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春秋时楚国贵族,又称公孙包胥,楚君蚣冒的后裔。
公元前506年,楚国与吴国经过三次大决战后,楚国都城郢被吴军攻陷。楚昭王张皇失措,慌忙逃往国外,大臣们也纷纷出逃,老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面对着国家破碎的局面,楚大夫申包胥怀着满腔的悲愤说:“国家危难的时候,大家都只知道逃命,但我一定要拯救楚国。”
侍从附和着说:“申大人说得对,我们一定会跟随您与吴军决一死战!”
申包胥低沉而有力地说:“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去和敌军拼个你死我活,这顶多是尽到了一个士兵的责任,如果我化装后前往别国求援,或许会更有作用。”
于是,申包胥带上一些干粮,只身逃出楚国。他一路上攀登险峻的山峰,穿越深邃的山谷,历尽了千辛万苦。他磨破了脚掌,碰伤了膝盖,连续走了七天七夜,终于来到了秦国。
他站在秦王宫殿外,像鹤一样直立着,从白天到黑夜,不断地向秦国人哭诉楚国的遭遇。他坚持了七天七夜,可仍得不到秦国的同情和支援。
许多人劝申包胥:“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还是回去吧!”
申包胥斩钉截铁地说:“请不到秦国出兵,我决不动身回国!”
一连七天七夜,他不眠不休,滴水未进,日夜哭泣。几天的折磨使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最后晕倒在地。
这件事在秦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秦王知道后,认为这是一个紧急情况,连帽子也来不及戴,腰带也来不及束,就匆忙带领几位侍从向申包胥那里跑去。秦王见申包胥直躺在地上,连忙用左手抱起他的头,右手则拿水往他嘴里灌。没多久,申包胥睁开双眼,醒了过来。
秦王轻轻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有什么事吗?”
申包胥缓缓地答道:“我是楚国大夫申包胥。吴国进攻我国,占领郢都,楚国国君逃亡,百姓也四处流亡,国家局势万分危急。我特地来向大王报告,请求您出兵救援!”
听申包胥这么一说,秦王将他扶了起来,说道:“一个大国的国君看到义士这样舍身忘死、忧国忧民,如果不给予同情和支持,是会引起众人的愤怒的!”
申包胥连忙跪在地上说:“大王果然是一位仁义的君主。我作为楚国大夫,理应挥剑斩敌,但那也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今能感动大王出兵,这才是国家大义,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秦王拉住申包胥的手说:“一个国家要强大,不能缺少你这样舍身报国的义士。如果你肯留在我们秦国,我一定委以重任!”
申包胥婉言谢绝说:“大王赏识我,这恩情我没齿难忘,但我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还是让我回楚国杀敌救国去吧!”
于是秦王立即派出五百辆战车,并让两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带领军队,前去救助楚国。最终秦军在浊水一带大胜吴军,楚国终于得救了。申包胥舍身救国的事迹也从此传为千古美谈。
《战国策•楚策》
本篇成语解释:
1.【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2.【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3.【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
女有孟姜女哭长城撼动天地,男有申包胥哭秦廷求楚。可见,只要执着于自己的目标,终有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