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於野,其血玄黄。?
——周易·坤第二??
解:二龙搏斗於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喻人之两方战争,
俱有牺牲,其所走者乃穷困之道也。?
当初。永乐皇帝在朝上接下解缙写的那首小诗,知道太子侍读解缙是借此机会讽谏,心中颇为感叹,转身问及黄准、尹昌隆等大臣:“卿等对立储君之事有何见解,切望对孤直言。”?
被问及的大臣都主张立嫡,希望立高炽为皇太子。
这一次众心试测,仍是以律例者居多。於是永乐皇帝这才下了决断,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封地应往云南,三子高燧封为赵王,居守北京。
高燧本来就与皇太子一起居守北京,所以对永乐皇帝之命没有异议。而汉王朱高煦则闷闷不乐,私下对人说:“我有什么罪?把我发配到万里以外!”?
汉王朱高煦逗留京师迟迟不肯动身,永乐皇帝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也没有拿他怎么样,日子就这样拖下来了。
燕王朱棣当了皇帝以後好大喜功,尤爱征伐,讨安南,征漠北,穷兵黩武,这其间少不了有朱高煦这位骁勇善战的汉王。永乐皇帝北征鞑靼,征服了鞑靼汗本雅失里。汉王朱高煦是永乐皇帝御前的大将。永乐皇帝凯旋经过北京,汉王朱高煦奏道:“父王,孩儿的嗣子尚留在北京,此番凯旋,想趁便一起带回南京。”?
永乐皇帝道:“带回也好,对他们要好好请个侍读,教文习武,将来好成国家的栋梁。”?
汉王朱高煦见永乐皇帝龙颜大喜,趁机奏请任天策卫护卫,并请求自开幕府。?
永乐皇帝不察汉王朱高煦的野心,竟然一一应允。?
不多久汉王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名护卫,调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儿帐下的卫士“长白雪貂”朴虎和威海卫健士“天猫”阮中林、天津卫健士“海河狸”艾啸天三人到天策卫担任护卫。汉王朱高煦选调的这三名健士个个有绝技,人人是高手,“长白雪狐”朴虎善使倭刀,他本人是高丽国庆源人氏,生长在冰寒地带,拜长白山天池隐士——倭人宫本藏为师。练得一手扑击绝技,动作敏捷轻灵,纵腾飞跃能在空中翻滚之时突出奇刀,狠辣无比。此外善使独门暗器飞天松针,那是精钢打制而成的像松针一样的暗器,有的沾有奇毒,有的是普通暗器,毒与非毒蒙混在一起,使人防不胜防。?
“海河狸”艾啸天则使一条龙虎鞭,这是用许多根虎筋编扭在一起的兵器,外缠蛇皮又软又硬,刀枪难以砍断。?
蛇又称小龙,所以称之为龙皮,这种龙虎软鞭打在人身上,伤内不伤外,招式上分上中下三部,每路三十六手,三路共一百单八手。?
“天猫”阮中林则是一手猫拳,纵、扑、腾、挪、轻灵快捷,特别是十指练得如钢爪一般,着哪儿,能被他抓一个大窟窿。?
这三个人一白一黑一黄,朴虎喜穿白衣白甲,艾啸天则喜黑衣黑甲,阮中林生得獐头鼠目,比较瘦弱,本来就面黄肌瘦,加上爱穿赭色衣甲,所以显得黄僵僵如同一具活尸。
汉王朱高煦自有了这三员虎将,更是骄恣傲物,趾高气扬,他对朴虎等三位护卫说:“你们看我够不够‘英武’二字?难道不配做秦王李世民吗?”言外之意不点自明,他把皇太子看成建成,高燧看成元吉。?
三位护卫俱是助纣为虐之徒,连连翘起大拇指赞颂,居然私下跪称“陛下”。?
汉王朱高煦目无馀子,矜才使气,写诗道:??
申生徒守死?
王祥枉受冻?
?
这两句诗挟恨乃父,流露出夺嫡之意,汉王朱高煦之所以骄恣狂放,除了征战有功自恃外,还因腋下生了几片色记。有好媚者对他言道,那是龙鳞,言外之意,他才是真龙天子,高煦因此而自负,自号“赤嵌龙”。
汉王朱高煦既有夺嫡之意,在朝廷上下收买了不少人作眼线,注视宫廷内外的一举一动。凡有褒皇太子贬抑他的,一概偷录在案,以备将来总清算。永乐皇帝虽已立了储君,心中却常常记着汉王朱高煦的战功,常与大臣们议起东宫作为储君有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
大臣们总是回答说:皇太子贤明,将来必定是守成令主。至於内宫之中,贤明的徐皇后於永乐五年七月患病去世,徐皇后秉性贤淑,是永乐皇帝的贤内助。她对自己所生的三个皇子十分了解,觉得惟高炽仁孝贤明能继承大统,所以遗命贵妃五氏好好保护皇太子,徐皇后所出的安成公主、咸宁公主都尽说皇太子的好话。加上皇太子妃子张氏又亲执庖爨,侍奉永乐皇帝十分恭敬谨慎,方方面面都对皇太子有利,所以储君位保了下来。
汉王朱高煦夺嫡之心不死,手下谋士张刘、朱恒等献奸计,要汉王朱高煦想法先剪除皇太子的左右手,列举的名单中太子侍读解缙在首位。後面有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阳、中允李贯、编修朱绂、检讨萧高引等。也是凑巧,永乐皇帝七弟齐王朱搏、十八弟岷庄王朱楩因行为不端,被永乐皇帝以骄恣桀骜之罪削去了爵位,废去了藩封。
汉王朱高煦趁机进谗言道:“太子侍读解缙上瞒下欺,而且把宫中的议论带到宫外,泄露了机密。”?
永乐皇帝诧异,问道:“此话怎讲?”?
汉王朱高煦答道:“父皇昨日是否在皇宫内议过郑公公从爪哇婆罗洲带回来的海外珍宝?”
?“你怎么知道的?”?
“就是太子侍读解缙妄传!”?
永乐皇帝为齐岷二王之事正在气头上,闻听此言龙颜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将太子侍读解缙谪徙广西,降为参议。?
永乐皇帝北征鞑靼,留皇太子守南京,解缙冒死偷偷入宫,去告诉皇太子要提防汉王朱高煦的毒手。提醒皇太子不能过分仁慈,言道:“汉王像饿狼一样红着眼窥觑着你的储位。”?此事没有逃过朱高煦的眼线,汉王飞奏永乐皇帝,说解缙私觐东宫,必有隐谋。?
永乐皇帝大怒,下诏将解缙打入天牢,严刑拷问。?
解缙一口咬定自己是想念皇太子才归谒东宫,并不是皇太子召见,而是自己进谒的,与皇太子无关,亏得解缙这么说,东宫皇太子才免去了牢狱之灾。?
太子侍读解缙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在天牢中用衣襟沾着自己的血题壁:?
“汉王夺嫡之心不死!”?
汉王朱高煦深恨太子侍读解缙,因为是他力谏,才使自己丧失了当储君的机会,而让高炽当了皇太子。所以必置太子侍读解缙於死地而後快。於是买通锦衣卫,让狱卒用酒灌醉他,然後移至雪地,活活将一代文杰冻毙。可怜一代忠良之臣惨死在奸佞之手。而皇太子对此却束手无策。紧接着,汤宗、高得旸、李贯、朱绂、萧高引等都因此案被一一整死在狱中。?太子侍读解缙整死了,根据汉王朱高煦的黑名单,还有编修黄淮,黄淮也极力主张高炽为皇太子的,不过永乐皇帝很器重黄淮的学问,其时已提升为右春坊大学士,一时动弹不得。?汉王朱高煦日夜计虑要除掉黄淮,因为他心中明白,黄淮越是得父皇的青睐,那么,就越加对皇太子有利。所以不除黄淮如骨鲠在喉,如芒刺在背。?
汉王朱高煦发现都御史陈瑛四处巴结权贵,大有一品当朝之图,於是勾结陈瑛,罗织罪名,
让他去弹劾黄淮。不料永乐皇帝对陈瑛平生险诈,诬陷大臣的事早已察觉,鬼搞到自己宠臣头上,哪有不详察之理。三查六对,将陈瑛下狱论死。陈瑛偷鸡不着,反蚀了把米,生生把脑袋给搭了进去。汉王朱高煦失去一臂助,怏怏不已。?
永乐十一年永乐皇帝到北方巡视,命皇太子监国,留下辅助的大臣除了尚书蹇义、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外,还有黄淮。汉王朱高煦伴驾前往北方,一路上没断了吹歪风。?
第二年,永乐皇帝出巡回到南京,皇太子遣使迎接圣驾,自己迟了一步,於是汉王朱高煦造谣中伤皇太子说:“皇太子翅膀毛已经干了,可以当国了!父皇已不在他的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