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要根据自己的《中华民国约法》重新组织政府,赵秉钧被他杀了,像国务卿这样重大的位置,袁世凯只能留给自己得力人,他想到了徐世昌。
说那徐世昌在袁世凯当选临时总统后,徐世昌挂一个太傅衔太保虚衔居住在青岛租界。不问世事。袁世凯曾请他出山他和袁世凯约定两年后出山。现今刚好时间到了袁世凯便叫来吴笈孙说:“我与菊人(徐世昌的字)相约,他两年出山,现在已经两年了,我想让你去请他,我的老大哥出山。”
“卑职一定不辱使命。”吴笈孙说。
“你去告诉他,我请他出来是为国谋事,不为一己私利。菊人乃国家栋梁,环观宇内国务卿之职也只有他能胜任。你告诉他,万不可以自己一时之虚名,弃四万万民众于不顾。“袁世凯说。
“卑职谨受总统的教诲。”吴笈孙说。
“你去吧。”袁世凯说。
话说吴及孙不多日就到了青岛,他径直的去找徐世昌。徐世昌正在屋中练习书法,听闻说说袁世凯派人来,他匆匆的放下手中的笔。走了出来,待行至门口后,又放慢了步伐,整理整理衣襟。
徐世昌说:“吴大人,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快进屋。”
进屋后,半盏茶后,吴笈孙开口说:“总统让我请大人出上,任国务卿!”
“我老了,只怕不堪重任了。”徐世昌感慨说。
“总统说环观宇内,唯有大人可以任国务卿一职,请大人万不可因为自己一己的虚名,而弃四万万民众的利益于不顾!“吴笈孙说。
“总统过誉了,世昌一老朽矣!“徐世昌说。
“总统说大人曾与他相约两年后出山,大人又岂可言而无信,岂不让世人笑话。“吴笈孙说。
“我当时却是为了权益之计,没想到慰亭记那么清,看来我不出山不行了。“徐世昌说。
“那大人是答应出山了?““我还有选择吗?“徐世昌说。
“那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走?我也好给总统复命?““我要稍作安排。吴兄留下吃个饭。“徐世昌说。”是,大人。“吃过饭后,徐世昌送走吴笈孙后,立即让家人收拾,自己好北上,进京。”徐世光听说他的哥哥要北上进京,立即过来劝说:“大哥,我听说你要进京是吗?”
“慰亭请我做国务卿。“徐世昌直接的说。徐世昌心里明白,早晚要明说,还不如早早的说出来自己痛快一点。
“大哥,你怎可做袁世凯的国务卿呢。太后和皇帝封你为太傅兼太保,礼遇之隆,实属罕见。你怎可再背叛清朝,你将有何面目见皇上太后于地下。“徐世光说“弟弟,你说的我知道,可天下大势如此,我本不愿为官。怎奈慰亭多次相邀。“徐世昌说。
“好吧,你为了你的地位出山吧,多说无益。“徐世光说完转身走了。
自古以来,能在权势中超脱能有几人。不仅是人对名誉的向往还有那对于平平淡淡的疲惫。徐世昌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进京当官的路。
话说徐世昌坐火车走到天津。又故做姿态辞谢。袁世凯明白是掩人口舌,便让他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天下大义出山。
徐世昌进京后袁世凯立即接见了徐世昌。袁世凯说:“鞠人,你不知道,这两年来我是多么的想你。我还是和你合作更加愉快。”
袁世凯说这些话并非客套,徐世昌心思缜密,袁世凯胆大敢断。他们恰是一对最佳拍档。
“慰亭,看着你把国家建设的逐渐强大起来,我为你感到骄傲!”徐世昌恭维的说。
“现在国家局势仍然堪忧,还望菊人能够和我共同努力,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百姓的福祉。“袁世凯说。
“世昌愿为共和再献绵薄之力。“徐世昌说。
请来了徐世昌,袁世凯根据他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了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把以前呈给内阁总理的事件一律呈给大总统,徐世昌为政事堂国务卿,外交总长孙宝琦,内务总长朱启钤,财政周自齐,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交通部长梁敦彦,司法部长章宗祥,教育部长汤化龙,农商部长张謇。
袁世凯还组织了类似于清朝军机处的政事堂,任命杨士琦为政事堂左丞,钱能训为政事堂右丞。政事堂下设法制机要,铨叙,主计,印筹和一个司务所。这样袁世凯就总览了国家大权。
在成立政事堂之后,袁世凯又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自己任最高的指挥,从此,军政大大权让袁世凯名正言顺的掌管在手中。之后袁世凯继续加紧专制统治。
袁世凯这天找来了唐在礼,唐在礼听闻总统有请,急忙的赶到。袁世凯说:“现在各处已经筹办起来了,国家已经步入正轨的渠道,只是现在缺少一个军需处。我想让你兼任军需处处长。”
“卑职愚钝,军需处不是应该由陆军,海军部门兼任吗?属下不明白。”唐在礼问。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说的这个军需处和那个军需处是不同的,我的这个军需处,专门对总统负责。你看总统要购买军火,阔充军团,开办学校等等,那样不要花钱。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支,这些都在所难免,要是不准备好,让国家的面子放在那里,我又岂敢让国家有失尊严。“袁世凯说。
“经总统指点,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出办。“唐在礼说。
“不急,不急。要办是要办不在这一会,我还有话要说。你办理军需处要时时的把资金准备充足,不可事到临头,拮据不堪。军需处里面的钱,不必让其它人知道,也不比对外公开。“袁世凯嘱咐说。
“袁世凯还改变了官职,在省下设置了府,道。把兵权分弱了。
袁世凯这时正忙于集权,一个人来找他。此人在日本军官学校毕业,由于毕业时第一,拿到了日本天皇手赐军刀的人。他还是蔡锷的好友,蔡锷与他一起毕业,蔡锷排在第二名。袁世凯对他很重视,把他作为一等参议。此人就是蒋方震,字百里。袁世凯见蒋百里来了忙关切问说:“百里,有何事?”
“我有一言不知该说不该说?”蒋百里说。
“但说无妨,我洗耳恭听。”袁世凯坐了下来。
“我认为,我们军队的改革,跟不上军事的现代化。在军官方面,还大都带着陈旧的军事思想。不能应对,现今的军事战争。我认为,我们应该,训练处一批,适应于现代军事的军官。还有一些军官,虽然有战争的经验,但是缺少应有的理论素养,这对作战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完全的采取德国训练新军的方式,建立一个陆军军官学校。”蒋百里说。
“百里说的十分的有理,我也对北洋军队的军气日益的衰落感到担忧。现在整个北洋军队士气低沉,我也十分的痛心。”袁世凯说。
“国家之强盛,在于人才,人才备,势力足。我们就可以驱除外辱。现在日方对我国东三省虎视眈眈,正欲找机会吞并。强军,则国立。”蒋百里说袁世凯内心由衷的支持蒋百里,因为袁世凯一手培养的亲信们有的早已成了气候。比如段祺瑞。他不仅身为陆军总长,而且手握雄兵。他也学得袁世凯的一套,把军队训练的只听从自己的号令,袁世凯也渐渐的感到指挥不灵了。建立模范团,正好可以取缔一部分军官,使兵权从新的回到自己的手中。他想让他的儿子任模范团的团长,这样以后,就可以号令雄兵。
“百里,你放手去做,钱,人只要你说出来。我一定尽力办。“袁世凯说。
段祺瑞听说蒋百里要训练什么模范团,老头子这是要夺兵权呀。段祺瑞立即去找到蒋百里说:“国家已经有军官学校,百里兄,你又何必多此一举。““我所办的学校将全部采用德国的训练方式,而且我们将选取有军事经验的人来办此事,增加军官们的理论素养,改变军队里的腐败的风气。“蒋百里说。
恰在此时,袁克定来了,他听袁世凯说了此事,他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广树党羽。从而为自己以后做皇帝提供很多便利。
他见段祺瑞正在为难蒋百里便解围说:“百里一片为国之心,总长怎么横加阻拦。”段祺瑞不理袁克定,看了一眼之后,走了。
“百里,你不用理他,我和父亲都支持你。”袁克定拍着蒋百里的肩膀说。
蒋百里点了点头走了。在段祺瑞的百般阻挠下,蒋百里的模范团还是建了起来。袁世凯便把段祺瑞,蒋百里,等人叫来商议模范团团长的人选。袁世凯首先说:“我看袁克定可以任团长,他考察过德国,对德国有一定的了解。你们是什么意见。”袁世凯以为此话他一说出来就没有人敢反驳不料陆军总长段祺瑞说:“我看他不行。”
“这么说段总长可以啦!”袁克定挖苦说。段祺瑞挺起胸膛一幅舍我其谁的样子。
“你看我行不行?”袁世凯对着段祺瑞说。段祺瑞立马软了。
模范团成立以后,袁世凯自任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