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现代言情 > 短文·诗歌集 > 章节目录 > 一位甘肃人在那段日子的心路(随笔)

一位甘肃人在那段日子的心路(随笔)

书名:短文·诗歌集 作者:读网度来 更新时间:2017-10-22 23:01 字数:2773

    一位甘肃人在那段日子的心路(随笔)

    那天,作完了案头当天的工作,看了下表,心里热了一下:今天时间真宽余。脑子里马上浮现出刚开了个头的那段文字,一段有关甘肃和甘肃人的文字。作为一名甘肃人,早就有了这个念头,也零零碎碎写了一些,可始终没有串起来。每每拿起笔,又不得不在叹息声中放下,环境使然,情绪使然。

    当时办公室有三个人。有同事说感觉到没有?好象地震了!几乎是同时,我答道:是啊是啊,摇的还挺厉害我有点晕。走廊里有了跑步声,另一位同事跑了进来:地震了,你们感到没有?我那面柜子都摇开了!

    别紧张,没关系,马上就会过去。我说。其实说这话,我没有任何根据。

    几分钟后,办公室又走进来几个人,个个情绪激动,人人议论纷纷。我拿起的笔又放下了。漫无目的地点开了电脑。“石化城”网上已经有了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距刚才的摇晃有多长时间,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很快。我将看到的消息念了出来,大家又议论开了:现在信息真灵通,通讯可真发达……

    7.6级,厉害着呢,这一下不知有多少人要遭殃了。人在自然面前,就这么渺小,就这么脆弱。我心想。

    第二天“石化城”网上成了7.8级;再后来修订为8.0级。

    四川是个人口密度很大的省份。重庆未分出去之前,记得是超过了一个亿,现在估计应该在八千万以上吧。十八年前我去过一次四川,是玩去的。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二:一是四川的美丽。美得令人窒息;二是四川真的是四川人的家园。在成都的旅社、饭馆、商店,所有的人几乎都是一口四川方言。我们去旅游,当地人向我们介绍旅游景点,说到都江堰如何好、青城山如何美、峨眉山如何秀时,口气中充满着炫耀和自豪。是啊,“谁不说俺家乡美”。我很感慨。想想我们甘肃,我们兰州,我们有炫耀的吗?有啊,我们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千佛洞,有嘉峪关,有麦积石窟,有平凉崆峒……可怎么就不见甘肃人自豪的向外炫耀过什么呢?是什么力量吞噬摧毁了甘肃人自豪的底气?是那些充斥于大街小巷的外地口音吗?特别是近几年,外地人一边骂着“甘肃这个破地方……”一边把自己的家人往这里转,把自己的企业往这里办。浙江人来了,义乌人来了,温州客来了,华联来了,国美来了,苏宁来了……似乎所有的“淘金者”都想在这里作为一番……思绪又飞远了。

    下班后买了些东西,回到家打开电视,见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温总理在飞机上发表抗震救灾电视讲话。突然记起甘肃陇南和四川相邻,那里肯定也受到了影响,赶快去看地图——还说什么呢?

    第二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问一位家在陇南的同事:家人联系上没有?没事吧?当得知平安的回答后,烦乱的心思,似乎有了点滴的欣慰。

    同事们情绪都有些张扬。都在议论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我也参与了议论,但无法作到投入。只要手头没急活,就不厌其烦的点击电脑。外网上不去,感谢“石化城”网管人员能及时传回那么多的灾区信息。看到的第一组数字是八千多人遇难。八千多呀,相当于我们这个二级单位总人数的五倍。那么多生命居然生死转换于顷刻,这是怎样的惨?又怎一个“惨”字了得。

    一天、两天、三天……心乱如麻,案头的活成了必须完成的程序。那篇关于甘肃和甘肃人的文字又扔到了一边。陇南的受灾情况到底怎么样?电视上网上铺天盖地的是四川的灾情、救灾情况、全国涌动的爱心。那么甘肃呢?能见到的只有几句简单的描述和一组数字。网上出现了一些文章,有的情真意切有的是在应景。有人写出了“四川不哭”“四川挺住”,甘肃呢?我是甘肃人,我更在乎甘肃。

    开始时每天晚上要看一会儿电视。温总理冒雨走在废墟上的身影我看到了;温总理嘶哑着声音拿着话筒向灾民喊话的样子我看到了;“只要有一分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倍的努力,决不放松。”这句话听到并亲眼看到是温总理说的;温总理在帐篷里手拉着一位很伤心的小姑娘说:活下来了,我们就要好好的活下去。这个镜头我也看见了……四川的青川被列入重灾区,甘肃呢?中国地图上清楚地标着四川的重灾区青川和甘肃文县相邻。文县的碧口镇根本就在省界线上。与青川县似乎就是紧挨着的两个镇子。电视压到甘肃卫视,发现正在播广告。赶快回看央视,扑面而来的又是四川的灾情、救灾情况、全国涌动的爱心。甘肃呢?

    那几天总有一种想哭想吼想骂人的感觉。温总理在灾区的言行感动得我总是热泪盈眶;满目的废墟,天天变换着的人员伤亡统计数字令人由揪心、震惊、到冷静感慨。我没法想象那种灾害,如果降临到我头上——如果死了倒好一了百了;如果死不了呢?瞬间地家毁人亡,半辈子呕心沥血营造的家,寄托着一生希望的亲人,瞬间的灰飞湮灭,而我却活着,我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不敢想了。手心里已经渗出了冷汗。

    人与自然到底该如何相处,才能互为宽松?

    我能为灾区人民作些什么呢?捐钱?捐了,不止一次。可心里仍然空落,除了千遍万遍的祈祷。电视不能再看了,因为没有甘肃的救灾报道。那就上网。家里上的是电信的网。题为“我的甘肃您怎么了?”的帖子我看到了,同时也看到了那么多激烈的回复。原来有这么多关注甘肃灾情的甘肃人。甘肃人不孤单,关注甘肃灾情的不只是甘肃人。一向内敛、“习惯于在别人的歧视忽视漠视中,默默地往前走的”甘肃同胞不再咬着牙沉默忍受了。从那时开始,我不知外网内网顶了多少帖子。语言之刻薄激烈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网名叫“水手杰克”的帖子我看到了。他说甘肃媒体在地震初期“反应迟钝”有“难言的内部原因”,然而知耻而后勇,他相信他们会做好的,因为他们(甘肃媒体)中的许多人是他(水手杰克)的朋友,他了解他们,他们没理由做不好……我相信了“水手”的话,因为他没有理由骗大家。

    不管是谁制造了“难言的内部原因”,都是要以牺牲甘肃父老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已经成了历史习惯。甘肃人招谁惹谁了?

    按照常理,搞媒体的人一生中碰上8.0级地震这样的大事件,是一种机遇。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发回几篇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有可能筑就他一生的成就;反之,也有可能成为他一生的遗憾。这应该是一种常识。甘肃媒体再弱智 ,不至于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吧?看来症结就在这“难言的内部原因”上。

    “水手”的话得到了应证:“甘肃新闻”的时间延长了,大部分镜头放在了救灾一线;省长省委书记的墨镜摘掉了,时不时出现在受灾群众之间;“与爱同行”的晚会出台了,我能想象到晚会背后许多人日以继夜的付出;甘肃省政府缩减其他支出,把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方案出来了,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至此,许多包括我在内的关心甘肃灾民和救灾情况的甘肃人和外地人激愤的心情得一逐渐平复。

    这些天来,尽管一再想尽可能多的为灾区同胞做些事,然而仍然很有限。我不仍在按部就班地上着班吗,没有去当志愿者到灾区帮同胞搬一块砖,搭一顶帐篷;甚至也没有去献血;捐钱也很有限,力量使然。除了关注各种报道之外就是随众祈祷了:原亡者进天堂,生者得平安!

    对自己这些天来的行为,我无法总结和评价,今天写下来,全当对这段心情的收集和清理,以利前行。

    2008年5月31日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