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听了以后,沉思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想不出来应答,于是将问题抛给了各位臣工。
“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此时纳兰忠隆作为大学士,当朝一品大官,又官至兵部尚书,同样又是纳兰凝辉的父亲,此时他必须说上几句。
纳兰忠隆道:“皇上,老臣认为,犬子的奏请,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英国的火炮,洋枪,皇上也是见过的,而我八旗子弟虽骁勇善战,但毕竟久无战事,确实是尽力下降,皇上不妨考虑犬子的意见。”
兵部侍郎阕和也上前,道:“臣附议!”
工部尚书,善明也上前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些受林则徐影响的开明士大夫,都附议纳兰忠隆的意见,这让道光帝很是欣慰。
道光帝自登基以来,勤政开明,虽然还有着天朝上国的想法,但是从派林则徐这件事来说,它对于国家主权,对于大清最根本的利益他是不动摇的。
自从中英战争爆发以来,他也收集了英吉利的一些信息,他惊奇地方发现英吉利这个在他眼中的弹丸之地,装备先进,枪炮威力大。自己的八旗骑兵基本上对这些枪炮根本构不成威胁。最重要的是他还了解英吉利这个地方,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很多东西道光帝连听都没听过。
其实道光帝是非常想支持纳兰凝辉的,可惜又落后的祖制,有满族权贵,有皇室,所以他并不能这么草率的决定。
果然不出道光帝所料,几个皇室宗亲,议政王便上前反驳:“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这纳兰凝辉不知是何居心,竟然敢叫皇上修改祖制是死罪啊,皇上,祖制不可改,祖制一改而天下乱。请皇上赐纳兰凝辉死罪!”
道光帝听言,连忙道:“爱卿多虑了,纳兰卿家为国家鞠躬尽瘁,打了个胜仗,朕又怎么能加罪于他,纳兰卿家此事也是为国家着想。赐死一事,卿家勿提。”
此时直隶总督琦善,上前奏到:“皇上,英夷之乱不过是小患,英夷之地贫穷,此时只不过是为了我大清的物资而已。没必要劳师动众,况且天朝圣威这些外邦自然不会打天朝的主意。而林则徐竟然贸然动兵,有损为大清天威,而且牵扯我大清万民,罪该万死。至于纳兰将军的奏报,皇上不可采信,我大清一直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自然不必去学蛮夷的东西。请皇上彻查林则徐!”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那些守旧的王公大臣都上奏要求撤了林则徐。
“这……”道光帝仿佛也没想到这种结局。
最终道光帝,还是下了命令道:“纳兰凝辉勇猛可嘉,为大清立下大功劳,封纳兰凝辉为镇国大将军,连升三级,官至从一品,加封太子太保,赐爵二等辅国男爵,赐黄马褂,赏三眼花翎,另免去交上的所有战资,另免去被俘英军所有刑罚,令纳兰将军好生管教教育,关于修改军制问题容后再议,并授予纳兰凝辉自主扩军之权,并且照旧不受任何官吏管辖自主作战。”
随后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