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六章 王忠嗣大败吐蕃 大唐大战契丹

第六章 王忠嗣大败吐蕃 大唐大战契丹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4-13 18:32 字数:8551

    开元十七年三月,扬州诗人张若虚趁着皎洁的月光出江边散步,晚上,月色迷人,张若虚看扬州‘江海一色’,诗兴大发,写出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完此诗后不久,张若虚既去世。

    时,开府仪同三司王毛仲从唐玄宗朝五陵,唐玄宗又赠毛仲父益州大都督。毛仲益骄,尝求为兵部尚书,玄宗不悦,毛仲怏怏,见于词色。又葛福顺子娶毛仲女,宫内将军宜德、唐地文等数十人皆与毛仲善,倚之多为不法。中官等妒其全盛逾己,专发其罪,毛仲益尤倨慢之。中官高品者,毛仲视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则挫辱如己之僮仆。力士辈恨入骨髓。毛仲承恩遇,妻产,尝借苑中亭子纳凉,玄宗借之。中官构之弥甚,说:“北门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唐玄宗默然。

    话说王君毚去世后,朝廷诏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冠军大将军、安西副大都护,潞国公郭虔瓘守北庭。突厥侵轮台,郭虔瓘遣守珪往援,张守珪中道逢贼,苦战,斩首千馀级,禽突厥军官一人。开元初,虏复攻北庭,守珪从儳道奏事京师,因上书言利害,请引兵出蒲昌、轮台夹击贼。再迁幽州良杜府果毅。时卢齐卿为刺史幽州,器之,引守珪与共榻坐,对守珪说:“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稍迁建康军使。

    守珪督余众完故城。版筑方立,吐蕃虏奄至,众失色。张守珪说:“创痍之余,讵可矢石相确,须权以胜之。”遂置酒城上,会诸将作乐。吐蕃虏疑有备,不敢攻,引去,张守珪纵兵出击,败吐蕃虏。于是修复位署,招流冗使复业。有诏以瓜州为都督府,即诏守珪为都督。张守珪乃与沙州刺史贾师顺合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瓜州多沙漠,脊不可蓺,常潴雪水溉田。是时,渠堨为虏毁,材木无所出。守珪密祷于神,一昔水暴至,大木数千章塞流下,因取之,修复堰防,耕者如旧,州人神之,刻石纪事。

    初,吐蕃陷石堡城(青海省湟源西南赤岭),留兵驻之,侵扰河右,玄宗命信安王李讳与河西、陇右二节度使同议攻取。诸将皆说:“石堡城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李讳不听,引兵深入,吐蕃守兵没想到唐兵既然敢来偷袭,毫无戒备,石堡城被大唐攻拔。李讳乃分兵据守要害,令虏不得前进。自是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玄宗闻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军”。

    几年过去后,王忠嗣不断长大,唐玄宗和王忠嗣谈论兵法,忠嗣应对纵横,大出唐玄宗意表,玄宗对之说:“尔后必为良将。”于是对王忠嗣非常器重。忠嗣试守代州别驾,到任后,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王忠嗣数以轻骑出塞,忠王李亨言于玄宗说:“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开元十八年,王忠嗣已经十八岁,时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吐蕃,王忠嗣于是对玄宗说:“臣深受厚恩,空有一身武略,请随河西节度使萧嵩报效国家.”唐玄宗同意,封其为兵马使。王忠嗣带领数名亲信,策马飞奔河西,此时萧嵩已经召集军队装备出征,看到王忠嗣到来,大喜说:”我破吐蕃必然。“于是带兵出发。

    吐蕃大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探子连忙回报。王忠嗣对萧嵩说:“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现在吐蕃赞普正在检阅军队,一定疏于防备,此乃天赐良机,等我带领敢死之士对他们突然发动袭击,将军再带领大军压上,必破敌军。”一些将领听闻王忠嗣要去偷袭吐蕃的检阅军队,无不惊骇,个个都说:“赞普阅兵,大军不下十万,将军此去乃自投罗网、自寻死路。”王忠嗣说:“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萧嵩壮之,说:“真是虎父无犬子!”于是给三百轻骑王忠嗣。

    王忠嗣带领三百轻骑爬山涉水占领玉川最高点,看到吐蕃赞普正在和大臣们检阅军队,于是一声令下,带领三百轻骑如猛虎扑下,吐蕃军士像木头一样站在空地上,突然听闻山上喊杀声四起,吐蕃赞普和其军队大惊,其左右大将连忙率兵上前抵挡,王忠嗣一刀一个把两人劈于马下,赞普大惊,落荒而逃。吐蕃军见主帅先逃,个个跟着逃跑,王忠嗣带领三百轻骑一阵猛杀,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捷报传到长安,唐玄宗大喜,让王忠嗣接替王晊担任陇右节度使。

    吐蕃赞普大败后,连忙遣使致书向唐玄宗求和,同年,契丹发生内乱,其首领李邵固被大臣可突于杀死,可突于立遥辇屈列为王,率契丹归向突厥。奚族受契丹的胁裹,也归向了突厥。奚王李鲁苏控制不了局面,只得投向大唐,下嫁奚、契丹的唐朝公主到幽州暂避。

    张九龄,字子寿,广东韶关人。唐仪凤三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九岁知属文,十三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九龄,说:“此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被授予校书郎官职。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其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神龙三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玄宗即位,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十二月,张说一病不起,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张九龄后转任桂州(桂林)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张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张说卒后,唐玄宗思其言,召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密有陈奏,唐玄宗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

    开元十九年正月,唐玄宗遣鸿胪卿崔琳报使于吐蕃;三月,琳归,吐蕃使者称金城公主求《毛诗》、《春秋》、《礼记》,秘书省正字官于休烈谏说:“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今资之以书,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事下中书门下议之。宰相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固,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赠以诗书,庶使渐陶声教,归化中华。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玄宗说“对”,遂与之。吐蕃又请在赤岭(青海湟源西日月山)互市,唐玄宗从之。

    开府仪同三司王毛仲索甲仗于太原军器监,时严挺之为少尹,奏之。玄宗恐其党震惧为乱,乃隐其实状,下诏说:“开府仪同三司、兼殿中监、霍国公、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是惟微细,非有功绩,擢自家臣,升于朝位。恩宠莫二,委任斯崇。无涓尘之益,肆骄盈之志。往属艰难,遽兹逃匿,念深惟旧,义在优容,仍荷殊荣,蔑闻悛悔。在公无竭尽之效,居常多怨望之词。迹其深愆,合从诛殛;恕其庸昧,宜从远贬。可瀼州别驾员外置长任,差使驰驿领送至任,忽许东西及判事。”左领军大将军耿国公葛福顺,贬壁州员外别驾;左监门将军卢龙子唐地文,贬振州员外别驾;右武卫将军成纪侯李守德(李宜德),贬严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王景耀,贬党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高广济,贬道州员外别驾。毛仲男太子仆守贞,贬施州司户;太子家令守廉,贬溪州司户;率更令守庆,贬鹤州司仓;左监门长史守道,贬涪州参军。连累者数十人。又诏杀王毛仲,及王毛仲到永州而缢之。葛福顺旋仍起用。

    玄宗久宠宦官,宦官往往为三品将军,门施棨戟(门卫仪仗)。宦官奉使过诸州,外官奉之惟恐不及,宦官所得赂遗,少者不减千缗。由是京城第舍、郊畿田园,参半(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皆在宦官。杨思勖、高力士尤享权宠。思勖屡将兵征讨,战功卓著。高力士居中侍卫,尤为玄宗所宠信,唐玄宗尝说:“力士上值,吾寝则安。”故力士多留禁中,稀至外第。四方表奏,皆先呈力士,然后奏御;小者力士即决之,势倾内外。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与力士约为兄弟,力士母麦氏卒,伯献等披发受吊,擗踊哭泣,过于己亲。力士娶吕玄晤女为妻,擢玄晤为少卿,子弟皆王傅(唐诸王傅,从三品官)。高力士老婆吕氏卒,朝野争致祭,自第至墓,车马不绝。然力士小心为奴,恭恪不为大害,玄宗终亲任之。

    时,王维状元及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时,其好友元常(二)出使安西,王维设宴饯行元二,两人把酒痛饮,元二依依不舍,王维举起酒杯说:“来我们再喝一杯。”元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王维乃写诗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话说宇文融被信安王讳奏罢,贬汝州刺史。其后国用不足,玄宗复思之,对裴光庭说:“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光庭等惧不能对。会有飞状告宇文融赃贿事,唐玄宗大怒,又贬宇文融广西平乐尉。宇文融至岭外岁余,司农少卿蒋岑奏宇文融在汴州隐没官钱巨万计,唐玄宗下制:“穷治其事”。宇文融坐流放岩州(广西横县、贵县之间),道卒,终以财死。

    十月,有人告嶲州都督张审素赃污,制遣监察御史杨汪按之。嶲州总管董元礼不服,将兵七百围汪,且杀告者,对杨汪说:“善奏审素则生,不然则死。”会救兵至,击董斩之。于是汪奏审素谋反。审素坐斩,籍没其家。先是,自开元二年始,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均曾遣使贡方物。时,中天竺国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来朝贡。

    开元二十年六月,唐玄宗以单于大都护忠王李亨遥领河北道行军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元帅,礼部尚书信安王李祎为行军副大总管,率程伯献、张文俨、宋之悌、李东蒙、赵万功、郭英杰等十八总管讨伐奚与契丹叛乱部众。

    李祎与户部侍郎裴耀卿领众与幽州长史赵含章率大军出塞。李祎对赵含章说:“你我分道进攻。”赵含章同意,含章军先与奚、契丹兵相遇,奚、契丹望风遁去。这时,平卢先锋将乌承玼对赵含章说:"奚、契丹,都是很厉害的敌人。前日离开,不是因为害怕我,而是要引诱我,应该按兵不动以观其变。"赵含章却执意不纳,仍率部追赶,遂与契丹和奚众在白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展开激战。可突于率伏兵一齐杀出,唐军大败。恰好乌承玼率本部兵马从西面向契丹发动突然袭击,契丹与奚众抵挡不住,遂向后逃走。李祎率唐军主力赶到,奋勇追击,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

    可突于率残部远逃,其余众流窜山谷,奚酋李诗琐高率五千余帐投降,李祎凯旋而归。唐玄宗封投降的奚酋李诗琐高爵位归义王,并将随他一起投降的部落五千人安置在幽州归义县,并重设县置,李诗琐高同时被任命为义州都督。李祎因功加开府仪同三司 ,兼关内支度、营田等使,兼采访处置使,增加领导泾、原等十二州,其两个儿子因此而得到官职。

    九月,勃海靺鞨大武艺东结日本,西结契丹,于是水陆并进,侵犯唐朝。大武艺遣其将张文休帅将士从图们江口出日本海,然后联合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海贼寇登州(山东蓬莱),杀大唐刺史韦俊。唐玄宗赦葛福顺回,玄宗以葛福顺为右领军将军发兵讨之。葛福顺率兵来到登州,敌寇已经跑路。

    陆路由大武艺亲率大军至马都山(河北东部)一带,屠戮百姓。唐朝将领乌承玼等奋力抗击渤海入侵,新罗、黑水靺鞨、室韦亦发兵助唐,双方大战,渤海国力渐渐不支。在此期间,大武艺为打开局面,曾派人至洛阳行刺大门艺,但未能得逞。大武艺也意识到不能继续对抗唐朝,于是派大诚庆赴唐谢罪,唐玄宗下敕书予以赦免。大武艺于是撤兵,并送还唐朝俘虏,唐朝亦对其进行赏赐,唐渤回复主仆关系。

    开元二十一年春,平卢节度使兼范阳、幽州节度使薛楚玉(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派郭英杰(郭知运之子)及裨将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等率精骑万人与投降的奚人一起攻打契丹。郭英杰屯兵于榆关之外;契丹首领可突干引突厥之众来交战,双方正都山之下对垒,郭英杰率官军冲杀,奚人持两端,临阵逃跑,唐军不利,乌知义、罗守忠率麾下便道遁归。英杰与克勤逢贼力战,皆没于阵。其下精锐六千馀人仍与贼苦战,贼以英杰之首示之,唐兵竟不降,尽为贼所杀。

    东北契丹、奚连年梗边,契丹牙官可突于,甚有机谋,唐前长史赵含章贪污腐败、薛楚玉等渎职不能制契丹,朝廷于是罢免赵含章和薛楚玉,徙张守珪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俄加采访处置等使。守珪至,契丹、奚人又来侵犯,张守珪对众将士说:“本帅击吐蕃如探囊取物,没想到契丹和奚人前来送死!”于是领军出战。两军对垒,可突于提刀出马,大叫说:“大唐将领出来,和本将军大战三百回合。”张守珪挺枪出马,怒对突于提,说:“本帅正想找你,没想到你自动送上门。”于是拍马直取可突于,双方大战八十回合,可突于不敌,落荒而逃。

    明日,可突于埋伏一军在后面,又率军来叫阵,张守珪领军而出,怒对可突于说:“败军之将,何敢言勇?”可突于怒说:“昨天是我疏忽,才败给你,今天你不一定打得过我。”两人又大战,五十回合后,可突于故意败退,偏将想领军追击,张守珪对偏将说:“可突于诡计多端,战了五十回合就败退,前面一点有埋伏,你率一军跟随在本帅后面。张守珪于是领军追击,可突于退到埋伏的地方,突然回军死战,张守珪带领将士勇猛冲杀,可突于伏兵突然杀出,张守珪大怒,连刺敌将数人下马,偏将带兵前来支援,契丹和奚人又败。唐玄宗温捷,大喜,诏有司告九庙。

    时,关中久雨,谷贵,玄宗将循例幸东都,召京兆尹裴耀卿谋之。耀卿说:“关中乃本朝帝业所兴,不可能迁都他往,但地狭谷少,故皇上不得不往东都就粮。以前太宗、高宗时,所需禄米不多,每年由东都运来一、二十万石,足够供给,皇上也不必东、西奔走。现在官禄增多,需粮更广,运数倍增,仍不能供给。臣以为如果能将司农所征之粮,集中于东都;然后由东都转运到关中,只要关中经常保持数年之储,就不担心水灾、旱灾了。”又说:“由于吴人(唐朝仰赖南粮北运)不习惯在黄河漕运,粮食运到河边,便久停不再前运。臣请在河口(汴河入黄河处)置一大仓(武牢仓),使吴船至彼卸粮自去,然后由官家雇船载入河、洛。河、洛至关中,水运难点在三门(三门峡)。请在三门东,西各置一仓(东为集津仓,西名盐仓),作为中转仓,水险则止,水通则行。如欲其速行,还可另辟山路,车运而过。粮食到了河、谓之滨,则汉、隋时代的旧仓可以修复利用,再向前运,更不困难了。”玄宗深以为然。

    勃海大武艺去秋寇登州,杀唐刺史,唐玄宗大怒,遣武艺之弟门艺往幽州征兵以讨之。兼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新罗王金兴光之侍子)回新罗发兵以攻武艺南境。不料大雪丈余,山路阻隘,士卒死亡过半,无功而还。武艺恨其弟门艺不已,密遣人刺门艺于洛阳天津桥南,门艺手格之,得不死。玄宗怒,命河南府搜捕贼党,尽杀之。于是起复拜张九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诈,深结宦官及妃嫔家,故于唐玄宗动静,每先知之。由是奏对多顺旨,玄宗悦之。时武惠妃最有宠,生寿王李清(李瑁),诸王皆莫能比,太子亦渐疏。林甫遂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以李林甫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唐玄宗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玄琰也应邀参加,于是带上爱女杨玉环。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李瑁于是把想法告诉母亲武惠妃:“杨玄琰之女玉环天生丽质,肌肤如玉,孩儿很喜欢她。”武惠妃笑说:“既然皇儿喜欢她,那母亲就向你替皇上要人。”

    几天后,武惠妃故意茶饭不思,唐玄宗心痛的问:“朕的爱妃啊,你怎么了?”武惠妃说:“瑁儿看上了杨玄琰的女儿杨玉环,请皇上做主,让他们喜结良缘。”唐玄宗笑说:“杨玉环真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吗?使得我瑁儿为她如此神魂颠倒,还让你亲自出马求情。”于是下令:“召杨玄琰和女儿杨玉环入宫。”

    杨玄琰听闻玄宗召自己和女儿,大喜,连忙令杨玉环打扮一番,于是和女儿高高兴兴的入宫。“杨玄琰和杨玉环来到大明宫拜见玄宗,玄宗令杨玉环抬起头来,杨玉环微笑的慢慢把头抬起,唐玄宗看到其倾国的容颜,自己也大吃一惊,真是”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有点后悔把她许配给寿王李瑁,但是在武惠妃的强烈要求下,唐玄宗不得已下诏册封杨玉环为寿王妃。

    话说裴耀卿官京兆尹时,已献自都转漕、沿河设仓之策。既为相,诏兼江淮、河南转运使。于是先在河口(汴水达河之口,河南荥阳西北)置“输场”。又于输场东置“河阴仓”(荥阳东北),又旧仓修复,西置“柏崖仓”(河南孟县沿河之西);于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在耀卿任事之前,江淮之米首先运进东都含嘉仓,然后从彼雇车陆运三百里至陕州,虽可以避过三门,然运费每两斛需钱一千,非常昂贵。耀卿却令江淮舟米先送进河阴仓,然后用河舟运到含嘉仓(时含嘉仓紧靠黄河),经河及漕渠联运于太原仓,再由太原仓入渭输关中。这样一来,既方便了云粮又节约了很多陆运车资。

    时,张 守珪每战辄胜,虏遂大败。契丹酋屈剌及突于恐惧,乃遣使诈降。守珪得其情,遣右卫骑曹王悔诣部计事,屈刺无降意,徙帐稍西北,密引突厥众将杀王悔以叛。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和,王悔因间诱之,李过折乃夜斩屈剌及突于,尽灭其党,以众降。守珪次紫蒙川,大阅军实,赏将士,传屈刺、突于首于东都。

    先是武后长安以来,于京城初置悲田坊、养病坊,以恤贫养老,置使专司其事。开元五年,宋璟以为:“悲田养病乃关释教,系僧尼所掌,不合由官家定使专知,请召僧尼商之。”玄宗不许。时,唐玄宗始断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管,而病坊仍分置诸寺,盖仍从宋璟议,以悲田养病本于释教。其田仍由官给,其款则由官以本钱收利给之。

    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加张九龄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唐玄宗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唐玄宗不悦。牛仙客,泾州鹑觚(甘肃灵台)人,早年曾为县中小吏,后为陇右营田使佐吏,历任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萧嵩拜相,荐牛仙客为节度留后,后升任节度使。后,牛仙客改任朔方行军大总管,赐封陇西郡公。

    同年,张守珪入见唐玄宗,会大唐藉田毕,朝廷即酺宴为守珪饮至,玄宗令贺知章赋诗称赞大唐和守珪的丰功伟绩,贺知章写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员大将出凡尘;一腔热血守边疆,一群敌虏皆奔亡。“(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大诗人杨振高所写)玄宗拍手称好,亲自为守珪赋诗宠之。加拜守珪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赐金彩,授二子官,诏立碑纪功。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盗羊,被幽州兵抓住,张守珪将安禄山剥下衣服扔进监狱,欲棒杀安禄山,安禄山大呼说:“大夫不欲灭奚人、契丹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张守珪见安禄山肥白,壮其言而释之。于是令安禄山与同乡人史思明同为捉生将,史思明,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安禄山和史思明行必克获,被拔为偏将。张守珪常嫌安禄山肥,安禄山以守珪威风素高,畏惧不敢饱食。安禄山以骁勇闻,张守珪遂养其为子。

    安禄山性巧黠,人多誉之。朝廷授其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禄山于是厚赂朝廷往来使者,乞他们为自己多说好话,朝廷使者回到长安后个个替安禄山说好话,玄宗益信安禄山。安禄山前后十余度欺诱契丹,宴设款待契丹族长,酒中著莨菪子,预掘一坑,待他们昏醉,斩首埋之,皆不觉死,每度数十人。

    八月,禄山并率河东等军五六万,号十五万,以讨契丹。大军去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河(西辽河),即北黄河也。又倍程三百里,奄至契丹牙帐。时天气久雨,大唐将士弓箭皆涨湿,将士困极,契丹逆击,奚又夹攻之,大唐将士弓箭根本射不出去,被杀伤甚多,众溃散。安禄山被射,折其头上玉簪,安禄山以麾下奚小儿二十余人慌走上山,突然坠坑中,其男庆绪等扶持之才爬出。会夜,安禄山解走,投平卢城。

    张守珪听闻部将安禄山丧师辱国,大怒,执安禄山送京师,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宰相张九龄说:“"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安禄山丧师辱国、贪生怕死的逃回,应该以军法处以极刑。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玄宗乃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饶恕禄山这次吧“。安禄山连忙磕头谢恩。九龄又奏说:"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唐玄宗说:"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安禄山归藩。

    时,张九龄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唐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瘦,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张九龄始。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唐玄宗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张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镇荆州,署孟浩然为从事,与之唱和。俄张九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朝廷赠其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