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兰陵。
据传此地是由楚大夫屈原命名的,师尊也曾两任兰陵令。如今一见,果然是富庶繁华。
记得师尊曾说过,我还有两位师兄,一位叫张苍,一位叫浮丘。而这位浮丘师兄正好就在兰陵。与韩非子和李斯相比,这两位师兄就显得不如他们一般光芒璀璨。不过既然到了此地,必然要去拜访一下这位从未谋面的师兄。
因始皇准备第五次东巡,即便这里不是必经之路,依然是检查的异常严苛。耗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盘查,清晨已经过了大半,拖着疲惫的身躯,牵着马跟在师兄身后。这一个月的风餐露宿实在是耗去了大量的精力,如今终于走到了,一定要好好的休息。
这次走的极慢,本意便是散心而来,只是虽已是走的极慢,我依然是觉得疲累不堪。
“子翾,等找到浮丘师兄,便可以歇息了。”
“嗯。”我有些有气无力的回答。对于这位浮丘师兄,一直觉得莫名的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在我的印象里,但凡过于与世无争,不重名利的,基本不会出现在史书中。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儒家。
儒家孔夫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而儒家弟子也基本都是腹有诗书,却从不作诗赋词,没有作品留下,自然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一路打听,终于寻到了浮丘师兄的住处。传闻这位浮丘师兄的生涯极为简单,仅收徒传经而已。本以为这样的人会将住处安排在桃林深处,临清流而赋诗。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条路的尽头便是他的居处,身后是车水马龙的集市,眼前却是一栋极为别致的庄园。
俗语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这位浮丘师兄,倒真是位文人雅士。
我上前敲门,不多时,房门便开了,一袭青衫孩童彬彬有礼。年龄虽小,却浑身散发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成熟稳重,颇有几分像师尊生前带在身边的那个小小的孩童。
他打量了我和师兄一眼,躬身一揖道:“家师早已等候多日,二位请随我来。”
我与师兄对望一眼,心里都满是疑惑,我与这浮丘师兄素未谋面,他又如何知晓我将会来拜访他?师兄的表情没什么波澜,嘴角噙着一丝笑,反而加深了我的疑惑。
按捺住心中强烈的好奇心,随着小童踏进了这幢别致的庄园,园中布局极为考究,亭台楼阁尽显诗情画意。回廊的两旁是一池的荷花,由于时节未至,只余一池碧水,时而可见游鱼在水中嬉戏,掀起点点涟漪。
夏荷映日,枯荷听雨。这质朴的回廊竟也显得诗意起来。
回廊的尽头,再往右折去,古朴而精致的亭子内一人席地而坐,一袭白衣胜雪,恍如寒风中傲然而立的白梅。眉眼如画,神色淡然。身前的几案上放着一架古琴,燃着一炉香,白烟缭绕之下,恍如天人一般出尘绝世。
琴音透过一池碧水传进我的耳里,连着这冬日里破败的景象也盎然了起来。韵律掌握得极好,曲调婉转如天籁,一曲终了,方才按弦罢音。余音绕耳,久久不绝。
我回头看了一眼师兄,这二人竟是如此的相似,连带着琴音,都隐隐透着遗世独立之感。
小童让我与师兄在亭子外等候,他踏着规矩的步伐,到亭中对着白衣人毕恭毕敬行礼道:“师尊,贵客已到。”
白衣人点点头,挥了挥手,童子一揖之后便退了出去。他缓缓起身,步下台阶,浑身散发着丝毫不输于师兄的儒雅之质。他冲我微微含笑,点头致意:“子翾师……师妹。”我忙回礼,他含笑看向我身后,“多年未见,无繇别来无恙?”
师兄回礼,“有劳师兄挂念,一切安好。”
面对我的惊诧,师兄笑着说道:“我与浮丘师兄曾有数面之缘。”
浮丘师兄朝我莞尔一笑,我有些怔愣,只觉得他与师兄相似的性情下,总有不同之处,直到后来,我终于想起了关于这位师兄的微末点滴。
包丘子饭麻蓬藜,修道白屋之下,乐其志,安之于广厦刍豢,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这包丘子,便是浮丘师兄。在汉初之时在长安讲学的便是他了罢?虽与李斯相比,他并不起眼,但是若是论起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却要高尚得多。记得师尊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是以秦国没能够博得他的认同。他也同师尊一样,不愿跟那种没有文化的强大和效率发生任何瓜葛;宁愿退守寂寞,为后人著书立说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便是汉儒中“鲁学”的创始人。我的心中升起的是对他肃然的敬意,以至于他和师兄究竟在聊什么,也没有去细听,恍如置身梦中。
直至日落西山,我的大脑还是一直处于空放的状态,直到师兄喊了几次,我才木然回神。
“嗯?师兄你喊我?”
师兄牵过我的手,探过脉息之后有些无奈的摇头,没再说一句话。倒是浮丘师兄在饮下一杯水之后,才缓缓说道:“千秋功过,一抔黄土,是非对错,任君评说。子翾师妹的话,倒是颇为中肯。”
我忙起身行礼,“浮丘师兄谬赞了,这不过是翾从书中看来,实不敢当师兄的夸赞。”
语毕,看了眼师兄,没想到,我在课堂上曾经对弟子说的这句话他居然也会知道,还说了出来。不知为什么,心底却是有些着慌,若是再问我其它高深的问题,我该怎么说?
“若非有过人之处,即便你是师尊老友的后人,师尊也不会让你入他门下,做他弟子。是以师妹就莫要自谦了。”
许是见我一脸心虚,浮丘师兄没再问什么,起身扶我起来,又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待明日再带你们去祭拜先师,今晚,便好好休息罢。”
我悄悄松了一口气,我肚子里那点墨水,用来骗骗闻道书院的弟子们还可以,若是真的遇上浮丘师兄这样的鸿儒,只怕会贻笑大方。
从前觉得儒学之所以能弘扬百世,不过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所致,如今真正去窥探了儒家思想,才知道原来的自己有多么肤浅,“君子”二字,又是多么沉重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