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走得更慢,他走得更沉闷。来到周族地界渭水河沿的一个小山村。他便用了一些花费租住下来。这段时光,打发起来,是他人生最为焦虑而暗然的日子。
他有志见西伯姬昌。一把年纪了,未必会被人瞧得上。另外,他是商王朝时期的旧官僚,背景复杂,弄不好会被认为是间谍。即使说动了人家,他的忠信度亦会被怀疑。所以,思前想后不得不使他一筹莫展。
好在这个小山村离镐京不太远,京都的有些事情可以风传而来。他要静观其变。这时传出鬻老夫子率庞大顾问团来周的消息。听说来了个比自己更老的老头儿,他多少有些欣慰。同时觉得自己犹犹豫豫的这步棋尚不为过。西伯姬昌正是用人之际,只要睿智者,应该是会重视的。
他暗自猜度,觉得鬻老夫子一把年纪了,拜见西伯姬昌的方式实在是有点自降身价。又不是毛头小伙子,搞什么毛遂自荐呢?应该待价而沽才是!当然,他又不得不感到,鬻老夫子比较单纯,也没有什么背景上的疑虑。
他依然打定主意,必须想个法儿,要那个西伯姬昌率大臣来请。主意拟定,心里踏实了许多。
以怎样的方式出手,他选择了两种方式。一是和一些流动人口搞好关系,教他们唱一些帝王求贤的歌曲。二是他选择了直钩钓鱼。山村里人好久没有见到稀奇事情,听说有个外来的老头儿钓鱼不用弯钩,自然大感好奇,便纷纷来瞧。
大家见老头儿不在乎鱼儿,感到这是智者钓鱼,瞧上一阵,议论一番,认为其必有深意。有一樵夫武吉,他总是隔上一阵子,往西伯姬昌家送柴草。这人经常出入都城,倒有点见识。
他担柴路过,见姜老儿竟用直钩钓鱼,钩甚至离水三尺远,鱼钩上鱼饵也不挂。如果不是老者打瞌睡,鱼杆甚至垂不到水面去。他径直走过去,问将起来。古人与现代人不大一样,先要互通一下姓名。然后再开始问答。老头儿见问,便自报家门:“某乃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
樵夫武吉见他字号分明,俨然像个贵族,不由叹道:“古话说有志者不在年高,无谋者空长百岁。表面见你一副贵族气派,我看完全是徒有虚名。”
姜子牙和他论理:“老朽钓鱼乎?非也。乃是要钓王侯将相。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见他一副老糊涂的模样,懒得答理,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
樵夫武吉因为予有天命,其责引来西伯姬昌。他进城时便失手打死了人。这时西伯姬昌正好路过。问清了原由,也得知樵夫武吉乃是一个孝子,家中上有八旬老母无人奉养,便赐与黄金十两,命他安顿老母再来都城画地为牢。
樵夫老母见儿子闯了大祸,到处找人寻求解救之法。听说有位直钓钩鱼的老头儿,认为必是世外高人。樵夫老母问过姜子牙,果真有些法儿。姜尚不仅教他唱歌,也要求他从此只在乡间干活,不得进城,以免被抓。
樵夫武吉冬日犯事,便躲到了春天。西伯姬昌来到渭河边巡猎。一路上听了些人唱的歌,得知有贤人在此。觅歌声一路寻来。忽听另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隆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君不见耕莘野夫,心乐尧舜与犁锄。”西伯姬昌大喜,离贤者近了。
西伯姬昌命人第三次将歌者找来。见到的却是个不肯伏法之人,便大喝道:“你敢欺吾,不去领罪,却如此逍遥在此歌唱?”武吉伏地把自己逃脱罪责的过程说了一遍,并告知乃是一个叫姜子牙的老头儿出的馊主意。西伯姬昌认定姜尚必是世外高人,便赦免了樵夫的死罪,命他带路寻访姜子牙。
姜子牙的计谋没有落空,日夜盼望的时刻终于到了。他因为怕自己过于激动的失态,便闪入芦苇丛中。西伯姬昌一时无法见到,只好失望而返。这么一来,王者反思聘请贤者更要隆重一些,表达自己的诚意。
过了几日,便率百官泱泱而来。见到樵夫武吉,封为武德将军以对姜子牙聊表诚意。让樵夫再次带路。姜尚因他期望多时的西伯姬昌没有点耐心就走了,正失望沮丧之时。见西伯姬昌亲率百官而来,忙迎了上来。西伯姬昌封他为太公。
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的鬻老夫子,可以思考出宇宙问题,万物的变化,开创朴素唯物主义理论,成为道家的始祖。
但为人处世的谋略的确比姜太公差多了;比较起来,作为谋略家的姜子牙先生躲在渭河的小山村中,为自己包装策划,人还没有出现,就先声夺人了。在灭商兴周的过程中,姜太公风光无限,而鬻老夫子却只是个幕僚。
历史就是这样的实用主义。从后世看来,鬻老夫子也并未失去什么。且看他的后世子孙,运用他留下的理论,发展成为一个超强的帝国。
在公元前656年,姜太公的子孙齐桓公带领八国联军气势汹汹南下征楚。在楚人的讥笑声中,只是收获了一捆楚地野草。如果说鬻老夫子见西伯侯输了姜太公一着,而这一次楚齐面对面地大干,却是让楚人大大长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