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二十章 官军激战失利 李光弼屡败敌将

第二十章 官军激战失利 李光弼屡败敌将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4-14 16:30 字数:6567

    乾元元年,崔光远以汴州刺史职务取代萧华担任魏州节度使。此前,郭子仪和叛军在汲郡作战,崔光远只带汴州一千名军队增援子仪,而且作战不卖力。崔光远担任魏州节度使时,史思明叛军大至,崔光远派将军李处崟抵抗叛军,李处崟连战不利,郭子仪怒听闻崔光远屡败,怒说:“本帅率大军从长安一直攻打到河北,势如破竹,崔光远既然一败再败,真是丢官军的脸。”于是怒不救援。

    李处崟战败,逃回城中。叛军追到城下,史思明派将士假装喊道:“李处崟喊我们来又不出来迎接我们,是为什么?”崔光远听闻叛军这话,怒对李处崟说:“原来你想把我们卖了!”于是令卫士腰斩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都依靠他,他死后,人们更加害怕。魏州城自禄山反,贼将袁知泰、能元皓等皆缮完之,甚为坚峻。但是崔光远不会守城,见叛军势力强大,乃趁夜突围出城,逃到黄河以南。

    冬,王玄志病卒,军人共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因授其节度使。既数为贼军所迫,希逸率励将士,累破贼徒向润客、李怀仙等。既淹岁月,且无救援,又为奚虏所侵,侯希逸乃拔其军二万余人,且行且战,遂达于青州。会田神功、能元皓于兗州,青州遂陷于侯希逸,朝廷诏就加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

    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的叛军终于夺取了魏州城,史思明率军进入魏州城,下令:“屠城”。魏州一些投降派官员向史思明求饶说:“我们没有拼死抵挡大军,大王为什么要下令屠城?”史思明怒说:“正是因为你们没有拼命死守城池,你们这样没有气节的人就好像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于是下令先将投降的官员斩杀,魏州城军民被屠杀了三万人,平地上的血水流了好几天。

    明日,史思明在魏州城北边筑起祭坛,僣称大圣周王,建元应天,以周贽为司马;各个文臣武将皆有封赏。于是派将领李归仁率兵万三千救援邺城,李归仁率大军出发,营于滏阳,与安庆绪遥相呼应。李光弼对鱼朝恩说:"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日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鱼朝恩说:“不可,史思明兵力正锐,不要贸然出击。”李光弼乃止。

    崔光远逃回长安,御史官员个个弹劾崔光远,说:“崔光远身为朝廷命官,贪生怕死,丢失了重镇魏州,应该将其治罪”。唐肃宗说:“崔光远用力有功,在关中也屡败叛军,将功抵过,赦免崔光远的罪。”于是任命崔光远为太子少保。恰逢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占荆、襄等州,唐肃宗于是任命崔光远为持节荆、襄招讨,任山南东道兵马都使。

    三月,肃宗以左相韦见素、平章事裴冕为左右仆射,并罢知政事。以前宪部尚书致仕苗晋卿为左相。时,吐蕃遣使和亲,肃宗遣给事中南巨川报命。于是以郭子仪为司空,兼副元帅,统诸节度;李光弼为司徒。

    朝廷为平息安禄山余孽的叛乱,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令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安阳),王师围城已固,筑浚城隍三周,决安阳水灌城。邺城贼军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米斗钱七万馀,一鼠钱数千,屑松饲马,隤墙取麦秸,濯粪取刍,城中欲降不得。安庆绪更以安太清代崔乾佑将贼军。

    时,官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贼军每出战,李嗣业被坚冲突,履锋冒刃,为流矢所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众推安西兵马使荔非元礼代李嗣业。秀实闻嗣业之丧,乃遗先锋将白孝德书,令发卒护嗣业丧送河内。秀实率将吏哭待于境,倾私财以奉葬事。肃宗闻之震悼,嗟惜久之,下诏说:"临难忘身,为臣之大节;念功加赠,经国之常典。故卫尉卿、兼怀州刺史、充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仕边陲,备经任使。自凶渠构乱,中夏不宁,持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言念其功,良深悯悼。死于王事,礼有可加,宜赠裂土之封,用广饰终之义。可赠武威郡王。其赙赠及缘葬事,所司倍于常式,仍令官给灵舆,递还所在。以其子李佐国袭其官爵,食实封二百户。"非元礼多段秀实闻义,奏秀实闻试光禄少卿,依前节度判官。

    官军突然听闻史思明大军南下攻破了魏州城,军心开始动摇。思明有众十三万,三分其军趋邺,大军营安阳。安庆绪急,乃遣安太清奉皇帝玺绶让史思明。安太清奉安庆绪的意思对史思明说:“周王因明神武,我安庆绪愿以帝位让给周王。先送上玉玺。”史思明大喜,乃以书示军中,贼军咸呼万岁,史思明乃约安庆绪为兄弟,还其书,庆绪大悦。

    史思明乃自魏州引兵趣邺,使诸将去城各五十里为营,每营击鼓三百面,遥胁之。又每营选精骑五百,日于城下抄掠,官军出,即散归其营;官军诸军人马牛车日有所失,樵采甚艰,昼备之则贼军夜至,夜备之则贼军昼至。时天下饥馑,转饷者南自江、淮,西自并、汾,舟车相继。史思明多遣壮士窃官军装号,督趣运者,责其稽缓,妄杀戮人,运者骇惧;舟车所聚,则密纵火焚之;往复聚散,自相辨识,而官军逻捕不能察。由是官军诸军乏食,人思自溃。史思明乃引大军直抵城下,官军与之刻日决战。

    史思明派军绝官军粮道,李光弼身先士卒,与史思明前锋苦战,胜之。三月壬申,官军步骑三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史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无奈安庆绪趁机带兵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郭子仪连忙率军大战安庆绪,李光弼和史思明正战得激烈,突然狂风大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双方都看不到对方,官军于是撤退,鱼朝恩第一个先跑。

    官军诸将引众而退,所在剽掠,唯李光弼所部不散。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南奔襄阳,郭于仪率众屯于谷水。诸军溃归,李忠臣亦退。至荥阳,贼将敬古衩锥釭来袭官船,李忠臣大破之,获米二百余艘,以资汴州军士。寻拜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移镇杏园渡。

    史思明解邺郡之围,收军屯于城南。安庆绪担心史思明入城后夺己帝位,于是与崔乾佑、孙孝哲商议闭门坚守,诸将皆说:"今日安得复背史王乎?"一些将领说:“我们刚刚击退官军,如果这时候内讧,大势去矣!”另外一些将领说:”官军非常强大,如果我们内部开战,一定死无葬身之地。“安庆绪的弟弟说:“史思明狡诈异常,不值得信任。”安庆绪无奈,张通儒、高尚等皆请自往谢思明,安庆绪许诺。

    史思明见张通儒和高尚来到,为之流涕,连忙捂住他们的手对他们说:“那么久不见,本王太想念你们了,本王在后方时刻担心你们遭不测。“张通儒和高尚见史思明对他们如此重情义,于是对史思明大加信任。张通儒说:”我们大王怕史王不是真心,特派我们来问清楚。“史思明大叫说:”本王对大燕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于是令人准备好酒好菜招待张通儒和高尚,还每人送黄金百两。

    张通儒和高尚回去后,对安庆绪说:“史思明没有二心。”安庆绪大喜,派人大搜官军溃散之后留下的营地,得到大批粮食。有了粮食,安庆绪又开始反悔将帝位传给史思明。史思明派安太清入城对安庆绪说:“史思明想与大王平分天下,愿意略去君臣礼节,改称兄弟,请大王前来歃血同盟”。安庆绪不得已,以五百骑诣史思明军。

    史思明令军中擐甲待安庆绪,庆绪至,再拜伏地谢说:"臣不克负荷,弃两都,陷重围,不意大王以太上皇故,暴师远来,臣之罪,唯王图之。"史思明恚说:"兵利不利亦何事,而为人子,杀父求位,非大逆邪?吾乃为太上皇讨贼。"顾左右牵安庆绪出斩之。庆绪数目周万志,万志进说:"庆绪为君矣,宜赐死。"史思明乃并安庆绪四弟缢杀之。又诛高尚、孙孝哲、崔乾佑,殊而膊之。史思明改葬禄山以王礼,伪谥燕剌王。禄山父子僣位凡三年而灭。

    明日,史思明带兵进入邺城,收降安氏遗众,对他们说:“安庆绪成不了大业,你们跟着本王,本王照样给你们富贵。”史思明欲遂西略,虞根本未固,于是对儿子史朝义说:“你留下驻守,不要让官军北上。如果你守不住邺城就拿命来见父王。”史朝义连忙领命。

    五月,史思明还回到范阳,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年号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军,改称范阳为燕京,洛阳周京,长安秦京。更以所管辖的州为郡,铸"顺天得一"钱。史思明欲郊及藉田,聘儒生讲制度。儒生上书言:"北有两蕃,西有二都,胜负未可知,而为太平事,难矣。"思明不悦,遂祠祀上帝。是日大风,不能祭拜郊外。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离开洛阳后,杜甫历过新安,来到石壕村,夜宿晓行,风尘仆仆,准备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杜甫看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杜甫感情上的强烈震动。杜甫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不朽的诗作《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史思明杀安庆绪,即伪位,回到范阳后,立即率兵南下,纵兵攻打河南。大唐朝廷加李光弼太尉、兼中书令,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兵马副元帅,以东师委之。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承子仪之宽,惧光弼之令,与诸将颇有异议,欲逗留其众。李光弼以数千骑出次汜水县,张用济单骑迎谒,李光弼即将其斩于辕门。诸将慑伏,都兵马使仆固怀恩先期而至。

    许叔冀从郭子仪等攻邺,溃归黄河以南。李光弼对许叔冀说:“大夫替国家守汴州十五日,本帅到后方召集军队再反攻史思明。”许叔冀应诺说:“司徒放心,有我许叔冀在,叛军一定过不了汴州。”

    李光弼还东京洛阳,史思明率军至汴,  许叔冀与战,叛军势大, 许叔冀不利,遂与董秦、梁浦、刘从谏、李忠臣率众降思明。思明抚董秦背说:“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史思明傲慢的对许叔冀说:“听说将军对李光弼许诺守汴州十五日,怎么这么快就投降了?”许叔冀笑说:“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只是见风使舵,见风使舵。”史思明大笑。

    广州自古就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让广州名满天下,很多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来到广州和大唐做买卖。话说大食国出兵帮助大唐收复长安后,官军又收复了洛阳,大食以为大唐会从此天下太平,没想到听闻史思明又起兵,大食国的一些见利忘义之人于是起来贪婪之心,派人对波斯国的兵众说:“大唐内乱,南方的大商业城市广州又富甲天下,而且山珍海宝丰富,不如我们去掠夺一番?”那些不法之徒个个欢呼雀跃。

    大食国、波斯国兵众驾驶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的向东开来,广州的商人和市民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大街上热闹的做着生意,突然,大量战舰杀到,市民们和商人惊慌失措,大唐广州守军连忙下令关闭城池,大食国、波斯国兵众攻城,刺史韦利见弃城而遁。二国兵攻克广州,掠仓库,焚庐舍,浮海而去。广州的官员连忙上报朝廷,肃宗大惊,下令处斩韦利见,以凤翔尹李齐物为刑部尚书,以濮州刺史张方须为广州都督、五府节度使。

    话说郭子仪以朔方军守河阳,断浮桥,有诏令郭子仪留守东都,朝廷以郭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郭子仪和太尉李光弼一起抗衡史思明,中官鱼朝恩素害子仪无功,朝廷因其不振,媒体舆论孽之,寻召还京师。肃宗以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委以陕东军事,代子仪之任。

    许叔冀被史思明收编后,史思明士气更加高昂,贼势甚炽,史思明遣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将兵徇江淮,史思明对他们说:"收得其地,每人贡两船玉帛。"众贼军领命而行,史思明于是率军乘胜而西进。

    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对洛阳留守韦陟说:"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按甲以挫其锋,不利速战。洛城非御备之所,公计若何?"韦陟说:"加兵陕州,退守潼关,据险以待之,足挫其锐矣!"光弼说:"此盖兵家常势,非用奇之策也。夫两军相寇,贵进尺寸之间耳。今委五百里而不顾,是张贼势也。若移军河阳,北阻泽潞、三城以抗,胜则擒之,败则自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则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韦陟无以应。判官韦损说:"东京帝宅,侍中何不守之?"光弼说:"若守洛城,汜水、崿岭皆须人守,子为兵马判官,能守之乎?"韦损不敢应。李光弼遂移牒留守及河南尹并留司官、坊市居人,出城避寇,空其城,率军士运油铁诸物,以为战守之备。

    时史思明已至偃师,李光弼悉军赴河阳。贼已至洛城,光弼军方至石桥。日暮,李光弼令秉炬徐行,与贼相随,而贼军不敢来犯。乙夜,李光弼率军民入河阳三城。排阅守备,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咸誓力战。贼军惮光弼威略,顿兵白马寺,南不出百里,西不敢犯宫阙,于河阳南筑月城,掘壕以拒光弼。

    董秦与史思明俱寇河阳。数日,董秦夜以五百人斫其营,突围归官军。李光弼奏以闻,肃宗诏加董秦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同正,赐实封二百户。不久,召至京师,赐姓李氏,名忠臣,封陇西郡公,赐良马、庄宅、银器、彩物等。

    郭子仪虽失军,无少望,乃心恋朝廷。史思明再陷河、洛,西戎逼扰京辅,肃宗操心忙于军务不能按时吃饭,乃授郭子仪邠宁、鄜坊两节度使,仍留京师。有见识的大臣议说:“子仪有社稷功,而孽寇首鼠,乃置散地,非所宜”。肃宗亦悟。于是诏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以管崇嗣副之,率英武、威远兵及河西、河东镇兵,繇邠宁、朔方、大同、横野军以趋范阳。诏下,鱼朝恩沮解说:“郭子仪率二十万讨庆绪,攻邺城,不仅没有攻下邺城,还被叛军反败为胜,郭子仪担不了天下重任。”肃宗乃止。

    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右足加马鬛上,嫚骂李光弼。光弼登城望,顾诸将说:"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说:"此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说:"白孝德可。"白孝德,大唐安西胡人,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事李光弼为偏裨。李光弼乃招孝德前,问说:"可乎?"孝德说:"可。"光弼问:"所要几何兵?"孝德说:"可独往耳。"光弼壮之。终问所欲,孝德对说:"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白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说:"克矣。"光弼说:"未及,何知其克?"怀恩说:"观其揽辔便辟,可万全者。"龙仙见孝德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鬛。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乃止。孝德呼说:"侍中使余致辞,非他也。"龙仙去十步与之言,亵骂说:“李光弼怎么不识时务、不知好歹?非要本将军臭骂他一顿才派人过来回话”。白孝德息马伺便,因瞋目说:"贼识我乎?"龙仙说:"谁耶?"孝德说:"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龙仙说:"是何猪狗!"孝德发声寔啖,持矛跃马而搏之。城上鼓噪,五十骑继进。龙仙矢不来得及发,慌忙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刘龙仙首,携之而归,贼徒大骇。  

    李光弼领兵守河阳,与史思明对持了一年。史思明有一千多匹好的战马,每天在河南边洗马,用来显示其马多兵强。李光弼看到那么好的骏马心爱之,便在诸营中选出母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马下河时,李光弼令士兵把母马赶下河,因为母马都有马驹在城内,所以母马不间断地嘶鸣。思明的战马听着母马嘶叫,便渡过河来,李光弼把史思明的战马都赶进了军营。

    史思明见兵于河清,欲绝李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阳西下,李光弼还河阳,留兵千人,使部将雍希颢守其栅,说:"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皆万人敌也。思明必使一人来劫我。我且去之,汝待于此。若贼至,勿与之战。降,则与之俱来。"诸将莫谕李光弼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对李日越说:"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此成擒矣。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返。"

    李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希颢阻壕休卒,吟啸相视。日越怪之,问说:"司空在乎?"雍希颢说:"夜去矣。"李日越又问:"你们兵有几何?"雍希颢说:"千人。"李日越说:"谁为将?"雍希颢说:"雍希颢。"李日越默计久之,对其部下说:"今失李光弼,得希颢而归,吾死必矣,不如降也。"遂请降。希颢与李日越俱见李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庭晖闻之,亦降李日越。众将或问李光弼:"司空降二将何易也?"光弼说:"此人情耳。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必可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庭晖才勇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高庭晖时为五台府果毅,朝廷以庭晖为右武卫大将军。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