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碎冰洋 > 章节目录 > 正文 第三十回 说服恭亲王 小议袁世凯

正文 第三十回 说服恭亲王 小议袁世凯

书名:碎冰洋 作者:文飞飞 更新时间:2016-12-12 22:34 字数:3004

    恭亲王奕对袁世凯训练新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奕一手成就了慈禧,奕击败了道光亲命辅佐同治的八大顾命大臣。奠定了慈禧统治的地位。有人传言奕的与慈禧的关系像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一样。有着某种暧昧关系,更有甚者说同治帝是奕与慈禧的儿子。因为奕击败八大顾命大臣,他也完全有能力击败慈禧,而奕甘愿为慈禧鞍前马后,这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猜测。但无论如何,慈禧对于奕也是倍加恩遇。食亲王双奉,王爵世袭。权力只在慈禧之下。在历史上也可以和中年的雍正相比。袁世凯知道说通了奕就等于说通了慈禧,而且说通了奕可以有翻天的功效。袁世凯四处收集着奕的消息。他了解到奕思想倾向于改革,心中十分的高兴。袁世凯通过奕劻先说好话后,袁世凯拜访了奕。奕见袁世凯来心中是高兴的,他早已耳闻袁世凯再为筹练新军的事情忙活。奕本人对于西方的文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因此他也想看看袁世凯的想法。袁世凯跪在奕的面前说:“卑职拜见六王爷。”

    “慰亭呀,起来吧。来,坐”奕平静的说。袁世凯听着奕喊他慰亭心中大喜,他明白此事很有可能是成功的。

    “卑职不敢。“袁世凯说。

    “有什么不敢的,来,我让你坐你就坐。“奕说。袁世凯坐了过去。

    “慰亭,我听说,你在朝鲜办事十分得力,李鸿章大人对你是十分的赏识。“奕说。袁世凯说:”王爷笑话了。““卑职前来有一事,请王爷意。“袁世凯说。奕点了点头。袁世凯拿出一个折子,上面写的是新军训练的事和他给李鸿藻的奏折是一样的。奕接过来看了看说:“你的这份内容我已经看过了,李鸿藻大人给我说过。”

    “王爷以为如何?”袁世凯问。

    “好是好,却难以找到训练的人。”奕知道袁世凯对新军的了解比其它人要高出许多,因此他想委任袁世凯。

    “世凯不才,愿自荐之,世凯自回国以来,广泛的翻译和研读西方的军事训练方面的书。世凯自以为对新军的训练颇有了解。世凯在朝时,曾替韩王训练新军,对新军事宜,颇有些心得。“袁世凯说。

    “你说说西方的优势。“奕说。

    “西方军纪严明,规制统一。武器使用先进。将帅都经过专业的战术,指挥训练。比起我们的将帅靠实战来学习,是有很高的理论基础。西方操练之法,适应武器的需要,现在的战争不是大刀,长矛的时代。“袁世凯说。

    “那你怎么样进行训练?”奕说。

    “世凯以为,操练采取西方之法,建立武备学堂,为新军培育将帅。严格军饷,使军纪严明。武器使用西方先进武器。袁世凯说。

    “你能训练多少新军?”奕问。袁世凯想着这就涉及到了权力的分配,必须好好斟酌。袁世凯想了想说:“世凯愿意先练一军,作为实验,若可行则在全国各地推而广之,若不行,世凯愿意自领其罪。”

    奕点了点头说:“这事你等候朝廷的消息。”

    袁世凯的外交发挥了效果,各大臣工被袁世凯说服了,力挺袁世凯训练新军。在奕荣禄,李鸿藻,翁同龢,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力荐下,袁世凯被委任训练新军。袁世凯训练的新军是在距离天津七十里的小站。史称:小站练兵。1895年12月16号前往小站接管定武军。胡燏棻因为不懂训练新军,因此被袁世凯替换。定武军原有四千七百五十人。袁世凯接管后,派人到河南,山东,皖北,苏北一带招募了步兵,去奉天招募了骑兵,又购置了大批的马匹。共组成了一个七千人的新军。

    新军组建成以后,袁世凯开始了他新的操练方法。袁世凯首先开始了兵种的划分。在传统的军队,军队无兵种之分,在应付俄现在的作战上往往不具有针对性,以及灵活性。而且使得兵的作战能力弱化。袁世凯针对这一状况采用了德国和日本的建制。把军队分为步,炮,马,工程,辎重等兵种。步兵的总人数五千人,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二营,右翼三营;炮队一千人,分右翼快炮队,左翼重炮队和接应马队三个队;马队五百人,分为四队;工程队五百人,分别负责桥梁,地垒,地雷,修械,测绘,电报。在装备方面换成了从德国购置的曼利夏步枪,马枪,**和格鲁森快炮。并延请十多名德国的军官。全军一律洋操。

    袁世凯顺利进行训练新军,为了打消外人的妒忌和怀疑,袁世凯煞费苦心。袁世凯开始向外界传达着训练新军的种种弊病。其一:袁世凯对外说,新军由定武军改编而来,旧军的习气已经深入人心,积弊甚久。改变颇非易事。不仅如此,训练新兵要采用西式的操法,旧军早已熟练旧操。训练颇难合在一起。其二:袁世凯对外说,新军的兵饷户部拨发艰难。言而总之,训练新兵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袁世凯到任以后对原来的定武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淘汰,刷掉了全部的弱兵走卒,兵勇的身高一律在四尺以上,全部着新建陆军的军服。在新兵的招募上,袁世凯严格限制了新兵的进入。使得新兵皆是勇武之人。袁世凯在树立军纪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士兵的军饷的管理方面。新军的军饷十分的丰厚,营长月白银100两,还有公费银300两;班长月银五两五;正兵月银四两五钱。每到发放军饷的时候,袁世凯都会亲自监督,按名发饷,不许冒领,军官也无法克扣,因此袁世凯的军队的军纪迅速的增强。

    “子瞻兄我们在此论一论袁世凯的成功吧!”我说道。

    “袁世凯是成功的,我认为袁世凯成功在一句话上,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子瞻说。

    “怎么讲,子瞻兄能再说的详细一点吗?”我问。

    “海能容四方之水方能成其大,袁世凯对于帝,后两党都有交接,使得他训练新军的想法得以实现。我们对比岳飞和戚继光这两个人。他们两个的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主弱。而岳飞不愿屈身于秦桧,而秦桧是巴结过国岳飞的,而岳飞弃之不理。使得秦桧和岳飞为敌,最后岳飞死于非命。而戚继光在处理与张居正的问题上就很高明,他讨好巴结着张居正。使得他自己在抗倭的路上无任何的阻力。我并不是要说岳飞的坚毅刚正不好,我以为岳飞应该把眼光放在百姓的身上,如果岳飞不与秦桧对立,那么就不会有平辽不成反亡身的事情,百姓也不会受到更多的苦。戚继光在眼光上不一定比岳飞高明,但在手段上比岳飞灵活。而他们所得的结果,在大的方面可以为了黎明,在小的方面可以全其身。”袁世凯是比戚继光更加灵活的一种,袁世凯更注重自己的成功。子瞻说。

    “子瞻兄是要否认儒家的道德,法家的律条吗?”我说。

    “对于戚继光这种会违反律条,不仅仅是因为他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还在于那时的律条根本就是不平等的,而且是在剥削的前提下,你看皇上被送了那么多礼反而会高兴,普通人都会想明白的问题,是贪污。这是一种上可下不可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对于官员是有限制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畸形性。从道德上来说,这样做确实不怎么光彩,然而,从百姓福祉上来说怎么不是对的。古人评价历史都是带着那种道德,和统治者态度进行的。对于现代的社会是有待考证的。”子瞻说。

    “子瞻兄的意思是,评价历史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的,是要结合现代的道德,法律。”我说“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一步一步发现新的天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总不能老是把远古的思想还原到当代,是不会被社会接受,是带着痛苦的。子瞻说。

    “袁世凯的行为使他成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始祖,我们姑且不论袁世凯的内心的想法,我们看看袁世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是不会被历史所掩盖的。如果我们谈到内心,我可以说袁世凯的内心是带有自私,是带有对名利的热衷的。我想问问,有几个人不带有这种心理,有几个人在名利面前做的是谦谦君子。我们内心都有丑恶的一面,我们确实可以改良,但是很难真正的完全抹杀。“子瞻见我不说话继续说道。

    “子瞻兄说的大快人心,让我对历史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真是受益多多。“我说。

    子瞻笑着说:“在这里谈袁世凯成功尚有点早,下面袁世凯培育自己的势力才是真的个人的成功。“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