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满月之时,王嫣娘家送了一对银质小手镯,一对银质小脚镯,一个银质长命锁项圈,一把小银剑,一些婴儿的四季衣物和玩具。孩子的外婆分外疼惜她,又送了一辆儿童用的三轮小自行车和一件猫皮大衣。王嫣的娘家宽裕,生产前送的月礼和满月时给孩子的礼物都极体面。那几只挂在镯子上的小铃铛做工精致,脆脆的声响令人心情愉悦不少。铃铛,银剑,银锁都是福佑健康平安的象征。
就连那件猫皮大衣也费了不少心思,取材于成年野山猫的毛皮,寒天穿着极其暖和。因猫有九条命,是夜间的守护者,传说穿戴者可以得到猫灵的庇护。至于那根李乾赠的银链子,夫妻二人请镇里一家打金店的老师傅品鉴。这老师傅早年做过水匪,后来学了锻造金银器材的手艺,见过不少真宝贝。只见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拿一只半旧的放大镜打量了半天,才说道“祖上传的吧?是古物没错,可终究是块银,最多也值一千元。
我看在你是杨振海的后人,给你们一千二,让与我如何?”杨清玉夺回他手里的链子,说道,“钱伯,这链子我们不卖。”他拉着王嫣疾步走了出来,却没听见钱伯一阵叹息“乡野粗人,不识珍宝”。这夫妻二人原以为小小的银链子不过值几十块钱,听到一千元时都睁大了双目,又听到钱伯出一千二收买时,心里也耐不住诱惑。可他们一想到这链子是杨阳的护身之物,一千二如何,一万二他们也不卖。现在他们正琢磨商量着这么贵重的物品该如何处置。本来要给杨阳贴身戴着,但孩子太小,平时来抱她逗她的人不少,唯恐链子被贪心的人顺手摘了去。
若是没有链子护身,又担心孩子不易教养。一番苦思推敲后,夫妻俩想出了一个办法。杨阳自收了满月礼后一直戴着一对银手镯和一对银脚镯,却没有戴项圈。因已经戴了索魂安魂链,脖子上不便再戴其他沉重的银饰。不过,自此以后杨阳要在白天戴银项圈,晚上睡觉之前换上索魂安魂链。银是辟邪圣物,虽然没有索魂安魂链那般神奇,但也有其效果。何况在大白天,心里会坦然不少。杨阳刚从母胎里出来的时候,三婶给她称过体重,五斤八两,是个小巧玲珑的娃娃。一个月过后也没长多少肉,穿着夏天凉薄的衣服,显得更加迷你精致。
一张小脸粉雕玉琢的,让人心生怜爱,百般呵护。所以当左邻右舍的母亲们知道王嫣乳汁不足时,主动提出分些乳汁给杨阳。母亲媳妇们只当杨阳由于乳汁吸收不足才不长身体,当看到杨阳惊人的胃口时都尴尬万分。杨清玉的拜把兄弟中老四杨清虎的媳妇肖采月怕杨阳抢光了自己孩子的那份,看她吃得差不多就收了。可杨阳的小手还不停地翻着她的衣襟,表示自己还要吃。肖采月将杨阳送去了老五杨清贵的媳妇梅兰那里。梅兰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又把杨阳送去了村里刚生了孩子的人家。于是这短短一天内,杨阳被转了不知多少代哺母亲。
等回到王嫣怀里的时候,她还乐滋滋地吃着王嫣的呢。吃了百家乳汁后,杨阳的手臂大腿圆润了起来,脸色也水润多了。好几个月里,杨清玉一家过得欢欢喜喜,将杨阳捧在手里,含在心头,连杨老母的态度也稍微好了一些。转眼一年将过,杨清玉一家却急了起来。别家的孩子最晚在七八个月的时候都开始长牙了。可是他家的杨阳都快一周岁了,连个牙苗子都没有出来。医院去了,乡间名医也访了,都说是缺钙。要说缺别的他们都信,唯独说缺钙他们不大信。这孩子吃遍了百家乳汁,吃的量是平常孩子的好几倍,唯恐钙质补得太多,怎么可能缺钙呢?那个年代没有多少科学信息来源,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医生的诊断就如同一份判决书,开了药方则是给了一丝希望。
何况这么多医生都给了相同的诊断,即使心有疑虑,也被权威压了下去。抓了药来,看着一大袋的钙片和维生素片,甚至连消化类的药片都有,王嫣心里存了些疙瘩。但只要对孩子有好处,杨家夫妻俩都不计较。此后一个月内夫妻俩遵照医嘱,一粒不漏地将药片捏碎了拌在米糊糊里,想尽了办法哄着杨阳吃。杨阳倒没怎么折腾,每回都颇为顺利。一个月快过,杨阳的小嘴里却没什么动静。杨清玉夫妻俩又抱她去了医院,医生开了一样的药方来。王嫣很是担忧,医生安慰她最迟一个月后肯定会长出来。夫妻俩只好把杨阳抱了回去,继续喂她各种药片。
一天天又过,情况依然如旧。夫妻俩每日忧心忡忡,杨阳倒是没心没肺地吃喝拉撒不改。家里最无烦恼最悠闲的人就是她,让周遭的人都围着她转。王嫣带着杨阳回了娘家,兴许老人家有经验,有办法。王嫣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走过县里的每个角落,见识颇广,认识的人多且杂。当杨阳的外婆孙丽华听闻孩子的近况,一张脸皱得像只核桃壳。她略微沉思了一会,而后向她的老伴王国富问道,“要不请咱们村的王仙姑看看?”王国富虽然不大赞成,但看到自己女儿那心疼的模样,又看到小外孙女甜甜地对他笑着,他便默认了。只要对女儿有益处,王嫣即使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来换她的健康也是愿意的。同样对于孙丽华和王国富来说,只要让王嫣不再烦恼,要他们做任何事也是情愿的。
老少一家子来到了所谓王仙姑的住处。这是极其普通的一栋连体八间民房中的两间,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外围均匀抹了一层灰色的水泥,因雨水冲刷和时光摧残,部分水泥已经脱落,露出了暗红色的砖头。屋内外的地面上打磨得平滑的石板早已凹凸不平,俯身看去就会看到不少的孔洞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四人一进门,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农历六七月的天气,外面的太阳在热烈释放能量,王仙姑的屋内却像个大冰窖。难道是因为内外温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三个大人同时都在打量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上穿白色确良短袖衬衣,下着猪肝红的确良长裤,脚上则是一双红色的半旧塑料凉鞋。若是站在陌生人面前,谁都想不到她就是王仙姑。王仙姑原名叫王美花,因她在这行做得颇有些名气,便得了个仙姑的称号。王仙姑的脸大而黑,五官粗犷。见到来客,她马上搬出木凳子请众人就坐。
众人围坐成一个圈子,王仙姑对着王嫣说道,“哎呦,王嫣也来了。这女娃娃是你的囡囡吧?瞧这肤色多白呀。”她举起黑色大手轻轻地捏了捏杨阳的脸蛋,“鲜嫩得竟然掐出水来了。哈哈。”孙丽华答道,“娃娃的肤色随他爸爸,就是王嫣小时候也没这么好的皮肤。”王仙姑啧啧赞道,“我看这娃娃虽然有几分像王嫣,是个美人胚子。想必您女婿的相貌定然也是极好的。俗话说,相由心生。孙大娘好福气,有这般好女儿,好女婿。现今又得了个这么可人的小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