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四十一章 南诏通好大唐 回纥失义生变

第四十一章 南诏通好大唐 回纥失义生变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2-07 19:08 字数:7992

    崔佐时至南诏国羊咀咩城,其王异牟寻忻然接遇,异牟寻对崔佐说:“吐蕃对我们南诏强征暴敛,南诏大臣郑回尝言于先王说:"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中国尚礼义,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先王善其言,谋内附者十余年矣。今大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招抚诸蛮,苴乌星、虏望等归化,本王愿意请绝吐蕃,遣使朝贡”。 崔佐大喜。其年,南诏与东蛮鬼主骠傍、苴梦冲、苴乌等相率入朝。南蛮自大唐巂州陷没,臣属吐蕃,绝朝贡者二十余年,至是复通。

    德宗以尚书左丞杜祐为陕州长史、陕虢观察使。征夏县处士先除著作郎阳城为谏议大夫。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河北完县)人 。世代为宦族。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亲诣其里访之,与语甚悦。泌为宰相,荐阳城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束帛诣夏县所居而召之,阳城以褐衣诣阙,上章辞让。德宗遣中官持章服衣之而后诏,赐帛五十匹。寻迁谏议大夫。于是以谏议大夫何士干为鄂、岳、沔、蕲、黄等州都团练观察使。封皇子、皇弟邕王李謜等七人为王,兼卿、监、祭酒等官。以左金吾将军张献甫为邠宁节度使;陈许防御兵马使韩全义检校工部尚书,充长武城及诸军行营节度使。

    邠宁军因韩游瑰受代,惮张献甫之严,乘其无帅,纵兵大掠,仍胁监军杨明义奏请范希朝为帅。都虞候杨朝晟斩其乱首二百余人,方定。朝命仍以范希朝为张献甫之副将。张献甫到任后,在彭原设置义仓,在方渠、马岭等县挑选险要之地修筑烽堡。又上疏请求收复盐州及洪门、洛原等镇,在当地驻军防守,以防备边寇,朝廷允准。

    己未,奚、室韦寇振武军。时,振武军节度使唐朝臣未能严密侦察敌情,等到奚、室韦军即将抵达时,唐朝臣还在城郊准备迎接朝廷所派的宣慰中使。官军和敌军双方相距不到一、二里,中使就被敌联军俘获。唐朝臣闻讯后,匆忙折返,闭城不战。敌联军在大肆掳掠一番后便离去。时,准备迎接咸安公主的回纥使者团正在振武,回纥使者对唐朝臣说:“大唐与回纥强大无比,奚和室韦既然敢在我们可汗与大唐和亲之时攻打大唐,简直是活腻了!请节度使出兵与我们吐蕃击之。”唐朝臣当即派振武骑兵七百人与回纥骑兵数百人追击奚和室韦军。

    奚和室韦正带着掳掠到的战利品兴高采烈的返回,官兵和回纥追上,大喊:“贼寇别跑!”官兵和回纥兵一阵大杀,敌军大乱,慌乱应战,双方大战,奚和室韦后军不利,官兵和回纥兵越战越勇,无奈前方敌军纷纷返回支援,官兵和回纥寡不敌众,败走。

    德宗诏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长子李愿为银青光录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晟门并列戟。以前抚州刺史戴叔伦为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以兵部尚书崔汉衡为晋州刺史、晋慈隰观察使。下诏说:"嗣王、郡王朝会,班位在本官班之上。左右庶子准令在左右丞侍郎之下、诸司四品之上,今在少卿之下,非也,宜改之。"于是以苏州刺史孙晟为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

    八月,德宗以权判吏部侍郎吉中孚为中书舍人。检校司徒、兼太子太师、汧国公李勉薨。朝廷册赠太傅,谥其号贞简。时,京师地震,其声如雷。德宗下诏说:"比者卿士内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门,勤劳庶务。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每节宰相及常参官共赐钱五百贯文,翰林学士一百贯文,左右神威、神策等军每厢共赐钱五百贯文,金吾、英武、威远诸卫将军共赐钱二百贯文,客省奏事共赐钱一百贯文,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于是加晋慈隰观察使崔汉衡都防御使名。

    德宗赐百僚宴于曲江亭,仍作《重阳赐宴诗》六韵赐之。群臣毕和,德宗品其优劣,以刘太真、李纾为上等,鲍防、于邵为次等,张濛、殷亮等二十人又次之。唯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优劣。

    时,吐蕃寇邠州,吐蕃将领尚志董星、论莽罗等入侵宁州,张献甫率军抵御,斩首一百余级,吐蕃转而攻掠鄜、坊等地后撤回边城。张献甫又派兵马使魏茪再筑盐、夏二城,吐蕃畏惧,边患因而稍缓。

    德宗诏中书门下选常参官曾为牧宰有理行者以名闻。宰臣奏于颀、董晋等十二人前任有治迹,诏颀等于左右丞厅各言政要,左右丞条奏,德宗乃御宣政殿亲试其言而后用之。于是以右神策将军李长荣为河阳三城怀州团练使,仍赐李名元。时,回纥公主将妾媵六十余人、马二千匹来迎咸安公主,德宗命刑部尚书关播送公主归蕃。

    五年春正月,德宗下诏说:"四序嘉辰,历代增置,汉崇上巳,晋纪重阳,或说禳除,虽因旧俗,与众共乐,咸合当时。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宰臣李泌请说:“中和节日令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之种,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问遗,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谷”。德宗从之。

    京兆尹郑叔则与户部侍郎不和裴延龄,德宗贬京兆尹郑叔则为永州长史,以沧景留后程怀直为沧景观察使,以大理卿董晋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御史中丞窦参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兼转运使;以户部尚书,依前度支转运副使。

    三月甲辰,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卒。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德宗以兵部郎中姚南仲为御史中丞,司农卿薛珏为京兆尹,以大理卿李速为黔州刺史、黔州观察使。以资州刺史庞复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贬礼部侍郎刘太真为信州刺史。以给事中杜黄裳为河南尹。诏以李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左卫率府胄曹参军,赐姓名曰李承绪,仍赐钱千贯,俾自营居业。以太子少师萧昕为工部尚书,致仕,给半禄、料,永为常式。初致仕官只给半禄,无料,德宗加之以待老臣,半料自昕始也。以光禄卿裴腆为桂管观察使。以嗣滕王湛然为太子宾客、入回纥使。以同州刺史窦觎为户部侍郎。诏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

    冬十月,西川韦皋遣大将王有道简习精卒以入蕃界,与东蛮于故巂州台登北谷大破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斩首二千级,生擒吐蕃笼官四十五人,其投崖谷而死者不少。蕃将乞臧遮遮者,蕃之骁将也,久为边患。韦皋自擒遮遮,吐蕃城栅无不降,数年之内,终复巂州,自是吐蕃挫锐,大唐竟复巂州,韦皋以功加吏部尚书。

    百僚请复徽号圣神文武皇帝,德宗不允。易定节度使、检校司空、平章事张孝忠为将佐所惑,擅出兵袭蔚州,后觉悟退兵,朝廷降其检校司空为左仆射。德宗以户部侍郎窦觎为扬州长史、兼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

    十二月庚午,回纥汨咄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卒,德宗废朝三日,文武三品已上就鸿胪寺吊其来使。德宗以淮南节度使杜亚为东都留守、畿汝州都防御使,兵部侍郎裴谞为河南尹,司农卿李翼为陕虢都防御观察使。以陕虢观察使杜祐检校礼部尚书,兼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

    贞元六年二月,大唐百僚会宴于曲江亭,德宗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是日,百僚进《兆人本业》三卷,司农献黍粟各一斗。岐州无忧王寺有佛指骨寸余,先是取来禁中供养,德宗诏送还本寺于是以中书舍人陆贽权兵部侍郎。以吏部侍郎刘滋为吏部尚书。时,王武俊守隶州将赵镐以郡归李纳,武俊怒,以兵攻之。

    德宗以宁州刺史范希朝为单于大都护、麟胜节度使。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范希朝让于张献甫,说:"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德宗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范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范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希朝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说:"以前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范希朝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曰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贞元六年六月,回纥使移职伽达干归蕃,德宗赐马价绢三十万匹,以鸿胪卿郭锋兼御史大夫,充册回纥忠贞可汗使。是岁四月,忠贞可汗为其弟所杀而篡立。时回纥大将颉干迦斯西击吐蕃未回,其次相率国人纵杀纂者而立忠贞之子为可汗,年方十六七。

    时,颉干迦斯西讨吐蕃回,将至牙帐,次相等惧其后有废立,不欲汉使知之,留郭锋数月而回。颉干迦斯之至也,可汗等出迎郊野,陈郭锋所送国信器币,可汗与次将相等皆俯伏自说废立之由,且请命说:"惟大相生死之。"悉以所陈器币赠颉干迦斯以悦之。可汗又拜泣说:"儿愚幼无知,今幸得立,惟仰食于阿爹。"可汗以子事之,颉干迦斯以卑逊兴感,乃相持号哭,遂执臣子之礼焉。尽以所陈器币颁赐左右诸从行将士,己无所取,自是其国稍安,乃遣达比特勤梅录将军告忠贞可汗之哀于我,且请册新君。使至,德宗废朝三日,仍令三品已上官就鸿胪寺吊其使。

    德宗收诸道进奏院官印,悉毁之,下诏说:"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太庙,行从官吏将士等,一切并令自备食物。其诸司先无公厨者,以本司阙职物充。其王府官,度支量给廪物。其仪仗礼物,并仰御史撙节处分。"冬十月己亥,文武百僚京城道俗抗表请徽号,德宗说:"朕以春夏亢旱,粟麦不登,朕精诚祈祷,获降甘雨,既致丰穰,告谢郊庙。朕倘因礼祀而受徽号,是有为为之。勿烦固请也。"

    时,回纥吊祭使、鸿胪卿郭锋复命,回纥遣达北勒梅录将军来,告九姓回纥登里逻没密施俱录忠贞昆伽可汗之丧。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纥以朝奏,因附庸回纥。回纥征求无厌,北庭差近回纥,凡生事之资,回纥必强取之。又有沙陀部落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亦属于回纥,回纥对沙陀部落肆行抄夺,沙陀部落尤所厌苦。其先葛禄部落及白服突厥素与回纥通和,亦憾回纥侵掠,因吐蕃厚赂见诱,遂附吐蕃。于是吐蕃率葛禄、白服之众去冬寇北庭,回纥大相颉干迦斯率众援之,频败。吐蕃急攻之,北庭之人既苦回纥,乃举城降吐蕃,沙陀部落亦降。大唐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袭古将麾下二千余众出奔西州,颉干利亦还北庭。

    贞元七年五月,德宗以鸿胪少卿庾铤兼御史大夫,册回纥可汗及吊祭使。是月,回纥遣使律支达干等来朝,告小宁国公主薨,德宗废朝三日。故,肃宗以宁国公主降回纥,又以荣王女媵之;及宁国来归,荣王女为可敦,回纥号为小宁国公主,历配英武、英义二可汗。及天亲可汗立,出居于外,生英武二子,为天亲可汗所杀。无几小宁国公主薨。

    时,韦应物退职苏州刺史,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韦应物,长安(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从肃宗广德二年 起到德宗贞元七年,将近三十年间,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曾经写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时大唐信奉道教,崇尚神仙,韦应物写了《学仙二首》:“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八月,回纥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先是,吐蕃入灵州,为回纥所败,夜以火攻,吐蕃骇而退。回纥又悉其丁壮五六万人,将复北庭,仍召杨袭古偕行,俄为吐蕃、葛禄等所击,大败,死者大半。颉干迦斯欺哄杨袭古说:"且与我同至牙帐,当送君归本朝也。"袭古从之,及牙帐,颉干迦斯留而不遣,竟杀袭古。自是大唐安西阻绝,莫知存否。唯西州之人,犹固守焉。

    颉干迦斯既败恤,慕禄之众乘胜取回纥之浮图川(乌鲁木齐)。回纥震恐,悉迁西北部落羊马于牙帐之南以避之。回纥与吐蕃在西边经常交战,吐蕃大首领结心兵败被擒。回纥遣杀支将军献吐蕃俘大首领结心,德宗御延喜门观之。

    七年春,德宗以湖南观察使裴胄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以常州刺史李衡为御史中丞。泾原帅刘昌复筑平凉城,城去故原州一百五十里,本原之属县,地当御戎之冲要。昌复浃辰而功毕,分兵戍之,边患稍弭。刘昌又筑胡谷堡,改名彰义堡。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亦御戎之要。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间使持书喻南诏。使者道出磨些蛮,其魁主潜告吐蕃。使至云南,吐蕃已知之,令诘南诏王牟寻。牟寻惧,因撒谎对吐蕃说:"唐使,本蛮也,韦皋许其求归,无他谋。"遂执使者送吐蕃。吐蕃益疑之,多召南诏大臣之子为质,牟寻愈怨。

    李希烈平,朝廷加曲环兼许州刺史、陈许等州节度观察,加实封三百户。陈、蔡二州以希烈扰乱,遭剽劫颇甚,人多逃窜他邑以避祸。曲环勤身恭俭,赋税均平,政令宽简,不三二岁,民襁负而归者相属,曲环训农理戎,兵食皆丰羡。于是上奏朝廷说:“请权停当道冗官,待一二年后,民力稍给,则复之”。德宗从之。

    时,左龙武统军戴休颜卒,时年五十九岁。德宗辍朝一日,追赠休颜为扬州大都督。于是下诏说:"顷来赐衣,文彩不常,非制也。朕今思之,宜有定制,节度使宜以鹘衔绶带,观察使宜以雁衔威仪。"时,关辅牛疫死,十亡五六。德宗遣中使以诸道两税钱卖牛,散给畿民无牛者。于是诏神威、神策六军将士自相讼,军司推劾;与百姓相讼,委府县推劾;小事移牒,大事奏取处分,军司、府县不得相侵”。

    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平章事张孝忠卒。德宗废朝三日,追封孝忠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德宗以邕王李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使;以孝忠子升云为定州刺史,起复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节度观察留后,仍赐名茂昭。

    夏四月,德宗下诏说:"仲夏之时,万物敷畅,阳德方茂,阴事始承。昔者观于法象,因天地交会之序,为父子相见之仪,沿习成风,古今不易。王者制事,感动因人,酌其情而用中,顺其俗以为礼。咸觌之义,既行于父子之间;资事之情,岂隔君臣之际。申恩卿士,自我为初。起今年五月朔,御正殿,召见文武百官,外官因朝奏,咸听就列。仍编礼式,以为常典。"

    时,安南首领杜英翰和冯兴叛,攻都护府,官军不利,安南都护高正平忧死。德宗怒桂管观察使不能够支援安南,于是置柔远军于安南都护府,以衡州刺史齐映为桂管观察使。太常卿崔纵卒,朝廷谥其曰忠,赠吏部尚书。

    德宗以信州刺史郑叔则为福建观察使。以邕王李謜为义武军节度使、易定观察等大使,以定州刺史张升云为留后。以虔州刺史赵昌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以翰林学士归从敬为工部尚书。以前福建观察使吴凑为陕州长史、陕虢观察使。给事中郑瑜为中书舍人。贬宗正卿李翰为雅王傅;翰林学士陆贽为兵部侍郎。于是罢学士。每御延英殿令诸司官长二人奏本司事。寻又敕常参官每一日二人引对,访以政事,谓之巡对。于是下令说:“常参官趋朝入阁,不得奔走。周亲已下丧者禁惨服,朝会须服本色绫袍金玉带。”

    赵昌,字洪祚,天水人。始为昭义李承昭节度府属,累迁虔州刺史。朝廷拜授赵昌为安南都护,赵昌还没有来的安南,冯兴就去世,其子冯安继立。冯安尊冯兴号称 “布盖大王”。 赵昌到任后,遣使招抚冯安,冯安率众投降,杜英翰被诛杀,安南部落皆归顺而不敢凶暴。

    八年春二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嗣曹王李皋薨。朝廷追赠其右仆射,谥号“成”。遥拜刘玄佐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益封八百户。韩滉去世后,刘玄佐因宰相张延赏免除了李晟的兵权,而愤怨不平、心灰意冷,不愿为朝廷效力,便推辞出任。

    时,德宗始闻宣武军节度使、司徒、平章事刘玄佐卒,预售废朝三日,赠玄佐太傅。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奏请说:“有当道闲员官吏,增其俸禄”。德宗对众大臣说:“有担当的官吏确实应该增其俸禄!”于是从之。以湖南观察使李衡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襄州军乱,掠府库民财殆尽,都将徐诚斩其乱首杨清潭,方止。

    德宗以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以江西观察使裴胄为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以户部尚书班宏判度支,户部侍郎张滂为诸道盐铁转运使。以陕虢观察使吴溱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汴宋等州观察使。以同州刺史姚南仲为陕虢观察使,以左庶子李充为京兆尹,以苏州刺史齐抗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

    窦参,字时中,雍州平陵(咸阳)人。唐朝宰相,工部尚书窦诞玄孙。窦参少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习法令,通行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判断。德宗以其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窦申乃窦参之族子,累迁至京兆少尹,转给事中,窦参特爱窦申。参每议除授,多访于窦申,窦申或泄之,以招权受赂。窦申所至,人目之为喜鹊。德宗颇闻其事,数诫窦参说:“卿他日必为申所累,不如出之以掩物议。”窦参说:“臣无强子侄,窦申虽疏属,臣素亲之,不忍远出,请保无他犯。”德宗说:“卿虽自保,如众人何?”窦参固如前对。窦申亦不悛。

    兵部侍郎陆贽与窦参有隙。方郎中吴通微弟兄与贽同在翰林,俱承德宗顾遇,亦争宠不协。金吾大将军、嗣虢王李则之与窦申及吴通微、吴通玄友善,遂相与倾扎。陆贽考贡举,吴通玄、李则之等言陆贽考贡不实。吴通玄还取宗室女为外妇,德宗知其毁贽,且令察视,具得其奸状,乃贬李则之为昭州司马,吴通玄为泉州司马,窦申为道州司马。雅王傅李翰前为宰相窦参所恶贬官,至是参败,德宗遽召李翰,口授将军,便令金吾仗上事,翌日除书方下。

    刘玄佐去世,将佐匿丧,既发,德宗遣问所欲立:"吴凑可乎?"宣武军监军孟介、行军卢瑗皆说:"便"。及凑次汜水,灵柩将迁,请备仪;卢瑗不许,又令留什物俟新使,将士大怒。刘玄佐子婿及亲兵乃以三月晦夜激怒三军。明晨,衙兵皆甲胄,拥刘士宁登重榻,衣以墨縗,呼为留后。军士执城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说:"尔等皆请吴凑者!"遂脔之,唯卢瑗获免。刘士宁乃以财物分赐将士,请之为帅,孟介上奏以闻。德宗召宰臣问计,窦参说:"今汴人挟李纳以邀命,若不许,惧合于纳。"德宗遂从之,授刘士宁起复金吾卫将军同正、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等使。

    刘士宁位未定时,遣使通王武俊、刘济、田绪,众人以士宁未受诏于国,皆留之。刘士宁授节制,诸将多不悦服。士宁性忍暴淫乱,或弯弓挺刃,手杀人于杯案间,悉烝父之妓妾,又强取人之妇女,好倮观妇人。每出畋猎,数日方还,军府苦之。其大将李万荣与其父玄佐同里闬,少相善,宽厚得众心;士宁疑之,去其兵权,令摄汴州事。万荣深怨之,将伺其隙逐之。

    时吴凑行次汜水,闻汴州有变而还。德宗贬中书侍郎、平章事窦参为郴州别驾,窦申景州司户。寻杖杀窦申,诸窦皆贬。以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皋上书请十二而税,以给官吏,德宗从之。以东都、河南、淮南、江南、岭南、山南东道两税等物,令户部侍郎张滂主之;以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等财,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主之。一遵大历故事,如刘晏、韩滉分掌焉。给事中韦夏卿坐交诸窦左迁常州刺史。

    德宗御宣政殿受朝。初增税京兆青苗亩三钱,以给掌闲彍骑。以光禄少卿崔穆为黔州观察使。以大理卿王翃为福建观察使。初令授台省官者各具举主于授官诏。先是郎官缺,左右丞举之,御史缺,大夫、中丞举之,诏书不具所举。及赵憬、陆贽为相,建议郎官不宜专于左右丞,宜令尚书、丞、郎各举其可,德宗诏书具所举官名,御史亦如之,异日考殿最以举主能否。

    贞元初,朝廷升郓州为大都督府,改授长史。不久,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纳卒。德宗废朝三日,赠赙有差。前太仆少卿刘士干乃刘玄佐养子,听闻其父刘玄佐乃乐士朝所鸩害,大怒,及乐士朝至京师,刘士干遣奴持刀于丧位,语士朝说:“有吊客至。”因诱杀之。德宗听闻后大怒,赐士干死。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