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吟》第五章 耕读之乐(3)
现在,千里已经离开了皇上身边,不再有皇上义兄的政治光环,反过来看自己的纯粹的武功和势力,放眼江湖,虽然是一流,但未必是天下无敌。千里觉得还有静修的必要!
自从遇到易玄禅师,得到其“大千世界一禅床”的点拨之后,千里的进境何止千里,所以,在完善太极拳的基础之上,又创编了五行拳、八卦拳的基础套路,他需要在五行拳、八卦拳中加入一些厉害的东西,比如奇门遁甲里的时空吉凶,梅花易数的数理逻辑等。而这些东西,以前自己总觉得虚幻无用,只学了点皮毛,没有认真领会,深入钻研。
于是乎千里找到《奇门遁甲(真经)》《梅花易数》等仔细揣摩。越读越是觉得书中的道理神奇,许多都可以运用道武术的道理中去。比如《梅花》诗云:“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千里认为,武术也是“道”,要彻底明白武术之“道”,就要寻找到人的身上的乾坤之道,从心开始修炼,直到身心的完全融合……同样的武术,一样的学习和操练,只要人不一样,或者人一样,但时间地点不同,最终会有不同的成就。
在武术的问题上,千里绝对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但在道心的修炼方面,千里的悟性就比大哥万里差得很远了。所以,大哥万里才有不战而胜的气势,这种层次的功夫叫做无敌于天下;千里明白,自己与大哥在学习能力上相差了九千里,无法做到无敌于天下,但至少要研究出无敌于武林的功夫,才不枉自己武学方面的特殊禀赋。大哥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主要的因素是大哥胸中有天下的万事万物,胸罗万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才可以无敌于天下。自己要在武林称雄,必须做到无所不会,无所不精,无招胜有招。明白了这层道理之后,千里在拳法的创编方面,对于招术和招式,就删繁就简,一招之中蕴含万千变化,所以,同一个拳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打法都完全不一样。比如五行拳,拳拳都遵循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拳法则按照日干支及其孤虚旺相进行。如在甲子旬,戌亥为孤,辰巳为虚,旺相如东方木,旺于卯之类,春属木,甲乙木生,丙丁火相,金到这里衰……所以,拳法中按照五行加奇门,如能做到拳身合一,自然有威力不可限量。
莫干山裸心谷田氏私立固裕小学校的学员总数达到近二百人。其中武术高级班学员40人,武术中级班和初级班各80人。为了验证最近创编的新拳法,千里准备将五行拳在武术高级班学员中精心挑选10余人进行试炼。
高级班之所以叫高级班,不是因为年龄大,而是按照一级一级的比赛和考试才能进入的。其中,方华及其侍女侍剑,千里带回家的两个孩子田东森(东木、东林参加工作在京城)、田中㙓,在田园里的10个侄儿田南炎,田南焱,田南燚,田西金,田西鍂,田西鑫,田北水,田北冰,田北淼,田北㵘等一共十四人。千里把他们组织起来,作为武术精修小组,进行专门训练。
五行拳确实博大精深,虽然千里运用了化繁为简的创编方法,把许多的招式都融入了理论之中,也就是说,有些招式其实是自由发挥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些孩子的基础都相对较好,但千里在教学的时候还是感觉非常吃力,因为没有招式的招式其实是最难教学的。教学两个字,要拆分开来看,其实,师傅教徒弟并不难,毒地学习很难,徒弟要学会且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尤其难。
高级班的大部分学员把五行拳的学习当做一般拳法,老师怎么教自己怎么练……这样练习出来,武功与练习别的拳法的人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经过千里反复训练,并且基本掌握了练习之法的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白天的训练是公开的,整个高级班学员都在操场上练习。
而晚上的训练则是秘密的……千里知道,四年一度的武道循环大赛即将启动人才选拔,要是过早暴露了大禹国选手的训练科目,被别的国家的情报人员掌握了我们的训练内容和方式,则我们将处处被动。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天下也没有绝对不泄露的秘密。
就在他们秘密训练的小树林里,有人公然悬挂了一面挑战旗,旗面上写道:“拳打一十百千万,脚踢东南西北中。”旗杆上有一封挑战书,密训队员中最小的田北㵘跳跃起来才取下,双手递到千里手中:“二伯,您看,这里还有信。”
千里道:“小四,你站回队列去。今后没有我的允许,不准随便去拿别人放置的东西,小心上面有毒……”
田北㵘道:“晓得了。二伯父您放心,我今后不再鲁莽了!”
千里展开书信,上面也只有几个字:“江湖传闻,皇帝的拜兄田千里武功盖世,原来是请人吹捧炒作出来的结果,其实乃一欺世盗名之鼠辈,现已被皇帝识破其为滥竽充数尸位素餐的浪得虚名之徒,被贬谪回莫干山裸心谷老家之后,不思悔改,还继续招摇撞骗,招收人家子弟学习其无用之武术,天下武林同道同仇敌忾,纷纷谴责,强烈不满。风欲挑战大禹国前武术总教官阁下,如果有种,如果有本事,就等我前来取尔狗头!”
要是以往,千里肯定暴跳如雷,一定要将前来挑战自己、污蔑自己的人暴打一顿。但现在的千里已经强化了内心的修养,看完之后,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教练自己新创的五行拳。这批孩子中,方华,南炎,中㙓,西金,北水,东森,悟性都不错,尤其是中㙓,不论在拳法上,功法上,还是器械上,吸收得最快,而且能做到灵活运用。千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奥妙,一边教,一边学,自身的功力也是与时俱进。是谁在江湖上造谣生事,把自己辞官归隐说成了自己无功受禄,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因为不符合实际,这点让千里觉得很是愤懑。从对方挑战旗上的对联也可以看出,此人对自己非常了解,挑战者自称风,风?没听说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物啊,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独步吟》第五章 耕读之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