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草根逆袭记 > 章节目录 > 第三章 做时间的规划师:广告式学习

第三章 做时间的规划师:广告式学习

书名:草根逆袭记 作者:江恒 更新时间:2019-07-24 09:09 字数:3026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富人的24小时和穷人的24小时,都是一样的86400秒,不会长,也不会短。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其实也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懵懂无知,但为什么若干年之后,每个人的现状却大相径庭:有的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有的是学识渊博的教授,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平淡安逸的公职人员,有的却是落落魄魄,只能靠卖苦力讨口饭吃?

    诚然,每个人成年后的人生都各异,也有各自的原因,但是抛开个体差异不论(比如说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突然一夜暴富中1000万彩票),一个人的未来是和他的学识呈正相关的。

    生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学识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有知识的人也许不一定能混好,但也绝对不会太差,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

    但为什么,所有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如同白纸一样的无知,每天24小时对每一个人也都是同样的长度,最后每个人所获得的学识却大相径庭呢?一个学识渊博的教授和一个只能勉强识文断字的农民工,难道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各自的人生就注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说明一个道理,除了个人所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之外,学习的效率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同一个班的学生,排除个别智商过高的同学之外,大多数人的起点是差不多相同的,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课时,但最终成绩却总能分出高低,这也验证学习效率不同,严重影响着学习的结果。

    在普洱茶的发源地,有享誉世界茶源美誉的普洱茶叶,当地人工作、生活之中自然少不了氤氲的茶香。茶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光是有关茶叶研究的书籍就不下百种,而如何泡茶更高效、更具有美感,也是大有讲究。

    我刚到普洱的时候,刚刚学习泡茶,依葫芦画瓢地先洗净水壶,灌上泉水,放在炉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又急急忙忙去找茶叶,洗茶壶、茶杯,一道茶下来弄得手忙脚乱。

    后来耳濡目染熟练一些了,我就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洗茶壶、茶杯,撬好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开始懂了点茶道的皮毛。

    现在手法也日渐纯熟,洗好水壶、灌上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撬茶叶,水沸腾了泡一壶好茶,怡然自得地小品几口,慢条斯理,不再是手忙脚乱。

    同样是泡茶,只是调整了工序,不同的安排,却得到了迥然不同的效果。

    学习亦如此,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你,不同的学习安排,最终的效果也会不同。每个人考试得分的高低、学识掌握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还是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学习的重要性就不过多赘述了,一个习惯学习看书的人,他的学识、眼界、谈吐和一个终日混迹夜店的人是有天壤之别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教育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往往忽略了学习最重要的是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那这里我们来重点说说如何学习更有效。

    相信没有人是不看电视剧的,每集大约45分钟的电视剧结束,总会插播几分钟讨人厌的广告,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快到有悬念、最精彩的时候戛然而止,突然蹦出“广告时间,马上回来”,有时候恨不得把遥控器都砸了。久而久之,我发现电视剧看了很多,忘记的也多,但穿插其间的广告词我却基本都会背了。

    我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这种无聊的广告词我都能记住呢?

    于是在我后来的学习中,我开始琢磨把这种广告式的学习模式活学活用,起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等车的时候、休息的时候,甚至是躺在床上、蹲在厕所的时候,我都把我要学习的知识当作插播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热播一段,其实也就大略地看上一遍,时间不长,三五分钟左右,时间久了我发现几乎所有要学、要记的东西我都能记得,甚至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广告式的轰炸效果,竟比我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连续去背诵记得还牢固。

    后来从初中到高中,我把这个广告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发扬光大,这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学习、娱乐两不误,我顶多只是在玩之前和玩之后的短短几分钟里再抽空学习一下而已。

    所以,即使在高考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身边的同学都是每天10多个小时不间断地反复练习,而我除了正常的课时外,大部分时间却是在踢球、看电视剧中度过的,只不过娱乐的空隙之间,我都会认真地再播放几次“学习广告”。

    后来,我看到有研究指出,人的记忆集中时间一般只有一个小时的光景,甚至更短,超过这个时间,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我的广告式学习正是把学习的过程切分为不同的小节,每一节都在记忆的高效期里,与记忆理论不谋而合,又通过频繁的类似广告的片段,不停地轰炸大脑,所以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使对同一个人而言,同样是花2个小时去学习,连续2小时的学习和分为12次、每次10分钟,后者肯定是强于前者的。

    这就与泡茶是同一个道理,不同的安排,收效却有天壤之别。

    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大文豪鲁迅,就是个中高手。他十二岁在绍兴读私塾的时候,父亲身患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往返当铺,还要不停跑药店,期间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在往返当铺、药店、家的空隙之间,在扫地、做饭、玩耍之间,他都在学习,这也正契合了广告式学习的精髓,正如他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所以不要再胡扯什么做时间的主人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时间的进程中,规划好自己的事情,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段,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的片段之间,既不影响休闲娱乐,学习效率还高,何乐而不为呢?

    上厕所的五分钟,多蹲一会儿总会有的。把在厕所和床上,这两个最能迸发灵感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你将受用无穷。

    仲永的哀伤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方仲永的故事,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一文,现摘录如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方仲永小时候可以说天资聪慧,五岁即能出口成诗,天才不好说,奇才绝对是了,可惜的是,在年少正当学习的时候,被父亲当作家里的摇钱树,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最终泯然众人,天才被打落凡尘。

    而与之相对的一个典故是 “牛角挂书”的李密。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故事说的是隋唐末年的魏公李密,就是耳熟能详的瓦岗军的大首领,秦叔宝、程咬金没有跳槽前的大老板。李密在年少之时,勤奋好学,珍惜学习时间,除了平时学习外,他骑牛的时候都在牛角上挂一本书(当时的书可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随便揣屁股兜里,那时都是竹简书,一册基本都几十斤重),时刻不忘翻看温习,看累了骑下牛,骑累了看下书,不间断地学习,实乃广告式学习的开山鼻祖了,最终李密成为隋唐末年著名的群雄之一。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