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我们现在先暂停一下,将镜头拉远,来看看前面讲的这些很Man的男人们所处的历史大背景。广告同样精彩,请不要走开!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北边半壁江山,这个时候,长江以南由刘备和孙权割据着……看过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估计都知道这个。
但是,《三国演义》认为刘皇叔才是正统,站在刘备同志的立场上讲故事。实际上,按照实力和前途来看,历史的主流是在曹操大叔这边的。
多年以后,曹操的儿子曹丕跟大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玩了一把“石头剪子布”,汉献帝输了,只好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了曹丕。之后这片土地就改了个名字,叫魏国。当了皇帝的曹丕,以及他的老爹、叔叔伯伯、接班人、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爪牙走狗等等等等,俗称曹魏集团。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魏国的实力不断上升,可曹魏集团的战斗力却在不断地下降。就在曹魏集团的眼皮子底下,一个新的战斗集团悄悄壮大,终于,它也要跳出来跟曹魏集团玩一场“石头剪子布”了——赢的得天下,输的下地狱!
这个新的战斗集团就是司马氏集团,它的带头大哥,叫司马懿。
司马家族先祖出自帝高阳的儿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改夏官为司马。周宣王时,以官职为姓。楚汉战争时期,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司马仰被立为殷王,都河内。汉在其封地建立河内郡,司马家族遂以为家。
至东汉安帝时,司马仰的第八代后人生征西将司军钧,字叔平。司军钧生豫章太守司军量,字公度。司军生颍川太守司军俊,字元异。司军俊生京兆尹司军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历史悠久,是当地的望族。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司马懿字仲达,生于公元179年,是司马防的二儿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经过多年奋斗,终于名正言顺当上了司空(大致相当于国土资源部及建设部部长),他听说司马懿很有才,本着“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思想,真挚地邀请他当自己的小弟,加入自己的创业队伍。
司马懿却觉得跟着曹操这么一个从太监家里跑出来的大哥混,很丢面子(曹操的老爸曹嵩,是汉末宦官曹腾的义子),而且那时候,他也不太看好曹大哥这个团队,所以坚决地拒绝了。当然司马懿不敢明着拒绝曹操,而是说自己中风了,不能动弹。
曹操这人可是有名的奸诈,司马懿说自己中了风,他肯定不信。于是曹操就派了个刺客,趁黑摸到司马懿家中,一看,司马懿果然躺在床上,刺客二话没说,拔剑就刺。司马懿反应也快,立马意识到这是曹操在试探自己,愣是躺在那里装尸体,一动不动。就这样,司马懿终于逃过一劫。
可不久,事情又差一点儿败露。那一天,本来太阳好好的,司马懿就叫人把自己的藏书搬到院子里晒晒。谁知晒了不大一会儿,突然变了天,下起大雨来。司马懿急了,也忘了自己是个“中风”的人,跳起来就去收书。恰巧这时进来一个丫环,俩人一打对眼,都愣住了。
丫环心想,司马大人不是瘫痪了吗,怎么还能跟猴一样乱跳呢?司马懿则心中狂跳,坏了坏了,今天这事儿被这丫头片子撞见,她要是出去乱说,我可就完了!司马懿几乎没怎么想,就作出了决定,杀人灭口!他叫过那个倒霉的丫头,双手一掐,就送她见了阎王。可见,司马懿这人不仅奸诈,而且胆大心黑。
奸诈、胆大、心黑,在这个以力量见高低的乱世,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安分。
七年以后(公元208年),曹操大哥经过打拼,终于当上了丞相。这时候,他又想起了司马懿。这回,司马懿屁也没放一个,乖乖地跟着使者来见曹老大,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愿意跟着曹大哥好好混。
曹操很高兴,先后给了司马懿一些顾问啊、秘书啊之类的闲职干了干,后来发现这小子确实不错,就让他去给儿子曹丕当导师。不过曹操始终还是不放心司马懿,因为据说司马懿有“狼顾相”,有“雄豪志”。
狼这东西很谨慎,走路的时候会时时回头查看身后的动静,这就是“狼顾”。司马懿有“狼顾相”,时刻提防着别人,就证明他心里有鬼,肯定在琢磨什么事儿。而且他又“胸怀大痣”,这更不是好事儿了!
曹操这人比较善于拿做梦说事儿,比如他梦中杀人,梦见鸡肋等。这回对司马懿上了心,一不小心就又做了一梦: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抢食。别忘了,曹老大可是写诗暗示过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他是老马,他儿子曹丕自然是小马了,那第三匹马是哪儿来的?司马懿啊!
巧的是,司马抢的那“槽”,正好跟老曹家的“曹”同音。这下问题大了,曹老大我这块蛋糕虽然诱人,可那是那是拿脑袋换来的,只能俺们曹家的马来米西,你司马这个外马来抢,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曹操就跟曹丕说:“司马懿这家伙不老实,你要悠着点儿!”
司马懿也确实不老实,他很快就意识到曹老大不放心他,对曹操的侦察展开了反侦察。说我有“狼顾相”是吧?我大不了再装一回尸体;说我“胸怀大痣”是吧?我就做出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满足的样子!
与此同时,司马懿还处处为曹操着想,曹操想到的他支持,曹操没想到的,他也帮曹操想到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这个家伙向抱我方在炭火上烤死呀!”司马懿却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大汉朝的气数已尽,十分天下,殿下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九分。孙权称臣,上合天意,下随人愿。虞、夏、殷、周他们不谦让天下,是因为天命如此,他们不能违抗呀!”
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再加上曹丕对司马懿非常信任,经常在曹操面前替他说好花,曹老大找不到他不规矩的地方,这才放松了警惕。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老大终于挂了,司马懿的学生曹丕同志继承了他爹的衣钵,当了东汉的丞相。可曹丕在丞相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想着去试试皇帝的宝座。就在这一年,曹丕抢了汉献帝的皇位,建立了魏国。司马懿不但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而且亲自参与了这场夺权斗争。
本来,曹丕也算是个人物,他要是活得时间长一些,说不定也能镇住司马懿,可惜他只干了七年皇帝,就追随他老爹去了。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司马懿在小马曹丕的领导下,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成绩斐然,声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睿继位,这家伙就是魏明帝(注意,前面很多故事都涉及这位纨绔皇帝,如引起阮籍发表《乐论》一帖的“长安大钟”事件,让少年王戎扬名的“广场观虎”事件)。
曹丕临死前,让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组成辅政常委会,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可是,很小就异常聪明,深得曹操和曹丕的宠爱的这位曹睿同志,没几年工夫就把先辈传下来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已经压抑了很多年的司马懿,禁不住在心中就产生了丝丝波澜。当初同槽争食的三匹马,已经挂了两匹,而二代马曹睿同志又是如此不堪,这不是活该让他这匹老马独占一槽?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也许那一刻,司马懿心中就暗暗下了决断!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司马懿驻军于宛(南阳),开始手握重兵。
当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谋反,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出兵,灭了孟达。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为大将军,与大司马曹真一起叫阵诸葛亮。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结束,司马懿等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担任了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曹睿干了十几年的皇帝后,也不行了。病危的曹睿准备托孤的时候,这才发现,满朝文武,也只有司马懿还算是个人物。
当时司马懿正准备移师镇守关中,于是曹睿三天内连下了五道诏书,要司马懿回京。司马懿不敢怠慢,星夜驰奔,终于赶上了见曹睿最后一面。
魏明帝曹睿终究还是不敢完全相信司马懿,为了牵制司马懿,他同时任命了另一个辅政大臣,这人就是曹睿的同族兄弟,大将军曹爽。曹睿把军政大权全交给了曹爽,而司马懿仅以太尉身份参掌军权。曹睿的愿望是良好的,曹爽负责政治上的事情,司马懿负责国家防务,收拾东吴、西蜀。俩人共同合作,又相互制约,确保曹家政权平稳过渡到小皇帝长大亲政。
其实魏明帝这招棋贼臭,他还不如像刘备那样把儿子只托付给一个人算了。当年刘备托孤,场面搞得可谓是感人至深,不仅让阿斗认诸葛亮做干爹,还对诸葛亮说:“这小子要是不行,你就废了他,自己当皇帝!”
这话可是大有学问——诸葛亮要是个要面子的人,他就只能老老实实地辅佐阿斗;诸葛亮要是个不要面子,想自己单干的人,你就是防着他,他也会找机会单干,还不如先挑明,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魏明帝托孤,场面搞得也挺动人的。魏明帝拉着司马懿的手,将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他,命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顿时痛哭流涕,场面简直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事后司马懿一想,不对,曹睿这小子一边想让老子出力,一边又防着老子,老子要是真替他儿子卖命,那不是二百五?司马懿挺不爽,后果挺严重。
事实上,曹爽和司马懿,这俩人一个是绣花枕头,骄傲自大,一个是深藏不露,老谋深算,他们俩任何一方掉链子,这个天平就会倾斜。但事情已成定局,那就这么的吧。于是八岁的齐王曹芳登基,司马懿和曹爽表面上一团和气地开始共同执掌朝政。
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这位老资格还是恭敬有加,不敢独断专行。可不久,就有一些家伙开始跳上窜下,在曹爽面前说司马懿的坏话:“这厮野心不小,又喜欢收买人心,不可不防!”
这话其实也不错,错就错在曹爽这个人志大才疏,没有什么眼光,他连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都还没有掂量清楚,就想去扳倒司马懿。
愣头青曹爽听了手下一帮参谋的话,开始考虑一步步架空司马懿。首先,他给小皇帝曹芳一根棒棒糖,说:“听叔叔的话,让司马懿那老东西当太傅去吧!”曹芳吮着棒棒糖,说:“行,你想咋就咋的吧!”于是,司马懿被升为太傅,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摆设,曹爽从此一人掌控了政权和兵权。
虽说司马懿没了实权,可资格在那里摆着,影响还在。曹爽当然明白这个问题,随后几年,大权在握的曹爽大量培植亲信,来排挤亲马派势力。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采用了心腹何晏(正始超男之一,嵇康同学的姑父)、邓扬、丁谧的建议,把太后迁到永宁宫,断绝了小皇帝跟他妈妈的联系,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司马懿虽然心中非常不满,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冷眼旁观。
这年五月,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逝世,司马懿趁机跟曹爽说自己有病,干不动了,打算回家养老。
曹爽巴不得司马懿退休,立马同意。司马懿回家养病,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借口要照顾老父亲,办了停薪留职手续,潇洒地挥挥手,走人。
司马懿这不寻常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一些政治神经敏感的人的警觉。难道司马懿真的要退休养老了吗?非也,非也,他们一看便知司马懿这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大风大浪肯定还在后头。于是,阮籍坚决拒绝了曹爽的征辟,跑去做了隐士;山涛自甘庸碌,不愿爬得越高,掉得越大。
可曹爽的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他觉得,司马懿的退让,是因为自己现在已经很强势了。于是他更加得意忘形,皇帝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级别的饭菜,他也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级别的饭菜。国库里的珍宝奇玩,老实不客气就往家拿,甚至连老兄魏明帝的歌女姬妾,他也敢弄回家去享用享用。这会儿,曹爽已经不拿自己当外人儿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明眼人。曹爽的弟弟曹羲就对此深感忧虑,这么个玩法儿,僭越已经是小儿科了,掉脑袋恐怕都是迟早的事。可曹爽却不以为然,该怎么玩还怎么玩,隔三差五还拉上一帮子哥们儿兄弟,浩浩荡荡地出城郊驴一把。
大司农(农业部长)桓范实在看不过眼,就劝曹爽:“你们曹家兄弟都是中央各部门一把手,手里又捏着枪杆子,就算是兄弟情深,也不能一家伙都离开岗位啊。万一有人不老实,趁你们出去的时候,咔嚓把城门一关,就剩你们几个光杆司令在外面,你们咋办?”
曹爽闻言嘿嘿冷笑,恶狠狠挤出俩字:“谁敢!”
——有人敢!
别忘了,城里还有一位厚黑学大师,司马懿!
曹爽等人还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得意洋洋的时候,司马懿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已经悄悄地攒下了丰厚的人气,为司马集团攫取政权挖到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