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left: 5.25pt\">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孔子从小天资聪颖(cōng yǐng),勤奋好学。他母亲只要一有空闲时便教他读书认字,孔子一读即熟,过目不忘。他总嫌母亲教得太少,嚷着要上学堂。不过学堂的先生也只是按步就班地授课,满足不了孔子的求知欲望。母亲只好把他送到饱读诗书的外祖父家中。有了这么一个聪明活泼的外孙当学生,做外公的当然悉心传授知识。孔子在外公的耐心教导下,不知疲倦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一天孔子问道:“君子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外公回答说:“君子有三忧:一是忧年少时不勤奋学习,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二是忧年老时不传授学问,死后没人纪念;三是忧发了财不知布施,一旦穷途潦倒便没人来救助。”孔子说:“我将终身不忘您的教诲。”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结婚后,孔子常和鲁国的贤士大夫周游列国,不厌其烦地向各国国君讲解仁义道德。他常说:“现在天下大乱,已是无法挽救;但如果天下太平,一切都很好,就不用我们来改革现实了。我们追求的事业或许无法实现,但我照样要努力去做。”?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有一次,孔子去见齐景公。齐景公为了笼络这位大学问家,决定把廪丘(lǐn qiū)那块地方送给孔子,作为他颐养天年之处。孔子婉言推辞,怎么也不肯接受。齐景公只好让孔子驾车离开齐国。回到家后,他的学生都对这件事大惑不解。孔子说:“君子应当先立功,后受禄(lù)。我今天给齐景公提了很多建议,但他都不采纳,这说明我没有功劳,而他却要把廪丘那块地送给我。你们说,我能接受吗?景公他太不了解我了。”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对自己的学生,孔子也严格要求。据说,子路一开始去拜孔子为师时,衣着华贵,俨然(yǎn rán)一副学者派头。孔子见了不太高兴,说:“子路,你这样衣冠楚楚,到底是为什么?你可知道,长江从岷山流出来,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等到了下游,才表现出礴(bó)岸吞舟的气势。你现在就这样洋洋得意,有谁愿意收你做学生呢?”于是子路马上换了衣服再来。孔子便对他说:“子路,你得记住,说话负责的人不随便说话,行为周到的人绝不自夸。把才能都显在脸上,那是轻浮的小人作派。君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能干就是能干,不能干就是不能干。”子路心里感到十分惭愧(cán kuì),他对孔子说:“我以后再也不敢拉花架子哄抬名声了。”孔子这才高兴地说:“人犯了错误,要在内心反省自己,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人犯错误,就象日月之蚀,错的时候,人人看得见;改的时候,人人仰望着。改正错误,也就没了错误。你以后多加注意。”子路这才喜出望外,孔子终于同意收他为徒了。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人人都要怀一颗仁爱之心,统治者更要施行仁政。有一次,孔子及其弟子子贡、颜回等人在路上陷入困境,恰好被楚国军队相救。楚昭王率领大臣出城十里欢迎孔子。在宴席上,楚昭王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回答说:“大王打算成就汤武一般的功业,就必须修养道德,施行仁政。具体地说,就是要减轻刑罚,重视品德教化;减轻徭役,少征赋税;不可大兴土木,而要鼓励农业生产,防治水旱灾害;大力兴办学校,救济孤儿和寡妇。一旦天时地利都能得到,二十年之内一定会让天下信服。大王要是想像齐桓公那样干一番大事,还必须整顿吏治,充实军备,振兴工商业,改进粮食品种,以富国强民为根本,并坚决疏远小人、亲近贤人,三五年即可称霸中原。”?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孔子一生奔波劳累,晚年又专心著书,积劳成疾。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孔子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孔子虽然出身贫寒,然而后人无论王侯将相,学者富贾,无不世世代代尊他为大圣人。??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史记·孔子世家》??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本篇成语解释:?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1.【过目不忘】:guò mù bù wàng 形容记忆力特别强。?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2.【穷途潦倒】:qióng tú liáo dǎo 比喻处境困穷,潦倒失意。?
<p style=\"margin-left: 5.25pt\">
3.【大兴土木】:dà xìng tǔ mù 大规模地兴起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