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如何“品”历史人物?…………韶 华
前言………………………………………吴 越
引言
苏东坡和女人们
1. 苏东坡是他母亲培养出来的吗?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团体“培养”出来的。作家是如此,书画家也是如此。苏轼、苏辙,同出一门,连同父亲苏洵,号称“三苏”,这是历史的偶然,绝不是哪个人培养的结果。作家和书画家的成就,第一取决于天赋,第二取决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天赋的人,再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就;有天赋的人不努力,依旧是庸人一个。这就是真理,也是常识。
2. 苏东坡以妾换马,是真事儿吗?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的确“有妾数人”,有资料说他先后有妾七人,但是没有见到拿妾换马的记载。野史中,也只说他用“婢”换马。当年,奴婢都是花钱买来的,是家庭财产的一部分。即便苏东坡真的用婢换马,也无可厚非。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经济意识和道德标准去衡量一千年前的古人。
3. 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是不是妓女出身?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王朝云是不是妓女,先要给“妓女”下一个定义。当然不能用今天的定义去衡量宋朝的妓女。宋朝的“妓”有很多种,有以“伴宿”为主的妓女,也有以展现歌舞艺术为主的“歌女”、“舞女”。王朝云就是一个歌舞女。她应该是宋代的歌舞艺术家,不是以“伴宿”为主要业务的妓女,何况当时她才十二岁。
4. 苏东坡两任妻子,和哪个感情最好?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两任妻子,不是同时拥有两个妻子,本无所谓孰近孰远。但是苏轼的两任妻子,情况有些特殊:第一,两任妻子是堂房姊妹;第二,一个熟读诗书,一个基本上不识字;第三,一个基本上养尊处优,虽然也频繁迁移,基本上属于正常调动,不太担惊受怕,一个却遇到“逮捕进监狱”这样重大的变故。因此,两任妻子,在苏轼的心目中,肯定是有所偏颇的。
5. 苏小妹是不是实有其人?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小妹的名声太大了。就是偏僻的农村,一讲故事,就会有人津津乐道苏小妹的故事。她是一个才女,出口成章;随父兄到开封任上,后来嫁给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成就了美满的婚姻。历史上真有这样一段佳话么?请听我说……
6. 苏东坡和妓女的关系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要理解苏轼和妓女的关系,首先要了解宋代的妓院和文人的关系。这里告诉你妓女的形成及其变迁。尽管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在与妓女厮混这一点上,他倒是很合时宜的,一点儿也不另类。
7.秦观是苏东坡的妹夫么?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根本就没有妹妹,哪里来的妹夫?民间传说中所谓的“苏小妹”,其实是比苏东坡大一岁的小姐姐八娘,但是才十八岁就被婆家折磨死了。秦少游第一次见苏轼的时候,已经二十九岁,而且已经结婚。苏小妹和秦少游联姻,是真正的“乱点鸳鸯谱”,是老百姓对才女的哀思和良好的愿望!
苏东坡和僧道们
8.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是真的么?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是个“居士”,也就是不出家的佛教徒。他的一生,跟和尚结有许多不解之缘。于是流传了许许多多苏东坡跟和尚们的趣闻轶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和尚,就是佛印。佛印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绝不像民间传说中说得那么粗俗、那么邪乎,更不是苏轼把他送进寺院当了和尚。
9. 苏东坡是不是相信鬼神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鬼神也是时代的产物,在苏东坡那个时代,鬼神是“客观存在”的。当时的人,可以不信世界上有鬼,但绝不能不信神。你不信,皇上和老百姓也会强迫你信。
苏东坡和官员们
10. 苏东坡和凤翔太守的故事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是一个放荡不羁、不守规矩的人。他上京赶考,在文章中用了一段典故:“当尧之时,皋陶(yáo摇)为上(皋陶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被他用来证明贤君用人之道,而且竟然凭此取了进士。请门师的时候,主考老师欧阳修、梅尧臣都是熟读三坟五典的老儒,却不知道出处,问他:“你那段‘杀之三,宥之三’,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呀?”这个大才子居然说:“是我杜撰的,想当然耳。”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据说欧阳修每逢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太后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必定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只要有他的新作传到宫中,神宗皇帝必定当着诸位大臣之面感叹赞美。正因为皇上对苏东坡的文章太喜欢了,使得某些大臣心里害怕,只要神宗在世一日,就要让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他是如何和上司、同僚相处的呢?
11. 苏东坡和惧内冠军陈季常的故事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河东狮吼”这条成语,是专用于指怕老婆的人的。这条成语的出处,就是苏轼写的一首打油诗。但是近一千年来,却人人都不但误解了苏轼的原意,而且冤枉了这个女性的“柳河东”。因为这个女人不但不凶悍嫉妒,她老公也不是一个怕老婆的懦夫。千古冤案是怎么酿成的?请听我慢慢儿道来。……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12. 苏东坡和高俅是什么关系?
《水浒传》中说:高俅本来是苏东坡的“小史”,是苏东坡推荐给小王都尉,小王都尉又推荐给端王的。端王登基做了皇帝,高俅因此发迹。言中之意,似乎高俅迫害林冲等人,都是苏轼的罪过。其实,苏东坡把高俅介绍给小王都尉,实有其事,而高俅迫害林冲,则是空穴来风。高俅其人,并不像《水浒传》中写的那样坏,至少不是“六贼”之一。是不是施耐庵的祖上和高俅有仇,才把这个“屎盆子”扣在高俅的头上啊?
13. 苏轼是怎样被章惇所害的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许多人都以为: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是因为和王安石、欧阳修的政见不一,受到迫害。其实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王安石和欧阳修都很固执,都是“拗相公”,一个极左,一个极右。但他们都是君子。他们办事,尽管后果不好,出发点也是为国为民。他们都很看重苏轼的学问,只是恨他不和自己观点一致。欧阳修没有贬过苏轼。他倒是想过不用(只是不用,不是“打倒”,更不是流放)苏轼,但是还没有实施,自己就死了。王安石也没有亲自贬过苏轼。在苏轼被御史台逮捕入狱的时候,王安石还上书皇帝,给苏轼说情。真正迫害苏轼的,是御史台的那一帮小人,特别是当了宰相以后的章惇。一个国家,如果公检法和总理都是小人,这个国家还能好得了?
苏东坡和诗词
14. 乌台诗案,和什么诗有关?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乌台诗案,其实是一场政治迫害,情况和1957年的“反右派”或“文革”期间的“大批判”有些近似:“积极分子”们挖空心思,任意断章取义,然后无限上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政敌”打下去,最好置之死地,至少也要“发配边疆”。在这种政治空气下,苏轼就是从来不写诗,也可以从他的文章、他的讲话中找到“反动言论”。乌台诗案,实质其实与诗无关,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15.我评苏东坡的词赋名篇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是个词赋大家,品苏轼不谈他的名篇,好像进了全聚德不点烤鸭一样,意犹未尽;但是他的名篇,品评的人实在太多了,就好像进全聚德吃烤鸭一样,怎么也吃不出一个新鲜的味道来。大家回忆一下,从上中学到上大学,老师所讲的赤壁一词二赋,是否全是一个味儿?何况我不是研究词赋的专家,能讲出什么“新意”来么?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但是不品,就好像缺少了点儿什么。下面就来品一下苏轼的这一词二赋。我不会写词赋,至少可以用我的语言翻译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吧。是不是有新意,请读者品评。
16. 苏东坡的妙联绝对
<p style=\"margin-left: 20.5pt\">
苏东坡的作品,由于他自己很注意收藏,得到他词赋、书画的亲友,也很珍惜,因此可以说是大部分作品都保留下来了。所谓他在湖州被捕期间,夫人怕事,烧去手稿三分之二云云,可能大多的是底稿,实际上“作品”都已经发出或寄出,损失并不多。但是民间流传着许多苏东坡的妙联绝对,没有搜集在苏东坡的文集里。这些作品,十之八九不是苏东坡的“真迹”,而是说书人、编故事的人自己杜撰出来,借苏东坡的名义以便传播的。
附录一:东坡先生墓志铭…………………………苏 辙
附录二:苏东坡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