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宫。
八百里加急刚刚送达,皇上顾不得用早膳,便勿勿招了吕夷简等一班大臣早朝。
“各位都看过了吧!赵尚羽昨天已将佛经送达西夏国,而且是当众分发给了西夏民众。”
前排站立的吕夷简等人面色尴尬,只得点头称是。
下首的秦观夸出一步道:“赵伺制此举着实高明,如此一来,党项人再也无法抵赖,西夏民众的签名便已是铁证。”
“秦爱卿说得好。吕夷简,你怎么看。”皇上假装不经意轻描淡写地问起吕夷简,内心暗自得意。
“依臣看,皇上切勿高兴得太早,那党项蛮人,最会出尔反而。”
“不错,所以李将军那边你还是要加紧准备,以防不测。”
“臣即刻去办。”
“退朝!”皇上黄袖一挥,从龙椅上站上站起,从侧旁边走下。小声对太监嘀咕了几句。小太监应声出门,一路小跑来到秦观,包拯二人面前。
“你们二们大人正好在一起,省得我多说一遍了。”
“公公可是皇上叫我们。”包拯问道。
“正是,二人请随我来。”
进入南书房的时候皇上正好在吃点心。
“参见皇上。”
见二人进来皇上问道:“二位请起,要不要吃桂花糕?”
包拯与秦观均摆手。
“臣等吃过早饭了,皇上请便。”
“朕今早听闻佛经送达的消息可是兴奋地连早餐也不不及吃,等不及想看看吕夷简的表情。果然是极为难看啊。哈哈哈……”皇上说着又往嘴里送了一块淡黄色的糯米桂花糕。
“看来皇上今早胃口极好。”秦观微微一笑道。
“嗯,朕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桂花糕了。”
“心情好胃口自然好,看来皇上以后要发胖了。”包拯一本正经的说道。惹得皇上又哈哈大笑起来:“包拯那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臣正想奏明皇上,臣收到消息那密旨已达潼关李将军手中。”
“当真?”皇上丢下吃了一半的糕点,身子向前问道。
“而且臣听说李将军已有所行动,开始秘密布置了。”
“希望可以赶得及。”皇上表情肃穆。
“皇上的意思是?”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党项人是一定会围攻延州,继而夺取潼关,若是李将军那边可以早一步布兵,应该可以自保,只是延州怕是……”
对于此种形势,包拯与秦观早已有过分析,如今听皇上说起,只得不语。沉默半响,包拯道:“臣还有一事启奏,近日草堂酒楼虽然仍在正常营业,但它的地下组织成员似乎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撤离了京城,原先在开封街上游荡的党项人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
皇上最为关心草堂酒楼的动向,因为谁都知道那酒楼的老板是皇上的九叔。也是前朝皇帝最小的儿子。当年要不是他无心政治,死活不肯做皇帝,此刻坐在龙椅之上吃着桂花糕的便不是现在的皇帝了。所以唯独对待这件事上皇上是最为谨慎的。
“依臣看来,那些人应该是撤去西夏国了。”秦观说得十分谨慎,也难怪,秦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只有他这般年轻,没有经历过伴君如伴虎的危险,才敢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只是此此刻皇上却并不在意。
“包爱卿你以为如何?”皇上转而问包拯。
“微臣觉得秦大人所说八九不离十。只是……”
“难道朕的九叔果然是……”皇上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皇上,虽说目前情况确实如此,只是内中情由我们并不知情,所以此刻不宜过早结论。”
“包拯听命,现朕让你秘密去一趟延州,暗中调查朕的九叔之事。”
“微臣遵旨。”
“这是朕的祖先曾经御驾亲征时所佩之剑,若是查后确有此事,在危急情况之下可以斩杀任何人,包拯,你带上它。”
“谢皇上隆恩。”包拯跪下恭敬地接过那柄华丽的三尺宝剑。
“展昭。”皇上声所到之处,一名年青人出现在包拯面前,只见他生得玉树临风,面如冠玉,一对嫉恶如仇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所到之处纵使妖魔鬼怪也要退避三舍。
皇上接着说道:“展昭,你也随包大人一同去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