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法理与花香
春光明媚之日,慧清禅师向其弟子讲授法理。他带着诸位弟子来到一处百花盛开的花园。他指着面前的园地,微笑地问道:“这是何地?”
众弟子回答道:“花园”
然后他指着眼前的丛花,微笑地问道:“这是何物?”
众弟子回答道:“鲜花。”
这时清风徐来,飘来一阵沁人的芬香,他又微笑地问道:“这是何味?”
众弟子回答道:“花香。
然后他从花园里给每位弟子采撷了一朵花卉,尔后他向站在其面前的悟能弟子问道:“你手中的东西与这花园的东西有何异同?”
悟能弟子回答道:“它们现在都是鲜花,都富有芬香,都会凋谢。然而我手中鲜花的生命力已葬送在我手里,它永远不会再开了,而花园里的鲜花谢了,来年还会再开。”
慧清禅师又问道:“如何才能享受美丽的花香?”
悟能弟子回答道“首先要有花的种子,其次要知道花的习性特点,最后要精心培育护理花,才能享受美丽的花香。”
慧清禅师最后言道:“有花,知花,护花,我们就可享受这美丽的花香。法理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心中有法理的壮观园地,脑中知晓法理的美妙奥秘,时时护卫着法理的神圣尊严,我们可就享受法理的乐趣美丽。”
世界有时也是这样——顺着自然与社会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法理规范,并加以切实维护,我们的自然与社会就会象花园般地美好。
76、、作家与弟子
一位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但其最杰出、最闻名、最满意的只有两部:一部是其成名作,一部是其封笔作。这位名作家临死时向他的一位得意弟子道出这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位名作家从小就立场要当作家,并发誓“语不惊人誓不休,文不惊世誓不泯。”他每日都笔耕不止,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投稿。但其投出的稿子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退回,处处碰壁,他痛苦迷惘失望到了极点。在他最痛苦最失意的时候,他痛定思痛,终于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写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成名作。
当他成名后,其作品源源不断地被各种媒体刊登,这其间他纯粹是为发表而创作。
然而当他到晚年,他意识到自己来日不多,他切身地感到这种为表而创作的作品价值不大。于是他闭门谢客,又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写出了自己最得意的封笔作。
他最后满怀深情地说道:“我的成名作倾注了我青春的情怀与热血,我仿佛生活在一个宏大的自我世界,我是认认真真地为我自己创作,所以这部作品是一个纯真自我的作品。而我中间的作品是为发表而创作,这些平平淡淡的作品都华而不实。我的封笔作倾注了我一生的追求与心血,它是真正为广大热爱我的读者而创作;尽管这部作品写得很苦很累,但却深受读者的喜爱。唯有全心全意地创作努力,才能创作出最佳的作品。”
唯有全心全意地奋斗努力,才能开创美丽的开始,才能创造壮美的结局,才能达到完美的界境。
77、希望与目标
有一种花卉五十年才开一次花。当其鲜花开放时,它的景致光彩夺目,它的芳香沁人心脾,带给人们留连往返的美好乐趣。然而它必须经过长期精心培育才能如愿以偿。
甲、乙两人慕名同时种植了这种花卉,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饱览其奇色异香。
甲开始对这种花卉极为悉心培育,但久而久之,他厌烦了这种日日精心培育的辛劳,尤其难耐其久久期待的苦恼,他种植这种花卉三年后就半途而废。
三十年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甲来到乙的庄园,只见这种千姿百态、光彩耀目的花卉百花齐放。这时春风拂面,芬香沁脑,他惊喜诧异地问道:“这种花卉不是要五十年才开一次花,为何它却提前开了?”
乙兴致勃勃地回答道:“我三十年如一日地对它精心培植、悉心护理、痴痴不倦,倾尽了心血。我对其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对其美丽的结果满怀着深情的耐心,我在希冀与辛劳中痴心不改。二十五年后,也许是天道酬勤,也许是这花卉也有灵性,它竟奇迹般地地提前了二十五年开放。以后每年它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带给我无穷无尽地美好享受。”
这时甲感叹道:“看来,有了美好的希望,要达到追求的目标;只有可贵的恒心,才能如愿以偿;它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创造奇迹,获得人生最佳的芬芳美丽。”
恒心往往是连接希望与目标的桥梁。
78、进与退
某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矮子爬楼梯般地步步高升,但现在他越是努力越是适得其反,前途险恶,他为此极为烦恼。
他去叩问其老师,言道:“恩师,我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像读书一样攻克一道难题又一道难题,努力进取,但如今竟使自己陷入险恶的境地,这是为什么?”
老师见他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拉着他一起外出登山游玩。他们很快登上了山的顶峰,到了山顶,极目远眺,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前方是悬崖陡壁,风光更加秀丽无比。
这时老师对他说道:“请你闭上眼睛,大胆前行,去享受那无限美好的风光。”
他极为胆怯地说道:“恩师,前方已是悬崖陡壁,就是睁开眼睛向前走,也是绝路一条;闭上眼睛,盲目前行,照样也会粉身碎骨。”
老师言道:“这个道理你也懂啊,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
他终于醒悟,自言自语道:“是啊!仕途原来也是这样,到了顶点,进一步身败名裂,退一步美德永存。”
人生有时也是这样:当你到达了美好的顶点,达到最佳幸运的境地,见好就收,适而可止,留一处境地给别人,送一些美好给他人,不仅可以成全他人,也可以圆满自己,其功德无量;相反,总认为自己可以占有天下最佳的位置,拥有天下所有的美好,你的人生就会一落万丈,最终将一败涂地!
79、壁虎与蜥蜴
壁虎向蜥蜴请教道:“亲爱的朋友,你在草丛里遇到蟒蛇,为何变得象草叶一样呢?”
蜥蜴回答道:“为了逃避危险灾难。”
壁虎又问道:“你在森林里遇到老虎、豹子、豺狼,为何又变得象树叶一般呢?”
蜥蜴回答道:“这同样为了逃避危险灾难。”
壁虎说道:“你这样做,就不是一个立场坚定者,就是一条随波逐流的变色虫。”
蜥蜴说道:“亲爱的朋友,遇到危险灾难,随机应变,这并非变色虫独有的专利与技能,这是每个聪明者应该具备的智慧与素质哟。”
要想生存于世,就得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