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很快就传到纳兰凝辉那里了,虽然咸丰帝为追究自己,但从言语中咸丰帝已经倾向于这顽固守旧派,纳兰凝辉不禁为大清的未来感到担心,难道自己这个知道未来过去的穿越人真的无力会天吗?难道中国的百年屈辱真的不能在自己的手上终结吗?
纳兰凝辉既然已经都得到咸丰帝的任命,于是带领着西式装备的飞龙队五千余人,战舰十五艘,赣湘皖三省清军共计十万大军,开往江苏。
此行纳兰凝辉却是活用历史,留下曾国藩、纳兰云、李鸿章三人,自己却是带领飞龙队五千余人北上,到达直隶。因为他知道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洪秀全必然会派遣一支北伐军北上攻打京师,于是自己在这里以逸待劳,守株待兔。
当然,纳兰凝辉的军队开在北京城附近,确是引起了礼亲王等王公大臣的不满,连连上奏请咸丰帝严惩。而咸丰帝根本就猜不出来纳兰凝辉将部队离京师这么近想干什么。但是作为纳兰凝辉的弟子,咸丰帝却是了解这个老师不打没把握的仗。而且忠心耿耿,根本就不是那种弑君篡位之人。
但是咸丰帝也是有稍稍不满,这纳兰凝辉擅作主张,未得到朝廷允许,叫军队引到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确实是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就这样这学生皇帝和太师老师只见的矛盾就在此时开始激化。
只是礼亲王全然不管,每天没完没了的上奏折说纳兰凝辉心怀不轨想把咸丰拉下位,取而代之。虽然咸丰不信但却有些怀疑,好在有恭亲王在,不断的上奏辩护纳兰凝辉,再加上有纳兰凝辉的父亲当朝内阁大学士纳兰忠隆不断的在压制,所以咸丰帝却是打消了其他的一些念头。
此时的恭亲王也不禁疑问道:“老师,你到底要干什么啊?希望你的战略早点成功,如果再失败,却是连我也无能为力了。”
而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纳兰忠隆却是没这个想法,因为自己一向相信儿子。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洪秀全果然忍不住了,1953年的五月,天京派出一支有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余人的太平军开始北伐。
太平军果然像纳兰凝辉想的那样,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直隶。
纳兰凝辉瞬间开始部署,命令骑兵营两千为主力,炮兵营的六十门大炮为两翼,两千余名步兵则收在后方。
果然林凤祥的两万太平军很快就打到直隶,离京师却是很近很近了。
此时朝野又是一片哗然,最悲剧的却是礼亲王,礼亲王当初差点就毁了大清江山。咸丰帝也完全不管什么叔侄之情,在第二天的早朝便责备了他,文武百官却也不愿与他交往。
而恭亲王却是在不断的庆幸着,好像当初拼了命的保下了纳兰凝辉,否则这大清的江山可能就要没了。
而此时的林凤祥和纳兰凝辉都不清楚情况,一个在冲着眼看着就要到北京了;一个望眼欲穿的在盼着,盼着等到敌人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