是,今后你老婆她都不可能再有生育了,如果还想生的话,即使把命搭上,也只能是一尸两命的结果了。所以,小陈,我知道你家一脉单传,你这一代就你这一个男的,可是,我还是要劝你,生一个就好了,千万别再勉强你老婆了,你老婆够对得起你了。”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陈先生缓缓地说:“是啊,我就一个穷小子,我老婆虽然说也不是很富裕,可是她至少是城里人,而且还有几个比较有钱的人追求她呢,其中就有一个糖酒公司的主任。我丈母娘本来是极力坚持要我老婆嫁给城里人,可是她却是铁了心的跟着我,跟着我吃苦受累,哎,真对不起她呢!”“那你以后就要对你老婆好点,知道吗?”医生语重心长的说。陈先生肯定的点点头:“这个自然,她为了我差点把命搭上,我要再不对她好,那我还是人吗?”
医生听到这里,也很欣慰的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说通了,你老婆这情况,我们必须给她做**切除手术,她的**里已经出现病变了,如果不切除的话,最多一年就会感染到全身,那时候就是省城甚至首都的大医院都救不活她了,所以,小陈,你要有个思想准备哦。”听到这里的陈先生猛然间犹如被雷劈了,愣在了那里,许久才愣愣地点点头:“好吧,切除就切除吧,只要老婆她安全,这就够了,有了这个儿子,我也不求什么了,就当支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吧。”
1980年正是新华夏国提倡计划生育的第一个年头,那时的华夏国人口已经超过了7亿了。1979年,国家的一把手郑小明同志第一次“北查”,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济理念,第一次提出了“华夏经济改革”的口号,促使沿海地区开始带头富裕起来。由于这个口号,又提出了“优生优育,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口号。
话说这个陈先生和他老婆刘女士的婚姻,可是一波三折啊。
1976年,22岁,年轻力壮的陈先生可是一位风流潇洒的帅哥。虽然是农村人,可是比很多城里人活得还开心,下地干活这个是他的强项,而且他是把下地干活当成是一种乐趣。农村的空气清新自然,养育出了强壮精干的小伙子。而且陈先生不仅下地干活是一把好手,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练得一副清亮悦耳的好嗓音,是G县少数几个比较出名的青年歌手。一位从部队上退伍下来的老兵,带着一身从部队上勤学苦练出来的硬气功回到了G县,在一次不经意间,看上了陈先生,觉得是一个练武人才,所以,主动收了陈先生做徒弟。那时的陈先生不仅要下地干活,而且,清早天还没亮,五点左右的时候就起床勤学苦练去了。
也许是天意,陈先生在一次去剧院看戏剧演出的时候,认识了刘女士,两人慢慢的开始了热恋。虽然陈先生是农村人,可是刘女士一点也不嫌弃。不过由于母亲看不起农村人,刘女士不敢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只能瞒着母亲和陈先生交往。可是,纸包不住火,终于有一天,母亲知道了这个事情,严令禁止刘女士和陈先生交往,还把上门提亲的陈先生赶了出去。然后,母亲多方打听,给刘女士物色了一位糖酒公司的一个主任。相亲当天,在陈先生的搅和下,那位主任灰溜溜的走了。
不顾母亲的坚决反对,1977年,刘女士和陈先生到相关部门领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母亲在无奈之下,再加上刘女士父亲刘老先生的劝说下,终于默许了这段婚姻。
《天若有情》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天若有情》最新章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