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六十一章  官军平定李同捷 温造平定兴元

第六十一章  官军平定李同捷 温造平定兴元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2-09 18:50 字数:8668

    冬十月,文宗罢扬州海陵监牧。以户部尚书崔植为华州刺史、镇国军使。时,岭南节度使胡证卒。胡证任岭南节度使时,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胡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岭表奇货,道途不绝送入胡证家,京邑推其为富家。胡证素与贾餗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胡证子胡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并尽。军人执胡证入左军,大宦官仇士良命斩之以徇。时溵弟胡湘为太原从事,忽白昼见绿衣人无首,血流被地,入于室,胡湘恶之。翌日,胡溵凶问至,而胡湘获免。

    文宗以江西观察使李宪为岭南节度使。以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窦易直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临汉监牧等使,代李逢吉;以逢吉为宣武军节度使,代令狐楚;以令狐楚为户部尚书。以右丞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以河南尹王璠为右丞,以左散骑常侍冯宿为河南尹。以新除傅良弼赴镇,卒于陕州故,封右金吾卫大将军李祐为横海军节度使。时,禁中巳时昭德寺火,直宣政殿之东,至午未间,北风起,火势益甚,至暮稍息。

    史宪诚与李全略为婚家,李同捷反叛,史宪诚潜以粮饷资之。裴度以宿旧自任,待史宪诚于不疑。宪诚尝遣亲吏请事至中书,又派大将至京师侦事,谩言自大,宰相韦处厚折其诈,对宪诚的大将说:"晋公裴度以百口于上前保尔使主,处厚则不然,但仰俟所为,自有朝典耳。"宪诚闻之大惧,遣大将回去。文宗听闻史宪诚中怀向背,申约史宪诚,使者相望,因进史宪诚同平章事。史宪诚自此输竭,出兵从王师讨李同捷,复遣大将丌志沼率师二万攻德州。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处厚居家循易,如不克任。至于在廷朝诤敷启,及驭辖待胥吏,劲确嶷然不可夺。韦处厚质状非魁伟,如甚懦者;而庶僚请事,却对处厚畏惕相顾,虽与语移影射,不敢私谒。韦处厚急于用才,酷嗜文学。尝不满前古所谓的人才有以浮议坐废者,故推择群材,往往因为他们瑕疵而放弃录用,亦为时所讥。韦处厚雅信释氏因果,晚年尤甚。聚书逾万卷,多手自刊校。奉诏修《元和实录》,未绝笔,其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太和二年十二月,韦处厚因延英殿奏对,造膝之际,忽奏:"臣病作"。遽退。文宗命中官扶出,韦处厚归第一夕而卒,年五十六,朝廷赠其司空。文宗诏以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路随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时王廷凑援李同捷,阴诱魏博行营都知兵马使丌志沼以利,说:“将军如果能够反戈诛杀史宪诚父子,本帅和李同捷支持你做魏博节度使”。丌志沼于是谋叛,欲杀史宪诚父子。丌志沼率所部兵马二万人反,率兵回据永济县,其众分散入诸县邑。史宪诚听闻丌志沼造反,大惊,连忙派兵抵挡。判兵锋锐甚,诸镇共御之。史宪诚告急朝廷,文宗诏沧州义武军节度使李听进讨。

    三年春正月,丌志沼与王廷凑合兵劫贝州,李听和史宪诚之子史唐联兵击之,两军对峙,李听舞枪出马,大叫:“逆贼快快拿命来!”丌志沼大怒,挺戟飞马直取李听,李听拍马冲杀,双方大战八十回合,丌志沼武艺不敌,落荒而逃。李听一声令下率军冲杀,丌志沼大败,北走镇州投奔王廷凑。

    时,吏部尚书致仕钱徽卒。钱徽洁身自好,嫉恶如仇,贪官污吏惧怕他,连穆宗也对其有所顾忌。文宗以太常卿李绛检校司空,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前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涯为太常卿。以兵部尚书崔群为荆南节度使。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敕兵戈未息,教坊每日祗候乐人宜权停。

    时,易定节度使柳公济攻占李同捷在沧州西部的坚固寨,继而又在坚固寨东击败同捷军。”不久,柳公济卒。文宗以前东都留守崔从为户部尚书。徐人伏石雄之抚待,恶王智兴之虐,欲逐智兴而立石雄。智兴以军在贼境,惧石雄变生,因其立功,请朝廷授石雄一郡刺史。朝廷征石雄赴京师,授石雄壁州刺史。智兴寻杀石雄之素相善诸将士百余人,仍奏:“石雄摇动军情,请行诛戮”。文宗雅知石雄能,惜之,乃长流石雄白州(广西玉林博白县)。

    时新任横海节度使傅良弼在赴任途中逝世,朝廷命泾州刺史、泾原节度使李祐出任检校户部尚书、沧州刺史、沧德景节度使,参与平定沧景之乱。亓志绍见官军甚猛,于是率余众一万五千人来昭义军请降,昭义节度使将他们安置。同月,幽州节度使李载义奏称攻占长芦(河北沧州)。

    二月,李祐率诸道行营兵击败李同捷,李同捷倾其所有率军与官军决战,两军对峙,双方战鼓雷鸣,李祐替开山斧出马,怒说:“逆贼李同捷出来,和老子大战三百回合。”李同捷看到李祐的气势,先胆怯了几分,无奈众将无人敢应战李祐,于是硬着头皮拍马挺枪直取李祐,李祐大怒,舞其大斧策马直取李同捷,双方大战,打的火花四溅,一百回合后李同捷力气不敌,李祐不断用开山斧劈向李同捷脸面,李同捷不断抵挡,李祐力气大震得李同捷双方发抖,李同捷虚晃一枪、撇下李祐逃命,李祐大喊一声:“杀!”官军蜂拥而上,骑兵们个个争先,叛军大败,尸藉十余里,李祐趁胜进围德州(今山东陵县)。

    四月十九日,李载义攻破横海治所沧州的外城。李同捷两面受敌,无奈向李祐请降,李祐把李同捷的请降书一并上奏朝廷,派大将万洪暂镇沧州。时谏议大夫柏耆正在军中安抚将士,柏耆喜欢张大自己的声威,用威严钳制诸将,诸将对柏耆深恶痛绝。柏耆怀疑李同捷请降有诈,便率数百名骑兵赴沧州。

    万洪听闻柏耆到来,于是带领众亲信出来迎接。柏耆怒对万洪说:“你带兵进入沧州为什么不先通知本官?一定是想帮助李同捷造反。”万洪想辩论,还没说话就被柏耆杀了。柏耆为抢得头功,便对众将说:“将军们辛苦了!本大夫准备回京,顺便将逆贼及其家属们一起压往京师。”众将愕然。

    柏耆将李同捷及其家属一起带往京师。行至将陵县(山东宁津西南),柏耆对众亲信说:“本大夫担心王庭凑截击,将李同捷及其家属抢去,你们说怎么办?”众亲信说:“我们不如把李同捷杀了,这样王庭凑就不会截击了。”众人赞成。柏耆来到囚车旁,对李同捷说:“你这个逆贼,你父亲只不过是镇州小将,通过欺骗朝廷信任成为一方节度使,没想到不知报恩,还杀害朝廷命官王稷及其家属,现在你又造反被朝廷擒拿,这是报应循环。今天我们要用你的头颅取富贵,你也不要怪我们了!”于是将李同捷斩杀,传首京城,沧景平,李祐入沧州。

    文宗御兴安楼,受沧州献俘。听闻李祐送李同捷母、妻及男元达等赴阙,下诏并宥之,令于湖南安置。突然听到柏耆已经将李同捷斩首,大臣奏论说:“柏耆擅入沧州取李同捷,抢夺诸镇之功、触犯诸镇之怒。”文宗于是贬沧德宣慰使、谏议大夫柏耆循州司户,宣慰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亚之虔州南康尉。

    李祐平定了叛乱后积劳成疾,听到柏耆擅杀万洪的消息后,大为吃惊,病情自此加重。唐文宗得知后怒说:“李祐如果死了,就是柏耆把他害死的。”刚说完,横海军来报:“横海军节度使李祐卒”。文宗大惊,下旨赠李祐司徒,赐循州司户的柏耆自尽。于是以泾原节度使李岵为齐、德等州节度使,改名有裕。以前义武军节度使傅毅为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以右金吾卫大将军张惟清检校司空,充泾原节度使;以左金吾卫大将军刘遵古为邠宁节度使。

    六月,文宗以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检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以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兼充魏博节度使;以魏博节度副使、检校工部尚书史孝章为相卫节度使。敕说:"元和四年敕禁铅锡皆纳官,许人纠告,一钱赏百钱,此为太过。此后以铅锡钱交易者,一贯以下,州府常行杖决脊杖二十;十贯以下决六十,徒三年;过十贯已上,集众决杀。能纠告者,一贯赏钱五十文。"

    沧景平,史宪诚心不自安,乃遣子史孝章入觐,请求纳地,又飞章愿以所管奉命。文宗嘉之,进宪诚检校司徒兼侍中,移镇河中,封千乘郡公,以李听代宪诚。

    李听帅众凯旋,以功封凉国公,授一子五品官。王庭凑再违朝旨,文宗诏李听以全师屯贝州。路由魏州,史宪诚惧李听见袭,衷甲郊迎,候吏密白呼,乃令兵士匣刃櫜弓,休于野外,魏人遂安。宪诚欲入觐,竭尽其府库,魏人怨之,皆说:“史宪诚先是逼死节度使田布,自称留后,现在又想取光魏博府库,这样不忠不义之人要其何用!”于是叛乱,杀史宪诚,魏博衙军立其大将何进滔为留后。何进滔,灵武人。曾祖何孝物,祖何俊,并本州军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马使,检校太子宾客,试太常卿。何进滔客寄于魏,委质军门,事节度使田弘正。弘正攻王承宗,夜以兵压镇州。承宗使健将以铁冒面,引精骑千馀驰魏壁。进滔率猛士逐之,几获,镇人大惧。弘正奉诏讨郓州,破李师道,时进滔为衙内都知兵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军众害史宪诚,连声而呼说:“得衙内都知兵马使何端公知留后,即三军安矣。”推而立之。

    中使刘弘逸送史宪诚旌节自魏州还,返回报知文宗。文宗册赠史宪诚太尉,诏李听兼领魏博节度使,将兵北渡,魏人不纳听,乘城拒守,李听乃屯兵馆陶。魏兵遽袭,李听不为备,其军大败,无复部伍,昼夜奔走,李听仅而获免,丧师过半,辎车兵仗并皆委弃。

    御史中丞温造、殿中侍御史崔蠡弹劾李听说:“ 臣闻赏罚不立,无以示天下;是非一贯,莫能建大中。窃见义成军节度使李听,昨者资其承藉,委以统戎,俾代宪诚,付之雄镇。总二万虎貔之旅,位极宠荣;兼两藩节制之权,心无报效。况陛下授以神算,假以天威,入魏之期,克日先定。而听拥旄观望,按甲迁延,荧惑人心,逗挠军政。遂使宪诚陷于屠戮,乱众肆其奸凶,失六郡于垂成,固危巢于已覆。委贝州而不守,烧劫无遗;望浅口而疾驱,狼狈就道。自图苟免,不吝苞羞,蔑弃朝章,有同儿戏。魏州之乱,职听之由,论其负恩,万死犹幸。伏以封常清河南失律,斩于关门;高霞寓唐邓破伤,投诸遐裔;浑镐节制易定,将战而兵力不支;袁滋逗留西川,欲进而凶渠尚在。或亲当矢石,或躬历艰危,势屈贼锋,竟申朝典,未曾贷法,必震皇威。今李听罪状夙闻,中外愤惋,比之常清等辈,万万过之。若陛下犹示含弘,不置极法,臣等恐宪章坠地,天下寒心。伏请付法。”

    文宗不想怪罪李听,对大臣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史宪诚服诛,罪有应得,李晟一家对大唐有再造之功,朕不忍加罪其子。”于是只是罢李听兵柄。文宗令河中节度使薛平依前河中节度使。时,岭南节度使李宪听闻其弟李听兵败,忧卒。文宗以京兆尹崔护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以大理卿李谅为京兆尹。以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丁公著检校户部尚书,兼润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观察使;以前浙西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李德裕为兵部侍郎。

    文宗下诏对魏博何进滔说:“如果你想做魏博节度使就割相、卫三州给朝廷。”何进滔奏:“准诏割相、卫三州,但是三军不受”。文宗无奈,诏以魏博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检校左散骑常侍,充魏博节度使。以卫尉卿殷侑检校工部尚书,为齐德沧节度使。雪王廷凑,复其官爵。以吏部侍郎李宗闵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文宗性俭素,不喜华侈。于是敕:“两军、诸司、内官不得著纱縠绫罗等衣服”。驸马韦处仁戴夹罗巾,文宗对其说:"比慕卿门地清素,以之选尚为驸马。如此巾服,从他诸戚为之。唯卿非所宜也。"韦处仁惭愧,连忙取下罗巾,从此不敢再戴。

    文宗以兵部侍郎李德裕检校永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以前睦州刺史陆亘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代元稹;以元稹为尚书左丞,代韦弘景;以弘景为礼部尚书。

    冬十月,江西沈传师奏:“皇帝诞月,请为僧尼起方等戒坛”。文宗下诏说:"不度僧尼,累有敕命。传师忝为藩守,合奉诏条,诱致愚妄,庸非理道,宜罚一月俸料。"于是以前义成军节度使李听为太子少师。以户部侍郎崔元略为户部尚书、判度支。以中书舍人韦辞为湖南观察使。

    亳州刺史李繁乃前宰相李泌之子,有才名,无行义。州境尝有群贼,剽人庐舍,劫取货财,累政擒捕不获。李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出兵尽加诛斩。时议责李繁以不先启闻廉使,涉于擅兴兵之罪。朝廷遣监察御史舒元舆按问。元舆素与李繁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狱辞,状奏说:“李繁滥杀无辜”。文宗大怒,敕李繁于京兆府赐死。

    文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毕,御丹凤门,大赦。文宗节文禁止奇贡,云:"四方不得以新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机杼纤丽若花丝布缭绫之类,并宜禁断。敕到一月,机杼一切焚弃。刺史替朕分忧,得以专达。事有违法,观察使然后奏闻。"

    太和三年十一月,朝廷进令狐楚位检校右仆射、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郓曹濮观察等使。令狐楚奏故东平县为天平县,文宗同意。属岁旱俭,人至相食,令狐楚均富赡贫,而无流亡者。

    话说敬宗之时,骄傲怪僻为君无道,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常常迎合敬宗的心意来巩固宠幸的地位,于是不断索求奇珍异物献给敬宗,杜元颖派出寻宝的人在路上接连不断,西川各种工匠不停制造,搞得西川苛捐杂税繁多,以至于杜元颖削减军饷用来资物聚敛。由于军饷供给不及时,西川戍守边关的士兵饥寒交迫,就依赖向蛮人征收财物来供应所需。因此西川人人叫苦,他们反而成为蛮人向内地侦查的助手。

    南诏蛮探知西川边境防守松懈、军饷不给,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又文儒自高,不练戎事,大喜,于是大举诸部入寇。牧守屡陈,杜元颖亦不之信。西川地方官连忙上奏朝廷请求援助。时,王智兴来朝。文宗以智兴守太傅,依前平章事、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雁门郡王。

    十二月,南蛮逼戎州,文宗遣使起荆南、鄂岳、襄邓、陈许等道兵赴援蜀川。以剑南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仍权东川事。贬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为韶州刺史。遣中使杨文端赍诏赐南蛮权臣蒙丰佑。蒙丰佑,又作蒙嵯颠。唐南诏弄栋节度使、清平官。元和十一年,杀国王劝龙晟立王弟劝利。劝利封之为“大容”(容,意为兄),赐姓蒙。任清平官,专国事。

    南诏兵分两路攻打西川和东川,西川各个屯营一听说南诏兵来了个个逃散,一些守边的士兵还做蛮人向导,蜀川出军与战,不利。蛮军陷邛、雅等州。文宗以右领军卫大将军董重质充神策西川行营都知兵马使。南蛮乘势进攻到成都,敌军已经逼近城下,杜元颖还不知道,其部下惊慌失措进来给其禀报,杜元颖才恍然大悟,连忙才率领左右人马据牙城防守。蛮军入东川治所梓州西郭门下营,东川守军拼命抵挡。文宗又诏促诸镇兵救援西川。以东都留守令狐楚检校右仆射、天平军节度使,代崔弘礼为东都留守。

    南诏大肆掠夺,焚烧成都外城,领西川节度使郭钊修书切责蒙丰佑,说:“大唐与南诏曾经结盟世代友好,你既敢破坏大唐和南诏的盟约和协议,是不是想让我大唐百万大军攻打南诏啊?”南诏军留成都西郭十日,始慰抚蜀人。蒙丰佑见到大唐各路援军到来,于是下令退兵。将行,大掠西川子女、工技数万人及经籍、珍货而还,至大渡河,被掠人众望乡恸哭,赴水死者以千计。开始之时,杜元颖无计可施,准备脱身逃跑,恰巧援兵来到便停止。文宗闻之,大怒,再贬杜元颖循州司马。

    郭钊奏蛮军抽退,文宗遣使赐蛮帅蒙嵯颠国信说:“南诏与大唐结盟,世代友好,共同反对吐蕃,如有违约,天诛地灭。现在盟书一藏于神室,一沉于西洱河,难道你想反悔吗?”蒙嵯颠狡猾上书说:“蜀人请求我诛杀暴虐的统帅,没有达到目的,请求陛下诛杀杜元颖,以此向蜀人谢罪。”文宗不理会,以太子少师李听为邠宁节度使。以中丞温造为右丞,吏部郎中宇文鼎为中丞。

    令狐楚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在天平军节度使任上令狐楚举荐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李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令狐楚以商隐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令狐楚镇天平、汴州,李商隐从为巡官,令狐楚岁给商隐资装,令随计上都。

    大和四年春正月,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来朝。时宗室郑惠王李元懿之后李宗闵辅佐文宗主政,屡屡举荐牛僧孺有才,对文宗说:“牛僧孺不宜任地方官”。文宗以左神策军大将军丘直方为鄜坊节度使。诏封长男李永为鲁王。以武昌节度使、鄂岳蕲黄安申等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平章事、上柱国、奇章郡开国公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兵部侍郎崔郾为陕虢观察使。封鲁王母王氏为昭仪。以前邠宁节度使刘遵古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时,守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卒。文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为“敬”。于是以太常卿五涯为吏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以尚书左丞元稹检校户部尚书,充武昌军节度、鄂岳蕲黄安申等州观察使。以前陕虢观察使王起为左丞。

    话说南蛮寇西蜀,文宗诏征山南西道赴援。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于本道募兵千人赴蜀;及到中路,蛮军已退,所募皆还。兴元兵额素定,募卒悉令罢归。

    二月十日,李绛晨兴视事,召募卒,以诏旨喻而遣之,仍给以廪麦,募卒皆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怙宠,怨李绛不奉己,乃因募卒赏薄,众辞之际,以言激之,欲其为乱,以逞私憾。募卒因监军之言,怒气益甚,乃噪聚趋府,劫库兵以入使衙。李绛方与宾僚会宴,不及设备。闻乱北走登陴,衙将王景延力战以御之。兵折矢穷,景延死。左右请李绛缒城而下,可以避免,李绛不从。乃并从事赵存约、薛齐俱为乱兵所杀,举家遇害,时年六十七。

    文宗闻奏震悼,下制说:"朝有正人,时称令德,入参庙算,出总师干。方当宠任之臣,横罹不幸之酷。殄瘁兴叹,搢绅所同。故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兴元尹、御史大夫、上柱国、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李绛,神授聪明,天赋清直。抱仁义以希前哲,立标准以程后来。抑扬时情,坐致台辅。佐我烈祖,格于皇天。仗钺宣风,联居乐土。乘轩鸣玉,尝极清班。先声而物议皆归,不约而群情自许。汉中名部,俾遂便安。而变起不图,祸生无兆。歼良之恸,闻讣增伤。是极哀荣,用优典礼。三公正秩,品数甚崇,式表异恩,以摅沉痛。可赠司徒。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赙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硕"。

    文宗以左丞温造气豪嫉恶,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时,夏州节度使李寰卒。文宗以神策行营节度使董重质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以河东节度使李程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晋绛慈隰等州节度使,以刑部尚书柳公绰检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以前河中节度使薛平为太子太保。以卫尉卿桂仲武为福建观察使。

    温造辞赴镇,以兴元兆乱之状奏之,文宗尽悟其根本,许以便宜从事。文宗虑用兵劳费,造奏说:"臣计诸道征蛮之兵已回,俟臣行程至褒县,望赐臣密诏,使受约束。比臣及兴元,诸军相续而至,臣用此足矣。"文宗乃授温造手诏四通。神策行营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等,咸令禀温造之命。

    温造行至褒城,会兴元都将卫志忠征蛮回,谒见。温造即留以自卫,密与志忠谋。又召亚将张丕、李少直各谕其旨。暨发褒城,以八百人为衙队,五百人为前军,入府分守诸门。温造下车置宴,所司供帐于厅事。温造说:"此隘狭,不足以飨士卒,移之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志忠兵周环之。温造说:"吾欲问新军去住之意。可悉前,旧军无得错杂。"劳问既毕,传言令坐,有未至者,因令舁酒巡行。及酒匝,未至者皆至,牙兵围之亦合。坐卒未悟,席上有先觉者,挥令起,温造传言叱之,因帖息不敢动。温造即召坐卒,诘以杀李绛之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呼曰"杀"。围兵齐奋,其贼首教练使丘铸等并官健千人,皆斩首于地,血流四注。监军杨叔元在座,遽起求哀,拥温造靴以请命;温造遣兵卫出之,以俟朝旨。

    温造奏:"害李绛贼首丘崟、丘铸及官健千人,并处斩讫。其亲刃绛者斩一百段,号令者三段,余并斩首。内一百首祭李绛,三十首祭死王事官僚,其余尸首并投于汉江。"文宗诏兴元监军使杨叔元宜配流康州百姓,锢身递于配所。以功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监修国史、中书侍郎、平章事路随进所撰《宪宗实录》四十卷,文宗优诏答之,赐史官等五人锦绣银器有差。初,韩愈撰《顺宗实录》,说禁中事颇切直,内官恶之,往往于上前言其不实,累朝有诏改修。及路随进《宪宗实录》后,文宗复令改正永贞时事,路随奏说:“臣昨面奉圣旨,以《顺宗实录》颇非详实,委臣等重加刊正,毕日闻奏。臣自奉宣命,取史本欲加笔削。近见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等各上章疏,具陈刊改非甚便宜。又闻班行如此议论颇众。臣伏以史册之作,劝诫所存,事有当书,理宜归实。匹夫美恶尚不可诬,人君得失无容虚载。圣旨以前件《实录》记贞元末数事,稍非摭实,盖出传闻,审知差舛,便令刊正。顷因坐日,屡形圣言,通计前后,至于数四。臣及宗闵、僧孺亦以永贞已来,岁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难详知。陛下所言,皆是接于耳目。既闻乖谬,因述古今,引前史直不疑盗嫂之言,及第五伦挝公之说,皆多此比类,难尽信书。所冀睿鉴详于听言,深宫慎于行事。持此比类,上开聪明,特蒙降察,稍恕前谬。由是近垂宣命,令有改修。

    臣等伏以贞观已来,累朝实录有经重撰,不敢固辞。但欲粗删深误,亦固尽存诸说。宗闵、僧孺相与商量,缘此书成于韩愈,今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子婿,若遣参撰,或致私嫌。以臣既职监修,盍令详正,及经奏请,事遂施行。今者庶僚竞言,不知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臣虽至昧,容非自请。既迫群议,辄冒上闻。纵臣果获修成,必惧终为时累。且韩愈所书,亦非己出,元和之后,已是相循。纵其密亲,岂害公理?使归本职,实谓正名。其《实录》伏望条示旧记最错误者,宣付史官,委之修定。则冀圣祖垂休,永无惭于传信。下臣非据,获减戾于侵官。彰清朝立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义。流言自弭,时论攸宜。”

    文宗下诏说:"其《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寻访根柢,盖起谬传,谅非信史。宜令史官详正刊去,其他不要更修。余依所奏。"于是转路随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以淮南节度使段文昌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以前太子宾客崔从检校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以前荆南节度使崔群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以中书舍人李虞仲为华州刺史,代严休复;以休复为右散骑常侍。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