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等看吧,孤实在是下不去手。”中年男子道。
“王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您可要三思啊。”谋士再次进言道。
“王爷,群龙不可无首啊。太子年幼,不过六岁,即便他可以从后金回来,也不能马上亲政。王爷大可做个辅政王,将朝野掌握在手中,这样既把握了实权,又能博个好名声。”另一个谋士上前道。
“不错,王爷,我们应该马上动身前往京城,那里现在一定是人心惶惶,群龙无首。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不断,内有李贼为祸,外有后金虎视,王爷乃众望所归,一定可以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一个将军模样的人上前道。
“让孤再考虑考虑。”福王沉吟了一会儿后道。
“启禀王爷,大事不好了,皇上驾崩了。”外面跑进来一个小太监,手里拿着一份急信,着急忙慌地喊道。
“什么?”福王整个人差点昏厥过去,事情太突然了,刚才来自京城的快报还说皇上只是病危,这么快居然就传来了皇上身死的噩耗。
虽然都说皇室的人无情,但是死去的毕竟是他的侄子,尽管这个侄子做了很多让他无法理解的事。但是如果让他坐在那个位置上,也许自己采取的措施会和他差不多,大明是该变变了。他仔细阅读了新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举措虽然过于激进,容易引起不满,但是对于大明来说却是治病良方。这也是他对于是否取而代立这件事犹豫再三的原因。
当然还有另一件让他犹豫的事,为什么这几代皇帝都死得那么离奇?让他不得不怀疑这宫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他的两个侄子都是小小年纪登上皇位,然后年纪轻轻地死掉,死因一个比一个离奇,这让他很不解,也很畏惧。当年他的哥哥,也就是光宗朱常洛才登基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死因也是很不明了,让他对皇宫充满了畏惧。
在宫中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当年喜好求仙访道的嘉靖皇帝晚年得到了一个仙鼎,将它安置在了皇宫中,祭炼丹药,祈求自己可以早日飞仙。但是他终究没能飞仙,于是这个仙鼎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皇室的一宝。到了万历年间,一个来自龙虎山的道士想要将它讨回,万历皇帝不给,还将他赶了出去。于是那个道士留下了一个恶毒的诅咒,他要大明皇室的人成仙不成,反被仙噬,都变成短命鬼。
当时人们都不相信,因为万历皇帝一直活得好好的。但是后来一连两代皇帝全都死于非命,这种恐慌就慢慢深入人心,成为明朝皇室的心病,谁也不愿意去当皇帝,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被诅咒的皇帝。
如今才登基不到九年的崇祯也死了,这让福王很害怕,要是他真的去当皇帝,可能挨不过一个月就和他的哥哥和侄子一样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福王看着在场的谋士、将军们几乎是颤抖着道:“宫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孤怕孤这一去熬不过半个月。”
众人疑惑,很是不解,满脸狐疑地看着福王。
这个时候一直侍立在福王身边的老太监开口道:“王爷,你说的是那个鼎?”
福王点了点头,望着老太监眼中充满了畏惧,仿佛那个鼎就悬在他脑袋上随时会砸下来一般。
“刘公公,这是怎么回事?什么鼎?王爷为什么要怕一个鼎?”一位武将模样的人开口道。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年嘉靖皇帝得到一尊仙鼎,用这个鼎祭炼出来的丹药号称可以生死人活白骨。嘉靖皇帝专门为它修建了一座丹房,邀请天下炼丹高手为自己炼制仙丹。但是嘉靖皇帝究竟没能炼成九转仙丹,驾鹤西去。即位的隆庆皇帝不喜欢求仙访道就将丹房拆了,将仙鼎收了起来,仙鼎一直藏在大内,成为皇室的诸多宝物之一。
到了万历皇帝的时候,有一天一个龙虎山的道士前来讨要仙鼎,万历皇帝将他毒打一顿后赶了出去,那个道士扬言要让大明皇室生生世世受诅咒,一个个都成为短命鬼。从那一天开始那口仙鼎就开始冒出血花,起初所有人都不在意。因为万历皇帝一直活得好好的,但是随着万历皇帝驾崩之后,皇宫里就开始出现各种怪事。
有人听到仙鼎传来谈话的声音,有时夜里仙鼎中还会传来电闪雷鸣的光景,更加诡异的是深夜的时候仙鼎中老是会有叹息声传出。后来新即位的光宗皇帝即位不到一个月就离奇死去,接着年富力强的天启皇帝即位不到七年也死去,老人们就开始猜测这个诅咒真的应验了。”老太监缓缓地叙述着这段早已被遗忘的往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通甸坝子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常有一群仙女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会来到这里洗浴,她们在黎明之前到达这里,然后化身为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从日出到日落,群结队在湖中游泳嘻戏、梳洗,一直到太阳落山晚霞映照时离开湖泊。
湖泊周围居住着世代耕作的白族先祖,他们在湖边劳作放牧,却很少有人知道湖里的天鹅是仙女的化身。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放牛人落到湖里又被救起,人们才他那里听到是一群仙女。
我奶奶说,那是很多年前的正月十五,一个叫阿琰放牧人在傍晚时分到湖边找丢失的牛,突然他隐隐约约听见女孩子的声音从湖中传来,起初他还以为是村里的女子在那儿,心想也许可以从她们那里打听到一点牛的消息就寻声而去,谁知那声音却越来越向湖中心移动,阿琰始终没有看见人影,只见一些可爱的天鹅在泛着金色波浪的湖面上随波荡漾。这时太阳快落山了,阿琰正要离开这里,不想脚下的泥土被踩崩了,阿琰惊叫一声掉进了水中,他拼命挣扎、呼喊。他的脚却深深嵌进淤泥里就象被什么东西拽着,水渐渐地淹没了他的头。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感觉有十多个有着甜美声音和漂亮身影的女孩从水中冒了出来,她们在阿琰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拥着他并把他托上了湖边的草地。当阿琰从昏迷中悠悠醒来,已经是黄昏时分,他清晰地记得自己落水获救的情形,而且他坚信他听到的声音和救自己的少女的声音一样甜美,他仔细地在周围的草地上寻找可能留下踪迹,以表明自己却确实遇到了天鹅仙子,但是除了空气中弥漫的芳香外什么也没有。
阿琰奇迹般的获救后逢人就说自己被仙女救过,但是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笑他疯癫。因为阿琰身高不足五尺,一张瘦瓜脸上长着的五官就象是给人胡乱捏上的泥巴,年近三十没意嫁他。姑娘见他从不正眼相看,她们生气的时候就故意用手打他的头部欺负矮小;男孩子常常骂他是缩瓜、丑八怪。所以他一说自己被仙子救过,大家认为是痴人说梦话。
阿琰气不过,天天把牛儿赶到湖边,日复一日地盼望能再看见那群仙子,有时候他就冲湖里其他天鹅说话,希望它们当中能有一只是救过自己的,但是他的举动更加令村里的人厌恶,不敢接近他。然而阿琰就是一个执着的人,他相信自己没有说谎,也不是做梦。依然每天在湖边放牛,不停地寻找着认识他的白天鹅。
有一天,阿琰同往常一样在湖边放牛,突然那熟悉的声音响起来了,尽管不是很大,但阿琰听得异常清楚。他朝湖中望去,呀!一群白色的天鹅在湖中央自由自在嘻戏,甜美的笑声就是从那儿飘来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阿琰疯狂了,他挥着手纵情呼喊着。天鹅被这突然发出的呼喊惊吓得都朝他这个方向张望,她们的笑声嘎然而止。任凭阿琰怎样呼喊,天鹅们即不飞走,也不理采。湖边的农人不禁哈哈大笑,都以为阿琰这次是真的疯了。可怜阿琰就这么喊着,围湖蹦跑。一直到了傍晚,农人们都已归去,田野显得空旷寂寞。正在这时阿琰看见一只天鹅离开鹅群朝他游来,只见天鹅游到跟前,当她轻盈地登上湖岸时,站在阿琰面前的已是身着白色衣裳的美丽姑娘。她的脸儿象早晨的桃花,眼睛闪着迷人光芒,笑容象旋转的旋涡把阿琰、草木、空气和一切都吸了进去。只听那姑娘微笑着对自己说,她和姐妹们都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伺女,每年都要下凡给菩萨的净瓶里盛水,因为这里的湖光山色实在太美,所以迟迟玩耍,舍不得离去。仙界中人本有禁令不许与世人相见的,只因前次不忍看阿琰落水淹死,才与姐妹一起将他送上岸边。
今日相见,只因为姐妹被阿琰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但又怕被人发现泄漏天机,所以等到现在偷偷相见。阿琰仿佛已沉睡在梦中,呆呆地着这一切生,心里已是异常兴奋,嗓子却发不了声。这时湖心的白天鹅们也从湖中冉冉升起离开水中,她们一离水就现出了原先美丽的身影,白色的纱衣长裙在风中飘扬。活泼得象一蝴蝶,很快就飞到离湖岸很近的地方,一边嘻笑一边喊她们的妹妹一起回去。她们个个容貌俊俏,明眸皓齿,体态轻盈。太阳已经西沉,天空的最后一抹云霞也变得暗淡,阿琰只听身边的女子轻柔地说了声道别的话,然后轻盈地从身边飞起,跟别的仙子一起很快消失在天空中。这一次阿琰知道了仙子的来历,更加高兴。回村就跟几个平时最看不起他的少年人夸自己再次遇见仙子,还说了她们明年正月十五一定会来湖上取净水。
又到了来年正月十五,阿琰早早来到了湖边。天快亮的时候,一群白天鹅从天空中落到湖里。突然一支支箭从芦苇丛中射向它们,天鹅们被射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在水中扑腾一阵后,白色的躯体飘泊在淡蓝的水中。阿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眼睛,看这一切突然生。原来是村里的少年听了阿琰的奇遇,但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仙子,所以早就准备了弓箭埋伏在湖边的芦苇中猎杀天鹅,还兴高采烈地嘲笑阿琰想美人想疯了,编故事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