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的回忆)
反抗的中学时代由于我们村没有初中,我是在其他村读的初中。远离了争吵的家庭,我长舒了一口气,但是,在周末回家或者是在寒假或者暑假,一切依然如故。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不成熟的思维。
看到嫂嫂指着妈妈的鼻子骂着很难听的话的时候,(妈妈那时骂嫂嫂也很难听)我会非常讨厌嫂嫂。
看到他打亲爱的大侄儿,在家里指桑骂槐的时候,我甚至憎恶她。
几个姐姐因为参战,在姐姐们先后要结婚的时候,嫂嫂终于又一次发威,她不去参加婚礼。(在我们那儿,如果嫂嫂不去参加小姑子的婚礼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会让大家笑话的。嫂嫂多了无所谓,而我们只有一个嫂嫂。)
于是,妈妈也放下了她的面子,全家老小,在姐姐结婚前的几天,天天去求嫂嫂。
此时,嫂嫂会把以前多少年前的陈年往事一股脑的翻出来,指责着大家。所有人道着歉。然后,在姐姐结婚那天才会趾高气扬的去。去时不是喜气洋洋,脸上绝对是阴云满布。
好像是二姐结婚的时候,当天人家是在外哭了一通后,回来才上的车。
对嫂嫂的怨恨让我非常的鄙视她,记得上初三的那一年暑假,看到嫂嫂指着妈妈的鼻子又哭又骂,旁边的那些看热闹的大婶大妈们悄悄指责嫂嫂的不孝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狠狠的骂了嫂子。(大致我说的内容就是自从她到了我们家后,一个家就鸡犬不宁,让人不能好好活之类的,我忘了,但是,嫂嫂没有忘,给我的姐姐说过,说一辈子都忘不了我说的话。)
嫂嫂开始有点惊愕,可能没想到最文静的我也会如此,那场战事因为我的加入草草结束了,但我和嫂嫂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自从我加入战事后,妈妈可能觉得她这个最小的女儿也有用了,到我在县城上高中后,离家远了,但只要一回家,妈妈必然给我说嫂嫂又怎么了,哥哥又怎么了。
于是我知道了在小姐姐生了小孩后,嫂嫂不去看望她,哥哥和嫂嫂在家里打架。(这也是我们那边的风俗,生小孩的第三天吧,嫂子要去拜访)听说那次闹得很厉害,半边村都知道了。还有其他等等,大凡都是嫂嫂不好。
哥哥不怎么和嫂嫂打闹了,终于服服帖帖的听嫂嫂的话了,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小孩在越来越大了,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可看的出来哥哥活的很窝囊。
在县城上学的时候,因为远,也因为烦家里的事情,我基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记得那次我高高兴兴的走到家门口,还没进去,就开心的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答。
进去后,发现妈妈不在家,哥哥和嫂嫂在院落中,哥哥想给我打招呼,嫂嫂恶狠狠的瞪着他。(和嫂嫂吵过那次架后,她记在心里,根本不理我。)
拜嫂嫂所赐,哥哥终于没有和我说话。可怜我很久回一次家,竟然没人理我。
我看着哥哥怕嫂嫂的样子,很难受,忽然也没了和他们招呼的兴趣,“不想理我就算了吧。”我黯然进了房间,一个也没理。
事后,听我姐姐说,我嫂子是这样说的“远远回来了,都不知道给我们打一下招呼。”
那次后,我下了决心,对自己小妹那么好的哥哥竟然这样,我很失望。为了不让他为难,我不再和他说话。(可能也是我有怨气在心里了)
在我上中学的几年间,我真的再也没有和哥哥说过话,即使在路上碰到了,我也扭头就走。
还有一件事,让我加重了对哥哥的恨,那就是嫂嫂外甥女和我差不多大,在同一所中学读书。
嫂嫂经常让哥哥给她送好吃的,那天,他正在拿好吃东西给她的时候,看到了我,竟然无动于衷,视若无睹。
“哥哥啊,那时你就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好吃的给我,我也是感动的,不是因为吃的,而是你爱妹妹的心啊。难道就为了怕嫂嫂,你可以这么绝情?”
可能哥哥也觉得这个小妹太不像话了,也可能受了嫂嫂的影响,反正哥哥此后也开始讨厌我,听姐姐说是因为我在路上不和他打招呼,没大没小。
血气方刚的年龄,正是在叛逆期,做的真的有点不对,但是,哥哥你做的对吗?
只有一次和哥哥说了话,好像是寒假放假的时候,村里有人家办喜事,爸妈都去帮忙了。嫂嫂在家,我在另一个房间看电视。
哥哥喝醉了在和嫂嫂说着什么,一会儿,哥哥踉踉跄跄的来到我看电视的这个房间门口,靠在门边用手打着胸口,吐字不清的说着“小妹啊,哥哥不是不理你,哥哥心中苦啊,哥哥活的累啊”语无伦次的说了很多遍。
现在想来,依然满眼是泪,我的哥哥真的活的累,真的很是可怜。
当年那么风流倜傥,风靡全村的哥哥竟然活成这样,是够窝心的。
但是,这一切怪谁呢?难道说这就是宿命?就是哥哥没有答应吴家婚事的代价?
在我上高二的时候,在爸妈的资助下,哥嫂终于盖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在另一个巷子。)
家中难得的又恢复了久违的宁静。
我因为很久没和哥哥说话,即使路上碰到,基本都像陌生人了。
母亲可能因为年纪大了,也不再怎么和嫂嫂吵架,总是牵挂着她的儿孙,她会经常到嫂嫂的家去帮忙,但基本都是碰一鼻子灰,嫂嫂不买账。(她是记仇的。)
回来后,母亲生很久的气,如果碰到姐姐或者我在家的时候,绝对又是诉说很多嫂子的不是。
嫁出去的几个姐姐捱着爸妈的面子,也是因为只有一个哥哥,不得不经常去问候哥嫂。我呢,已经很讨厌为这些家庭琐事伤脑筋了,往往把自己埋在书中,外界一切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