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国术武侠 > 独步吟 > 章节目录 > 第一卷  不如归去 第三章  古寺谈禅(2)

第一卷  不如归去 第三章  古寺谈禅(2)

书名:独步吟 作者:一玄 更新时间:2019-10-31 07:17 字数:2119

    《独步吟》第三章  古寺谈禅(2)

    林小青道:“二弟,你今天来不同于往日来,往日来算是串门,今天来却是做客。如果你和侄儿来了我们家,大嫂不做顿饭给你们吃,回去公公婆婆问起来,那就会评价我这个做大嫂的不贤惠了。因此,你们今天怎么说也不能走……三弟嘛,他们如果早早弄好了就在那边等着吧,如果没有弄好,你们回去还是得等。”

    万里见小青非留二弟和炎儿吃饭不可,便道:“大嫂的话就是军令,不容许讨价还价。我今天也不用上朝,咱们弟兄之间,除了武术之外,我也要考考你读书的进展情况……”

    千里道:“大哥,你是晓得的,我这个人练武那是没得说的,连我师尊也夸我是旷古奇才,把掌门之位传给了我,让我肩负起完善门派武功的重任,所幸我经过艰苦摸索,幸不辱命,快接近完成师傅的心愿了。可读书就麻烦了,自小我就不喜欢读书,现在也一样,这次你给我开的书单,我只读了小时候老师教过我们的一本……”

    万里道:“读一本也好啊,有的书别说读懂一本,就是读懂了一段,甚至是读懂一句话,也可以说是读懂了。所以,读书这件事,和你创编的太极拳的原理是一样的,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蕴含着高深的武功……书中深奥的语言不一定表达的是深奥的道理,浅显的语言,不一定表达的就是浅显的道理。你说说看,读完了一本什么书?”

    千里其实只读了《大学》的一段,不好意思说只读了一段,便嗫嚅道:“……其实也不算读完了一本,就是说读了一本……”

    林小青见两兄弟在讨论读书的事情,自己就起身对万里道:“万里,兄弟是全国武术总教官,你拿自己最强项去和兄弟讨论,是不是有点以大欺小的嫌疑?”

    然后,转身对千里道:“他二叔,我这就去做饭了。你和万里就安安心心地讨论学问……有啥说啥,不要怕他!”

    万里接过话头道:“对对对,今天有你大嫂撑腰,不要怕我唠叨……说说看!”

    千里道:“大哥,其实……我一拿起书就头疼,一头疼就想睡觉……所以,我咬着牙读了很多次,也只读了《大学》的开篇部分……”

    万里知道千里读书肯定没读多少,就直接问:“具体读到了《大学》开篇的哪一句?”

    千里道:“只读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万里笑道:“你读了多少次啊?能背诵否?”

    千里道:“每天都读,或许能背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知道我背得对不对?请大哥指点指点……”

    万里道:“《大学》最关键的一段就是这里。开宗明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大学》一书,明明德一节。穷理尽性。先天之学也。治世需才。乱世尤需才。才也者、所以拨乱世而反之治也。然才必由德出。始足以治世。否则适足以乱世。盖才者、末也。德者、本也。德赋於天。而才成在学。理也、性也、命也、皆德也。穷理尽性至命。皆学也。大学者,天地人三才之学也,明德为筑基之学,地才之学也;亲民为外王之学,人才之学也;至善为内圣之学,天才之学也。三才各有其学,各有其人,不得混淆。”

    千里道:“大哥,您真不愧是咱们大禹国第一才子也。我读了若干次都懵懂不清楚的几句话,经过你这样讲解,我就有一些明白了。继续讲吧。”

    万里笑道:“这也不过是我的一些感悟而已。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至于知止一节。炼凡身,了凡命。后天之学也。此后天非真后天,乃先天中之后天。后天炼净。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本末交修,还我本来真面目。性命合而为一。即做到性中有命,命中有性也。若能完全做到先天中之先天,《大学》这部书你就算读懂了。”

    千里道:“什么叫先天?什么叫后天?我都有点懵!”

    万里道:“这个我也不太能说得明白。大意来看,所谓先天,就是与生俱来的,自身固有的。所谓后天,就是与先天相对的。《易·乾》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大概就是先天后天之要义了。”

    千里道:“您叫我读《大学》,就算读懂了,对我们修炼武术有什么意义呢?”

    万里道:“明白了先天后天,就可以分别练武的不同形式了。遁入寂寞空山,了却红尘俗世,餐霞饮露,辟谷长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后天之法也;而取坎填离,修炼灵异神通,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以立於不生不灭之地,这就是先天之法了。”

    千里道:“原来文学之道与武学之道,道理是相通的啊?那为什么文学大师不能成为武学大师呢?”

    万里道:“道可道,非常道。不论武道还是文道,其核心的词是道,不是文或者武。核心同,一切同。所以,圣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这个道理。然抛去静养一层。不知有所谓后者,何足与言先。况仁义礼智,虽出于心,而性与天道之贯通,原来别有其地。文学大师只凭空说理,并不向身中去体验和操练,无惑乎天人不能一气也。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大师不能成为武学大师的道理。非独修性不修命者有然,即性命双修者,视听言动,俱能不苟,而授以微言。或以行功善为外功,以传妙窍为内,内外不能一贯。虽发前人所未发。终非最上一乘也。唯知所先后者,为学既有次第,复得口传心授。何为收心、放心、诚心。何为凝神、安神、虚神。何为抱一、守中、合一。知此九诀,则近道矣。文道武道,易道医道,道道都从道中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独步吟》第三章  古寺谈禅(3)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