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小说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水浒传》下 > 章节目录 > 第四十一回 戴院长招来众好汉

第四十一回 戴院长招来众好汉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水浒传》下 作者:吴越 更新时间:2015-12-16 10:31 字数:8550

一天,宋江和众人闲话:“公孙一清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三五个月就回来,如今已经过了一百多天,没有消息,莫非昧信不来了?可烦戴宗兄弟替我去走一遭,探听他的虚实下落。”戴宗答应愿去。宋江大喜,说:“只有贤弟去得快,十几天就有消息。”

第二天,戴宗别了众人,下山往蓟州来。骑着马正走,见对面来一个人,手里提着一根浑铁笔管枪,看见戴宗,站住脚叫了一声:“神行太保!”戴宗听见,回过脸来一看,见那大汉生得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眼大,腰细膀阔,忙问:“素来不曾拜识壮士,如何呼唤贱名?”那汉子说:“足下果然是神行太保!”撇了枪,拜倒在地。戴宗连忙扶住答礼,问:“足下高姓大名?”那汉子说:“小弟姓杨名林,祖贯彰德府①人氏,一向在绿林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小弟做‘锦豹子’杨林。几个月之前,路上遇见公孙胜先生,同在店中吃酒,备说梁山泊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写下一封荐书,叫小弟去投大寨入伙。公孙先生说:‘梁山东面李家道口有朱贵开的酒店,专门接引上山入伙的人。山寨中还有一个招贤飞报的头领,叫做神行太保戴院长,善驭快马。’今见兄长一人两马如飞而来,因此冒叫一声,不想果然是仁兄,真是天幸。”

戴宗说:“公孙先生回蓟州去,杳无音信,小可奉晁、宋二公将令,到蓟州探听消息,请公孙先生回寨,不期却遇见足下。”杨林说:“小弟虽然是彰德府人,这蓟州管下的州县地方都走遍了。倘若不弃,就随侍兄长同去走一遭儿。”戴宗说:“要是有足下作伴,实在万幸。找到了公孙先生,咱们一同回梁山泊去。”

——————————————

① 彰德府——今河南安阳。

戴宗分一匹马给杨林骑上,不紧不慢,缓缓而行。一天,来到一个去处,四围都是高山,中间一条驿路。杨林说:“哥哥,这里地名叫做‘饮马川’,山里往常有一伙儿好汉,近来不知怎样了。”

两人正说着话,忽地一声锣响,走出一二百小喽啰来,拦住去路。拥着一白一黑两筹好汉,各挺一条朴刀,大喝一声:“行人站住!懂事的快拿买路钱来,饶你性命!”杨林说:“哥哥,你看我结果那呆鸟。”挺着笔管枪就迎了上去。那两个好汉见他来势凶猛,走近前来一看,上首那个就叫:“不要动手,你不是杨林哥哥么!”杨林见了,赶紧下马。那个黑大汉上前剪拂①了,就叫那个白大汉过来施礼。戴宗问:“这两个壮士是谁?”杨林说:“这个好汉,是襄阳府人氏,姓邓名飞。因为他两眼赤红,江湖上人都叫他‘火眼狻猊②’。惯使一条铁链。曾和小弟合伙,一别五年,再没见面,谁想今天却在这里相遇!”邓飞问:“杨林哥哥,这位兄长是谁?”杨林说:“这位仁兄,就是梁山泊好汉中的神行太保戴宗。”邓飞问:“莫不是江州的戴院长,一天能走八百里路程的?”戴宗说:“正是小可。”那两个头领慌忙剪拂,说:“早就听说大名,不想今天有幸拜识尊颜!”戴宗又问:“这位好汉高姓大名?”邓飞说:“我这兄弟,姓孟名康,祖贯真定府③人氏,善造大小船只。那年因为押送花石纲,被征去造大船,嗔怪提调官责罚他,把本官杀了,从此逃在江湖上绿林中安身。因他长大白净,一身好肉,给他起一个绰号,叫做‘玉幡竿’孟康。”戴宗大喜,问:“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多久了?”邓飞说:“有一年多了。半年前在这里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京兆府④人氏,原是本

——————————————

① 剪拂——江湖黑话,“拜”的意思。绿林中忌讳很多,凡是不吉利的字眼及其同音词,都用黑话代替。“拜”和“败”同音,因此改说“剪拂”。

② 狻(音suān酸)猊——即狮子。

③ 真定府——今河北正定。

④ 京兆府——有两个概念,可指当时的京都,即开封府;也可指历史上的京兆,即西安以东到华县的地区。

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正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也会拈枪使棒,舞剑抡刀,使得极好双剑,真是智勇足备。因为朝廷派了一员贪赃枉法的知府来,见他正直碍眼,寻事端把他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因他年长,推让他在山寨中为主。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就叫小喽啰牵过马来,四骑马往山寨走去,到寨前下马,裴宣连忙降阶迎接。戴宗、杨林看那裴宣,果然好一表人物。裴宣邀请二位义士到聚义厅上筵宴相待。

饮宴中,戴宗说起晁、宋二位头领和梁山泊许多好处。裴宣听了,沉吟半晌,这才说:“小弟寨中,有三百来人马,十几车财赋,粮食草料也还充足,倘若仁兄不弃微贱,肯引荐到大寨入伙,愿听号令效力。”戴宗说:“诸公如若真有此心,请先收拾下行李,待小可和杨林去蓟州见了公孙胜先生回来,那时一同前往。”。

第二天,戴宗和杨林要下山,三位好汉送到山下,作别自回。

戴宗和杨林来到蓟州城外,找个客店歇了。想到公孙胜先生是个出家人,必在山间林下村落中住,不在城里。当天两人先到东南城外,询问公孙胜的住处,竟没一个人认得他。第二天,又去西北村坊访问,也没一个认得。只好回店中歇了。

第三天,戴宗说:“也许城内有人认得他。”就和杨林进蓟州城里来找。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认得。两人走到一条大街上,见一派鼓乐,簇拥着一个人走来。前面两个小牢子,一个驮着礼物花红,一个捧着缎子彩缯;后面是个押狱刽子,生得好一表人物,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

那人祖贯是河南①人氏,姓杨名雄,他有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随着来此。后任知府见他一身好武艺,就参他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因他面色微黄,以此人都叫他“病关索”杨雄。

————————————————

① 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当天杨雄在市中心刑场杀了人回来,身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刀,众相识在路口拦住了给他把盏挂红贺喜。忽然旁边小路里又撞出七八个守御城池的军汉来,为头的一个,叫做“踢杀羊”张保,是个破落户子弟,惯会惹事生非。今天见杨雄得了许多缎匹,就吃得半醉,存心来招惹他。张保拨开众人,钻到面前来,杨雄就招呼他吃酒。张保说:“我不要吃酒,我来问你借百十贯钱使用。”杨雄说:“你我从不曾钱财相交,怎么问我借钱?”张保说:“你今天诈得百姓这许多财物,怎么不借我些?”杨雄说:“这都是别人给我做好看的,怎么是诈得百姓的?你别来放刁。”张保叫众人上前一哄,把花红缎子都抢了去。杨雄正要上前打那抢东西的人,被张保和两个军汉逼住了,施展不得,也解拆不开。

正闹中,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见众人逼住杨雄,动弹不得。那大汉路见不平,就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相劝:“你们因为什么打这节级?”张保瞪着眼睛吆喝:“你这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敢来多管!”那大汉大怒,把张保当胸一提,一交颠翻在地。那几个帮闲的见了,正要动手,被那大汉一拳一个,打得东倒西歪。杨雄脱开身,方才拿出本事来,一对拳头穿梭相似,把那几个破落户都打翻在地。张保见不是头,爬起来一溜烟儿走了。杨雄忿怒,大踏步追那几个抢包袱的,转进小巷里去了。那大汉还不肯歇手,抓住那几个破落户只顾打。戴宗、杨林看了,暗暗喝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是条好汉,是个真正的壮士!” 

戴宗、杨林向前劝住:“好汉,看我二人薄面,罢手吧。”拉开了,杨林替他挑了柴担,戴宗挽住他手,同进酒店阁子里来。戴宗说:“我弟兄两个是外乡人,见壮士仗义出手,只怕一时拳脚太重,误伤人命,特地相劝,请壮士小酌三杯。”那大汉说:“多蒙二位仁兄解拆,又赐酒相待,实在不敢当。”杨林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快请坐。”戴宗相让,那汉子不肯僭上,戴宗、杨林一边坐了,那汉坐在对席。杨林身边取出一两银子来交给酒保,说:“不必来问,有好酒好肉,只顾端来,一总算账。”酒保接了银子,铺下菜蔬、果品、按酒之类。

戴宗问:“壮士高姓大名?贵乡何处?”那汉子回答:“小人姓石名秀,祖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就要去相助,因此人都叫小弟‘拚命三郎’。早年随叔父到外乡贩羊卖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折了本钱,还乡不得,流落在蓟州卖柴度日。”戴宗说:“壮士如此豪杰,却流落在此卖柴,怎能发迹?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个下半世快乐也好。”石秀说:“小人只会使枪棒,别无本事,如何能够发达?”戴宗说:“如今奸臣当道,朝廷不明,凡事认不得真。小可有个相识,去投奔梁山泊宋公明入了伙,眼前就不受赃官们的窝囊气。”石秀长叹一声说:“小人就是想去,也没门路可进。”戴宗说:“壮士要是肯去,小可可以相荐。”石秀说:“小人还没拜问二位官人贵姓?”戴宗说:“小可姓戴名宗,兄弟姓杨名林。”石秀问:“江湖上听说有个神行太保,莫非就是足下?”戴宗说:“正是小可。”叫杨林从包袱内取一锭十两的银子,给石秀做本钱。石秀再三谦让,方才收了。正要说些心腹话,见杨雄带着二十多人,都是做公的,找到酒店里来。戴宗、杨林见人多,乘闹里慌忙走了。——戴宗、杨林在蓟州找了公孙胜好几天,都没人认得,更不知他住处,两人没了办法,只得先回去。随即起身离了蓟州,投饮马川来,和裴宣、邓飞、孟康一行人马,扮作官军,星夜往梁山泊去了。

石秀起身迎住杨雄,杨雄说:“大哥,到处找你,却在这里饮酒。我一时间被那厮封住了手,施展不得,多蒙足下出力,救了我这场争端。我只顾去赶那厮,却撇了足下。蒙这些弟兄出力,东西都抢回来了。”石秀说:“刚才是两个外乡人邀在这里小酌三杯,说些闲话,不知节级呼唤。”杨雄大喜,互相通了姓名。杨雄叫酒保取两瓮酒来,请众人每人三大碗,众人吃了酒,各自散去。

杨雄就说:“石秀兄弟,既然你此地没有亲眷,你我今天就结义为弟兄如何?”石秀大喜,就问:“节级贵庚?”杨雄说:“我今年二十九岁。”石秀说:“小弟今年二十八岁,节级请坐,受小弟拜为哥哥。”石秀拜了四拜。杨雄大喜,叫酒保安排菜肴酒果来,要和兄弟吃个尽醉方休。

正饮酒间,杨雄的丈人潘公带了五六个人,找到酒店里来。杨雄见了,起身问:“泰山来做什么?”潘公说:“我听说你和人厮打,特地赶来。”杨雄说:“多谢这个石兄弟救护了我,打得张保那厮见了影子都害怕。我如今已经和石兄弟结拜了。”潘公说:“好,好,就叫这几个弟兄都吃碗酒。”杨雄就叫酒保取酒来,每人吃了三碗,都去了。又请潘公在中间坐,杨雄对席上首,石秀下首,开怀畅饮。潘公见石秀这等雄壮高大,心里很喜欢,说:“我女婿有你这个兄弟相帮,谁还敢欺负他!”又问:“叔叔原先做什么买卖?”石秀说:“先父原是操刀屠户。”潘公问:“叔叔也懂得杀牲口的勾当么?”石秀笑着说:“自小吃屠家饭,怎么不懂得宰杀牲口?”潘公说:“老汉原是屠户出身,只因年老做不动了。只有这个女婿,他又在官府差遣,因此撇下这行衣饭。”

三人酒足,一起回家来,杨雄进门就叫:“大嫂,快来跟叔叔相见。”布帘里面有人答应:“大哥,你还有个叔叔么?”杨雄说:“你别问,先出来相见。”布帘一起,走出一个妇人来。原来杨雄的妻子是七月七日生的,小名儿巧云,先嫁了蓟州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后嫁杨雄,还不到一年。石秀慌忙上前施礼说:“嫂嫂请坐,容石秀拜见。”巧云说:“奴家年轻,如何敢受礼?”杨雄说:“这个是我今天新结义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礼。”

石秀拜了四拜,巧云还了两礼,收拾一间空房,让石秀安歇。

过了两天,潘公和石秀商量,要开屠宰作坊。潘公说:“我家后门是一条断路小巷,有一间空房,井水也便,可做作坊。就请叔叔住在里面,便于照管。”石秀去看了,也说的确方便,就应承了。潘公再找了个熟识的副手,石秀就把肉案子、水盆、砧头都搬出来洗干净了,磨了刀,整顿了猪圈,赶回来十几头肥猪,选个吉日,开肉铺张。众邻舍亲戚都来挂红贺喜,吃了一两天酒。从此石秀就在杨雄家住下,和潘公一起开肉铺做买卖。

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在娘家的时候就和表兄私下有来往。后来她嫁了王押司,她表兄就出家做了和尚。王押司一死,请她表兄来做法事超度亡魂,两人又勾搭上了。直到她嫁了杨雄,依旧借烧香还愿为名时常出去相会。自从石秀来到杨家,多了双眼睛,她又是主妇,要照应一家人的吃饭穿衣,倒不大好时常外出了。好在杨雄在衙门里当差,有时候要到外地去,有时候要值夜,常不在家。石秀住在后门口肉铺旁边的房间里,也不大管前面的事情,潘巧云就趁杨雄外出办差的机会,悄悄儿把表兄叫到家里来过夜,天一亮就走,倒也还方便。如此晚来晓往,非止一日。

俗话说:“常赶集总有碰见老亲家的时候。”石秀天天要宰猪,起得早;潘巧云的表兄有时候睡过了头,起得晚;好几次石秀开门出来倒脏水,错眼看见前门有个人影儿一闪,就没有了。石秀斟酌再三,觉得这种事情自己不便出面,就把所见悄悄儿告诉了杨雄。杨雄是个粗人,不知道暗访详查,倒在外面吃醉了酒,回家来气势汹汹地质问妻子:他外出的时候,是谁晚来晓走?无证无据,潘巧云怎肯承认?心知一定是被石秀错眼看见了,就眼泪鼻涕地诉说石秀如何调戏她。杨雄一气之下,倒把石秀赶走了。

石秀是个精细人,也不跟杨雄争论,却找了家客店住下来。潘巧云见去了双眼睛,胆子就又大了起来,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又把表兄招到家里来。石秀看得明白,一天早上,趁那和尚刚刚掩出门来,把他一刀杀了。

杨雄终究是个在衙门里当差的人,得知这件事情,心里已经明白了八分,就去找石秀赔罪。两人定下计策:先不张扬,却以烧香还愿为名,一顶轿子,把潘巧云抬到了东门外的翠屏山上,引到一座古墓前面,石秀已经在这里等她。杨雄要潘巧云和石秀当面对质,潘巧云无法抵赖,只得把所有以前的事情全都招认了。

杨雄火气上来,一刀杀了潘巧云,对石秀说:“兄弟,如今一个奸夫,一个淫妇,都已经杀了,只是我和你到哪里去安身?”石秀说:“兄弟已经思谋下了一个所在,请哥哥快走,不可耽搁。”杨雄问:“究竟去哪里?你说呀!”石秀说:“哥哥杀了人,兄弟也杀了人,不去投梁山泊入伙,还能到哪里去?”杨雄说:“不行,我和你又不认得他那里一个人,怎肯收录我们?”石秀说:“如今江湖上谁不知道及时雨宋公明在梁山泊招贤纳士,结识天下英雄好汉?放着你我一身好武艺,还怕他不收留?”杨雄说:“我可是个衙门里的公人,只怕他疑心,不肯收留我们。”石秀笑着说:“他自己不是衙门里的押司出身?请哥哥放心:就在哥哥结义兄弟的那一天,先在酒店里和我吃酒的那两个人,一个是梁山泊神行太保戴宗,一个是锦豹子杨林。他给兄弟十两一锭银子,如今还在我包袱里呢。”杨雄说:“既然有这条门路,我回去收拾些盘缠就走。”石秀说:“哥哥,你怎么也这样歪缠?你这一进城,要是事发被拿住,怎么脱身?放着这妇人身上的钗钏首饰,兄弟包袱里也有些银两,再有三五个人,也够用了,何必又去取?这事儿过一会儿就要发作,不可迟疑,咱们快往山后走吧。”

石秀背上包裹,拿了哨棒,杨雄插了腰刀,提了朴刀,正要离开古墓,只见松树后面走出一个人来,叫一声:“好哇,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把人杀了,还要去投奔梁山泊入伙。我在这里听你们说多时了。”杨雄、石秀吃了一惊,抬头一看,那人却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人姓时名迁,祖贯高唐州①人氏,长得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睛尖,容貌像猕猴,行走似飞仙,擅长飞檐走壁,专门做些登堂入室、顺手牵羊的勾当。因他身轻似燕,人都叫他“鼓上蚤”。曾在蓟州府里吃官司,多亏杨雄救了他,因此结识。

杨雄见是时迁,放下心来,问他:“你怎么在这里?”时迁说:“小人近来没什么出息,在这山里掘几座古坟,找点儿东西。见哥哥在这里办事,不敢出来冲撞。刚才听你们说要去投梁山泊入伙,小人如今在这里只做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心想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不知二位肯带挈小人么?”石秀说:“既然是江湖好汉中人物,他那里如今招纳壮士,哪多你一个?就一同去吧。”时迁说:“小人认得一条小路,请跟我来。”当即引了杨雄、石秀,从后山小路下山,投梁山泊去了。

——————————————

① 高唐州——今山东高唐县。

【简评41】《水浒传》作者不善于写战争,却很善于写男女私情。潘金莲、潘巧云,甚至包括阎婆惜,一颦一笑,一喜一怒,无不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写潘巧云的文字,比写潘金莲的似乎还要完整细腻些。特别是写她与表哥自小有情,属于自由恋爱范畴,表哥又因为得不到她而遁入空门,两人也只以幽会为满足,并没有发展到要谋杀杨雄的地步,都能够引起读者对他们的同情。情节的安排,也比西门庆和潘金莲故事精彩。可惜这种男女私通调情的文字,加上翠屏山杀潘巧云的残酷场面描写,都不适合少年朋友阅读,这里不得不舍弃删除,只剩下一个故事梗概。

本回末尾,出来一个时迁,这是硬装上去的尾巴。如果没有这个时迁出场,就无法引出下面的一系列故事。但是也不能不指出,这样硬装,从写作技巧上来说,不是什么好样板。简单地说:凡是盗墓贼,几乎没有人敢在大白天进行的。因为历朝历代对盗墓的处罚都很重,有的是“立斩”,有的是凌迟。何况按照书中所说,杨雄他们上翠屏山是为了还愿,可见这里有寺院庵观,不是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时迁胆子再大,总也不至于急得等不到黑夜就盗墓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