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历史的风骨--竹林七贤传 > 章节目录 > 第11节  磨洋工的公务员

第11节  磨洋工的公务员

书名:历史的风骨--竹林七贤传 作者:如来神掌 更新时间:2015-11-26 17:14 字数:4977

夏侯玄、何晏、王弼等人领导的“正始之音”,参与者的出身和目的各不相同,既有身居要职的政府公务员,也有初出茅庐的小青年,还有的是想趁机沽名钓誉的老政客。特别是一些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能一举成名天下闻,于是一边东施效颦,模仿名士的作派的性格,一边跃跃欲试,试图出人头地。从另一方面看,这场哲学运动培养了大量的青年才俊,他们成为未来学术界和政治界的有生力量。

作为这场运动的一部分,山阳论坛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嵇康等人的才华格外引人注目,幸运的大门缓缓打开,通往仕途的金光大道展现在这些少年天才的面前。

就在此时,嵇康结识了沛穆王曹林,不久与其孙女长乐亭公主结婚。公元247年,嵇康以曹家女婿的身份来到洛阳。此时何晏已经官居侍中大夫,并被封了侯,权力达到了巅峰。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嵇康做了郎中,后来才被升职为中散大夫。

按道理说,嵇康是曹操的儿子曹林的孙女婿,而曹林又是何晏的妻子金乡公主的亲哥哥,嵇康与何晏有直接的亲戚关系,而嵇康本人也是才华横溢,并且受到大家的热烈赞誉,这样的人才,无论从扩充自己的势力,还是推举贤才来说都应该受到重用才是。

可是,郎中只是个俸禄三百石的小官,职务是皇宫的卫兵,从事的是站岗放哨打更守夜的工作,皇帝出门的时候还要充当车夫。后来嵇康终于升职了,中散大夫的俸禄是六百石,名义上是皇帝的顾问,但是实际上只有皇帝需要,才可以出来说几句随声附和的话,平时也就是个闲职,甚至这个职位的人员设置都不固定,实在是可有可无。

这样的工作对嵇康来说不但不合适,而且在精神上也是个致命的打击。习文练武,原来是想报效国家,赈济天下苍生,但是每天无所事事,仅仅为了混一点工资就要点头哈腰,这样的现实,对于年轻气盛的嵇康来说,落差也太大了一些。

翻遍史书,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嵇康任职期间的任何记录。而此时,曹爽专权,一味打击司马懿的势力。何晏等人虽整天伴随小皇帝曹芳身边,却不是教导年幼的皇帝读书,学习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是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这时候的嵇康虽然发表了《养生论》,喜欢庄子学说,但是还没有修炼到对眼前的所见所闻熟视无睹的程度。实际上,嵇康至死也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十几年后,他仍然敢冒杀头的危险去与司马集团抗争。所以做了中散大夫的嵇康不应该那么快的沉默下去,历史的空白很值得怀疑。

这件事有两个可能:一是他对这个工作实在打不起精神,所以得过且过,没有留心周围的同事的荒诞行为,当官等同磨洋工;二是他基本上没有在这个职位上停留,很快就因为不适应官场的游戏规则,停薪留职,回山阳读书、打铁去了。

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是指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赔款求和,这就是“庚子赔款”。美国为扩大在中国的影响,用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自1917年至1921年,历时5年兴建完毕。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那就更晚的事情了。

虽然“磨洋工”这个词出现得很晚,但是磨洋工的现象却早就存在。孔子说“陈立就列,不能者至”,做工作就要尽责尽职,如果不能这样,那你还不如早点滚蛋,说的就这种人。

魏晋的时候,玄学兴起,名士风度充斥朝野,磨洋工的人就更多了。正始年间的李丰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李丰是今陕西省大荔县人,父亲在曹操手下做官,李丰从小就随身从军,喜欢品评人物,名气大得惊人。后来魏明帝即位,有一个人从东吴叛逃过来,明帝问他东吴人认为谁是魏国第一名士,这人回答是李丰,李丰因此得到了重用。

到了正始年间,李丰已经做了侍中尚书仆射,也就是尚书台的副长官,相当于副部级。可是李丰在中央政府部门做官,常年请病假,几乎不去上班。按照当时的公务员制度,连续请病假100天,就会被开除公职,并且停发俸禄。李丰就过几十天请一次病假,假满之后,上几天班,再请一次,如此反复。李丰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得到谴责,而且把两个弟弟也提拔起来,做了地方长官郡守,主持军政大权。

所以说,以嵇康的身份和官职的性质,磨洋工不但有资格,而且很适合。但是这样的嵇康不是我们所说的嵇康,也不是胸怀理想,拥有远大理想的嵇康。我们比较倾向第二种猜测,他没有做几天官就辞职了。

山阳的清风、明月、竹林、流水更适合好友交游,也适合修身养性。做出这样的计划,对嵇康而言并不容易,即使不谈他的理想,他家中还有妻子和老母,更不用说女儿出生以后日益增多的花销。

但是在古代清高的知识分子眼里,钱被称为“阿堵物”,提一次都要漱口,听一次也要洗耳朵,他的追随者和批评者都不会留下与此有关的记录,所以,我们就无法知道没有了那点可怜的俸禄,靠什么生活。也许嵇康以前打铁是为了名士的风度,现在打铁却是为了穿衣吃饭。

与此相比,阮籍的公务员之路显然要比嵇康顺当一些,他先后做了太尉蒋济的幕僚,大魏国尚书台下属某部的尚书郎,大将军曹爽的参军。不过在这几个走马灯似的职位上,阮籍也多是磨洋工。

第一次,太尉蒋济叶公好龙一般,连吓带逼地把小有名气的阮籍召入府中,召来了,也就完事了,反正是有饭吃,没事干,月底发点儿奖金,然后出去一说,俺手底下有多少多少名士,就跟现在某些无良老板招大学生去扫地然后出去炫耀一般。

这样的“工作”,不由得嵇康不厌倦。于是过没多久,阮籍推说身体不好,打算辞职。蒋济炫耀也炫耀过了,乐得省下一份奖金,于是收下辞呈,二话没说,放人。

第二次,是尚书台的尚书郎,录取通知书下来,阮籍没有任何推迟,兴冲冲地报到上任。这是个实职,有事可做,而且有一定权力,比做顾问爽多了,也许这就是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起点呢!阮籍兴冲冲地想。

可上任没多久,阮籍又一次失望。权力的掣肘,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作风,无不让这个对官场没有足够认识的单纯青年瞠目结舌。走吧,也许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子。阮籍仍然祭出生病的法宝,写了辞职报告,走人。

第三次,大将军府,军事参谋。这无疑是个更有前途的职位,大将军曹爽是辅政大臣,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在他手下混,自然是终南捷径。再说了,曹爽看中的人,你还能躲到哪里去?于是,阮籍拿着“参军”的录取通知书,走进了大将军府。

可开踏踏实实干了几天之后,阮籍渐渐看清了曹爽这个人。这厮表面上看威风十足,可实际上却是一个绣花枕头,经不得大风浪,干不了大事情。于是,阮籍再一次失望,再一次磨起洋工。很快,阮籍又打了辞职报告。

而从山阳论坛起家的山涛,此时官做得顺风顺水,先后做了河内郡的主簿、功曹、上计掾。郡主簿是主管档案文书的官吏,是郡守身边最亲近的文官之一,功曹则是人事部门的主管,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与提升,上计掾是向中央汇报郡情的官吏,这是一个官员升迁的正常途径。

不久,山涛又因为工作出色,被河内郡举为孝廉,从而得以上调到州里,做了分管河内郡的从事。山涛从小小的山阳出发,两三年就来到了京师洛阳。山涛幼年生活贫苦,一直到了四十岁才有了机会,这些生活经历练就了他坚毅、忍耐的性格特点。当然,山涛的这些特点也与他的见识有关系。但是,山涛能够得到如此快的升迁,还与曹魏集团和司马集团的斗争有关系。

魏明帝临终时将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与曹爽。在此后的几年间,司马懿尽忠职守,没有什么越轨的想法。曹爽则利用手中的特权,排除异己,四处安插亲信,打击、削弱司马懿的权利,与他亲近的何晏任吏部尚书,毕轨任司隶校尉,李胜任河南尹,逐渐控制了朝政。在文化方面,夏侯玄、何晏等人掀起玄学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儒家的传统地位,呼应了曹魏政权打击士族的一贯政策,而司马懿正是士族势力的代表。

与政治上专权相对的是,曹爽并没有多少真是才学,军政政策连连失误。公元244年,曹爽为了提高自己额的威望,不顾司马懿的一再劝告,派兵攻打蜀汉,结果在骆谷战败,伤亡惨重。曹爽的无能和专横引起了司马懿的不满,野心迅速膨胀。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司马懿以退为进,称病在家修养,这实际是与曹魏集团决裂的标志。

随着曹魏集团与司马懿集团的矛盾公开化,正始名士也开始分化。紧张的政治局面使知识分子普遍感到一种莫名的惶恐,对前途充满了不安。此时,阮籍做了大将军府的参军不久,就匆匆地辞职,从此放下了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做了一个真正的隐士。

山涛此时担任着洛阳的政务督导,在天子脚下做事,他的顺风顺水的官场,其实也是曹爽等人扩大寒族力量的需要。山涛很明白,自己接受了曹爽的官职,自然会被看作曹魏集团的一员。对于山涛来说,他需求的只是个人前程,本身没有任何党派色彩,现在,被夹在两个集团之间,难免有性命危险。

有一次山涛外出办事,晚上他在驿站里投宿,与他同行的是一个叫石鉴的官员。晚上,山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他是在忍不住了,走过去把熟睡中的石鉴叫醒。他说道:“你呀,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着?你知道太傅司马懿为什么呆在家里不上朝吗?”

石鉴不以为然地说:“按照规定,宰相三天不上朝就得免职。太傅在家养病,与你有什么关系?”山涛见他话不投机,说道:“呸,你就快要被马踩成肉泥了!”说完,山涛让驿站的管理员开了们,连夜走了。

从此以后,山涛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积极。后来,他干脆辞了官,回了家。

除了山涛,当时感到了这种隐忧的人不在少数。《世说新语》里记载,夏侯玄、何晏、邓飏等人很希望和名士傅蝦结交,但是傅蝦始终都没有答应。于是三人请了荀粲前去劝说傅蝦。

荀粲对傅蝦说:“夏侯玄是当今的优秀青年,他真心诚意,希望和你结交,你却不理睬人家。和睦相处可以收获友谊,否则心里就会产生隔阂。二位道德高尚的郡来往密切,乃是国家的大幸。这也是蔺相如宁愿忍让廉颇的原因。”

傅蝦不以为然地说:“夏侯玄志大才疏,处心积虑,爱慕虚荣,如果谁能够凭花言巧语使国家灭亡,这个人无疑就是他了。何晏、邓飏虽有作为,但是为人轻率,学识广播却不得要领,贪心重又不检点党同伐异,多嘴多舌,又爱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多言则多事端,好嫉妒就让人不愿亲近他。依我看,这三个人都不过是道德败坏的小人罢了。疏远他们都怕招来祸端,哪里还敢与他们结交呀!”

除了隐居,更多的选择了赌博。他们开始选择自己的立场,有的人站在了曹爽集团一边,还有的人站在了司马集团一边。当然,无论是退隐还是选择,说明他们的职位都是比较低,还有隐身退避的余地,并且通过站在取胜的一边,保留未来的政冶机会。

山涛在京城担任州府官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遇到了阮籍,并且把阮籍介绍给了嵇康。三个人一见如故,很有惺惺相惜之感。后来,山涛的妻子韩氏发觉山涛与阮籍、嵇康的交往和与别人的交往大不相同,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山涛说:“我当年可以称为知己的,只有这两个人了。”山韩氏说:“僖负羁的妻子曾经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我也想看看你的那两个朋友,可以吗?”山涛说这还不是小意思?有一天,这两个人来了,韩氏就让山涛留他们过夜,并准备了酒肉。

夜里,韩氏从墙缝里看他们,直到天明才想到回去。山涛间了她。问道:“你觉得他们怎么样?”韩氏说:“你的能力不如他们,只有凭借见识和气度才能和他们结交。”山涛说:“他们也常常认为我以气度见长。”

山阳论坛的两大版主结识,并且一见如故,使竹林好友的聚会成为可能,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