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历史的灿烂开放在恶之花上 > 章节目录 > 第四章 人间难见真孔丘

第四章 人间难见真孔丘

书名:历史的灿烂开放在恶之花上 作者:冯知明 更新时间:2016-04-11 18:06 字数:2539

    我幼年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叫“割裂式”教育。此话怎讲,可以说,整个中学时代,我几乎不知中国有历史,现在想来无法理解,那时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初识孔子,是把他和林彪并列在一块。我才知道,中国居然有二千多年历史,伟大领袖并不是开天劈地第一人。孔子这人,死了二千多年,还阴魂不散附在林秃子身上,搞修正主义搞阴谋主义搞政变。

    就是说,孔子这人“何其毒也”(这是领袖给张闻天的一封信,此信在当时广为流传,现在想来毛主席的口气是“不亦快哉”的,吐了淤积于胸的多年怨气,本人却只记住了此名言)。

    于是,全国上下一阵猛批,我才发现这人甚是厉害,他遗留的流毒在我们这穷乡僻壤还显而易见,只是我过去不知道是从他身上发出的臭气。比如,我们这里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婆和人吵架,讨死放赖地对人吼叫:“我这是克己为人(仁)哪!”我祖父有时会说几句半文半白的话,比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是从夫子那里来的。

    如此人物,的确可怕,必须深刻批判。我们的武器就是新时代的儿歌。

    1980年代,与其说是思想解放运动,对我而言,好像我这个封闭生存环境有面墙壁突然坍塌了,令人目不暇接。我第二次接触到了孔子,应该是孔孟之道。我还记得,李泽厚的著作风行起来,我一口气读了他的多本著作。

    可惜,本人文化底蕴不够,对中国传统思想尚待深入下去时。因为开放,各种思潮接踵而至。有著名的例子,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其实与儒家文化分不开的。我尚未兴奋,柏杨先生中国传统文化是“酱缸文化”的理论又使我瞠目结舌。

    这时,时代与我们已经开始浮躁,孔子毕竟离我们过于遥远,管他做甚。

    后来从书中得知,中国人年少时,多是激愤之徒,高呼打倒孔家店;人至中年,却会回归,行中庸之道去尊孔读经。

    从前认为,那个中年人,离我的生命还远着呢。

    其实,不会太远。

    依稀还记得昨天在地上捏泥人的光景,今天镜中的容貌却有了苍桑之感。

    人生其实就在恍惚之间老去(呀,跑题了)。

    令我惊讶的是,孔老夫子,原来本是个有真性情的老人。

    孔子和他的门人在树下谈志向,子路抢着说要带兵打仗;子贡说自己可以游说交战双方停战;颜回说有能力辅佐明王;冉求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五六十里的小国。曾皙说,我只想在春天里唱歌游玩。轮到老师时,弟子们都想洗耳恭听孔子的鸿鹄之志,可他说自己的志愿与曾皙的一样。

    老先生在匡地被围,子路大怒,想要和围者拚命,孔子劝道:“周文王死后,是我继承了文化,天意要灭我,那这种文化又何需保存呢?”于是,子路弹剑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围而去。怎么样,这是典型的大智慧。

    但请不要见怪,有两小童子的讨教难倒了大学问家。两童争论,早上的太阳大,应该离我们近;中午的太阳热,应该离我们近。孔子吱悟了半天,只好说:“我也不知道的。”这就是著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来由。

    他老人家成天东跑西覆,传他的经布他的道,冷落了夫人不说,先许有外遇也难讲。夫人不高兴,嘟囔几句是女人的天性,拌拌嘴是在所难免的。搞得孔老夫子不胜其烦,你看他像我们现代的男人一样,心里发虚,嘴倒挺硬:“惟女人如小人难养也。”

    去卫国,卫灵公以诸侯之礼迎接,劳碌奔波的孔子大为感动的同时,成就感俨然而生。哪知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要召见他。南子夫人在当时属于荡得有名的人物,据说,有人写赋称赞她如何美貌如何有有治国之才如何会协调人际关系外交才能卓著,就是忘了写她有美德。

    明眼人一看,原来讨巧骂人骂死人——骂南子夫人乃无德之人。孔子被召见,不好不去。回来后本来就心里发虚。其他弟子见到老师如此心虚,忙会打岔说些天气好之类的话帮他遮掩遮掩,毕竟要为尊者讳嘛。搞不拧清的子路可没有那么多弯弯曲曲的,他十分不高兴,指责老师连这种女人都要见,他们做弟子的有何颜面。

    你看孔子胀红了脸,发誓赌咒:“如果我和她有半点纠葛,就不是人呀”、“如果我和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天理不容,天理不容!”这可是对女人典型地无可奈何的做法,比我们高明不到哪里去。

    孔老夫子骂人起来可不含糊,可以称得上咒骂家的。谁第一个把偶人做陪葬的,要断子绝孙的!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很生气,他指着这位因挨骂成为永垂千古的弟子道:“你这真是朽木不可雕呀”。他还发表感叹说,“从前,我听听人家怎么说,我就相信了,现在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本人生长在农村,还清楚记得在幼年因为中午睡觉被母亲骂街似地责问过,原来也是从他老人家这里来的。这种典型地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恨情仇,与当下倡导修炼的喜怒不形于色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宋国被人追赶,与弟子失散。郑国有人告诉子贡,一个貌丑无比,样子像丧家之犬的人就在东门外。子贡告诉夫子,老师听后如是说,我如此丑貌,有些夸大其辞了;但说我如丧家犬,的确如此,真是太对了。毫不掩饰自己的窘迫,当今有几人可以这样坦诚。

    他老人家也特爱面子。

    在陈蔡,孔子被困,饿的不行,子路化妆成武士打了只猪。在荒郊野火中烤得半生不熟,胡焦扒烂扯下一块递给他。他不管不顾撕扯起来。当国君宴请他时,他却说:“肉不正不食。”子路又不明白了。老师告诉他“此一时彼一时也。”形势在变化中,我们亦要作相应调整。

    他老人家一辈子做的最大的官,是鲁国的公安部长,一个教育家做警察头目,鲁国王不知是何想法。夫子终于有了机会,报自己的私仇了(这可是典型的公报私仇)。鲁国来了个少正卯,与他分庭抗礼讲学,讲也讲吧,孔老先生这点气度总还是有的。可恨的是,这少正卯把他的弟子吸引三分之二去了。

    孔子上台不到三天,有说是一个星期,他的确迫不及待开了杀戒。殊杀了这个夺弟子宣扬歪理邪说的政敌,想想当天少先生人头落地之时,我只好用不言而喻来描述老人家的快意心情。

    我惊讶的发现,我进入尊孔读经的年龄,却在见圣贤之时,却发现这么多不可示人处。但对我而言,十分及时,因为老先生性情好像和我辈差不多的,无怪乎我们是他的子孙呀。

    有时暗暗地想来,我与他的距离一下拉近了,他和善而亲切。他是我们身边一个好面子,也喜欢说大话,东跑西颠,缺点多多,优点多多的朋友(犯了大不敬罪,尽管如此,我也犯他一次吧)。

    这种思想家,本人一直以为原产于西洋文明。在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夫子身上表现得如此充分。

    可是,二千多年,我们的圣人是什么面目,我们是不是再也无法还原了。

    也是呀,泡在酱缸里二千多年,不变才怪的。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