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妮在家里哀号着,哭得死去活来,孟大双也抱着头撞击着门板。孟家丢孩子的事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村民有同情的、有气愤的,也有幸灾乐祸的。当然,幸灾乐祸的都是与孟大双家有矛盾的。丢子事件倒是让村子里淘气的男孩子们收敛了很多,再也不敢到处野跑了。
对小伙伴铁蛋的丢失,孟翔感到很失落,整天闷闷不乐的,多数时间待在家里看书。
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发现有一种奇特的感觉。他感觉床与他一起飘起来,就在屋中飘来飘去,全身放松,舒适安静。他似乎化作了“万物”,“万物”化作了他;他与“万物”不分彼此,无我,无“他”,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这种感觉很清晰。
“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儿见过。”孟翔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不由得在脑中思考,“这个是什么地方?我曾在梦中见过。”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个专门的名词,叫Déjà Vu(法语,音:德夏乌),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孟翔家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中国农村,到处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实践证明,这一形式适合并推动了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孟翔对知识的渴望如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每看到一本好书,他迫不及待地捧起来就读。他酷爱看伟人的传记,如毛泽东、“高野”先生、华盛顿等人物传记。
胶东大地的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
孟翔踩着雪“咯吱咯吱”地来到西厢房,用筐铲着铡过的一段一段的玉米秸秆喂牛,脸上不知何时沾上了玉米叶。突然,门口传来“汪汪汪”的狗叫声,他好奇地伸出头望向门口,远远地看见在街上躺着一个人,大黄狗看到主人来了更凶猛地向前扑咬着。他连忙呵斥住大黄狗,小步快跑过去查看情况。原来是一个道士打扮的老人,满脸都是鼻涕,显然好几天未曾洗过脸,整张脸又黑又黄,本来极瘦,越发显得憔悴。孟翔顿生怜悯之心,将他扶回家,拿来热水和红薯给他吃。就这样,一连几天,老道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孟翔家门口,吃饱喝足就走。孟翔毫无怨言细心地照料这个素不相识的老道。三天后,那老道突然说道:“你这个小孩儿真不赖,有仁慈之心,明天一早你来这里等我。”说着,老道一指厢房。
第二天,孟翔忐忑不安地来到厢房,老道早已经到了。老道拈着胡子,严肃地说:“你可知道,我乃龙潭观的慧智道长,我素来对门下弟子要求严格,你也一样,以后一定要比我早到。”孟翔脸微微地一红,应道:“好的,一定,师父。”慧智道长一指身边的几本泛着黄的古书,说道:“我们就学这些书,这套书名叫《道藏》,是历代道家宗师的心血成果,里面收集了道家相传千百年来所有的典籍,其中《易经》是开篇之首,也有奇门遁甲、方术、炼丹和化气。”孟翔默默地听着。从这天开始,慧智道长亲自传授孟翔古书上的东西,由浅入深,逐一讲解。
两年后,所有书籍所载内容都传授完毕,慧智道长对孟翔说:“讲了这么多,也是缘分,你年龄尚小,有的地方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就看你以后的造化了。”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精心包裹着的锦囊,小心地打开,露出了一本残破不堪的古书,递给了孟翔,说道:“这是师父手中最珍贵的一本书,当然是残部,是师父的师父从祖上传下来的,按师父嘱托,一定要传给有缘灵童,为师看你很有灵性,当属天意,这半部古书应由你拿去好生保管,有空多多揣摩。”
“师父,这就是一本普通的薄薄的古书嘛,没有什么特别啊,有什么作用呢?”孟翔拿着书,上下翻看着好奇地问。书的封面残破不堪,只剩了半页。
“哈哈哈,童言无忌,你年龄还小,为师就不说你了,以后可要注意,不要小看这本古籍,这书中处处有玄机,据说得上部者,可知过去,得中部者,可知现在,得下部者,可知未来,你要用心收集齐这三部,并细心学习揣度啊。”说完,慧智道长径直离去,不知所踪。孟翔捧着古书,含着热泪送走师父,低头看看怀中的古书,朦朦胧胧,不知所措。但由此,他学会了起卦、装卦和解卦。
改革开放几年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生活逐渐富裕了,孟翔父母就张罗着翻建新房。建一套房子,在农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但需要花费掉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甚至还要借钱拉饥荒,关系到今后几十年的居住安危和生活。
“翻盖”房屋要找一个临时住的地方。孟翔家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人。本家院子的厢房住不下。于是,老孟就从邻居老赵家借了一个闲置的厢房,孟翔陪着爷爷和奶奶住着。
一天,老孟正在与工匠们忙着研究翻建新房事宜,不知什么时候院子门口站了一个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名老者。老孟不认识,正待要问,老者首先开口了:“无量天尊,贫道有礼啦。”老孟更是感到奇怪,问道:“道长有什么指教?或您需要点什么?”老孟心想:“这道士又赃又老又瘦,看着像是来化缘的。”老道也不答话,径直走入院子,拿着一个罗盘东看一下、西测一下,看得老孟和工匠们目瞪口呆,不知这个道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忙了一会儿,那人轻步走到老孟面前,右掌在胸前一坚,低头道:“无量天尊,施主,我是天台山的慧智道长,今日云游到此,感觉很有缘分;老纳觉得这房子藏风聚气,玉带揽腰,确是难得一寻的好宅地,要好上加好,须如此这般……”听了慧智道长一番点拨,老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千恩万谢,照此设计、动工。
孟翔正好中午放学回家经过,听到老道说“今日云游到此”,不禁“扑哧”一笑,赶忙用手捂上嘴,他知道师父在说谎,他都在这附近转悠一年多了。
建房最热闹最郑重的事是“上梁”。老孟专门找到慧智道长选了一个“吉日”。当天,在慧智道长的指挥下,老孟拿了九枚铜钱,一块红布,一双红漆竹筷,将铜钱用红线串起,拴上竹筷,系上红布,绑在正房(明间)脊檩正中位置,意寓“堆金、积银、平安、富贵”,永远有钱花、有饭吃、有存粮;红布可避邪消灾;在门框两侧贴上红对联,上联曰:仗青龙而立户,下联曰:卜黄道以安门;在堂屋明间梁上贴“上梁大吉”横联;然后,烧纸祭宅神,点燃鞭炮;工匠们齐心合力,高喊号子“一——二——上!”将沉重的梁架安装到指定位置,气氛热烈、喜庆。上完梁后,孟翔家大摆宴席,当然亦有“红包”给工头。
经过一年的辛劳,孟翔家的房子终于可以居住了。他与爷爷奶奶一起高高兴兴地从赵家厢房搬到了自家的新房。
《透天玄机》曰:“孟家生,赵家居,牛栏门前问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