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之后,咸丰帝下达了前一天的圣旨,朝野皆是震动。咸丰帝解除纳兰凝辉的兵权大家不理解,大家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咸丰帝罢掉纳兰凝辉的兵权后,接替他的几位将军都是纳兰凝辉的部下。也就是说纳兰凝辉间接的控制着这支军队。此外,咸丰帝更是辅以辅臣的职位给纳兰凝辉更是授予一等公爵。纳兰凝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
当然咸丰帝的命令一下,朝堂之上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欢喜的自然是以恭亲王奕、兵部尚书纳兰忠隆以及六部开明士大夫官员;而为此事烦恼,嫉妒的自然是以礼亲王等议政王大臣以及宗人府等这些守旧顽固的满清贵族。尤其是礼亲王,先前还能以亲王至尊能压制纳兰凝辉。而现在纳兰凝辉一等公爵不说,还掌握着军队,更是有先帝授予的辅政之权,地位已经和自己相差不大了,礼亲王如何不生气。
散朝之后,恭亲王却是将纳兰凝辉请到了恭亲王府上,说是要叙一叙师徒之情,纳兰凝辉不好推却,于是便跟随恭亲王上府了。
“老师,学生有一问?”酒过三巡,恭亲王却是向纳兰凝辉提出了疑问。
纳兰凝辉点点头道:“王爷有疑问尽管问,臣必当知无不言。”
恭亲王点了点头问道:“皇兄一向仁和,而且恪守师徒之道,君臣之礼,多年以来,并未对老师为难。不知此时为何解除老师兵权。而后来却又回头,委以老师辅国的众人呢?这其中却有些蹊跷。”
“唉!”纳兰凝辉苦笑的叹了口气道:“王爷不知啊,这都是皇上身边兰贵妃唆使啊,我问过了侍寝的王公公,皇上在微臣出征之时,由于太平乱党肆虐,大清国内又是天灾不断,边境之外,西方列强跃跃欲试。所以皇上登基以来,大清并不稳定,当这些奏章出现在皇上面前时候,压力压的皇上喘不过气来。而皇上身边的兰贵人却是一个精通政务的女子,于是在皇上疲惫不堪时,总能帮皇上解决朝务的问题,甚得皇上喜爱。而此时却是怪臣太过招摇了,臣领兵十万打败太平军于全州,在兰贵妃眼里已经算是拥兵自重了。而在为奏明朝廷的前提下,更是将部队开到京城附近,使兰贵人和皇上都对臣起了怀疑,直到臣在直隶南部斩杀敌军数万,此事才告一段落。但是臣由于功高盖主,兰贵人又有对权利朝政的欲望,所以不容有臣这个绊脚石。而皇上也是因为臣在京城赴京驻军并未事先通知朝廷,而对臣有所不满,才造成了今日之事。”
恭亲王略有所思,接着问道:“学生有所不解,老师为何当初不禀告朝廷。如果早些奏报,朝廷不仅不会怪罪,还会派大军相助,那老师后面那场战役也不会打得那么苦了,也不会损失太多兵将了。”
纳兰凝辉摇了摇头道“臣一开始就未曾想过要禀告朝廷,因为战机稍纵即逝,臣先前得到太平军北上的消息,所以臣一路前行都是悄悄的,直到了京城赴近,才暴露行踪,为的就是不让朝廷担忧。之所以不告诉朝廷,臣之计谋,是因为此计一旦泄漏,那么可谓是前功尽弃。”
恭亲王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啊,那么老师,为何皇上后来改变心意,未听从那兰贵人之言,反而委以老师重任呢?”
“唉!”纳兰凝辉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不得不说我们的皇上心机真是重啊!我也是后来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