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吟》第三章 古寺谈禅(8)
千里问:“那下一步就是天法道了。什么是人境两俱夺呢?”
易玄禅师答:“是的。只有进入了天法道的境界,才能实施人境两俱夺,即所谓‘并汾绝信,独处一方。’并州和汾州隔绝,谁也不知道谁的情况,各自独处一方,既无境,也无人。据禅宗古德说,这种办法是不宜使用的,既无人也无境的禅境是无法提举他人的。真这样法堂前就草深三尺了。我曾用这方法度化过人,一脚把人踢昏,醒来以后,人境俱新,换了一个人,这正是禅门常说的大死过的人才真懂佛法的意思。”
千里道:“这就是死去活来法。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易玄禅师道:“是的。”
千里问:“那最后的境界就是‘道法自然’了?这与人境俱不夺有什么关联呢?”
易玄禅师答:“道法自然,就是人境俱不夺。人境俱不夺,王登宝殿,野老歌讴。达到这种‘俱不夺’的程度,人是常人,真俗不二,一点境界也没有了,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现成。最后的境界和最初的境界是看不出什么区别的,最高深的佛法与最基础的佛法看起来也是一样的。最伟大的人看起来就是常人……”
千里道:“那这个道理运用道武功上面,就是最精妙的招式与最笨拙的招式看起来是没有区别的了,最高深的武学与最粗浅的武学也都差不多?”
易玄禅师道:“是啊,这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千里道:“既然我们追求或者拼搏的最后结果与最初的情形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努力,不停的奋斗呢?”
易玄禅师道:“我们自认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努力过、奋斗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过程,与结果没有什么关系。我在明心见性悟道以后,有一次在老师的禅堂里睡觉,老师来巡堂,一看这里几十位僧人都正襟危坐地打坐,眼观鼻、鼻观心。我却倒在那里睡觉、扯着呼噜,老师一棒子敲过来,说,‘大家都在打坐,你却在这里睡觉,安逸是吧!’我把眼睛睁了一下,‘噢,是老和尚来了。’眼睛一闭,倒头又睡。老师走过去,看到首座和尚也坐在那里,一棒子打过去,指着我说,‘你看,这个年轻人用功用得这么好,你坐在这里胡思乱想干什么?’在老师眼里看来,修炼的时候,我这个睡觉的人才像个认真修炼的人,而规规矩矩打坐的练功的人反而是在那里胡思乱想。真正得道的人就应该是这样,但是,这要老师心里明白才行。从方法上说,我在老师禅堂上睡觉,老师来了也不起来,自顾睡去,老师敲打禅板,我也没因为老师的敲打而有所改变,这就是人境两不夺,即道法自然的法子。道法自然,大道至简,不要折腾别人,更不要折腾自己……”
千里对易玄禅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道:“我原先以为只有我大哥是这个世界上懂得最多的人,原来禅师您和我大哥一样,也是一位精通各种学问的高人,今天有幸获得禅师的指点,我不敢说能够开悟,但我至少会对自己的过去有所认知,谢谢!请禅师受我一拜。”
千里边说边拜,易玄禅师只好站起来,扶起千里,道:“施主不要拜我,我也是受人之托,前来点化于你的。请托人就是当初暗中扶持大禹国主赵羽斯的那位隐世高人,由于他不希望世人知道他的名号,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我晓得,他一手将英明神武的国主推上了宝座之后,自己则云游天下,暗中继续观察世界的发展。当时,大禹国国主不肯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说怕自己肩负不了那么重的使命,坚决拒绝上位。那位绝世高人只对大禹国国主说了一句话,文有万里,武有千里。文治武功,千里万里。大禹国主就满心欢喜地答应上位了。所以,你大哥高中进士之后,一直在皇上身边受到重用,从来没有人撼动过他的地位……表面看起来,他的地位并不高,但实际上的地位谁也取代不了,因为没有人有你大哥的能耐,你明白了吧?这些年来,你大哥为皇上出谋划策,治国理政,殚精竭虑,忠诚度无人可比。那位隐世高人还特意安排你营救尚未登基的赵羽斯,促成你们俩结拜为兄弟,目的也就是要你全心全意辅佐大禹国国主,确保大禹国的江山不受外敌入侵。”
千里道:“原来咱们身后的故事还这么精彩啊。我一直以为,我救皇上不过是偶然,是无意为之的事情,哪晓得就连我和皇上拜把子的事情都是人家特意安排的。前些日子,我听皇上在内部一把手会议上点名批评我,我一怒之下,辞官回家隐居,以为我就是我,我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与江山社稷没有多大关系,何必呕心沥血那么辛苦,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田园之乐,为自己而活,也许活得更有价值。”
易玄禅师道:“所以,我今天才给你讲了那么多的道理。想来施主已经想明白了吧?”
千里道:“想是想明白了,但心里的气还没顺过来。呵呵,禅师,您看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回岳王庙了?”
易玄禅师道:“好啊。咱们边走边聊吧。”
两人一起出门,易玄禅师虽然不以武功著名,但其步履轻盈,走在道上没有半点尘俗的样貌,显然已经修炼到了极高的境界了。
一会儿,两人不约而同地在牛皋墓前停下了。千里道:“我很喜欢岳元帅手下的这位将军,他可以算是一位福将吧。”
易玄禅师道:“咱们住在岳王庙,肯定需要拜一下牛将军。”
施礼毕,两人继续边走边聊,在易玄禅师的点化之下,千里心中郁结之气慢慢慢慢地发散开来,弥漫在整个栖霞岭的树梢。
回到岳王庙,南炎和中㙓两个孩子已经等了许久,中㙓埋怨道:“二叔,您让我们俩不要远走,您自己却到处乱跑,我们等得眼睛都要望穿了秋水您才回来。”
千里对易玄禅师介绍道:“禅师,这两位都是我侄儿,随我外出办事。”转身对俩孩子说,“南炎和中㙓,你们俩快快拜见易玄禅师。”
南炎、中㙓两人分别拜见了易玄禅师。
易玄禅师看了看两人,点点头,道:“两位小兄弟根骨奇佳,是练武修文的人才。好好栽培,一定也会成为栋梁之才。”
言罢,飘然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独步吟》第四章 新村规划(1)