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月过去了——阿敏产期临近了,她的手脚有些浮肿,行动越来越不便,但是想着儿子将要出世,她就有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去克服所有的困难。
阿敏总觉得自己一定能会生个儿子,这种念头从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可能真的是母子连心,她能感应到吧。
——这天,阿敏起的很晚,起来时已是太阳高挂。肚里有点饿,她要去准备些饭菜。自从怀了孩子以来,她的饭量比平时大了些,稍晚点吃饭肚子就会饿的咕噜噜的叫。
正要去起火,阿敏突然感到一阵腹痛,好像肚里的孩子要脱落下来。“不好!”阿敏暗叫一声,作为大夫,她知道儿子要急着出来见见世面了。可这小子也太急了,连吃顿早饭也不能等,真是的!
阿敏忍痛准备好所有要用的东西,热水、剪子、等等,然后挣扎着爬到床上,躺着等待着孩子的出生。女人生孩子的场景她见多了,因此她并不慌乱。
不一会儿,又一阵疼痛袭来,阿敏紧锁柳眉,脸上汗珠滚滚。下体已经开始流出了鲜红的血。阿敏深呼吸,然后用力的将孩子挤出体内,经过几次努力,孩子只露出头。阿敏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她不能就此罢休,否则她和孩子的性命真的不保。
此时阿敏真的希望有个人帮助她,但是在这地方,根本不可能有人回来,看来只能靠自己努力了。阿敏再次使出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只听一声嘹亮的哭啼,孩子出生了。如阿敏所愿,是个男孩。
汗水已经湿透了阿敏的衣裳,疼痛仍然继续着,但是一听到孩子的哭声,阿敏幸福的笑了。
—个月过去了,襁褓中那小小的生命用他粉嫩的小手挠着阿敏的脸。阿敏看着那孩子可爱的样子,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现在阿敏完全沉醉在作为一个母亲的喜悦之中。她的眼里只有孩子,和司马康南的恩恩怨怨,早被她抛到九霄云外了,甚至有时,她真的感谢司马康南赐给了她一个孩子。
阿敏给孩子取名叫“无忧”,她希望儿子一直都无忧无虑的成长,不要想他一样经过那么多的苦难。
无忧长得像司马康南,他有着司马康南那样一双锐利的眼睛,浓浓的剑眉,深邃的眸子,像司马康南一样的眼神。
阿敏有时候看着无忧,都不自觉的想到了司马康南。这个她恨之入骨却又为他生了个儿子的男人!
——无忧一天天的长大,已经开始呀呀学语了。需要补充营养,可是在这里,只有粗茶淡饭,能勉强当日,不至于饿死,但是营养根本谈不上。阿敏是个大人,粗茶淡饭但还能过下去,可是无忧尚小,正长身体。阿敏不能让无忧跟着受苦,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再说,阿敏原本并不打算在这里长期住下去的,她只想在这等着孩子出生。
可是,要去哪里呢?回西陵城?不行,回去司马康南会再来打扰她;回无烟谷,更不行,她将怎样向父老乡亲们解释无忧的来历?
经过再三思考,阿敏决定在西陵城找个偏远的村子,这样不但躲避了司马康南的骚扰,还可以开个医馆,挣钱,无忧也可以在吃到点好的东西,还可以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这样,他才能快快乐乐的成长。
阿敏想起西陵城西郊有一个叫“苏庄”的村子。那里的村民都很淳朴、热情,一定会欢迎她们孤儿寡母的,再说了那儿离市中心不远,需要的时候可以进城里去买点什么。
想到此,阿敏决定启程去苏庄。
——阿敏收拾妥当,看了看自己住了一年多的木屋,有些不舍,她再次朝屋子拜了拜,以表示对这屋原来的主人的感谢。
阿敏很喜欢在这木屋的这段日子,宁静、没有人打扰,没有世俗的烦忧,只有她与儿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外面世界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宁静了,“唉!”阿敏叹了口气,抱着无忧,恋恋不舍的离去。
——经过几天的赶路,终于来到了苏庄。
村里的孩子们在路边玩耍,快乐极了。阿敏看着,看着,想到将来有一天无忧也长得像这些孩子一样大了,懂得在路边完耍了,那该多好呀。
此时正值秋季,村民们都在忙着收割麦子,所以没有看到多少大人。
阿敏抱着无忧,在一个大娘家里落脚。
大娘个七十多岁,但身子骨还很硬朗,儿子和儿媳妇都到田里去收麦了。老人家则在家里收拾些家务。老人家善良,热情,看到阿敏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孤苦伶仃的,就收留她,反正家里有的是房间。
阿敏很感谢老人家的招待,但她不能告诉村里人的她的真是来历,只对老人家说她家乡闹了蝗灾,家人四处逃荒,是从外地逃难来的。
老人家听得不禁泪流下眼泪,道:“闺女这命真苦,你安心住着吧。”
经过那么的多天的舟车劳累,阿敏确实累的很。她真想好好的睡一觉,当下也不跟老人家客气,带着无忧上床上歇息了。
——不知过了多久,阿敏听到院里有人说话的声音,好像是那大娘的儿子和儿媳妇从田里回来了。阿敏赶紧起身,去打个招呼。
大娘的儿子和儿媳妇约莫三十来岁,村里人都是淳朴热情的,听老母亲说了阿敏的情况,都很同情阿敏。家里多个人只是多双筷子而已,他们很赞同母亲收留阿敏。
见阿敏走出来,他们都很欢迎,大娘的儿子苏勇和儿媳妇苏芳把阿敏当成自家妹子,热情的招待。村里人听说大娘家来了个外地人,都过来瞧瞧,老村长还特地嘱咐村里人多多关照阿敏母子。
阿敏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觉。
为了不在大娘家吃白饭,阿敏旧业重操,开了家医馆,帮村民看看病,教村民们注意生活卫生等等。村民们有个病痛,都到医馆来找阿敏,一时间,医馆便门庭若市了。
苏大娘逢人便说阿敏贤惠,说村里来了个菩萨。老村长也时不时的说,是村里人好事做多了,所以老天爷派阿敏来给他们看病治病。
有些热心的老人家可怜阿敏孤儿寡母,自愿当起媒人,给阿敏介绍村里的儿后生小伙,只是阿敏不想考虑自己的终生大事,婉言拒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