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到文测宫室时,恰好赶上这一场文测开始。
文测宫室外的侍卫连忙给风疏签开门,风疏签进去后,凌魁宫几人便在外面等候。
凌魁宫无聊的靠在漆红的柱上,竹书安静的站在一旁。倒是吴颖双,急得走来走去。
一边走一边念叨:
“这些天都准备科考去了,也没给她看前几年宫测文测的样题。现在贸然参加了文测,要是成绩不好,被打击到了可怎么办?”
凌魁宫听着她的脚步声,听的烦了,便道:
“你安静点行不行。风疏签有那么容易被打击到吗?”
凌魁宫想起那个一脸笑眯眯的人,心中暗自道:就算被打击到了,你也看不出来。
听了凌魁宫的话,吴颖双顿时定下了心。她沉默了半晌,看着文测宫室紧闭的门,心情有些沉重。
在几个月之前,她本来也是打算进入这间宫室,书写自己的答卷,为自己的未来争一条好路。
可是战场残忍无情 ,她看了看自己的左臂,心中叹气。
进入宫室,文测官看到她 , 便道:
“迅速入座,不可抄袭,夹带,作弊,一经发现,立刻逐出文测室,并且再不能参加科考。”
这话时说给风疏签一人听的。
在屋内一共有十人,每个人都是站着正提笔书写。
宫室很大,所以每个人之间有很长一段距离。要想偷看根本不可能。
所有的桌上都发好了测题,风疏签走到那空着的位置上。
在桌上 ,测题被平整的铺在桌上,测题旁是一本奏折模样的答题纸。展开看,答题纸很长 ,足够每一个考生和学字写完自己的答案。
当然,要是真的有不够的,在文测官的桌上也有一小堆答题纸,应当是可以增加的。
在桌面正前方摆着一套毛笔,大小长短, 一应俱全,全数挂在架上。桌上也有已经研好的墨。
风疏签仔细看了看测题,一共有十个题目。
前三个是:治国之策(任选一面作答),治民之策(任选一面作答),治家之策(任选一面作答)。
中间两个是:战谋,兵法。
后面两个是:治国理念,人生理念。
最后三个是默写:《宫礼·第九篇》、《语诗·第十章》、《国书·第一百三十九节》。
这样的测题的确不错,不仅可以从答案上看出考生学子的品行,而且可以判断考生学子适合什么官职。
风疏签执笔,仔细想了想,提笔作答。
治国理念答的是国家律法方面,治民理念答的是赋税徭役方面的,治家理念答的是家风方面的。
战谋选取三十六计各篇一计。
胜战计:瞒天过海。
敌战计:暗度陈仓。
攻战计:调虎离山。
混战计:远交近攻。
并战计:反客为主。
败战计:空城计。
兵法没有选取在这个世界学到的,而是选择了《孙子兵法》中的攻谋篇。
治国理念选取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人生理念风疏签则写了些正派的人生观,价值观 。
虽然她只看过默写的书本一遍,但是她从小被人逼着背这背那,久而久之便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就算是要她将默写的三本书全部都写出来,也是没问题的。
文测室外,凌魁宫蹲在柱下,似乎无聊到了极点,竟然拉着竹书玩起了剪刀石头布。
文测时间是两个半个时辰,吴颖双一直看天,然后又不停的盯着文测室外的日晷。计算着时间。
突然,文测室的门开了,风疏签从里面走了出来。文测官跟在她身后,似乎有些不确定的道:
“你确定你现在就要结束测试?时间才刚刚过了一半,你真的不再答一会儿题?”
风疏签笑眯眯的看着文测官点头,道:
“是的。”
见她的确没有继续作答的意愿,文测官点了点头,将门关上了。
门外的三人看到题这时候出来,一个个都以为她是不会文测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吴颖双支支吾吾的,半天没说出话来。凌魁宫站起来走过去,一下子揽着她的肩膀 ,狠狠地拍了两下,道:
“文测什么东西?走,我们去武测场。”
风疏签正有此意,笑着点了点头,两人并肩往武测场走去。吴颖双和竹书跟在她们身后。
这一路上,不少宫人因为盯着风疏签看,都忘了给凌魁宫行礼,气的凌魁宫扬言要换了他们所有人。
走到半路时,几人突然碰上往她们这边走来的颜卿浩。
颜卿浩一看见风疏签, 便冷着个脸,她还记着当初在战场上,她让堂堂皇女跪下的事虽然是她先动手,可她还是吞不下这口气。
凌魁宫看见颜卿浩,抬手挥了挥,道:
“二皇姐,你怎么在这里,不是在武测场吗?”
风疏签向她行礼,声音平淡而恭敬,
“草民参见二皇女。”
凌魁宫冷哼一声,撇过脸道:
“还不是来看你,有没有把人带来。顺便确定一下是不是战场那个风、疏、签!”
她最后三个字咬的极重,目光又转回来狠狠地瞪着风疏签。
“这一赛正好还没开始,差几个人,你们快点跟来。”
说着颜卿浩带着她们往另一边走,看样子应该是走什么比较快捷的路。
风疏签见此,眸光闪了闪,脸上挂起招牌笑容,道:
“多谢二皇女。”
颜卿浩一愣,有些不好意思的转过头。她这么有礼有节的,倒是让颜卿浩有些不好意思再和她计较战场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