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炎帝与夸父还有羿他们一行先守住山头,让兵士们先行撤退。凭就他们三人的神力,守了三天三夜也不成问题。待他们的兵士过快奥山,他们这才互相骑着驳驳如空中飞云。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而蚩尤只能眼巴巴,望而却步,见炎帝绝尘而去。他想来最可恨的是从西南后山杀出来的一队人马,得回去与他的熊罴一起收拾他。可是当他们退回去的时,那些人马早已不见踪影。只看熊罴两将气妥地睡在地上。他暴跳如雷把他们一阵好打。
却说钦邳仍然穷追炎帝到澳山,山脚下早已有救兵在等,他们上桥过河,夸父最后想来不解恨,冲上桥去,杀到对岸的山脚下,把蚩尤贪婪的野兽赶出一里地。引领剩余 的五百人撤退到桥上,十坐独木桥,很快挤满了人和兽。
兽在后,人在前。不到十分钟,便全过了河,他们立刻把桥砍断。那些野兽走在桥中掉下河去,被大水冲走。那些在岸上的野兽眼看不敢下水,那水又冰又深,它们只有眼瞪老大吼叫着。钦邳 只好收了烟火。宣布他的失败。
查清六兽与兵士,六兽只剩余一百来头,还有不少受了伤,夸父抚摸他们,告诉他们回去的方向,让他们各自散开后落。夸父率领这边的伤兵往西北方向开去。最终,他们在离陈留不远处的山谷与炎帝刑天会合。伤的伤,死的死。一万多人所剩余之兵不到二千,连驳驳与大象都一身的伤巴。
这样一场只有几天的战斗,却死伤不计其数,炎帝心想:可不知如何向父老乡亲回应,炎帝脸神带着惊恐与焦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姬云抚着白发的炎帝泪也潸然落下。难怪天帝不愿发兵而舍身投降呢?她也未曾料到后果会这样不堪目睹。早知这样,她也不会让炎帝去上阵对垒。看来天帝还是没有错,战争是最残酷或无奈的。伤亡的不单单是眼前的伤员,更受伤痛的应当是为此失去了亲人的家人。没有了这些担当大部分劳动力的男人,老的少的何以堪忧,战争过后,何时又能恢复原有的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的面貌呢?姬云想到此,越发担心起时局来,这让她非常后怕。
而当他们出征之后,伏羲心思沉甸。他坐在树上取出那支他经常吹奏的长笛。
这是一支仙鹤因脚断死后,他过路时捡起来的。觉得他死得可怜,便把它安葬在一池塘旁,为了给这只仙鹤安魂定魄,割下它断了的脚骨,以长剑穿五孔,成为一支骨笛。随即吹送了一首哀乐给它,曲线微微,音沉而稳,曲律缓而泻,有如一万泉流瀑布,深渊见底之感。
而现在,他吹的是最近为炎帝而感伤的一首《驾辩》他自觉无能为力主宰这个纷乱的世界,虽然 他可以教民识字,明理,却不能阻挠人的野蛮与私欲。人虽然比动物高智,正因这样,人类才炎帝来越无法阻止,手段狠而阴毒,险恶。其他的生灵将会因人类凶残而泯来。
《驾辩》的内容为:一方面自己想要助君立誓,苷世度民,其上半音清而扬抑,起伏如浪,另一方面,下半音沉而浑,微慢而显悲伤。证明自己无奈于乱世;无奈于人心险恶。
吹半,风后在树扣闻声。听闻此音律不同凡晌,如超脱世俗之感,他便认真辩听起来。记记忆起它的旋律。
伏羲吹完见是徒儿风后在偷听,便道:“风儿,此音如何?”
“此音依徒儿听来,大观之象,深藏高志,却又藏着一丝另人发指的寒意,使人震奋又让人略发哀伤,不知师父为什么会有此感伤?”
“不错,风儿果然能辩音律。唉……”伏羲叹息道:“不要问那么多,我过两天便要离开此地,回到我的昆仑山去,你要好好地扶持炎帝基业,千万不可乱世扰民,殃及天下无辜生灵。这支骨笛我送给你,作个纪念,你好自为知,说完便飘然而去。风后,见师父说走访便走,也没办法留他。只好目送他远去。
回到华山宫殿,炎帝所率一万余兵士,战死过半,还有一些伤员在途中体力不支,又死去一千多人,只剩得不到三千人,一个个如丢了魂的凤凰不如鸡。
听到炎帝回到宫殿,所有老老少少,都出城迎接,唯独伏羲没能来。却见风后与伍胥沮丧来叩见炎帝。炎帝问其故。风后道:“禀炎帝,我师父在知你战败后,不忍见男女老少痛哭流涕,所以他老人家提前离开了。”
话音未落,众男女老少,痛哭不已,其哀伤令人垂寒。玄冥及所有将士只下来跪拜,安慰他们不必过于伤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再看受伤亡的情况,未必是你的亲儿子?”
“不论是谁的亲儿子,都是我们炎帝族的族人,都是我们的兄弟骨肉,以后我们孤儿寡母该如何度日呢?”众农夫不由连连责备起炎帝一族。
“炎帝,我师父说,不愿见此情景,回昆仑山去了,再也不理凡尘世事。”
“这个伏羲,真是个牛鼻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点面子都不给我。连句话都未留下,难道说道行仙家,来去自然无人能管,只不过呢,这一去很难再与他相见罢了。”玄冥也有几分的失望。其实玄冥早就知道伏羲离开华山宫城,这次的主动出击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一旦开战就免不了死伤无数,这是他出道下山不能违背的初衷。伏羲知道自己也主张和平,所以好早就单独来私聊过,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战况。因为祝融巨龙的煽风点火才会让炎帝分不清东南西北。以前的炎帝是多么的仁义慈爱 。以为出兵只是出口气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