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五十一章 官军大战贼兵 裴度力排众议

第五十一章 官军大战贼兵 裴度力排众议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2-09 17:47 字数:8277

    十年春正月,宪宗令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守司徒,平章事并如故。诏乌重胤兼汝州刺史,引军压淮西境,宁州刺史曹华为之副,以戍襄城;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总兵临屯;析山南东道。

    严绶帅师次蔡州界,宪宗下制削夺吴元济在身官爵,趣诸道进讨。田弘正、韩弘各遣子率兵隶严绶、李光颜军。严绶屯蔡州西鄙,吴元济令大将董重质率领兵三千前去抵挡。

    董重质故意令偏将带领三百士兵和严绶接战,三百淮西兵与严绶大军一触即溃,严绶师小胜,于是骄傲自横,董重质对将士们说:“严绶旗开得胜,一定不设备,今晚本将军带你们去偷袭他,一定得手。”众欢呼雀跃。

    晚上,严绶在慈丘安营扎寨,大家都熟睡之时,董重质突然领骑兵杀到,敌军冲开护拦,官兵大惊,慌忙抵挡,董重质带领骑兵左冲右突,无人能挡。严绶慌忙上马,带着几名亲兵先逃,其军溃败,于是退保唐州。

    时讨淮、蔡,朝廷用滑州节度使令狐彰之子令狐通为泗州刺史,不久改寿州团练使、检校御史中丞。令狐通每与贼战,必虚张虏获,得贼数人,即为露布上朝廷。宰相武元衡笑而不奏给唐宪宗知道;如有败衄,令狐通即不敢上闻。令狐通率兵攻打淮西骁将李佑,双方对垒,令狐通出马,怒对李佑说:“朝廷百万大军到来,识相的就快点投降。”李佑大笑,说:“本将军在百万大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不信你来试试。”令狐通大怒,飞马直取令狐通,两人大战,刀枪相交,两人打得你死我活,四十回合后,令狐通不敌,败走。

    明日,令狐通重整兵马,又率军来战,李佑大怒说:“此人怎么不知死活!”于是领军出战,两军对峙,李佑出马,怒说:“败军之将何敢言勇?”令狐通大叫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在打过。”李佑二话不说就领军冲杀,令狐通也领军冲杀,双方大战,李佑勇猛,力砍令狐通数将,令狐通又溃败。

    李佑乃拔霍丘,屠马塘,令狐通走固州城,闭壁不出。李佑在城外整天叫阵,令狐通死不出战。李佑派将士辱骂令狐通胆小鬼、无能之辈。宪宗遣左金吾卫大将军李文通往宣慰,半个月后,宪宗度文通将至,遂令李文通代令狐通,贬令狐通为昭州司户,不久移抚州司马。

    宪宗以礼部尚书李绛为华州潼关防御镇军等使。以羽林将军李汇为泾原节度使。听闻朝廷两路兵马溃败,问计裴度,裴度说:“严绶非将帅之才,独孤通乃无用之人,可以让他人代替之。”宪宗于是责绶失律,更以韩弘兼都统,擢高霞寓唐、邓、随节度使,前去支援朝廷大军。

    话说朝廷只留天德军一千人守西受降城内城及月城,将余军及防御使往驻天德故城,又以三万馀家迁移至北城城内,天德军都防御使周怀义忧愤而死,朝廷任命原左龙卫吴将军燕重旰为丰州刺史、天德军丰州西城中城都防御押蕃落使,重旰依照朝廷命令率军东归,此举既不符合边境防御的需要,长距离迁徙也引起军队的不满,军队将不满发泄到重旰身上,河东防秋将刘辅杀燕重旰,覆其家。

    宪宗以右金吾将军李奉仙为丰州刺史、天德军西城中城都防御使。以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李程为兵部郎中、知制诰。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刑刺史,以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刺史。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赠故太常卿崔邠礼部尚书。

    淮西盗焚河阴转运院,凡烧钱帛二十万贯匹、米二万四千八百石、仓室五十五间。防院兵五百人营于县南,盗火发而不救,吕元膺召其将杀之。自盗火发河阴,人情骇扰。乌重胤率军到汝州,吴元济令大将赵昌、凌朝江前去抵挡,赵昌对凌朝江说:“军法云‘攻其不备,击其不救’,今晚我带兵从正面偷袭官军,将军带一部分兵力从后面杀上。”

    夜晚,乌重胤下令在山顶上安营扎寨,突然阴风阵阵,几个巡逻戒备的士兵“啊、啊、啊”的几声中箭身亡。赵昌带兵杀到,官军大惊,发生骚动,乌重胤听闻吵闹声,立即拿剑出来查看,只见赵昌、凌朝已经带兵杀入营内。乌重胤大怒,拉弓上箭,一箭射向赵昌。赵昌用剑一刀就将乌重胤的箭砍掉,于是一个飞身双手握住剑直插向乌重胤,乌重胤连忙用刀抵挡,凌朝江领兵从后面杀上山顶,乌重胤带领官军和贼军大战,官军慌乱败退。

    朝廷讨伐吴元济,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大惧,上书要求朝廷停止讨伐淮西,宪宗拒绝。王承宗上表怨咎武元衡,留中不报。又肆指斥,宪宗使持其表以示百官,群臣皆请问罪。

    王承宗听闻朝廷要治罪自己,于是与李师道谋说:“唇亡齿寒,朝廷现在对淮西用兵,下一个就是你和我,我们不能够坐以待毙。”李师道说:“宪宗之所以敢对河东用兵,乃宰相武元衡和副宰相裴度所教唆,我们不如遣人烧河阴粮仓,然后遣刺客刺死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相信朝廷就会罢兵了。”王承宗赞成,于是与李师道于是在军中募武艺高强的敢死之士,潜去烧河阴仓和刺杀武元衡和裴度。

    李师道馈盐,出入宁陵、雍丘间,韩弘知而不肯禁。李文通引兵与贼将王览、董重质战史蔟冈,两军对峙,王览出马,李文通飞马而出,三十回合后李文通砍王览于马下,董重质大惊,亲自出马战李文通,一百回合后董重质不敌,李文通一阵大杀,董重质大败。

    王师讨蔡,以裴度视行营诸军,裴度还,奏攻取策,与宪宗意合。宪宗问诸将才否,裴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李光颜,李光进之弟,以葛旃善骑射,兄弟自幼皆拜葛旃为师,葛旃独许光颜之勇健,己不能逮。及光颜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皆有功。后随高崇文平蜀,搴旗斩将,出入如神,由是稍稍知名。自宪宗元和已来,历授代、洺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李光颜引兵临溵水,抗洄曲。初,贼众晨压光颜之垒而阵,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突之。光颜将数骑冒坚而冲之,出入者数四。贼众尽识,于是拼命向光颜射箭,光颜矢集于身如猬。其子揽光颜马鞅,止其深入。光颜举刃叱之,说:“贼这样对待汝父,我刚要发威,你既然敢阻我锐气?”其子乃退。于是人争奋跃,光颜左冲右突。贼乃大溃,死者数千人。捷声至京师,人人相贺。光颜复与重胤合击淮西贼于小溵河,败之,夷其屯堑。宪宗问捷,叹裴度知言,进裴度兼刑部侍郎。

    六月癸卯,镇州节度使王承宗盗夜伏于靖安坊,准备刺宰相武元衡,武元衡和裴度坐着轿子上朝,李师道的敢死之士已经埋伏在路边,宰相武元衡和裴度刚刚走出轿子,淮西的敢死之贼就冲出,拔刀乱砍过去,侍卫被看到、武元衡被刺死。王承宗又遣盗于通化坊刺御史中丞裴度,众贼又击裴度,刃三进,断度靴,刜背裂裴度中单,又伤裴度首,度冒厚,得不死。裴度的轿夫下人哄导骇伏,独下人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裴度坠沟,淮西贼意度已死,因亡去。

    是日,京城大骇,自京师至诸门加卫兵;宰相导从加金吾骑士,出入则彀弦露刃,每过里门,诃索甚諠;公卿持事柄者,以家僮兵仗自随。宪宗把京兆打入死牢,一些贪生怕死的朝臣纷纷上奏请求罢免裴度,安二镇反侧,宪宗怒说:“裴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于是令太医一定要把裴度治好。

    宪宗前去看望裴度,裴度对宪宗说:“朝廷权纪未张,王室陵迟,常愤愧无死所。”宪宗对裴度说:“亲家安心养伤,等伤好后我们一起删除河东三贼,”于是分卫兵护其第,存候踵路。裴度疾愈,宪宗诏毋须宣政衙,即对延英殿。时方连诸道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及裴度当国,外内始安,由是朝廷讨贼益急。

    武元衡去世数日,长安官兵未获贼。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说:“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白居易者,掎摭居易,言说:“白居易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白居易言事,奏贬居易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宪宗乃追诏授白居易江州司马。兵部侍郎许孟容请见,奏说:"岂有国相横尸路隅,不能擒贼!"因洒泣极言,宪宗为之愤叹。乃诏京城诸道,能捕贼者赏钱万贯,仍与五品官,敢有盖藏,全家诛戮。乃积钱二万贯于东西市。京城大索,公卿节将复壁重轑者皆搜之。神策将士王士则、王士平以盗名上言,且言王承宗所使,朝廷乃捕得张晏等八人诛之。宪宗制以朝议郎、守御史丞、兼刑部侍郎、飞骑尉、赐紫金鱼袋裴度为朝请大夫、守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秋七月庚午朔,灵武节度使李光进卒。朝廷追赠其尚书左仆射。宪宗以神策军长武城使杜叔良为朔方、灵盐、定远城节度观察使。下诏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自涤瑕疵,累加奖拔,列在维藩之任,待以忠正之徒。谓怀君父之恩,克励人臣之节。而动思弃命,恣逞非心,傲狠反常,横辱无畏。以其先祖,尝立忠动,每念含容,庶闻悛革。曾不知阴谋逆状,久则逾彰;凶德祸机,盈而自覆。乃敢轻肆指斥,妄陈表章,潜遣奸人,内怀兵刃,贼杀元辅,毒伤宪臣,纵其凶残,无所顾望。推穷事迹,罪状昭明,周览谳词,良用惊叹。宜令绝其朝贡,其所部博野、乐寿两县本属范阳,宜却隶刘总。驸马都尉王承系、太子赞善王承迪、丹王府司马王承荣等,并宜远郡安置。"时,泾原节度使李汇卒,宪宗以将作监王潜为泾州刺史、四镇北庭泾原节度使。以捕贼弛慢故,以京兆尹裴武为司农卿。

    元和十一年,朝廷诸军大合。李光颜壁掌河;李文通败贼于固始,拔敖山;高霞寓与李佑战郎山,斩首千馀级,焚其壁,次铁城。李佑伪奔,霞寓穷追,伏发,死伤略尽,高霞寓退保新兴,李佑围之,监军李议诚驰入唐州。李文通连忙派兵前去营救,李佑以救兵至,围解,高霞寓还守唐州。

    此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中书舍人钱徽、翰林学士、太仆少卿萧俛拼命叫苦不迭。裴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不然,两河亦将视此为逆顺。”会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却,其他人争相揣测宪宗厌兵,欲赦贼,于是一起钩结上指。宪宗说:“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他一败便沮成计乎?”于是左右不能容其间。

    初,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置留邸于河南府,兵谍杂以往来,吏不敢辨。因吴元济北犯汝、郑,郊畿多警,防御兵尽戍伊阙,李师道阴与嵩山僧圆净谋反,勇士数百人伏于东都进奏院,乘洛城无兵,欲窃发焚烧宫殿而肆行剽掠。既烹牛飨众矣,次日将出,会有小将场进、李再兴告变,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吕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官军出兵围贼,半日不敢进攻。防御判官王茂元大怒说:“朝廷养你们何用?”杀一人而后进,官军死命冲杀进去,或有毁其墉而入者。贼众突出杀人,围兵奔骇,贼得结伍中衢,内其妻子于囊橐中,以甲胄殿而行,防御兵不敢追。

    贼突围而出长夏门,转掠郊墅,东济伊水,入嵩山。元膺诫境上兵重购以捕之。数月,有山棚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以射猎为生,无定居,俗称山棚)鬻鹿于市,贼遇而夺之,山棚走而征其党,或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贼党。吕元膺穷理审讯得其魁首,乃中岳寺僧圆静主谋,僧圆年八十余,尝为史思明将,伟悍过人。吕元膺派兵执之,使巨力者奋锤,不能折圆静小腿骨。圆静骂说:“鼠子,折人脚犹不能,敢称健乎!”乃自置其足教折之。圆静临刑叹说:"误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贼寇被处死者凡数十人。留守御将二人、都亭驿卒五人、甘水驿卒三人,皆潜受李师道职署,而为之耳目,自始谋及将败,官军无知者,只是,皆伏法。

    “山棚”在东畿洛阳西南,地处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权德舆居守洛阳之时,将羁縻之,未克。至是,东都留守吕元膺募三河子弟及山棚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朝廷诏可。

    宪宗以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充淮西行营兵马都统。以太子宾客韩皋为兵部尚书。始析山南东道为两节度,以户部侍郎李逊为襄州刺史,充襄、复、郢、均、房节度使;以右羽林将军高霞寓为唐州刺史,充唐、随、邓节度使。刑部尚书权德舆奏请行用新删定《敕格》三十卷,宪宗从之。以太子宾客于頔为户部尚书。于是下诏:“出内库缯绢五十五万匹供军。”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为太子少保。诏发振武兵二千,会义武军以讨王承宗。命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讨伐李师道。

    李愿,西平郡王李晟之子,幼谦谨寡过,李晟立大勋,诸子犹无官,宰相奏陈。唐德宗即日召拜李愿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旧制,勋至上柱国,赐门戟,即令赐愿,李愿乃与父并列棨戟于门。九年,丁父忧。十二年,服阕,德宗召见李愿等于延英殿,悯然久之说:“朕在宫中,常念卿等,追怀勋德,何日忘之。又闻卿等居丧得礼,朕甚嘉之。”各赐衣一袭、绢三千匹。李愿依前授太子宾客,兄弟同日拜官者九人,寻转左卫大将军。元和元年八月,李愿任检校礼部尚书,兼夏州刺史、夏绥银宥等州节度使,威令简肃,甚得绥怀之术。客有亡马者,以状告愿,李愿以状榜于路,悬金以购之。不三日,所亡马系之榜下,仍置书一缄说:“马逸及群,不时告,罪当死,敢以良马一匹赎罪,并亡马谨纳于路。”李愿付客亡马而纵其良马,境内严肃。转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

    李愿到镇,以青、郓不恭,奉命讨伐,击败李师道派将领率众九千抵挡李愿,两军对峙,李愿出马,怒对众贼军说:“吾父西平郡王重建大唐,讨伐叛贼就好像砍瓜斩菜,没想到李师道这个逆贼既然敢造反。”李师道的将领说:“西平郡王已经不在了,你别在这里吓唬我们。”李愿怒说:“你们没有听说过虎父无犬子吗?”于是一声令下领军冲杀,敌军慌忙抵挡,不敌,李愿斩首二千级。屠城下邑,捷奏屡闻。唐宪宗大喜,无何,李愿有疾,以其弟李愬代为徐帅,入为刑部尚书。

    宪宗在越州复置山阴县。新造指南车、记里鼓。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指南车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是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唐宪宗出宫人七十二人置京城寺观,有家者归之。时,河东节度使王锷卒,朝廷赠其太尉,谥曰魏。是岁,渤海、新罗、奚、契丹、黑水、南诏、牂柯并遣使朝贡。  

    吴元济据蔡州叛,王师讨伐。朝廷诏柳公绰以鄂岳兵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率赴行营。公绰说:"朝廷以吾儒生不知兵耶?"即日上奏,愿自征行,宪宗许之。公绰自鄂济湘江,直抵安州;李听以廉使之礼事之。公绰对李听说:"公所以属鞬负弩者,岂非为兵事耶?若去戎容,被公服,两郡守耳,何所统摄乎?以公名家晓兵,若吾不足以指麾,则当赴阙;不然,吾且署职名,以兵法从事矣。"听说:"唯公所命。"公绰即署李听为鄂岳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兵马都虞候,三牒授之。乃选卒六千属李听,戒其部校说:"行营之事,一决都将。"李听感恩畏威,如出麾下。其知权制变,甚为当时所称。鄂军既在行营,公绰时令左右省问其家。如疾病、养生、送死,必厚廪给之。军士之妻治容不谨者,沉之于江。行卒相感说:"中丞为我辈知家事,何以报效?"故鄂人战每克捷。

    十年十二月,武宁军节度使李愿遣将王智兴击破李师道之众九千,斩首二千余级,获牛马四千,遂至平阴。李师道连忙上表谢罪,朝廷加李师道司空,仍遣给事中柳公绰往宣慰,且观所为,欲宽容之。柳公绰来到淄青,师道苟以逊顺为辞,长恶不悛。公绰大怒,回去复命。

    宪宗以宿师于野,不受朝贺。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张弘靖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下诏对群臣说:"今用兵已久,利害相半。其攻守之宜,罚宥之要,宜各具议状以闻。"翰林学士钱徽、萧俯上疏请罢兵,宪宗令他们各守本官。于是削夺王承宗在身官爵,所袭封邑赐王武俊子金吾将军王士平。令河东、河北道诸镇加兵进讨。

    初,都统韩弘令诸军齐攻贼城,贼又径攻乌重胤之垒。重胤御之,中数枪,驰请救于李光颜。光颜对众将说:“围魏救赵,攻其必救。小溵桥乃贼之堡,我们如果乘其无备,袭而取之。”众人赞成。光颜乃使偏将田颖、宋朝隐带兵前去攻打小溵桥。

    田颖、宋朝隐平其城堑,由是克救重胤。韩弘以光颜违令,取颖及朝隐将戮之。田颖及宋朝隐勇而材,军中皆惋惜之。光颜畏弘不敢留。会中使景忠信至,知其情,乃矫诏令所在械系之。景忠信走马入见宪宗,具以本末闻。宪宗赦忠信矫诏罪,令即往释田颖及朝隐。韩弘及光颜迭以表论,宪宗对韩弘使说:"颖等违都统令,固当处死。但光颜以其袭贼有功,亦可宥之。军有三令五申,宜舍此以收来效。"及以诏谕弘,韩弘不悦。

    元和六年至十年,吐蕃遣使朝贡不绝。十二年四月,吐蕃以赞普卒来告,宪宗以右卫将军乌重玘兼御史中丞,充吊祭使,殿中侍御史段钧副之。于是以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赐绯鱼袋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以内库绢四万匹赏幽、魏将士。以华州刺史李绛为兵部尚书。南诏蛮酋龙蒙盛卒,宪宗废朝三日。南诏遣使来请册立其君长,宪宗以少府少监李铣充册立吊祭使,左赞善大夫许尧佐副之。

    三月,皇太后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是日,群臣发丧于西宫两仪殿,宪宗以宰臣裴度为礼仪使,吏部尚书韩皋为大明宫留守,设次于中书。敕诸司公事,宜权取中书门下处分。分命朝臣告哀于天下。宪宗见群臣于紫宸门外庑下,以宰臣李逢吉充大行皇太后山陵使,出内库缯帛五万匹充奉山陵。旧制,皇后丧,边镇告四夷,西川节度使李夷简遣使告哀于南诏。户部侍郎、判度支杨于陵坐供军有阙,宪宗贬其为郴州刺史。以徐州、宿州饥,赈粟八万石。

    五月,宥州军乱,逐刺史骆怡。李光颜和乌重胤破贼于凌云栅(河南商水县西南),宪宗闻捷大悦,赐其告捷者奴婢银锦,进光颜位检校尚书左仆射。时,朝廷诸军大合。李光颜壁掌河;李文通败贼于固始,拔敖山;高霞寓与李佑战郎山,斩首千馀级,焚其壁,次铁城。

    李佑伪奔,高霞寓穷追,李佑下令大部分将士埋伏起来,自己带来少数将士和霞寓战,双方战了三回合李佑就带领将士逃串,高霞寓大喊:“逆贼,哪里跑!”于是带领将士死命追赶,李佑来到埋伏圈跓足马脚,转过马头,见官军进入埋伏圈,大喜,下令逆转,于是舞刀拍马直取高霞寓,高霞寓与其大战,伏发,高霞寓将士死伤略尽,高霞寓单马杀出重围,退保新兴,李佑围之,监军李议诚驰入唐州。李文通连忙派兵前去营救,李佑以救兵至,围解,高霞寓还守唐州。

    大唐众将领听闻高霞寓大败于铁城,退保新兴栅,是日人情悚骇,宰相奏对,多请罢兵。宪宗说:"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成计。今但议用兵方略,朝廷庶务,制置可否耳。"

    朝廷用兵讨吴元济,田弘正遣子田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朝廷,又袭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俄而王承宗叛,宪宗诏田弘正以全师压境。弘正军讨王承宗,次于南宫。承宗惧,遣使求救于田弘正,弘正遂表其事,王承宗遂纳二子给魏博做人质,献德、棣二州给弘正以自解。

    此时,讨蔡贼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中书舍人钱徽、翰林学士、太仆少卿萧俛拼命叫苦不迭。裴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不然,两河亦将视此为逆顺。”其他人争相揣测宪宗厌兵,欲赦贼,于是一起钩结上指。宪宗说:“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他一败便沮成计乎?”众人不敢再言。

    吴元济以高霞寓败,不足虞,并兵以备陈州。宪宗见诸军无大功,大怒。杜秋娘劝解说:“成就千秋伟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请皇上多点耐心。”宪宗怒气顿消,笑对杜秋娘说:“那爱妃就给朕再唱一曲吧?”杜秋娘于是又唱起她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宪宗听后顿时茅塞顿开,诏内常侍梁守谦前去前线宣慰,因督战,付诏书五百以待有功,斥金帛募死士;进拜李光颜检校尚书左仆射,乌重胤右仆射,布御史中丞,公武御史大夫。

    秋七月,宪宗贬随、唐节度使高霞寓为归州刺史。以河南尹郑权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唐州刺史、彰义军节度使、申光唐蔡随邓州观察使,权以唐州理为所;以华州刺史裴武为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以随州刺史杨旻为唐州刺史,充行营都知兵马使。

    宪宗召集众大臣商议用兵对策,宰臣韦贯之说:“淮西、河北两处用兵,劳于供饷,请缓王承宗而专讨吴元济。”裴度争论说:“王承宗和吴元济乃一丘之貉,两个都不能饶恕。”韦贯之上前争论,宪宗怒,罢韦贯之知政事。

    韦贯之为相,严身律下,以清流品为先,故门无杂宾。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张宿将出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张宿深衔之,见贯之被罢相,乃对宪宗构诬说:“韦贯之与韦顗、李正、薛公干、李宣、韦处厚、崔韶结为朋党,想控制朝廷。”宪宗大怒,罢韦贯之为吏部侍郎,再贬湖南观察使。贬吏部侍郎韦顗为陕州刺史,刑部郎中李正为金州刺史,度支郎中薛公干为房州刺史,屯田郎中李宣为忠州刺史,考功郎中韦处厚为开州刺史,礼部员外郎崔韶为果州刺史。以刑部尚书权德舆检校吏部尚书,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