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二章 韦后内乱宫廷  李隆基铲除韦后

第二章 韦后内乱宫廷  李隆基铲除韦后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2-10-06 21:39 字数:8037

    神龙二年,中宗立第三子卫王李重俊为皇太子。李重俊生性聪颖果决,但因没有贤师教导,所行多有不法。不久,唐中宗任命驸马杨璬、武崇训为太子宾客。杨、武二人皆年轻轻浮,平日只是“蹴鞠猥戏”,以此取悦李重俊,并不能尽到调教辅佐之责。左庶子姚珽数多次上疏劝谏,右庶子平贞慎也以《孝经议》、《养德传》进行讽谏,但都没有引起李重俊的重视。重俊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重俊不是韦后亲生,颇受韦后猜忌。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和大权在握的武三思对李重俊非常忌惮。武三思子武崇训经常唆使其妻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以其不是韦后亲生呼之为“奴”。

    安乐公主乃中宗与韦后所生,姿性聪慧,容貌美艳,中宗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安乐公主自幼养在武则天身旁,很羡慕武则天独断朝纲的做法,便异想天开要做皇太女。安乐公主对唐中宗说:“父皇你既然那么喜欢我,不如废掉李重俊,立我为皇太女”。中宗抚着公主的脖子开玩笑说:“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为皇太女也不迟。”安乐公主便天天在背地里怂恿韦氏:“武则天临朝听政,天下没有几个人敢反抗她,她才是真正的女皇”。中宗此时已经是个昏君,整天吃喝玩乐,于是让韦后参预朝政,对推翻武则天的功臣张柬之等却不加信用。

    时,韦后干预朝政,张柬之等五大臣联合上书中宗,武三思恨张柬之复辟大唐,于是对中宗李显说:“张柬之等五大臣诬陷韦后,其实就是为了把持朝政。”中宗李显于是明升暗降下诏:“封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为王,免去张柬之等人的宰相职务”。

    张柬之和崔玄暐失权后,对唐中宗说:“臣老了,而且疾病缠身,愿回襄州养病。”唐中宗说;“公想回家,那朕就封公为襄州刺史。”崔玄暐也说:“臣也请告老还乡。”中宗说:“你们个个都离朕而去,让朕情何以甚!”于是出崔玄暐任检校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张柬之启程,李显为其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其饯行。

    到襄州后,张柬之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不放纵宽免。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张柬之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韦后和武三思对张柬之等落井下石,张柬之遭贬,流放到岭南罗定,张柬之忧愤而死,享年八十二岁。崔玄暐被贬为均州(湖北丹江口)刺史。

    宋之问流放岭南已经有一年,家里的音书也已断绝。神龙(景龙)二年,中宗饶恕宋之问罪行,宋之问转考功员外郎。宋之问于是急急忙忙收拾行装,一路北还,来到汉江边,宋之问写下了《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择朝中文学之士,宋之问与薛稷、杜审言等首膺其选,当时荣之。及典举,宋之问引拔后进,多知名者。

    神龙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摄政太后没禄氏,派遣使者悉薰热到唐朝进贡,并向唐中宗请求联姻,吐蕃使者对中宗说:“吐蕃与大唐乃一家,自从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吐蕃与大唐更是亲上加亲,我们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想与大唐再结“舅甥之盟”。中宗应允,于是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李奴奴出生于邠王李守礼府邸,乃邠王李守礼之女,唐中宗见其知书识礼、得体大方于是将其收养为女。李奴奴虽是宗室女出身,却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深得中宗喜爱。

    中宗体弱多病,韦后便像武则天一样替中宗处理政事,不久就独断独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中宗终日躲在宫中,与妃嫔们吃喝玩乐,所有军国大事,全听韦后一个人主持。上官婉儿聪明绝慧,在武则天时期就被重用,唐中宗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婉儿深被中宗信任,中宗又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的故事,太子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于是对武三思、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恨之入骨。

    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与与兵部尚书魏元忠通谋,命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李承况、左羽林将军独孤祎之、右金吾卫将军沙吒忠义等人发动兵变,李重俊率军来到武家,一刀一个将武三思和武崇训诛杀,同时杀武家党羽十余人。于是命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分兵把守宫城所有城门,亲自率兵赶到肃章门,斩关而入。重俊在皇城内搜寻韦皇后、安乐公主与昭容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闻报,连忙跑到中宗身边大声喊道:"看起来他们是想先抓住我,其次抓住皇后,最后是要抓住陛下“。韦皇后闻变,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簇拥着中宗奔向玄武门,并召左羽林军将军刘仁景护驾,让其率领留军飞骑及百余人在楼下列守。

    此时,李多祚等率军赶至,想冲上玄武门楼,韦后亲信兵部尚书宗楚客与宰相杨再思等人率兵二千余人拒守在太极殿前,左羽林军将军刘仁景带领宿卫兵阻挡在楼下。宫闱令杨思勖站在李显身旁,对中宗说:“逆贼不知死活,既然敢起兵谋反,请皇上允许奴才带兵出击”。杨思勖,字佑之,宦官。罗州石城(广东廉江)人,本姓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中宗知道杨思勖勇猛而有有膂力,于是应承。杨思勖带领数百骑兵冲下,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当时担任李重俊的前锋总管,杨思勖措手不及将野呼利斩首,李多祚手下军士因此丧失了胆气。唐中宗趴在楼槛上,对千骑士卒喊话道:“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何要作乱?若能归顺,斩杀李多祚等,将长保富贵。”千骑军官王欢喜等人当即倒戈,斩杀李多祚和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政变军溃散,政变失败。

    李千里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郡王李禧被宫中侍卫抓住,唐中宗和韦后下令将他们父子处死。李重俊听闻前锋失败,立即率领百余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唐中宗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李重俊到抵达雩县西十余里处,麾下仅剩几个家奴跟随。重俊见天色已晚,便到树林中休息,其左右亲信密谋说:“太子犯上作乱,如果我们将其首级交给皇上和韦后,一定可以得到重赏。”两人于是将李重俊杀害。

    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中书令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遂诬告说:“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与太子同谋,应该将他们交给御史审判。”时,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在中宗身边,哭着对李显流泪进谏说:“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吗!”中宗心软,太平公主与李旦于是得以幸免于难。

    时,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1000多人前来迎娶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席间谈及公主年幼即要远嫁时,中宗不禁唏嘘涕泣。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迎娶公主凿石开路。中宗为了纪念金城公主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百顷泊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

    景龙四年六月,许州参军燕钦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为奸,谋危社稷,应亟加严惩,以防不测。”中宗面召燕钦融诘问。燕钦融以头叩地高声而言,神色毫不屈服,唐中宗默然不语,于是令燕钦融退下。燕钦融才步出朝门,韦后的亲信宗楚客便擅令骑士,把钦融用锁链拿回,掷于殿庭石上,折断颈项,立时毙命。中宗听闻燕钦融身亡,大怒说:“此事何人所为?”左右不敢隐瞒,连忙说:“是宗楚客指使。”中宗恨恨地对那些骑士说:“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么?”骑士们连忙下跪求饶。

    景龙四年(710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达吐蕃逻些(今拉萨)。吐蕃赞普专门为其修建宫城居住,并尊称其为“可敦”(赞普正妻)。 金城公主进藏时带去几万匹锦缎,还有许多书籍和乐工杂伎,对唐蕃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宗楚客听说中宗要治他罪,十分恐惧,于是入宫告诉韦氏说:”皇上已有变志”。韦氏正因前次中宗负气之事而耿耿于怀,而且韦后又私通马秦客、杨均,担心事泄而招大祸;安乐公主心想:“如果母后临朝后自己就能做皇太女。“于是怂恿说:“无毒不丈夫,最毒妇人心,我们不如除去中宗,以掌大权”。韦氏恨恨的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赞成,亲自制饼,把毒药放入馅中。待饼已蒸熟,听说中宗在神龙殿查阅奏章,韦后便令宫女携饼去给中宗,中宗于是被毒杀。

    韦后等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喜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帅兵五百人往均州,备谯王李重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甲申,韦后下令发丧于太极殿,宣遗制。皇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唐隆。以安国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进封雍王守礼为邠王,寿春郡王成器为宋王,宗正卿晋封新兴王。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皇太后韦氏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内外兵马令诸亲掌握,仍令韦温总知。时召诸府折冲兵五万人分屯京城,列为左右营,诸韦子侄韦播、韦跨等分统之。遣使诸道巡抚,纪处讷关内道,张嘉福河北道,岑羲河南道。

    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洛阳。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阁,李隆基年始七岁,开府置官属。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李隆基叱之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寻却入阁。长寿二年腊月丁卯,改封临淄郡王。圣历元年,出阁,赐第于东都积善坊。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长安中,历右卫郎将、尚辇奉御。

    神龙元年,李隆基迁卫尉少卿。景龙二年四月,兼潞州别驾。十二月,加银青光禄大夫。属中宗末年,王室多故,李隆基常阴引材力之士以自助。其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顷余,望气者以为龙气。中宗听说李隆基的住宅有龙气,于是率众大臣气势汹汹的幸隆基第,李隆基连忙接驾。中宗对李隆基说:“听说你的园池很漂亮,朕要前去游玩下。”于是结彩为楼船,令巨象踏之。

    中宗暴崩,韦后临朝称制。宗楚客外表上依附韦皇后,但内心却逆谋已久。于是对其党羽说:“我初在卑位,尤爱宰相职权,及为宰相,又想当天子,哪怕南面称寡一日便心满意足了”。众人大惊。时,韦温、纪处讷等谋倾社稷,乃派人请宗楚客前去议事。宗楚客来到,韦温与纪处讷说:“相王乃中宗弟,我们应该除去李旦,这样才可以高枕无忧”!宗楚客赞成。

    李隆基以刘幽求、道士冯道力和处士刘承祖为心腹。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幽求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刘幽求对彦范说:"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桓彦范等说:“太子英明,诛杀武三思之功,留给圣手”。不久,五王皆为武三思谗言陷害死。李隆基听闻中宗驾崩,乃与众亲信商议对策。刘幽求说:“先发制人,后发展受制于人,中宗被害,韦后阴谋已经暴露,再不行动,李唐将会再次遭遇。”道士冯道力、处士刘承祖皆善于占兆,诣上布诚款说:“王子所居里名隆庆,时人语讹以"隆"为"龙";韦庶人称制,改元又为唐隆,皆符御名”。李隆基益自负,乃与太平公主谋之,太平公主喜,以子崇简从。时,韦后亲信"韦播、韦跨和高嵩为羽林将军押万骑,以苛峭树威,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诉于李隆基。李隆基早已决计行动,令心腹刘幽求劝说葛福顺、陈玄礼,葛福顺和陈玄礼说:“万骑将士"皆愿决死从命"。李隆基乃与薛崇简、朝邑尉刘幽求、长上折冲麻嗣宗、押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宝昌寺僧普润等定策诛韦后乱党。刘幽求说:"我们起事要不要先启相王。"李隆基说:"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归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安可先请,忧怖大王乎!若请而从,是王与危事;请而不从,则吾计失矣。"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庚子夜,申时,李隆基夜率刘幽求等数十人自苑南入,大家来到中书令钟绍京的住所集合。此时钟绍京已有后悔之意,便想将李隆基拒之门外,其妻许氏说:"为了国家大事而不计个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再说你平常就一直与他们共同谋划这件事,现在即使你不去亲自参加,又哪里能够脱得了干系呢!“钟绍京听完后赶忙开门出来拜见李隆基,李隆基乃与众心腹策划。李隆基分遣万骑将领葛福顺和李仙凫往玄武门杀羽林将军韦播、高嵩。

    葛福顺和李仙凫气势汹汹的来到玄武门,不由分说就闯入韦播、高嵩等人的寝室,侍卫阻挡,葛福顺和李仙凫一刀一个将侍卫砍倒,于是将韦播等人斩杀,持首而回,众欢叫大集。李隆基高声对大家说:"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于是令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玄德门,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钟绍京于是率丁匠百余从李隆基,李隆基等斩关而进,左万骑自左入,右万骑自右入,合于凌烟阁前。时太极殿前有宿卫梓宫万骑,闻噪声,皆披甲响应李隆基。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飞骑营此时也大乱,韦后为乱兵所害。安乐公主正在寝室梳妆描眉,其夫武延秀说:“没想到大唐政权轻而易举就落入我们手中了!”安乐公主开心说:“看来我要做第三个女皇”。突然义军突入,两人措手不及,死在乱刀之下。

    时李重茂住在太极殿,刘幽求对众人说道:"大家约好了今晚上拥立相王为帝,现在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定下来呢!"李隆基急忙制止他们,说:“我率军进来是除去韦后等罪人,不是发动政变。”李隆基于是分遣诛韦氏之党,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韦温和侍中纪处讷被擒拿,李隆基下令将他们斩首于东市之北。中书令宗楚客身穿丧服,骑着一头黑驴与弟弟外逃,在到通化门时被守门的兵士认出。宗楚客汗流浃背,兵士对他说:"您就是宗尚书吧!"说完摘下宗楚客的孝帽并将他斩首,同他一起被杀的还有其弟宗晋卿。

    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双手发抖手执灯笼率领宫人迎接,并把她起草的李显遗诏的底稿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看到遗诏立相王为帝,乃对李隆基说:“上官婉儿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并且辞官不做,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喝毒自杀,幸好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李隆基怒说:“那中宗被毒死她做了什么?韦后乱政她又做了什么?”于是下令将上官昭容在旗下斩首。李重茂听闻外面噪声四起、喊杀声打斗声和兵器声大响,被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令中人和宫女出去查看,中人和宫女连滚带爬的进来说:“外面打起来了,听闻乃相王的三子隆基带兵入宫除韦后。”李重茂于是连忙下令戒备。

    快天亮,韦后乱党被一网打尽。李隆基乃驰谒父王,谢不先启请之罪。相王李旦遽前抱李隆基而泣说:"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祇万姓,赖汝之力也。"李隆基于是率军迎接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重茂。李重茂看到叔叔李旦,还是有点害怕,李旦说:“皇上受惊了,此隆基诛杀韦后乱党,现在已经平息。”于是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城中百姓。李重茂拜李隆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

    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皇叔李旦,李旦极力推辞,李隆基与兄长李成器乃率王公百僚上表说:“国家多难,宜立长君,父王众望所归,请即尊位”。少帝李重茂于是逊于别宫,李旦乃日即皇帝位,是为唐睿宗。于是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并原之。内外官四品已上加一阶,相王府官吏加两阶。流人长流、长任未还者并放还。封李隆基为温王,太平公主晋封万户。左卫大将军、宋王李成器为太子太师、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加实封二百户。中书令钟绍京为户部尚书、越国公,实封五百户;中书舍人刘幽求为尚书左丞、知军国事、上柱国、徐国公,实封五百户:并依前知政事。许州刺史、梁县侯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韦嗣立为中书令。立功人王承晔已下千余人,赐爵秩有差。追削武三思、武崇训官爵。追谥兄长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庶人李重俊曰节愍太子。复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千里、李多祚等官爵。睿宗即位,以越州长史宋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

    秋七月癸丑,唐睿宗以兵部尚书姚元之兼太子右庶子,吏部尚书宋璟兼太子左庶子,张说为兵部侍郎,依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宋之问死于徙所。宋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友人武平一为之纂集,成十卷,传于代。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唐睿宗经常同太平公主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太平公主每次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太平公主没去上朝谒见,睿宗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睿宗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隆基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睿宗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于是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睿宗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日盛,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太平公主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

    睿宗登位后,将要立太子,因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又有讨平韦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辞让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李隆基也推辞。李成器成天涕泣坚决辞让,言语很恳切。当时,诸王和公卿也说:“平王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宰相刘幽求也进言道:"臣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社稷君亲于危难,论功最大,论德最贤,应为太子。"睿宗听从刘幽求的进言也很赞赏成器的心意,就同意了。李隆基说:“成器是长兄,应该为太子。”睿宗不许,下诏说:"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的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三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户,大住宅一区,良田三十顷。"于是拜宋王成器尚书左仆射,司徒。

    贾曾,河南洛阳人,少知名。阳春三月的一天,贾曾在洛阳城东游玩,看到附近人家那里桃李纷飞,一个打扮得漂亮的女孩子坐在门口上若有所思,好想在等她的情郎,女孩子看到桃花李花落下,于是伤感叹息。贾曾看到此情此景,于是想到刘希夷的名作,贾曾取其精华,稍微修改一下想到《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景云中,贾曾为吏部员外郎。李隆基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李隆基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说:“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斯则大圣名贤,嫉之已久。良以妇人为乐,必务冶容,哇姣动心,蛊惑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岂所以追启、诵之徽烈,袭尧、舜之英风者哉!至若监抚余闲,宴私多豫,后庭妓乐,古或有之,非以风人,为弊犹隐。至于所司教习,章示群僚,慢伎淫声,实亏睿化。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太子李隆基手令答说:"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本殿下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请睿宗特授贾曾中书舍人。贾曾以父名忠,固辞。睿宗乃拜贾曾谏议大夫、知制诰。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