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若晴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懒得反驳他。林致维走在后面,看着前面的两个人,眼色微沉。
“这种深山老林里面传说都有山神的,给你们讲个山神的故事吧。”阿刀摸了把头上的汗,“是藏族的阿尼玛卿山的神话,从前有一个叫俄德巩甲的老人,为了使藏区百姓解除灾难,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便派他的八个儿子去帮助他们,七个儿子去了藏北和康巴,老四被派到安多去。临别时,老人对老四说:“儿呵,这次出远门,任重道远,一定要多多保重。千万记住对头上有辫子的人要有慈父一般的感情;对背神山雅拉香波上有装饰品的人要有慈母一般的感情;对与你同龄的年轻人要有兄弟一般的感情,只有具备这三样,你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只有得到安多人的信任和帮助,你的事业才会成功。”并相约在藏历马年父子在安多相会。拜别父亲后,小伙子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九十九个大草滩,风尘朴朴,来到了安多。安多地区由于妖魔作怪,连年受灾。夏日里洪水泛滥,山中猛兽出没无常,坏人伺机残害百姓。妖魔所到之处,鬼哭神嚎,秃鹰低旋,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小伙子牢记阿爸临行嘱托,尊老爱幼,团结民众,用他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很快消灭了妖魔,降服了猛兽,惩办了坏人,使安多地区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后来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被推举为安多首领。由于他的业绩感动了天神,还被天神封为护法神,授权由他掌管安多地区的山河沉浮和沧桑之变。光阴荏苒,不觉已到了藏历马年,父子相会的时间。
这一天,风和日暖,万里无云,当由一千五百名骑着降伏的各种猛兽,手持大刀、长矛的人身兽头的骑士组成的队伍,迎接沃德巩甲来到黄河源头时。安多各地百姓早已汇聚在宫殿四周迎候。见过大礼。沃德巩甲举目望去,一座九层白玉琼楼屹立在面前,水晶的墙壁,金银的屋顶,玉石的台阶,珊瑚的房脊,玛瑙的房梁,雕梁画栋,豪华无比。下得楼来,沃德巩甲父子依次就座,略事休息,即来到殿外与百姓相见,众百姓拿出新鲜的糌粑,刚打出来的酥油茶,刚出锅的羊肉、血肠、热气腾腾的煮蕨麻,香喷喷的青稞酒献给沃德巩甲父子。这时鼓声大作,歌声四起,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玛多果卓”,歌手们唱起赞美的颂歌。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也唱不完沃德巩甲父子的恩情。
忽然间,雷声大作,云雾四起,白玉琼楼宝殿在云雾中冉冉上升,转眼间,一座冰雕玉砌的雪山拔地而起。
为了纪念英雄,当地百姓把这座雪山叫“阿尼玛卿”,藏语,即大玛氏先祖老翁神山。每逢藏历马年,人们都会怀着无限虔诚的心情,来到这里参加由沃德巩甲父子化身组成的“斯巴其合县拉沟。”
“我也知道一个关于山神的传说,也是藏族的,好像是叫什么青唐古拉神。”黎若君说,“念青唐古拉山神,又叫唐拉雅秀、唐拉耶秀或雅秀念之神,它是大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这些山脉绵延几百公里,穿过罕无人迹的藏北地区。念青唐古拉山神只是“十八掌雹神”的成员之一念青唐古拉山脉,不是十八雹神的头领。念青唐古拉山神有三种身相,第一种是身穿白衣,头戴白巾的白人,右手持马鞭,左手持一短剑,坐骑是一匹白马;第二种是身穿精玉做成的铠甲,缠上黑熊皮,头戴精玉做成有白沃图案的头盔,佩带寒光闪闪的铁剑,面色威严深沉;第三种是穿着水晶盔甲,挥舞一支白水晶长矛。念青唐古拉山神是藏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这位山神最初是作为雹神被人们认识的,是掌管冰雹的十八雹神之一。行人经过唐古拉山时,都要进行焚香祭祀,并向山神敬奉青唐古拉山各种供物。在神话中,念青唐古拉山神还被认为是财宝的保护神。有一份藏文山神祈愿颂文中说,念青唐古拉山神是沃德巩甲山神与一只玉鸟所生之子。是“念”神首领。山神所住的地方叫达姆秀那姆,如同绿玉一般的鹰在上空飞翔,那儿充满了光明。就是冬天也如同春天一样翠绿。念青唐古拉南缘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叫纳木错,藏北的牧民认为纳木湖里的神女就是山神的妻子。每年藏历七八月间,是安多多玛牧民转神山的日子,当地话称之为“日苏”,意为“祭山”。按照习惯,只有男子可以去转神山,女人不能去。牧民一般在举行赛马会的日子里转神山。转山前要请僧人念经,然后依顺时针方向或骑马、或步行转神山。转神山时要在山上煨桑,放置刻好的玛尼石,并向神山献玛尼石哈达,还要向山上撒放酥油、奶渣、牛毛绳、藏刀甚至银元、绿松石、珊瑚、玛瑙等物品来敬神,据说十几年前还可以在拉日神山上拾到银元、藏刀等物品。安多多玛部落的牧民一般不在神山上打猎。虽然并没有不允许在神山打猎的禁令,但是牧民们不愿打,也不敢打。神山上的植物和矿物可以采集来做藏药,据说制成的藏药疗效特别好。但上神山采药前必须祈祷、煨桑。由于神山的山顶一般相当陡峻,还有积雪,所以一般也没有人去攀登。据说有的牧民每天晚上要磕头朝拜神山。藏区的神话不是遥远的过去,今天依然活在人们的心里。你的足迹所到之处,随处可见祭祀山神的神殿,随风飞舞的经幡和芬芳四溢的桑烟。
在甘、青一带藏区,每逢良辰吉日或喜庆之时,各家要派一人赶赴高山密林间,进行供奉、祈祷山神,这种祭祀山神的活动都是在丰收的秋季举行。这一天,按照古老的游牧民族的传统,人们从各家收取粮油等食物,到野牧地上聚餐,用食品和牺牲供奉山神,祈求草木旺盛,牲畜兴旺,最后就把供品象征性地分给各家各户。不仅如此,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境内有一座大山叫“夏吾岗”,当地人奉这座山为神山,不仅举行祭山活动,而且当地人的名字亦多取山神“夏吾”之名,如夏吾才让,夏吾扎西,夏吾吉等,表示对山神的敬仰。”
“那你们觉得,这座山上会有山神么?”赵馨有些小兴奋的说。
“不过是传说罢了,不过论起山神传说,大家还是小心这里的毒蛇吧!”林致雅说。
“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山神崇拜占有显著位置。普遍信仰是山神赐给他们多种多样的猎物,供他们享用禽兽美味和穿着结实保暖的禽兽皮毛。蒙古族在祭山神祝祷词中就赞颂神圣的阿尔泰杭爱山,祈求它赐给珍贵的鹿、貂、猞猁和黄羊、灰狼。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有一个共同的山神,神名“白那查”。他们认为山林中的野禽走兽都是山神饲养的畜禽。凡遇到高山峻岭便认为是山神栖息之所,常于林中大树上刻画山神像,用兽肉血致祭。行猎入山林后,保持静默,以防惊扰山神。蒙古族有祭神山的传统,在《蒙古秘史》中就记载着对北方名山不而罕哈勒敦山朝日祭拜的历史。蒙古人供奉的神圣之山尊称做“海尔罕”,是对所有神山的敬称。除了祭杭爱山,还有祭肯特山、唐努乌拉山、萨颜山。杭爱山主峰奥特冈腾格里终年积雪,高可及天,人们尊称它为“最年幼的天”。蒙古萨满(“波额”或“博”)有朝山传统,认为所有神山都有自己的守护神灵,蒙语称“翁衮”。阿尔泰山的翁衮神灵是“雪峰海尔罕”,受到朝拜,还传说山顶有银水湖,湖中有檀香树。在不而罕哈勒敦山上也有自己的翁衮神灵,被人们朝拜。满族有崇拜长白山神的传统,早在先民女真人时代就祀奉长白山神,女真金王朝和后来的满族皇朝都曾册封过长白山神,并于春秋两季举行隆重望祭。满语长白山神名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恩都里”。在赫哲族的萨满神歌中有不少山的专司山神,如南山高峰的白老太太女神叫鲜根玛玛;北海山顶的黑老太太女神叫萨哈克衣玛玛;南海高山神是库查卡玛发和库查卡玛玛对偶神,朝鲜族在古老的《檀君神话》中,崇拜高山守护神,认为是天神之子降临高山后做了山神。如天帝桓因之子桓雄降在太白山顶,其子檀君成为阿斯达山神。朝鲜族靠山的村庄都设在山神堂举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