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吟》第二章 西湖行吟(7)
千里看到四个罪人跪在自己敬仰的民族英雄墓前,非常解恨。他自幼喜欢听评书《说岳小传》,虽然痛恨奸佞权臣们弄权卖国,导致岳飞父子殒命,但是更加憎恶秦桧的老婆毒妇王氏的搬弄是非。据说秦桧等人审岳案无据、骑虎难下时,王氏怂恿秦桧说“缚虎易,纵虎难”,促使秦桧大开杀戒,以“莫须有”三字将岳飞处死。否则,假设岳飞不死,那一段历史应该不会按照现有的逻辑进行了,直叫后人吟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
田千里穿过墓门的甬道通至墓前,来到岳飞墓正中,见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几个字。岳飞墓的左侧是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
千里虽然是全国武术总教头,但其兄万里乃全国文坛领袖,文章巨匠,自然耳濡目染,多少也沾上了一丝丝的文气,即使不能急就成诗,慢慢地独步,也一样可以口占一绝,诗云:
忠魂自古不孤单,
况有奸臣跪墓前。
四面无声庄敬在,
人心到处是青山。
岳飞墓四周极其冷清,加上又是夜幕降临之际,一般胆量小,阳气不足的人确实不敢来这里。田千里自恃武功盖世,加上敬重岳武穆的神勇及坚决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自然内心燃烧着一团火,什么危险都不担心,那就更不用害怕什么鬼神之类的怪异事情了。
不怕虽然不怕,毕竟这里是墓地,墓地那种特有的恐怖阴森的氛围还是笼罩着整座墓园。千里在岳飞墓前祭拜之后,想起师傅临死之前告诉自己的话:“千里,为师的这身本领已经差不多教给你了。以你现在的功力自然不能说天下无敌,但肯定是鲜有敌手了。这套功法有利有弊,利在功力强劲,弊在过于刚猛。所谓‘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我们祖师才反复告诫门下弟子,要注意吸收阴柔之力,以化解本门武功的弊端。为此,我对咱们门派的内功心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保持其威猛的同时,做到有所收敛……但是,修炼到极限的时候,还是存在固有的问题不能化解。所以,我才在教授你们武功的时候,增加了不少文学方面的课程,希望用文武融合来促进本门武功日臻完善。为师穷尽了毕生的精力,依然不能完成祖师的遗愿,就将本门功夫发扬光大的任务交付于你,你必须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辅相成,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怎样做才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呢?千里自从执掌全国武术总教头以来,利用职务的便利,大力宣传和推广本门武功,从人数上实现了超越,但在武功的创新和完善等方面,还没有实现师尊交给自己的艰巨任务。
千里本来不是多愁善感的人,按平时的习惯早就在墓地里呆不住了。可现在不同了,自从辞官归隐之后,他几乎不愿意与别的人相见,不和同事们联系,也不与陌生人交流,几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的节奏也就放慢了,风风火火的脾气也似乎有所改变,遇事也没那么急躁。想到师尊对自己给予厚望,将掌门之位传与自己,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将本门武功的漏洞补上,使之成为震古烁今的最佳的武功功法……
千里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头绪,索性就在这寂静无声的墓地操练拳法。他在内心悄悄地说:“岳武穆,您老人家有一个武字,我作为全国武术总教头,也有一个武字,咱们就算有缘了。如果我在您这儿练拳对您有所惊动的话,您老人家一定要理解、谅解我的心情。还有,若您老在天有灵,必定不会容忍外族入侵的事情发生,希望您老人家能保佑我,指点我,暗示我,甚至开悟我,能在这里悟出更高层级的武道精髓来……”
文人创作靠灵感的启发,武人创作一样需要灵感的激发。岳飞墓四周气场和磁场都很不一样,千里一旦施展开拳脚,这儿的地磁感应加上风水的格局就与他的内功心法之间形成了练习武功的三合之局。千里一边练习,一边思考。刚猛的拳路融入此地阴冷的氛围渲染,气势上陡然大增,内力源源不断生出,千里知道,原来解决创派师祖功法不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可以利用阴柔的地气化解阳刚的罡气,这样叠加在一起不仅不会降低罡气威力,反而会相互之间彼此激荡,生长出不知道大了多少倍的新的力量。
千里终于悟出了解决师门武功弊端的法门,他将在莫干山老宅里的方法和在这里的方法综合起来,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阴柔之力是怎么回事,武术的创作不仅需要实践上有效,还需要理论上有据。实践成功让武功站得住脚,理论完善才能使武功说得出口。否则就是野狐禅了。千里是武术行家,自己一旦认定了这个方法有效,自然是实践上没有任何的问题了。现在关键是怎么样去寻找一种理论来支撑自己所发现的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时效性了。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对立的两方,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刚柔仍是阴阳相对立的概念。《易》的这种阴阳学说,可以涵盖一切拳法的一切方面。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为拳术以弱胜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千里根据实际操练的效果,结合传统儒、释、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将师门的武术改造成为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新武功。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独步吟》第二章 西湖行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