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五十七章 印度的哲学看法

五十七章 印度的哲学看法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2676

    虽然一种思想会启发出另一种思想,而每种思想通常与人生中变化着的气质有关,虽然人类智力的合乎逻辑的动态也有时可以辨识,但是各种思想是错综交叠的,新旧思想平行发展,不相调和而且常常互相冲突。即便是个人的智力也是充满着一大堆矛盾,要把他的许多行动调和一致是困难的。一个包括文化发展的所有阶段的民族,在他们本身上,在他们的思想、信仰和活动当中,代表着那所以导致“现在”的那些各个过去时代。可能,他们的活动比较地更能适应现代文化的现状,不然的话,就会搁浅,而且也会与人生中动荡的潮流隔绝,但是在这些活动的后面还有些原始的信仰和盲目的崇信。令人惊奇的是,在工业先进的国家中,每一个人都在自动地使用或利用最新的近代发明或器械,而偏偏还有那理性所否定的和理智所不能接受的许多信仰和顽固的想法。当然,一个功成名就的政客,不见得在理性上或智力上就必定是出众的人。一位律师可能是光芒四射的辩护士兼法学家,而在其他事情上特别茫昧无知。甚至一个现代典型代表的科学家,当他走出研究室或实验室的时候,也常会遗忘了科学的方法和看法。

    即使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物质方面影响的那些问题也是如此。在哲学和形而上学中,问题就比较间接,它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的关系也比较少。除非我们在智力方面经过严格的陶冶训练,否则大多数是完全不理解这些问题的。不过我们大家都有某种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人生哲学,如果不是自己想出来的,那就是承袭而来,或是从别人接受过来而认作当然。再不然,我们为了避免思想的冒险就去相信某种宗教的主人或信条,或者去相信国运,或者去相信一种模糊而能自慰的人道主义。所有这些和还有其他是常常并存在一起的,不过很少有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于是乎我们就发展出一些分裂的个性,它们各在它自己的领域内,分别起着作用。

    在那些古代的岁月里,人的个性可能有着较大的协调和一致性,虽然它的水准要比今天的为低;至于某些显然属于很高类型的个人,当然是例外。当人类在经历这漫长的过渡时期之中,我们把那旧的一致性摧毁了,然而还未能找到另外一种新的。我们依然墨守着独断主义的宗教,依附着老朽不堪的习俗和信仰,但偏要用科学方法的说法,冒称是依据科学方法生活的。或者科学对于理解人生这方面是太狭隘了,它忽略了人生的许多重要方面,因此它不能安排下适当的基础来达成一种新的一致和协调。可能科学现在正在逐渐放宽这个基础,我们将为人类的个性获得一种比以前的水准还更高超的新的协调。

    但在今日,这个问题是更艰难复杂了,因为它已经出了人的个性范围。在远古和中世纪那有限制的范围之内,要培养一种协调的个性或者是比较容易些。在那市镇和乡村的小天地内对于社会组织和行为只有着固定的概念,个人和集团度着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般是不受外界风云的影响的。在今天,就是个人的范围也是变为世界性的了,社会组织的各种不同概念互相冲突,而在它们后面还有不同的人生哲学。某一地方发生的大风可能在这里造成旋风,而在别处引起反旋风。因此,如果个人要获得协调,就必须全世界有一种社会性的协调来予以支援。

    在印度远甚于其他各处,关于社会组织的那种旧的概念以及造成那种概念的人生哲学,还多少有些流传到现在。若非那概念和那人生哲学具有一些优点能使社会安定,并且能使社会适合于生活的条件,它们是不可能如此的。它们中的劣点若非已经胜过了那优点,它们也不会终归失败而成为一种累赘和障碍,而与人生脱节。但无论如何,这种概念和人生哲学在今天不能认为是孤立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从世界的关系联系上来观察它们,并要设法使它们和世界协调。

    哈斐尔说:“宗教在印度不能算是一种教条,而是适应于各个不同阶级的精神发展并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条件的一种人类行为中可行的假定。”人们可能继续相信与人生无关的教条,但是人类行为中可行的假定就必须能起作用,能和人生取得一致,不然它就会阻碍人生了。这种假定所以能存在的真正理由,实在就是它在实行上的可能性,它能和人生取得一致,和使它自己能适应在变化中的环境。只要它能够这样做,它就尽了它的功用,完成了分配给它的任务。当它从人生的曲线上越出常轨而和社会的需要失去联系,而使它与人生的距离加大,它就丧失了它所有的一切生命力和意义了。

    形而上学的理论和推测并不涉及人生中总在变化着的那些东西,而是那些东西后面的永久性的现实,如果永久性的现实真是有的话。因此它们具有某种的永久性,是不受外界变迁的影响的。然而无可避免地,这种理论和推测也是它本身环境中的产物,也是怀着这种理论和揣测的人类思想发展状态中的产物。假使它们的势力扩大了,它们就会影响一个民族的一般人生哲学。在印度,哲学在它的高级领域中虽然局限于少数特定的人士,但是它的普及性较其他任何地方为大;在形成民族的见地和培养某种特殊心情上,它一直有过强有力的影响。

    佛教哲学在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为了想弥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社会和宗教组织间的裂痕,通过发展出来的许多新教派直接、间接地在民族见地上留下了它的痕迹。但大体上,最有势力的还是印度的六派哲学,也就是所谓的“见”。这些学派中间有几派本身就大大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它们都被认为是正统派。虽然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观念,不过它们的理解和结论不同。有多神论,有相信人格化的神(上帝)的有神论,有纯粹的一元论,也有根本不承认神而以进化论为依据的学派。唯心主义和现实主义两者都有。在这复杂而包容的印度精神的各个不同的多面体上就表示出了它们的一致性和多样性。马克斯·缪勒把这两种因素提出来叫人注意:“……这种真相使我获得了更深的印象……就是,在这六派哲学的多样性的背后,有一种可称为民族的和人民大众的哲学的共同宝库……每一位思想家都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从中汲取。”

    它们中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假定:那就是认为宇宙是有秩序的,而且是根据规律来发生作用的,它当中存在着伟大的节奏。类似这样的一些假定是有其必要的,否则就难于用任何方式来解释它了。虽然因果关系的定律发生着作用,个人还是有操纵自己命运的相当自由。他们相信转世,强调不自私的仁爱和公正无私的活动。他们信赖逻辑和理智,有效地用之从事辩论,只是认为直觉往往比较两者更为伟大。只要理智可以应用于往往超过它的范围以外的问题,一般的辩论都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斯教授曾经指出道:“这些学派的确是正统派,它们承认神圣经典的权威,但是它们用世间的方法来处理万有存在的问题。神圣经典的实际应用为了给所得的结论加上一种神圣的气派,其实得到那种结论不但未经过经典的帮助,而且是否和经典的教义一致也是很可怀疑的。”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