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楚人的后代,我们老祖宗对孔子有一套楚国的看法,我继承了这些看法。
第一,孔子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缺乏自然科学知识,两个小孩问他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下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孔子哑口无言;
孔子情商很低,楚国人接舆在他面前唱了歌,他就以为人家要向他请教,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他;他周游列国,想实行他的仁政,可惜他的推销、包装、策划能力太差,多次吃闭门羹,很少有国君用他,还被困在陈蔡差点饿死;
他很虚伪,人家要请他吃饭,他说肉不正不食,而饥饿时,连肉骨头也不肯放弃;他心胸狭隘,喜欢公报私仇,他在私人办学的时候,他的学生有三分之二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结果他仅当了七天的鲁国公安部长,就把少正卯给宰了。他对女性也不尊重,说女人像小人,近不得远不得……总之他的毛病太多拉。
第二,我们楚国人,喜欢说“兮”和“些”,对鲁国方言写成的《论语》实在是看不太懂,比如说“吱吱为吱吱,不吱为不吱,是吱也”,这不就是树上的知了叫了两声吗?但是他硬要扯出一番道理来。孔子拿了一本书去找楚国的老子,“老子”只不过是看了他两眼,他见楚国人这么“不服周”(湖北方言,表示不服领导),就吓得掉头就跑。
前几天,我有一个11岁的侄子,居然在他父母的怂恿下,把《论语》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把我吓了一跳:还真的时代变了,楚国跟鲁国已经变成一个国家了,文字都通行了呢。
第三,解读《论语》中的三句话: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老夫子他不能与时俱进,比如说我们现在做领导的,都喜欢听好话看美女,他居然说这都是不地道的,这不是诬蔑我们的领导吗?
君子不器
如果说孔子不与时俱进,好像又不对,这句话他又说出了我们做领导的真经,我们领导都是君子,君子不习惯使用工具,通常下个朝令夕改的行政命令就可以啦。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句话我们楚国人最有感触,楚国是千湖之国,没办法,我们水多,旱路走不通,只好走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