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冯知明作品集—灵魂的家园 > 章节目录 > 二弟小传

二弟小传

书名:冯知明作品集—灵魂的家园 作者:冯知明 更新时间:2015-11-29 17:27 字数:2617

弟,冯姓,其字辈为知,名和。丙午年三月初十生。弟兄姐妹五人,我为长兄,他是三弟,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老三,承上而启下。父母难以顾及之时,疏忽者往往是他。农户之家,原本贫寒,粗棉大布,粗茶淡饭,本非希罕之物。面对上有祖父母下有众多子女家大口阔之户,常缺衣少食。而排行为三,上接兄姐之旧衣,常馋食于弟妹,其生存之状更为窘迫。祖居姓陈湾,后移至河那边小冯湾。弟将家先迁至小镇新堰河,又迁至汉川城关,四邻八乡皆羡之。

 查看族谱,家居穷山恶水河汊湖泊之地。独传九代而不绝,可见生命力之旺盛,非一般家族能比。祖父辈兄弟两人。父亲辈亦有兄弟三人。至我辈,男丁七人。弟出生,略懂阴阳之术的祖父喜上眉梢时,没忘观看天象。掐指算来,似流年不利。故沿此老例,弄璋之喜以物替之,混淆恶鬼视听,故小名曰:来(lāi)货。上村头小学时,因同窗哄笑,乃易名为知和耳。

 弟少时有疾。一为口吃,母冠以恶骂治之,三年而愈。二为“过关痧”,病发时扑地就倒,可置地上刀叉于不顾。眼勾直如鬼神摄其魂魄,定睛不动,口吐白沫,浑身痉挛。初是母大恐,搂抱哭泣不止。复发几次,数分钟复元如初。后请巫师铜伯先生算命。告曰:“此儿之病,一十三岁即可不治而愈。病发时小心倒入水中。”后屡有病发,家人习以为常。果如铜伯先生言,十三岁后无恙。

弟幼时在湾中由土庙改建的学校读完小学一、二年级。又在大队部所在地芦古台上小学和初中。时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提倡阶级斗争。张春桥先生的理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正得以盛行,学校亦被“读书无用论”的氛围所笼罩。弟半日放牛谓之“学农”。后遇“拨乱反正”,强调读书者应努力读其书,弟已厌学日盛,如母言“坏坯”是也,干脆改半日“学农”为全日务农。弟得祖父之爱怜,白天常尾随其后,夜常与祖父抵足而眠。成年时,弟对幺弟幺妹戏言,他俩出生之时,观望天象问讯吉凶,祖父对他俩的天机泄露一二。某次,与祖父相拥而卧,祖父叹曰:吾有后三人,两儿为可造之材。一句感叹却能被弟铭记。自喻无能辈尔,并以此发奋图强。弟因幼时口吃之症,寡言少语,亦养成沉思默想之习惯,非成熟之思绝无道出。一经决断决不半途而废。弟性情温和,常以己愚顽不化,心深藏自卑,故从不敢懈怠自己,十年如一日,负重如“龟兔赛跑”中龟者,慢中求生,稳中求胜。

辍学后,因年少体弱,无法挣工分。先偷学无线电修理,竟无师自通。曾收同族收音机,装拆无法还原,无奈偷卖鸡蛋为其镇上修理。是时,学修无线电者渐多,了无出路。兄力劝乃退,改攻栽培食用菌。弟购资料研读于夜深人静之时,辟试验场地于卧榻之旁。屡败屡试,同湾皆讪笑不已,更激发弟拼搏进取之热情。有同窗好友冯秋年,独具慧眼,慷慨解囊,弟得以赴京山拜师求教,不懈努力,终有小获。平菇试种成功,弟深感不再接再厉,定难有作为,遂试种银耳、竹荪、灵芝诸菌种。因设备简陋,菌种遭杂菌感染,培育种植失败逾千次之多。功夫不负苦心人,终有所成,开办面授、函授教学,为乡村培养科技人才。兴盛之时,有面授、函授学员近万人。省市县三级新闻单位皆有报道,是年赴京都出席表彰会,被誉为“全国星火计划带头人”。此盛会为中国第三届,全国有此殊荣者人数不足300,湖北仅4人耳。

 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因理财不善管理失当,又因报刊各类函面授教学增多,渐成鱼目混珠之势,食用菌未能形成生产销售规模,陷入困境。幸有一爿商店支撑门户,维持生机。事业陷入低谷。弟突然决定举家迁入县城。从湾台迁入小镇,我们不能失去土地,守住土地——此乃农家子弟特有的心态。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生存基础。母果然出言反对:“荒年饿不死种地人。”父因对弟无直接帮助,一直抱憾不已。搬迁之事含糊其词,弟为获兄长支持颇费心机。兄得知,县城关西门桥一带有一老房,是弟良师益友许平山先生丈人旧居。县城中心向西门桥扩展,此处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兄力促其成,弟终别乡间旧居求亲借友得以举家全迁。迁入新居日,即是债台高筑时;人生地疏,又得白手起家。弟毫不气馁,施展其拳脚于困境。在供销大厦对面租一小小门面,自谓“自然无穷”商店。批零兼营,半年有余,居然宾客迎门。虽蝇头小利,却开得热火朝天。小小商店,让对面国营大店的总经理刮目相看,叹曰:如此下去,供销大厦位置不保。

 弟经营两年不足,成绩斐然,购置一门面房,花十万元之巨。意图大发展,将“自然无穷”商店转交给幺妹打理。携妻带子,进入华东重镇——南京市。艰难时日又至,先在后宰门处租一门面,因客源不足,难以维持,只好拱手相让;又在珠江路南侧,租大小两间门面,以图再起;半年不足,又觅他处,终在梅园小区得以安顿。一年下来,亏空两万有余。1998春节至,弟被告知,承租的门面将被拆迁,又得一番折腾。兄先阻挠弟往宁,弟以城关大街小巷的商店如雨后春笋为由,长此下去,必坐以待毙,何不趁此见好就收。弟在宁折腾两年有余,四迁其所,足见生存之艰难。弟有时也长吁短叹,却绝无半点打道回府之意。兄意亦如此。既来之,则安之。纵观当今局势,非弟无能,乃大局太过萧条之故,在困难之际,要屏住呼吸,平心静气撑下去,此乃上策。春节时,弟意无颜回家过年,家人力劝,后改由夫人留守,弟携子归家,亲朋好友饮酒畅谈。弟曰:经商者,经营乃一种心理承受能力也;意志薄弱者,非请莫入。兄闻,欣然颔首,弟终悟经商之道。

 弟幼时,母惧其成人无偶,故先有媒妁之言。后逢移风易俗,退聘为时尚,弟“媒妁之言”不了了之。因食用菌名噪一时,深赢少女芳心,一时求爱信不断。弟力排众议,独具慧眼与小镇照相馆云家小女结成连理。弟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生一男,名谓川梁;超生一男,名曰俊雄。

 余作小传,有感于二。其一,弟非聪慧之人,却有坚韧的拼搏进取之心;其二,弟每遇困境从不自暴自弃,扬长避短,故每每化险为夷化凶为吉。世间多平常人,但少此不平常之精神。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