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碎冰洋 > 章节目录 > 正文 第二十回 世凯痛归国 鸿章拒纳谏

正文 第二十回 世凯痛归国 鸿章拒纳谏

书名:碎冰洋 作者:文飞飞 更新时间:2016-12-12 22:34 字数:3662

    自从甲申政变以后,袁世凯在朝鲜的威望迅速增加,朝鲜人民对袁世凯的尊敬已经不亚于对李熙的尊敬。袁世凯在此次镇压叛乱之后的内心是极为的忧虑。他内心明白这次胜利只是暂时的压住日本,后面的情形是可怕的,他立即带领着清军进驻王宫,向日本人示威,证明了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在对于日本方面,袁世凯还是把政变的错误转嫁到开化党身上,借此来避免大清和日本的冲突。

    袁世凯在李熙的旁边住着,他看着那高院深宫,不禁陷入了遐思。袁世凯想着日本人的国力,军力显然要强于大清,然而,它要对大清进行攻击,是需要朝鲜作为跳板的,虽然在军力上不如它,毕竟会打疼它。日本和大清大规模的作战是需要陆地的纵深的,要是没有大规模的纵深,它的军队是很难进入陆地进行作战的,没有陆地那么它的军队就无法大规模的运送,那无疑是将日本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了,这将使日本人形成压力。使得日本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朝鲜有很好的国民基础,人民的拥戴,这无疑对大清把朝鲜建设成大清的门户是极为有利的,而且这样可以使战争发生在国外,不使本国人民受到伤害,还可以建立层层的阻击,这无疑是对的。想到这里他立即给李鸿章写了两篇呈文。文中写到:卑职等受恩深重,持戈之心,原无可辞,唯朝鲜非琉球,安南可比,如资他人中中原焉能安枕?伏乞先派兵轮十数只,陆军数千,先入屯扎。日人见人心不附,又有我兵先入重戍,必可翻然求和。否则日兵先至,中国落后,尤难措手。闻竹添气焰甚大。并乞检谙交涉如马道建忠,罗牧丰禄等速来调护,先入重兵,继续排解,庶可无事。总之,示以必战,则和局可成;示以必和,则战声必开。日人狡猾,想在洞察。

    袁世凯为了近一步阐述他的想法另一篇呈文写道:卑职以为,自政变以来,朝鲜人民心存感激,日日思报!此时特派大员,设立监国,统帅重兵,内治外交,均为代理,则可控高丽于掌中,此乃绝佳之时机也!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呈文后,想着袁世凯年纪轻轻有此见解实属难得。然而,李鸿章明白,派重兵一定会激怒日本,此时和平为之,日本也绝不敢恣意妄为。趁此可以广推洋务,振兴大清的实力。若激怒日本,日本加兵,则非但朝鲜不保,恐怕激起更大的灾难。屈居一时,待他日谋之。当然李鸿章的内心还有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得到今天的地位,自己是怎么取代曾国藩而成为大清之柱,自己能力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他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大清依赖着他,是他可以纵横在官场不败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若是真的按袁世凯所说,那么很有可能会建立一个取代北洋系的军队团体,那么毫无疑问这将动摇自己的地位,这是李鸿章绝不可以容忍的。

    话说两头,那个竹添一回到日本就进行了各方面的游说,希望激起日本人的仇视心理,而出兵朝鲜赶出袁世凯。他从多方面来圆自己的说法。他说之所以此次日本在朝鲜的工作失败原因有3点。其一,我国国内行进的步伐太过于缓慢,对大清是带有犹豫的态度,我以为对大清丝毫不必畏惧,现在的大清武器落后,国力空虚,列强分食,只有招架之力,哪有还手之心,我国应该加大扩张的步伐。其二,我们对大清犹豫的态度,让大清误以为,我们对它心存畏惧,使得他们敢于和我们作战。事实上,他们不知道,他们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行动。其三,开化党实力还弱,但若没有大清的干预,实力是足以发动政变的。分析完原因后,竹添又进一步说了大清的坏话,通过这次行动的失败来增加日本人对大清的仇视,使得他自己在此次的活动失败的责任,完全的消失。他成功的转移了日本政府的视线。

    当一个人太过于锋芒毕露,自然会遭到大家的攻击。展露锋芒是宝剑的本质,无意还是有意,都不会影响宝剑的锋芒。袁世凯自从政变结束就得到了广大同僚的不满。他以前的师傅和朋友张謇说他结交李相,忘记吴长庆,使得吴长庆郁郁而终。张光前,吴兆有对于他几次擅自做主调动军队十分的不满,甚至大有除之而后快的心情。他们列出了袁世凯的十大罪状。然而,这封列举了袁世凯十大罪状的文章2的起草者张謇并没有呆在朝鲜,而是在国内,他所的得到的信息,全是由其他人提供。这样就有很大的不真实性。

    袁世凯明白这一切的说法的由头来自于吴长庆的死亡,自己很有可能代替吴长庆接替驻朝军队。自己只有回国,把事务交给其他人去办,才可以洗刷自己的冤屈。袁世凯的内心不是害怕这些,而是为了朝鲜的大局考虑,若自己的退出能够使朝鲜赢得高层的重视,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袁世凯主意已定,回国。他立即找到了朝廷派来问罪的吴大澄和续昌。那时正是夜晚,袁世凯见到吴大澄说道:“深夜来访,多有叨扰,然袁某有急事,不得不打扰吴大人了。”

    “慰亭说的是哪里的话,你我一朝为臣,何出此言。”吴大澄说道。

    “近日家人来信说养母牛氏病重,养母牛氏对我恩重如山,世凯虽死也难报其万一,世凯多年漂流在外,无尽孝子之意。现今,朝鲜政局稳定,世凯可以安心离去,也可让世凯略尽人子之道。”袁世凯说的话令吴大澄动容。

    “慰亭兄真乃孝子也!”吴大澄感慨道。

    “若是大人同意,世凯明天就把各项事务交代一下,世凯思母心切,一刻也不想多呆,还望大人体谅,成全。世凯感激万分。”

    “我岂能让袁大人的一片情意付诸东流。”吴大澄说。

    “多谢大人成全,世凯多有打扰,这就回去收拾收拾。”

    “慰亭兄慢走。”吴大澄说。

    袁世凯回去后立即让人整理东西,于1885年1月30日同吴大昌,续昌回国。

    袁世凯抵达旅顺,他的堂叔袁保龄在旅顺任职。他前去拜访,袁保龄在他的嗣父袁保庆死后对袁世凯多有照顾。袁世凯心里很是感激他。袁世凯带了很多的东西。袁保龄见袁世凯带了那么多东西说道:“侄子远来看望我还带什么东西。”

    袁世凯先是一怔,他心里想起了自己在朝鲜时曾经挪用军饷作为抚恤朝鲜大臣在政变中死亡的家属。而且他在那次的事件中是没有请示李鸿章的,这让李鸿章很是恼火。李鸿章让吴兆有告知自己自负责任。还说自己是:“纯以银钱,买结韩人之心,实属荒谬!“袁保龄在那个时候也去信让自己赔偿。他自己想着,若事事你李鸿章都听上面的,你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国家的栋梁,权倾朝野的李相!应时局之变,方是英雄之所为。然而,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他想你要强大,就要自己做主,但是你必须先要生存!

    袁保龄见袁世凯很久没有说话,也想到可能是那件军饷的是就问道“怎么不说话,慰亭。”

    袁世凯急忙从联想中走了出来说:“世凯离家久矣,这次刚回来,见到家人,心情激动不可自抑,还望叔叔见谅。世凯这次所带的东西,都是些特产之类的东西,希望叔叔能够喜欢。”

    袁保龄说:“我当然会喜欢,慰亭,你这次抽身之计做的不错,即能打消朝野对你的疑虑和诽谤,也能为你赚的好名声。”

    “还是叔叔教导的好,叔叔对世凯多有照顾,世凯没齿难忘。”袁世凯说。

    “慰亭说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袁保龄问。

    “世凯听从朝廷的安排。“袁世凯说。

    “慰亭,作为叔叔的是为你好。你现在虽然,威名远播,但你连一个举人的资格也没有,在官场上,哪个不是进士举人,你没个资格不仅会被同僚所耻笑,也很难获得高升,如果你能过参加科举,高中后,则必定声名雀起,那时身价顿长,出路亦宽。“袁保龄语重心肠的说道。

    “叔叔说的极是,世凯会牢记叔叔的教诲。“袁世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这么想,不仅自己发过誓,再也不参加科举,而且自己对书本荒废了多年,恐怕再也拿不起了。

    “好孩子,好孩子。今天上午,咱们爷俩一定要好好的喝他一杯。“袁保龄高兴的说道。

    告别了袁保龄,他又拜访了丁汝昌,这个和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丁汝昌知道袁世凯喜欢喝酒,喜欢美女,特意为袁世凯准备了这些,可是这次袁世凯却打不起精神。当一个人为一件事付出过多时,他就会萌发多这件事强烈的爱。袁世凯在朝鲜呆了数年,他为朝鲜之事可为是尽心尽力。虽然说有时的做法有失妥当,可是在这个混乱的官场里有几个的做法是那么的光明正大。数月的颠簸,和对自己数年经营的朝鲜的担忧,袁世凯病倒了。他在病中写下了《朝鲜善后策略》。他还是坚持把朝鲜作为大清的第二疆场,他认为这样会比在国内建立防御要有效的多。很有幸,袁世凯有了和李鸿章见面的机会,他想着这次一定要把这封自己对朝鲜的局势分析的呈文给亲手给李鸿章。袁世凯到李府后,李鸿章让人把袁世凯请到了厅堂候着。李鸿章换了一身平常的服装走了出来。见到李鸿章袁世说:“卑职拜见李中堂。“李鸿章说:”请坐。“李鸿章让人奉了茶水。袁世凯一时也不知道李鸿章心里想的是什么也没敢说什么。过了一会李鸿章说:“你在朝鲜所做的,我都看在眼里,你做的不错。尤其是在,壬午,甲申,两次政变的表现,不仅是我朝野也对你刮目相看,你的才干,谋略真是好。”

    “中堂大人过誉了,世凯愧不敢当。”袁世凯说。

    李鸿章没有转而说:“慰亭,你留下来吧,朝鲜还等着你主持大局。“袁世凯心中明白,如果自己的策略不能实施,再到朝鲜不仅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朝鲜很可能在自己手中丢失。袁世凯毕恭毕竟的呈上了自己的《朝鲜善后策略》。李鸿章问:“这是?”

    “这是属下,对朝鲜善后做的思考,还请中堂大人能够采纳。”袁世凯说。

    “放哪里吧,回头我会看的。““属下告辞了。“袁世凯说。

    数日不见李鸿章的回音,袁世凯便不对此事报有希望,便向李鸿章告了假。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