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梦里的世界,但其确有一定的格致。大约可将其分为八州,分是:苏土蛮州、昧离荒州、霆门幽州、濯萍兰州、无涯溟州、苍峦壁州、狂息彭州、凌云博州。
故事的开头便要从苏土蛮州上的一座仙山——王顶山说起。
虽说王顶山被称为“仙山”,但他确是一座极丑的山。不是我对它有偏见,实在是在我认为一座山不论高低,它都应该是钟灵毓秀的。而这座王顶山空有高耸入云的体态,却没有灵秀之气。你看这样这样一座大山,却无棱角,既没有陡峭的山崖,也没有嶙峋的怪石,甚至山脊也是往一边塌的,像是伛偻的老头。更糟糕的是它是一个“秃子”,——由山肩以上到云层覆盖之际是不堪入目的黑压压的土,没有丝毫的绿意地修饰。从山麓到山肩,虽说长着大片大片的林子,但却参差不齐。一处可以是参天古木,另一处又可以是矮矮的灌木,还有的地方甚至都懒得长出几颗草。总之,一座大山该有的灵秀之气,它丝毫不具,如同造化诞下的怪胎。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怪胎却被以“仙山”名了。这样称呼它的就是王顶山附近的村民们。据村民们回忆,早在以前,这座王顶山根本不能称之作山,顶多只能叫王顶丘或王顶岭。而在更早以前,那里是平的不能在平的平地。也就是说:从以前的平坦开阔到现在的直冲霄汉,它如有生命一般,拔地而起,飞快地长着。因此,尽管它外表很丑,但是山不可貌相,以灵性为本,也可被谓作“仙山”。
而且,这座山上总会有些违常理的事。
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在王顶山上可得说:“人不在贱,借山成名。”不知什么时候王顶山上多了一个玉鼎门,因受了仙山王顶的福祉,也开始有了名气。以至于最初,求仙访名的不在少数,求医问药的也络绎不绝。玉鼎门兴盛一时。然而后来,仿佛兴盛者都有的经历一般,从“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门可罗雀”。这个门派也是昔盛今衰。
或曰:“是玉鼎门使王顶山一带享有太平了么?”
这倒不可能。
说起玉鼎门人,也的确有些本事。村民们许多困难在他们手中迎刃而解,多少疑难杂症手到病除。而且,据传玉鼎门掌门邱鼎真人是会仙法的仙人。但是,这个玉鼎门却不是真的仙派。他们也好助人为乐,但却不是无私奉献。而且,每每助人之后,所要的报偿是无比丰厚的。这就好比,医好了你的手,却断了你的腿。因此,人们渐渐发现,这个求仙访名也不是说求就能求的。然后,村子间渐渐流传起了一句更为生动传神的话,叫:“宁寻苍山神,不扣玉鼎门”。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玉鼎门由于以前的兴盛,如今它尚还是一个足以容纳百人的大门派(从中也足以见得,其收刮民脂民膏之多)。但是这样一个大门派,却是“门衰祚薄”,掌门及弟子,不过区区六人。从此便要说道玉鼎门的内部问题了
玉鼎门掌门邱鼎真人名唤济微,是一位鹤发童颜的百岁老人。其座下有五位弟子,分别是:徐璇琮、魏风、莫狄、麦师和袁明男。
大弟子徐璇琮,天生武痴。天下武学无所不窥。走路、睡觉、吃饭,无时无刻不在想关于武学之事,以至于他为人处事都要慢上一拍。而其平生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找到一件顺手的兵器。
二弟子魏风,生一副肥头大耳之像,好吃懒做,简直就是玉鼎门一大“蛀虫”,玉鼎门如今的倾颓于他有莫大干系。但这么一个腽肭之人据说是玉鼎门下最具天赋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得到邱鼎真人真传的一位。
三弟子莫狄,骑射本领了得。从玉鼎门衰败以来,玉鼎门人的食物主要来源是靠他打猎而来。并苦于没有一只好的坐骑。然而,他还是一个不爱洗漱,不善整理的人。
四弟子麦师是唯一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人。其医术堪称一绝,独好草药,常常行走于山川之间,寻找草木药材,每每有新发现便欢欣不已,以至废寝忘食之地。
而五弟子袁明男……
济微师傅评价说:“虽无才,但勤恳勉励,应受先主庇佑。”
大师兄徐璇琮说:“……要是在快点就好了……”
二师兄魏风问:“小男啊,今天吃什么?”,“小男啊,饭好了没?”,“小男啊,……”……
莫狄竖起大拇指说:“小男真不错。房间给我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的。我的弓,我的箭都放的顺心。”
麦师匆匆而来,“这次回来,大家都还好吧。明男,我那药圃子还好吧?没让魏师兄给我坏了吧?”,“哟,明男,你怎么又瘦了,待我开两服药给你补补。”
综上所述:袁明男是厨师兼保姆兼园丁兼管家的多重身份性的人物。
这就可以说明,玉鼎门人丁不盛的原因了。因为排名最小的总是受尽压迫,如同封建统治集权,层层剥削、级级压迫。最终最小的经不住这种折磨而被迫离开。而到了袁明男却恰是一个终止。袁明男普通不过,但却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任其鱼肉,终于支撑起了这个玉鼎门。
这种局面坚持了很多年了,直到有一天,一个魔王的到来,将这个平衡给破坏。
……
《草莽》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草莽》最新章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