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jī)旦,也称叔旦,一般称为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足智多谋,为国为家鞠躬尽瘁(cuì)。??
在西周兴起和商朝灭亡的过程中,周国有一位足智多谋,一心为国的人物,这就是周公旦。他姓姬,名旦,因为他住在周地(今陕西歧(qí)山),大家又都称他为周公。他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在世时,很器重周公,干什么事都愿意和周公商量,而周公常常能想出不错的主意。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很好。在灭亡商朝以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大病,生命垂危,周公内心万分焦急,每天都去祷告:“上天开开恩吧,快让我哥哥恢复健康,我情愿代替我哥哥去死。”但是疾病是不饶人的,周公的好心没有感动上天,武王还是死了。
按照国家的法律,皇帝去世以后,必须由他的大儿子继位,但是这时武王的儿子才几岁,根本不懂事,如果让这样的小孩子去治理国家,国家肯定会大乱,一些人会乘机夺取皇位,人民就会遭殃。?
在政权不稳,国家危难的时刻,周公果断地决定暂时代皇帝执政,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这时,一些心怀叵(pǒ)测的人乘机造谣说:“周公他平时总说自己忠心为国,原来并不是这样,他只不过是想为自己谋私利,现在他是欺侮皇帝年纪小不懂事,想乘机夺取皇位。”谣言很快传开,人民议论纷纷,都信以为真。听到这些无中生有的诽谤(fěi bàng),周公没有惊慌。他十分冷静,一方面诚恳地作了大量的解释工作,向人民说明真相;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地处理国家大事。
他有一次对人说:“我之所以不怕别人说闲话,出来代理皇位,是怕皇帝年幼,商朝人叛乱复国,从而葬送国家大业。为了巩固国家的天下,我必须站出来,这是我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的责任啊!”他办起事来常常是废寝忘食,有时甚至洗一次头发也要中断三次,吃顿饭也要放下几次碗,来处理日常事务。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慢慢地,人们看到周公确实是一心为公,对谣言也就不信了。但是祸不单行,以前商朝的王子武庚(gēng)突然发动叛乱,想恢复商朝的统治。周公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后,决定亲自带兵镇压叛乱。
周军在周公的指挥下,长驱直入,所向披靡(mǐ),很快就杀到了叛军的营寨。当时叛军的营寨设在一座山上,他们以为居高临下,周公的军队攻不上去。但是周公这个人很有计谋,他并不死攻,他发现敌人都在一座山上,正好可以用围困的办法,于是他下令把那座山包围起来。慢慢地,叛军的粮食吃完了,箭也用完了,日子越来越难捱,两个月以后,叛军没有办法,只得冒险下山,想冲出包围圈,到山下抢粮食。周公故意稍加抵抗就放那支叛军下山,却另外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叛军冲出包围后,正暗自得意,突然周围喊杀声一片,几路军队向他们冲来,叛军措手不及,又本来就饿得奄奄(yǎnyǎn)一息了,哪里禁得起一打,不一会儿,就纷纷投降了。?
最后,周公把山上的大部分叛军也击败了,解除了威胁,国家重新稳定了。后来,周公认为周朝的都城在偏僻的西部,不利于统治,又下令在东部建立了一座新的都城。
从此,周朝有了东西两座都城,统治更加巩固了。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周朝被他治理得很好,人民安居乐业,国家也慢慢强大起来。到皇帝成年时,他就不再代理皇位,把皇位交给了皇帝,然后告老还乡。周公为国操劳、任劳任怨的一片忠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史记·鲁周公世家》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本篇成语解释:
1.【心怀叵测】:xīn huái pǒ cè 叵:不可。居心险恶,不可测度。
2.【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指对于应做的事要勇于承担而不退让。3.【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不睡觉,忘记了吃饭。极言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和吃饭都顾不上了。今多用以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