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以剑南东川行军司马李康为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使。以蕲州刺史郑绅为鄂州刺史、鄂岳蕲沔观察使。以浙东团练副使齐总为衢州刺史,总以横赋进奉希恩,给事中许孟容封还制书。以河中行军司马郑元为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河中绛节度使。以窦群为左拾遗。以祠部员外郎裴泰为检校兵部郎中,充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以吏部尚书顾少连为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都畿汝防御使。前东都留守、检校礼部尚书王翃卒。
时,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旱,德宗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救灾。于是以邕管经略使徐申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以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张正元为邕州刺史、御史中丞、邕管经略使,给事中许孟容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以户部侍郎、判度支王绍为户部尚书、判度支。以太常少卿杨凭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德宗赐群臣宴于马璘山池,赋《九日赐宴诗》六韵赐之。
冬十月,德宗以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节度副使兼行军司马。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本湖南团练营将。初,杨炎贬道州司马,王锷候杨炎于路,炎与言异之。后嗣曹王李皋为团练使,擢任王锷,颇便之。使锷招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表为邵州刺史。及李皋改江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皋请王锷以劲兵三千镇寻阳。后李皋自以全军临九江,既袭得蕲州,尽以众渡,乃表王锷为江州刺史、兼中丞,充都虞候,因以锷从。王锷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至于言语动静,巨细毕以白李皋。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王锷或在焉。锷感李皋之知,事无所避。
后李皋攻安州,使伊慎盛兵围之;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李皋使王锷悬绳而入。既成约,王锷杀不从者以出。明日城开,李皋以其众入。伊慎以贼恟惧,由其围故,不下王锷,锷称疾避之。及李皋为荆南节度使,表王锷为江陵少尹、兼中丞,欲列于宾倅。马彝、裴泰鄙王锷请去,乃复以锷为都虞候。
明年,王锷从李皋至京师,皋称锷于德宗说:"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遂拜鸿胪少卿。寻除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迁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人与夷人杂处,地征薄而丛求于川市。王锷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基本持平。王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自己口袋。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王锷尽没其利,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王锷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贷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王锷之财。在权贵的推荐下,王锷拜刑部尚书。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请代,德宗乃以王锷检校兵部尚书,充淮南副节度使。王锷始见杜佑,以趋拜悦佑,退坐司马厅事。数日,朝廷诏杜佑以锷代之。
王锷明习簿领,善小数以持下,吏或有奸,锷毕究之。尝听理,有遗匿名书于前者,左右取以授锷,王锷内之靴中,靴中先有他书以杂之。及吏退,锷探取他书焚之,人信其以所匿名者焚也。既归省所告者,异日乃以他微事连其所告者,固穷按验之以谲众,下吏以为神明。王锷长于部领,程作有法,军州所用竹木,其余碎屑无所弃,皆复为用。掾曹帘坏,吏以新帘易之,锷察知,以故者付舡坊以替箬竹,其他率如此。每有飨宴,王锷辄录其余以备后用,或云卖之,收利皆自归,故锷钱流衍天下。
时,鄜坊丹延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王栖耀卒。德宗以同州刺史刘公济为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使。于是贬大理卿李正臣为卫尉少卿,正臣为御史弹劾下狱,不堪其辱而死。西南黎州蛮、牂柯使入朝。
十九年春,德宗以桂管留后韦武为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安南经略使裴泰为州将王季元所逐。时,淮南节度使杜祐来朝。德宗以杜祐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以淮南行军司马王锷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以司农卿李实为京兆尹。
夏四月乙未,泾原节度使刘昌奏请移行原州于平凉城,德宗从之。时,荆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江陵尹裴胄卒。德宗以荆南行军司马裴筠为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荆南节度使。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泾州刺史刘昌卒。刘昌在西边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羡。德宗废朝一日,赠刘昌司空。于是以泾原节度留后段祐为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
吐蕃遣使论频热入朝,德宗以右龙武大将军薛伾兼御史大夫,使于吐蕃。于是以陈许行军司马刘昌裔检校工部尚书,兼许州刺史、陈许节度使。自正月至是未雨,德宗分命祈祷山川。以关辅,罢吏部选、礼部贡举。以中书侍郎、平章事齐抗为太子宾客。时,尚书右仆射姚南仲薨,年七十四,德宗赠南仲太子太保,谥曰贞。贷京畿民麦种。不久,大雨霖。
范希朝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礼部尚书。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说:"前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希朝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曰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范希朝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德宗以太子宾客韦夏卿为东都留守、东都畿汝都防御使。以盐州兵马使李兴干为盐州刺史,许专达于上,不隶夏州。时,振、武、麟、胜节度使范希朝来朝。德宗拜拜希朝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以振武行军司马阎巨源检校工部尚书,兼单于大都护、振武麟胜节度使。以太常卿高郢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察御史崔薳入台近,不练故事,违式入右神策军。德宗怒,笞四十,配流崖州。
二十年春,天德军防御团练使、丰州刺史李景略卒,以其判官任迪简代领其任。德宗以鄜、坊、丹、延节度使刘公济为工部尚书,以其行军司马裴玢代领其任。以岁俭,罢中和节宴。时,吐蕃赞普卒,德宗为之废朝。于是以国子祭酒赵昌为安南都护、御史大夫、本管经略使。吐蕃使臧河南观察使论乞冉等五十四人来朝贡。德宗赐陈许节度号忠武军。罢御宣政殿。于是以史馆修撰、秘书监张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
福建观察使柳冕奏置万安监牧于泉州界,置群牧五,悉索部内马牛羊近万头匹,德宗令监史主之。于是以房州刺史郄士美为黔中观察使。以昭义兵马使卢从史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于景州南皮县置唐昌军。时,易定节度使张茂昭来朝,累陈奏河北及西北边事,词情忠切,德示耸听,德宗叹说:"恨见卿之晚!"锡宴张茂昭于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用、珍币甚厚,仍以张茂昭第三男张克礼尚晋康郡主。
德宗以监察御史李程、秘书正字张聿、蓝田县尉王涯并为翰林学士。吐蕃、南诏、日本国并遣使朝贡,德宗接见使者。以桂管防御使颜证为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
话说嗣曹王李皋去世后,其亲信宗室李实当上了军需官,李实克扣军费,士兵非常愤怒,想要将其杀死,李实连夜用绳索出城,逃回长安。
德宗没有怪罪李实,反而对其十分恩宠,升任其为司农卿,再升京兆尹,封嗣道王。李实自恃是宠臣,刚愎自用、徇私枉法。时,大旱,连京城周围都出现了饥荒。李实却借机敛财,百姓欲告无门。唐德宗外访疾苦,李实欺骗德宗说:“今年虽然闹饥荒,但不影响秋收。”李实不但没有上书减免百姓赋税,反而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卖掉房子和种子缴税。卖唱人成辅端作诗“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李实听闻后大怒,上书对德宗说:“成辅端作为下贱的卖唱人却诽谤国家理应处死。”德宗于是处死了成辅端。处死了成辅端后,德宗开始后悔,但却没有怪罪李实。
李实和御史王播的轿子在路中相遇,两人互不相让。李实因此而上书说王播的不是,王播被贬为三原令。李实对万年令李众非常讨厌,于是便诬告李众,李众被贬虔州司马,李实以自己喜欢的虞部员外郎房启为万年令。权德舆当礼部尚书的时候,李实私下向他举荐了二十个人,并且威逼权德舆说:“这二十人必须要用,否则你就等着被贬职!”权德舆拒绝了李实,却很害怕李实会诬告自己。李实又去吏部尚书赵宗儒那里举荐自己人,赵宗儒说:“官员考核非常严格!”于是拒绝李实。李实公然劫持赵宗儒,赵宗儒都没有屈服。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未朔,德宗御含元殿受朝贺。是日,德宗不康。于是以浙东观察判官凌准为翰林学士,会郡臣于宣政殿,宣遗诏:皇太子宜于柩前即位。是日,德宗崩于会宁殿,享寿六十四。
上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皇太子李诵即位于太极殿,是为唐顺宗,李诵,德宗长子,母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生于长安之东内。大历十四年六月,封宣王。建中元年正月丁卯,立为皇太子。顺宗之为太子也,留心艺术,善隶书。德宗工为诗,每赐大臣方镇诗制,必命太子书之。李诵性宽仁有断,礼重师傅,必先致拜。从幸奉天,贼泚逼迫,李诵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士,无不奋激。德宗在位岁久,稍不假权宰相。左右幸臣如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因间用事,刻下取功,而排陷陆贽、张滂辈,人不敢言,太子从容论争,故卒不任延龄、渠牟为相。李诵尝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棹歌,丝竹间发,德宗欢甚,太子引诗人"好乐无荒"为对。
顺宗位居储君期间,其身边的亲信王伾、王叔文、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就经常和他谈论天下大事和民间疾苦。于是每于敷奏,太子李诵未尝以颜色假借宦官。李诵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
顺宗自二十年九月风病,不能言,暨德宗不豫,诸王亲戚皆侍医药,独上卧病不能侍。德宗弥留,思见太子,涕咽久之。大行发丧,人情震惧。顺宗力疾衰服,见百僚于九仙门。既即位,知社稷有奉,中外始安。
庚子,群臣上书请听政。顺宗从之,以河阳三城行军司马元韶为怀州刺史、河阳怀州节度使。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以易定张茂昭来朝,故宠之,令其兼同平章事。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德宗驾崩后,顺宗下诏不要逮捕百姓强迫缴税,李实却没有理会,强征二十万贯税收。顺宗还在守孝的时候,不出一个月李实就已经因为强征杀了几十人,顺宗大怒,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
长安市民听闻李实被贬,个个大喜,都偷偷地揣着瓦片石子准备半路偷袭李实,李实知道后非常害怕,连夜出了城,长安城欢声一遍。顺宗特赦李实,李实在回京途中,死在虢州。
平卢及青淄齐节度营田观察、海运陆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李师古虽外奉朝命,而尝畜侵轶之谋,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因即用之。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或谋归款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死而不敢异图。
德宗遗诏下,告哀使未至。义成军节度使李元素以与李师古邻道,录遗诏报师古,以示无外。李师古遂集将士,引李元素使者,对大家说:李师古近得邸吏状,具承圣躬万福。李元素岂欲反,乃忽伪录遗诏以寄。李师古三代受国恩,位兼将相,见贼不可以不讨。”遂杖李元素使者,遽出后以讨李元素为名,冀因国丧以侵州县,以兵寇滑之东鄙。俄闻唐顺宗即位,李师古乃罢兵。
平凉之盟严怀志、吕温等陷蕃。久之得还,以习蕃中事,不欲令出外,故囚之仗内,至是顺宗下令将严怀志、吕温等一十六人释放。日本国王并妻还蕃,顺宗赐物遣之。于是以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以前司功参军、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以鸿胪卿王权为京兆尹。
甲子,顺宗御丹凤楼,大赦天下。诸道除正敕率税外,诸色榷税并宜禁断;除上供外,不得别有进奉。百姓九十已上,赐米二石,绢两匹,版授上佐、县君,仍令本部长吏就家存问;百岁已上,赐米五石,绢二匹,绵一屯,羊酒,版授下州刺史、郡君。于是以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刺史、上柱国、新罗王金重熙兼宁海军使,以重熙母和氏为太妃,妻朴氏为妃。
顺宗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又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召其亲族归之。于是以韦皋兼检校太尉,李师古、刘济兼检校司空。张茂昭为司徒。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祐为度支盐铁使。徐州节度赐名武宁军。蔡州吴少诚兼同平章事。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杜祐虽领使名,其实叔文专总。宰相贾耽兼检校司空,郑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韦执谊中书侍郎,镇冀王士真、淮南王锷、魏博田季安皆检校司空。诏册广陵郡王李淳为皇太子,改名李纯。
夏四月壬寅,顺宗下制:“第十弟谔封钦王,第十一弟諴封珍王。男建康郡王涣封郯王,改名经;洋川郡王沔封均王,改名纬;临淮郡王洵封溆王,改名纵;弘农王浼封莒王,改名纾;汉东郡王泳封密王,改名绸;晋陵郡王堤封郇王,改名总;高平郡王溆封邵王,改名约;云安郡王滋封宋王,改名结;宣城郡王淮封集王,改名缃;德阳郡王湑封冀王,改名絿;河东郡王浥封和王,改名绮。十七男绚封衡王,十九男纁封会王,二十男绾封福王,二十一纮男封抚王,二十三男绲封岳王,二十四男绅封袁王,二十五男纶封桂王,二十七男繟封翼王,弥臣国嗣王道勿礼封弥臣国王。西平郡王晟男左羽林大将军愿袭封岐公,食邑三千户。”于是下诏说:“册太子礼毕,赦京城系囚,大辟降从流,流以下减一等。”以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并为太子侍读。封太子男宁、宽、宥、察、寰、寮等六人为郡王,并食邑三千户。赠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张荐礼部尚书。
顺宗罢万安监牧。以杭州刺史韩皋为尚书右丞。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邕管经略使韦丹为河南少尹,以万年县令房启为容管经略招讨使。以郴州司马郑余庆为尚书左丞。以检校司空、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大嵩璘检校司徒。承徽王氏、赵氏可昭仪,崔氏、杨氏可充仪,王氏可昭媛,王氏可昭容,牛氏可修仪,张氏可美人。于是以右丞韩皋为鄂岳沔蕲都团练观察使。升襄州为大都督府。临汉县仍徙于邓城。以盐铁转运使副王叔文为户部侍郎。下诏说:“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
七月戊辰朔,吐蕃使论悉诺来朝贡。顺宗加郓州李师古检校侍中。赠故忠州别驾陆贽兵部尚书,谥曰宣;赠故道州刺史阳城为左散骑常侍。以户部侍郎潘孟阳为度支盐铁转运使副。时,关东蝗食田稼。不久,横海军节度伎、沧州刺史程怀信卒,以其子副使执恭起复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
度支使杜祐奏:"太仓见米八十万石,贮来十五年,东渭桥米四十五万石,支诸军皆不悦。今岁丰阜,请权停北河转运,于滨河州府和籴二十万石,以救农伤之弊。"顺宗乃下百僚议,议者同异,不决而止。
顺宗登基,立即起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八人,着手进行改革,希图改变艰难局面。王叔文与众人上书说:“朝廷应该收夺宦官兵权,制裁藩镇跋扈,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弊政,免除民间欠税和各种杂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官”。顺宗皆批准。
检校太尉韦皋听闻顺宗久疾,不复延纳宰臣共论大政,朝廷事无巨细皆决于宦者李忠言、侍棋待诏王叔文、侍书待诏王伾等三人,三人颇干国政,高下在心。韦皋乃遣支度副使刘辟使于京师。
刘辟来到京师,私谒王叔文说:"太尉使致诚于足下,若能致某都领剑南三川,必有以相酬;如不留意,亦有以奉报。"叔文大怒,说:“韦皋想割据三川吗?”将斩刘辟以徇;韦执谊固止之,刘辟乃私去。
韦执谊,京兆人。父韦浼,官卑。执谊幼聪俊有才,进士擢第,应制策高等,拜右拾遗,召入翰林为学士,年才二十余。德宗尤宠异,相与唱和歌诗,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中,略备顾问。德宗载诞日,皇太子献佛像,德宗命执谊为画像赞,令太子赐执谊缣帛以酬之。执谊至东宫谢太子,卒然无以藉言,太子因说:"学士知王叔文乎?彼伟才也。"韦执谊因是与王叔文交甚密。俄丁母忧,服阕,起为南宫郎。德宗时,召入禁中。
韦贯之,本名韦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八代祖韦敻,仕周,号逍遥公。父韦肇,官至吏部侍郎,有重名于时。韦贯之即韦肇第二子,少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秩满,从调判入等,再转长安县丞。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权移宰相,言其可否,必数日而诏行。人有以韦贯之名荐于实权者,答说:"是其人居与吾同里,亟闻其贤,但吾得识其面而进于上。"实权者举笏示说者说:"实已记其名氏矣。"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说:"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韦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韦贯之始除监察御史。贯之上书举季弟韦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监察。元和元年,杜从郁为左补阙,韦贯之与崔群奏论,寻降为左拾遗。又论遗、补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
韦贯之与中书舍人张弘靖考制策,第其名者十八人,其后多以文称。转礼部员外郎。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改吏部员外郎。
宗即位,久疾不任朝政,王叔文用事,乃用韦执谊为宰相,韦执谊自朝议郎、吏部郎中、骑都尉赐绯鱼袋,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仍赐金紫。叔文欲专政,故令执谊为宰相于外,己自专于内。执谊既为叔文引用,不敢负情,然迫于公议,时时立异,密令人谢叔文说:"不敢负约为异,欲共成国家之事故也。"叔文诟怒,两人遂成仇怨;韦执谊既因之得位,亦欲矛盾掩其迹。
韦皋知王叔文人情不附,又知与韦执谊有隙,自以大臣可议社稷大计,乃上表请皇太子监国,说:"臣闻上承宗庙,下镇黎元,永固无疆,莫先储两。伏闻圣明以山陵未祔,哀毁逾制,心劳万几,伏计旬月之间,未甚痊复。皇太子睿质已长,淑问日彰,四海之心,实所倚赖。伏望权令皇太子监抚庶政,以俟圣躬痊平,一日万几,免令壅滞。"又上皇太子笺说:“ 殿下体重离之德,当储贰之重,所以克昌九庙,式固万方,天下安危,系于殿下。皋位居将相,志切匡扶,先朝奖知,早承恩顾。人臣之分,知无不为,愿上答眷私,罄输肝鬲。伏以圣上嗣膺鸿业,睿哲英明,攀感先朝,志存孝理。谅闇之际,方委大臣,但付托偶失于善人,而参决多亏于公政。今群小得志,隳紊纪纲,官以势迁,政由情改,朋党交构,荧惑宸聪。树置腹心,遍于贵位;潜结左右,难在萧墙。国赋散于权门,王税不入天府,亵慢无忌,高下在心。货贿流闻,迁转失叙,先圣屏黜赃犯之类,咸擢居省寺之间。至令忠臣陨涕,正人结舌,遐迩痛心,人知不可。伏恐奸雄乘便,因此谋动干戈,危殿下之家邦,倾太宗之王业。伏惟太宗栉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欲及千万祀;而一朝使叔文奸佞之徒,侮弄朝政,恣其胸臆,坐致倾危。臣每思之,痛心疾首!伏望殿下斥逐群小,委任贤良,体恤血诚,输写于此!”
太子李纯优令答之。而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笺表继至,物论喧杂,以为不可让李忠言、王叔文和王伾三人挠政,顺宗于是下诏说:"朕承九圣之烈,荷万邦之重。顾以寡德,涉道未明,虔恭寅畏,惧不克荷。恐上坠祖宗之训,下贻卿士之忧,夙夜祗勤,如临渊谷。而积疾未复,至于经时,怡神保和,常所不暇。永惟四方之大,万务之殷,不躬不亲,虑有旷废。加以山陵有日,霖潦逾旬,是用儆于朕心,以答天戒。其军国政事,宜令皇太子勾当。"于是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并罢知政事。皇太子见百僚于朝堂,于麟德殿西亭见奏事官。
八月丁酉朔,顺宗下诏说:"惟皇天佑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邦咸休。肆予一人,获绩丕业,严恭守位,不遑暇逸。而天佑不降,疾恙无瘳,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畴咨庶尹,对越上玄,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慄,深惟永图。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皇太子纯睿哲温文,宽和仁惠,孝友之德,爱敬之诚,通乎神明,格于上下。是用法皇王至公之道,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奉若成宪,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制称诰。"又下诰文说:"有天下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钦若大典,斯为至公,式扬耿光,用体文德。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阙。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礼,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自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已前,天下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减一等。"于是诰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贬右散骑常侍王伾为开州司马,前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渝州司户。
乙巳,皇太子李纯即皇帝位于宣政殿,是为宪宗。宪宗李纯,顺宗长子,母曰庄宪王太后。大历十三年二月生于长安之东内。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说:"汝谁子,在吾怀?"李纯对说:"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王。
先是,连月霖雨,宪宗即位之日晴霁,人情欣悦。升平公主进女口十五人,宪宗说:"太上皇不受献,朕何敢违!其还郭氏。"于是御紫宸对百僚。以道州刺史路怒为邕管经略使。时,荆南献龟二,宪宗下诏说:"朕以寡昧,纂承丕业,永思理本,所宝惟贤。至如嘉禾神芝,奇禽异兽,盖王化之虚美也。所以光武形于诏令,《春秋》不书祥瑞,朕诚薄德,思及前人。自今已后,所有祥瑞,但令准式申报有司,不得上闻;其奇禽异兽,亦宜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