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疏影自幼便习得琴艺,因为父亲尚武,又会一点功夫。却也只是些花拳绣腿,强身健体罢了。晚上,疏影抚了一曲《山居秋暝》,边弹着便陶醉在其中,曲毕,才慢慢的回到现实,慢慢睁开眼睛。却见皇上端坐在榻上,痴痴地看着自己。疏影忙行礼。道:“皇上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臣妾失仪了!”
皇上先后临幸了朱才人,戴才人,杜才人,吴才人。而后便是到了杨疏影的云锦阁。
“哪有?你抚琴时的神情倒是深深地打动了朕呢!”
“皇上惯会拿臣妾取笑的!”
“朕说的是最真心的,朕记得,朕小的时候,朕的母妃就喜欢抚琴,也是像你刚刚那样陶醉在其中的样子。”
“皇上糊涂了吗?皇上的母亲不就是太后吗?”
“太后是父王的皇后,自小也是待朕极好的。朕的母妃在朕十岁那年便去世了。朕再也没听过母妃的琴音了。”
“原来是这样,皇上日后若是想听琴了,臣妾愿意为皇上献丑。”
“嗯,你叫杨疏影,又抚得一手好琴。张华的《永怀赋》中有道‘扬绰约之丽姿,怀婉娩之柔情’朕便赐你一个‘婉’字,可好?““婉,大而婉,险而易。臣妾谢皇上!”
“嗯,你读过诗书?”
“臣妾粗笨,略识得几个字罢了。不敢妄言诗书。”
“识字好啊,知书更好啊,你女孩子家能懂得些许诗书已经不易了!”
现下已是初春,迎春花桃花玉兰花都已争相绽放,后花园里一片姹紫嫣红。李玉露与杨疏影在后花园赏花。疏影看着这大片的花簇,不禁又想到昨晚皇上对自己的温柔,想着入了神,嘴角不禁有些笑意。玉露唤了她几声,才回过神来。
“妹妹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没什么。”
“我看……妹妹是想皇上了吧,看你的脸都红了,哈哈”
“玉姐姐真坏,就知道拿我取笑。”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自从皇上昨儿个去了你的云锦阁,你今日的气色都与从前不同了。”
“你别急着说我,等过了今天晚上,你就和我一样了。哼!”
“你这个死丫头,我才不会像你一样呢!”
玉露与疏影在花园中散步散了些时辰。疏影昨日失身,现在腿还有点酸痛,走了一会便倦了,先回了她的云锦阁歇着了。
李玉露赏花未够,便至桃树下细赏桃花春事知多少。忽见远方桃树下踱来一人,近时方看出,原来是故人。
“王爷万福!”玉露即行礼道“才人无需多礼,起来吧。”元份也神色不佳的看着玉露道:“前几日我去府中寻姑娘,谁知令尊告诉我姑娘已是才人。才人入宫,我竟不知。我最是心寒。”
玉露想着我入宫本就身不由己,连日心情不佳,竟忘了告诉他了,他定是恼了我了。
“王爷莫要生气,玉露进宫实属无奈。”
“本王知道你的无奈,本王只是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如今你即已是才人,你我定是不能多见的,不然惹人闲话。”
“若是如此,玉露在这里给王爷赔罪了。王爷,玉露真心的把王爷当做知己,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想王爷倾诉,只是如今你我身份已变,总在一起却是不好。王爷只要记得玉露永远都是王爷的朋友就好了。”
“这个我自然知道,不过本王喜欢和你谈心,日后我若心中苦恼想找人倾诉之时,还望才人不推辞。”
“当然,玉露愿意做王爷身边一个最好的听众。想是已近晚膳之时了,妾身先行告退了。”
赵元份心内很是失望,叹了口气道“去吧,我也要回府了。”
别了王爷玉露便匆匆回了集福宫,入兰熏阁欲请德妃娘娘安,只见德妃正凝神阅书,德妃见玉露进来,便合了书迎过来。只见那书名曰《太公六韬》。
“德妃娘娘万福,德妃娘娘读的是什么书啊?”
“妹妹请起,此乃周太公著《太公六韬》,为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
“德妃娘娘如此聪慧,竟读男儿家的兵书,没想到娘娘娇弱之身却有巾帼之心。”
“妹妹说笑了,本宫只是闲来无事,读些杂书罢了。皇上政务繁忙,本宫读些兵书也好日后助于皇上。”
“德妃娘娘如此贤德,实乃大宋之福。”
“呵呵,妹妹莫要取笑本宫了,快些过来用膳吧。”
只见桌子上早已摆了丰盛的晚饭,米饭也一如既往的透着荷叶的清香。德妃问道:“玉露妹妹在本宫这里可还吃得惯?”
“臣妾自入宫便受娘娘照顾,娘娘宫里的米饭都有着荷叶的清香,臣妾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妹妹说的对,本宫这儿一年四季的米饭都是用新鲜的荷叶包裹蒸制的。这荷叶也都是夏天采的新鲜的,为了保鲜都是一直放在专门的冰窖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