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这边取得了练兵的权力,练兵如火如荼的拉开了帷幕。这边的康有为为革新变法奔走。京师强学会被打压后,康有为又在上海办了强学会。康有为先后给光绪上八次书,他的行动终于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总理衙门就破格接见了康有为。
康有为信心满满的走进了总理衙门的议事厅内。见议事厅的中央坐着五个人。首先是避逃求和主义的图他日再报仇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接着是直隶总督荣禄,户部尚书翁同龢,刑部尚书廖寿恒还有户部侍郎张荫权。康有为说:“卑职叩见各位大人。”
“工部主事大人还是快快请起,我们还想听听你的高论。”荣禄摸着胡须说。
“谢大人。”康有为不卑不亢的走到与五位大臣相对的椅子上坐了下去。
李鸿章说:“变法何以强国?”
“时事艰难,人才匮乏。邦之所兴,赖以人才济济。而今乏才,乃教之非其道也。教士以诗文楷法,试武以弓刀步石,习非所用,用非所习,任之以事,何可成哉。变法以求人才之变。使人才通现今之物类,明古今之兴衰。
兵器等物,我朝皆募之国外,国内无人通晓其用。亦无人会造。西人之船炮,之器械胜我数倍,变法乃自强之计也。
治国乃制策也!通览历史,盖理财急务也。财之经营,开源节流为其道也。若使农以土化,考工以机器,兴商学,募兴新艺,通达道路。精治牧畜,则可以富国矣。富国则民安矣。“康有为说。
“子何以知,尔之变法可以强我中华,兴我种族!“李鸿章诘难到。
“广厦不才,也绝不会像中堂大人一样,今日赔款,明日割地。使我泱泱中华万里疆域,四分五裂。使物阜之中华,财政匮乏。“康有为说。
康有为的一席话使得李鸿章很是下不来台,李鸿章被康有为说的血气乱穿。荣禄此时看不下去了说:“子之所言变法,建设铁路使祖宗不得安宁。兴商务使得民弃农,民弃农,则天下何可以为继?师夷之长计则可,子所言变法,何可比祖宗之法。““荣中堂所言铁路惊扰祖宗,西方之舰炮之声响,祖宗耳不闻也。兴商,则百业兴,民有余财,则国富足。中堂大人口口声声说只学西人之计,何以在练军时尽采用西方之法,中堂岂不也违背了祖宗之法。“康有为毫不客气的说。
这时刑部尚书廖荫恒说:”皇帝贵为九五,乃天之子也!臣事君如子事父。乃伦常之道也!尔所言之变法。搞“立宪”,设“议会”,尔置吾皇于何处?尔辈如黄巢,如王莽图谋不轨也!“户部侍郎张荫桓也附和道:“我说为何你口口声声说什么变法,数年兢兢业业,不曾废退!乃为自己一己之私。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广厦万不敢有不臣之心。立宪乃为朝纲,如今贪官污吏横行,鱼肉百姓。立宪可以重整朝纲。设议会皇上可知人民之疾苦,知时弊则可制可行之策。国安定,则业兴旺,业兴旺,则国富强。何有欺吾皇。何敢灭纲常。“康有为说此时五大臣唯有翁同龢没有开口。康有为是个地地道道的保皇党,对于后党的人物他是没有交接的。然而对于帝党的翁同龢,康有为是矢志不移。康有为多次拜见翁同龢。翁同龢感觉康有为太过冒进,然而近年以来,国家市局日益艰难。翁同龢自己又了解了一些西方之法。逐渐的对康有为感兴趣。而且,翁同龢对于康有为的书法很是感兴趣。康有为书法很是有笔力。康有为数年模仿,临摹使他的书法闻名一时。翁同龢这个书法爱好者,也逐渐的对康有为起了好感。而且他听的康有为说的句句在理,心理也就想把他推荐给光绪,实施变法,强大基业。
此时李鸿章对翁同龢一直没有说话感到奇怪,因为翁同龢在十年以前曾经狠狠的拒绝了康有为。李鸿章并不是很反对变法,只是有些东西他是不能接受的。这次的舌辨会,五大臣告败。李鸿章已经感觉到风气要变。
在结束了辩论以后,翁同龢立即找到了光绪皇帝。光绪见翁同龢风尘仆仆的前来,赶忙说:“师傅不必跪了,快告诉我辩论的怎么样?“翁同龢把康有为的话和各大臣的话都说了一遍。翁同龢叙述完之后接着说:“老朽原以为祖宗之法岂可变之,先是帝,后几次蒙尘,而今又见东夷小国割我土地我想我是真的老了,要有新的人辅佐陛下了。““没有师傅,我是寸步难行,师傅你要帮我!我虽比不上列祖列宗,可我总不能让大清的江山葬送在我的手里。变法之心我早已有之,可。“光绪正欲大发一通。翁同龢用手势阻止。然后,携着光绪走进了里屋。
光绪走进去后说:”师傅,你看我还是个皇帝吗?有我这样的皇帝吗?““这只是一时的,皇上要韬光养晦。老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皇上不必惊慌,即言变法,必须得到太后的同意。然后,我们逐步的建立自己的势力。皇上想一想,你现在春秋正盛,而太后已过了花甲。她怎么会让祖宗的江山落入别人之手,那时皇上大可一展宏图。“翁同龢发自肺腑的说。”
“师傅说的我懂,可是眼见的山河零落,国势飘摇,人民受苦受难,我于心何忍?我等不及了。“光绪说。
“皇上,一定要一步一步的来。我之所以不同意康有为的变法,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康有为在内心里,是极度的仇视太后。而且,康有为的变法,太快了,很容易触动后党,到时,变法不成反惹杀身之祸。“翁同龢说。
“师傅,即要变法,就要有牺牲。秦之商鞅变法之所以比申不害变法,孙膑变法效果好,是因为变法的彻底。我要变法,就要彻底的变。“光绪坚定的说。
“皇上,恕老臣直言,商鞅的变法有秦孝公大力的支持,而我们的势力很小。军队没有掌握。我们若是强变无疑是自找死路。“翁同龢毫不顾忌的说。
“师傅,袁世凯是可以用的,他不是一心要训练新兵,朕给他权力。让他为我所用。“光绪说。
“皇上,袁世凯练兵的权力是从荣禄那里得到的,荣禄是太后的人,袁世凯不可全信或可以用,此人是比较稳重的。可是此时却有些急躁。我以为,皇上欲变法,可以逐渐派人,渗入到军队的内部。逐步的控制军队才行。“翁同龢说。
“师傅,我的祖母会不会杀我,如果我触动她的权益的话?“光绪问道。
“只要皇上,没有伤害到太后,太后是不会杀你的。皇上不必为此忧虑。”翁同龢说。
“既然祖母不会杀我,那我何不痛下狠心变法一番?”光绪说。
“我不赞成皇上激进的变法,还是一步一步的来。”翁同龢说。
“师傅不必再劝了,我要仿效商鞅,即使是死,我也要死得其所,这样的日子我过够了。天下之事,循规则难之,奋力一搏,未为不可。“光绪说完转身走了。
“皇上,皇上,”翁同龢叫着。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开始了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的革新。变法刚一开始,光绪皇帝立即召见康有为授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康有为专折奏事。光绪又委任梁启超,办理译书局事务。
光绪的改革上谕的内容是: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工厂,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产总局;设立邮政总局,裁撤驿站;将书院改为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制度,改试策论,选派留学生,设立译书局,奖励著作;军队改练洋操,裁减旧军;允许自由办报和组织学会,裁撤重叠闲散的机构和冗员,废除满人寄生的特权,准许自谋生机。等全方位的改革。上面的种种措施在康有为看来,还没有施行完,然而,已经极大的触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守旧派对革新派产生了极度的仇视。改革在实际中根本没有得到实施。
改革的困境逼的光绪不得不对慈禧太后的后党发起了攻击。然而,改革的阻力并不只是来源于慈禧太后。自古改革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阻力,而康有为全方位的改革,极大触动了统治者的权益,尤其是在旧党的势力大于改革党时。康有为如果能逐步推进,或许可以使改革得以延长,康有为的改革以一种激进的方式,使的新旧矛盾一下之激化开来。也逼的慈禧不得不作出反应,否则的话她也将失去她的权益。如果说,慈禧是革新表面最大的障碍的话,那么康有为就是让她迅速出手的人。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地方,而是谁维护了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