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碎冰洋 > 章节目录 > 正文 第二十六回 日本成奸计 甲午序幕开

正文 第二十六回 日本成奸计 甲午序幕开

书名:碎冰洋 作者:文飞飞 更新时间:2016-12-12 22:34 字数:2866

    当我们读某段历史的时候,有时会对某段历史感到惋惜,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认为这段历史可以走的更完美,至少会比现在要好。由于历史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选择的,当然不是被我们所选择,是被历史的人物所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会对历史给予喋喋不休的评价。就像我们在某个关头,做了一个选择,然而,这个选择的结果并不理想,我们会对自己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拷问与自责。当我们试着不被那已经定了形的结果所困扰时,我们会感到深深的压抑。我们的这种心理与我们思考历史时往往是相通的。历史即使倒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选择的,因为历史人物和环境是一定的,我们只能人为的进行假设。尤其在历史重大的事件上,我们更是乐此不疲的进行着各种假设。

    这回我们要说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历史是屈辱的,是不幸的,在这不幸的背后,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也有着各色的小人。

    上回说到,自清朝通知日本出兵朝鲜后,日本大肆派兵此时清朝驻朝鲜的军队只有1500左右,然而,日本的军人已经多达4000人,并且日本还在源源不断的向朝鲜派兵。这绝不是单单的想要给朝鲜平乱,袁世凯想到,显然日本是想把朝鲜据为己有,改变那种壬午,甲申的耻辱。他拜访了大鸟圭介。大鸟一见袁世凯前来心里想着要继续麻痹袁世凯,故作慌忙的说:“袁大人大驾光临,是我大日本的荣幸,我亦感到无上的光荣。”

    “我此次前来是为了两国退兵一事,现在,东学党已经退出了全州城,事态也基本已经平息,我们如果再在这里驻扎大量的军队,恐怕有碍于朝鲜和列国的贸易。”袁世凯说。

    “此事好商量,此事好商量。”大鸟笑着说。

    “大鸟圭介,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袁世凯强硬的说。那大鸟圭介对袁世凯的强硬,表现的很是谦卑。大鸟笑着说:”这件事还请袁大人莫要心急,我请示一下上峰的意思,我尽快给你答复。““那我就静候您的佳音了,我还有其它的事,就不打扰了。“袁世凯说完起身要走。

    “恭送袁大人。”大鸟学着清朝的礼仪送袁世凯。袁世凯见大鸟圭介如此,心中更加疑虑。他立即急电李鸿章说:“日本动力不良,请速调集南北及各路陆军,以防不测。”做完这些后,袁世凯想着要立马稳住李熙,否则如果李熙倒戈,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立即前往王宫。李熙见袁世凯悠闲的来到王宫问道:“袁大人有何要事?”

    “我来是为了告诉陛下,我已经让叶志超加紧剿灭起义军,请陛下放心。”袁世凯说。

    “袁大人办事,我肯定放心。”李熙说“不知日本人近来可有找过陛下。”袁世凯问。

    “袁大人不问我也要说,这起义军即已经退去,为何日本人不断的增兵,实在让人费解。”李熙说。

    “陛下不必多虑,我已经和日本协商,其已经言明要退军。现在增兵,不过为与我天朝争体面,只是做做样子,陛下不必为此担忧。“袁世凯轻松的说。

    “袁大人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袁世凯一出王宫就立即开始拜访列国使者想通过列国使者的压力是日本走到谈判桌面前,从而实现日本退兵。大鸟在列国的面对列国的干预,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正好趁此机会麻痹清朝,清朝一定深信不疑。大鸟立即同意了袁世凯的建议和袁世凯走到了谈判桌的面前。在谈判桌上,大鸟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不再增兵。袁世凯想日本绝不会在列国面前公然的撒谎。因此,他通知李鸿章说大鸟圭介业已同意不在增兵,想朝鲜已无要事,可着意退兵。李鸿章本来打算增兵,但是他颇为信任袁世凯,他立即下令不必增兵。并且下令叶志超部准备回国。

    然而日本根本无视自己曾经的诺言,而是继续增兵,袁世凯此时心里十分的着急。他立即通电李鸿章说:倭势甚凶悍,各国员殆亦无可奈何。再,华嘱毋多派兵,而竟派至五千;嘱不入内地,而反请会剿,凯迭与商,均反复,极可恨,恐非口舌所能争。似应先调南北水师迅来严备,续备陆兵。“在袁世凯的内心里,日本还是对大清充满了畏惧,日本这样做只是在试一试清廷的态度。他的错误判断让李鸿章断定,日本是不会和清朝开战的,无须派兵来争取面子,李鸿章遂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日本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此时开始发动了它的攻势。日本在6月26日向朝鲜政府提出要改革朝鲜。28日威逼朝鲜,迫使朝鲜承认为独立的国家。袁世凯见日本的意图很明显了,就是在逼清朝开战。袁世凯立即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难保,于是想立即回到国内,不作无谓的牺牲。袁世凯立即向李鸿章发了两份电报其一:密闻韩决议不认属,是无上国。凯华员,须诘劝韩,转告大鸟。闻鸟拟照公法作梗例,兵押凯出,果尓,辱甚。只可照万国公例,送文知照韩,回国禀商,请兵伐韩。第二份说:闻倭兵八百今驻赴牙路,意叵测,倭,韩国相结,我兵可危。又俄,法署使来称,朝廷犒赏倭兵米肉甚多,韩喜倭,殊不可解。华人在此辱甚,凯在此甚难见人,应下旗回,拟留唐守看馆探事。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电报,他心里明白,大概日本是要和清朝宣战,留袁世凯在那里确实无用,然而,没有到最后的关头,绝不可先行言败,这是李鸿章从他的恩师曾国藩那里学来的,李鸿章一辈子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哪怕最后他和曾国藩闹不和。李鸿章回袁世凯的电报说:朝鲜尚未承认不是中国之属邦,应留下密劝朝鲜坚持;俄使已答应出面调处,必有收场。倭允不先与华开衅,岂能苟送使臣?要坚贞务怯退!

    袁世凯见李鸿章不同意,再收到李鸿章的电报的第二天又痛陈了自己的观点。此次他提到了日本人军队的布置以及分配状况,说出了日本人的真实的意图,袁世凯认为此时调处已经无用,若是徒留他在汉城,只会让他白白的牺牲在朝鲜。

    李鸿章此时还是坚持的认为袁世凯应该继续坚守,以待可能有的转机,他认为事情没有到最后一步。而此时清政府也指示袁世凯留下,袁世凯此时很是害怕,害怕自己死去。他连着发电报催促李鸿章。李鸿章也只能用清政府的名义,阻止袁世凯回来。袁世凯无耐的支撑着朝鲜的大局。

    我们在这里看到袁世凯是怕死的,可是我以为是可以原谅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袁世凯在怕死的同时一直坚持与日本人作斗争。难道,我们一定要把儒家的杀身成仁作为英雄的唯一标识吗?不,我不这样以为,我们就拿杀身成仁来说。倘若明朝在偏居江南时,臣下都如史可法,倘若元朝在攻宋的时候,臣下都如文天祥,又怎么可能迅速的亡国。杀身者当为万万民,倘若杀身成仁的忠臣,保留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继续为国奉献,岂不是更有益于历史,更有利于人民。这些忠臣观念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一个男人对名誉的向往,对流传千古的迷醉,是成全小我,牺牲大我的自私。

    闲言少叙,在袁世凯痛陈了自己生命之危,迫切的希望朝廷能够召其归国的之后,没几天日本就控制了电报局,此时袁世凯再也无法向清廷发送电报。在另一边。俄国开始趁火溜走,把朝鲜的问题全部的推给了中国。俄国对外声明其只会对日本进行规劝。英国痛恨俄国,朝鲜在地理上威逼着俄国,因此英国和日本建立了联盟。李鸿章的全部希望破碎,李鸿章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战事,另一方面又通知袁世凯立即归国。

    袁世凯立即打点行囊准备归国。大鸟则派人要把袁世凯杀死在朝鲜境内。唐绍仪探听到密杀袁世凯的消息,火速的通知袁世凯。并在英驻韩领事朱尔典的帮助下乘英国舰艇归国。袁世凯顺利逃过了日本人的暗杀,得以归国。

    在袁世凯归国后,日本勒令驱逐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人。甲午中日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